1 / 33

Part Three : BEHAVIORAL FOUNDATIONS

Part Three : BEHAVIORAL FOUNDATIONS. 本部分共分 5 章: 11 章 消费与储蓄 12 章 投资开支 13 章对货币的需求 14 联邦储备、货币与信贷 15 稳定化的政策:展望与问题. 这 5 章是分析宏观经济学的行为基础。也可以说主要涉及需求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11 CONSUMPTION AND SAVING. 本章要进一步研究消费有两个原因:一是在美国,消费开支占总需求的 60 %以上;二是在美国储蓄率低下,这经常被看作是其他国家赶上美国的基本原因,为了理解储蓄也就必须理解消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消费经济学本身也是令人着迷的。.

zlh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Part Three : BEHAVIORAL FOUNDATION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art Three:BEHAVIORAL FOUNDATIONS 本部分共分5章: 11章 消费与储蓄 12章 投资开支 13章对货币的需求 14联邦储备、货币与信贷 15稳定化的政策:展望与问题 这5章是分析宏观经济学的行为基础。也可以说主要涉及需求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11 CONSUMPTION AND SAVING 本章要进一步研究消费有两个原因:一是在美国,消费开支占总需求的60%以上;二是在美国储蓄率低下,这经常被看作是其他国家赶上美国的基本原因,为了理解储蓄也就必须理解消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消费经济学本身也是令人着迷的。 2

  2. 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指出,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指出,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 C=+ cYD 1 > c > 0 ( 1 ) 如教材298页的图11-1所示,根据美国实际统计资料估计出来的消费函数为: C=0.92YD (根据1948-1991年间的年度资料) (2) (2)式意味着平均消费倾向C/YD = 0.92。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消费函数,在某些年份它的误差较大。 3 1

  3. C=0.92YD C/YD = 0.92 2 4

  4. 消费函数的进一步研究有两个基本理论模型。一个是由Franco Modiglini创立的生命周期理论;另一个是由Milton Friedman创立的持久收入理论。 11-1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 公式(1)假定消费者的消费与其本期收入相关,但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们将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尽可能最好地安排其在各个时期的消费。因此,储蓄仅仅被看作是为了到老年可以提供消费而进行的。这一理论提出了许多人们想不到的影响储蓄的因素,例如,人口的年龄结构就是影响储蓄和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就可写为: C=aWR + cYL ( 3 ) WR为实际财富,a为实际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是劳动收入,c是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由劳动者现期收入所获得的收入,不包括租金和利润。 3 5

  5. 假定,一个人预期可以活NL年,工作WL年,每年挣得YL的收入,退休以后的生活年限为(NL-WL)年,假定寿命和工作年限的预期中没有不确定因素,假定储蓄没有利息,假定价格不变,现在的一美元等于未来的一美元。假定,一个人预期可以活NL年,工作WL年,每年挣得YL的收入,退休以后的生活年限为(NL-WL)年,假定寿命和工作年限的预期中没有不确定因素,假定储蓄没有利息,假定价格不变,现在的一美元等于未来的一美元。 人们对消费和储蓄的决策可以分成两个问题:一是个人在其一生的消费中,最大可能的消费量是多少。给定工作年限WL,寿命期的收入为(YL×WL),YL为年收入。除非消费者有与生具来的财富,否则他在其寿命期的消费不可能超过(YL×WL),这就是一个人寿命期内的最大消费。 二是消费者如何在其寿命期内分布其各个时期的消费。假定,每一时期的消费量都相同。这样,消费就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整个寿命期内的总收入。 由于寿命期内的消费等于寿命期内的收入,同时每一时期的消费C又相等,于是有: C×NL=YL×WL (4) 4 6

  6. C×NL=YL×WL (4) 每一时期消费×寿命=年收入×工作年限 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NL,得到每年的计划消费C,它比例于劳动的收入YL: 式中, 为工作年限与寿命之比。 假定某人在20岁开始工作,计划工作到65岁,80岁去世。这样,工作期WL=(65-20)=45年,他将生活的年限NL=(80-20)=60年,假定每年的劳动收入为$30,000,那么,其寿命期内的收入就是: 寿命期内收入=YL×WL =$30,000×45=$1,350,000 消费者打算在其工作期内挣得$1,350,000的总收入。将这些收入平均分配于其寿命期内的消费,每一期的消费为: 5 7

  7. 1、储蓄与负储蓄 与公式(5)相对的是储蓄函数,储蓄等于收入减去消费: 式中,(NL-WL)为退休时期,该式表明,储蓄是年收入与退休期占寿命期的一个比率。图11-2显示出,寿命期的消费形式,储蓄和负储蓄。 在每一年中,消费C都低于年收入YL,总消费为C×NL,在退休期(NL-WL),消费是由工作期的储蓄(YL-C)×WL来负担的。因此,工作期的总储蓄就等于退休期的消费C×(NL-WL)。即(YL-C)×WL=C×(NL-WL)。 8 6

  8. 图11-2表明了生命周期理论的一个关键思想,消费通过高收入时期的储蓄和低收入时期的负储蓄,使消费计划形成了一种平滑的平均消费水平线。这就是说,人们的消费实际上不是现期收入的函数。图11-2表明了生命周期理论的一个关键思想,消费通过高收入时期的储蓄和低收入时期的负储蓄,使消费计划形成了一种平滑的平均消费水平线。这就是说,人们的消费实际上不是现期收入的函数。 2.资产 作为其在工作期储蓄的结果,个人积累起了资产或财富。图11-2显示出,个人的资产在整个工作期内都是增加的,直到其退休的时期为止。此后,在退休期内,其资产是逐步下降的。个人财富的最大值即是其达到退休年龄时积累起来的储蓄。用WRmax表示最大财富量: WRmax=C×(NL-WL) 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当人们的收入相对于其寿命期的平均收入而言比较高时,他们就储蓄;当他们的收入相对于其寿命期的平均收入而言比较低时,他们就有负储蓄。 7 9

  9. 3、引入财富 假定最初人们是占有财产的,消费者仍按平均方式来安排其寿命期的消费。假定消费者在某一时点T时,他具有财富存量WR,其在T时点以后的工作期(WL-T)的收入为其平均年收入YL乘以其在T时点以后的工作年限。即(WL-T)×YL,他还有预期的(NL-T)年要过,这个人在T时点以后寿命期内可能的消费即为: C×(NL-T)=WR+(WL-T)×YL (7) 现在,财富WR也可以看作是寿命期内消费的一个来源。根据公式(7),每一时期的消费就等于: C=aWR+cYL; 参数a和c分别是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8 10

  10. 假定某人20岁开始工作,65岁退休,80岁去世。这样,工作年限WL=(65-20)=45;20岁以后的寿命期为NL=(80-20)=60;我们假定年收入YL=30,000;现在这个消费者已经40岁了。因此,T=20,这意味着这个人还有20年的工作期。现在计算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a和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c。对于此人来说,在其40岁时(即T=20时):假定某人20岁开始工作,65岁退休,80岁去世。这样,工作年限WL=(65-20)=45;20岁以后的寿命期为NL=(80-20)=60;我们假定年收入YL=30,000;现在这个消费者已经40岁了。因此,T=20,这意味着这个人还有20年的工作期。现在计算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a和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c。对于此人来说,在其40岁时(即T=20时): 假定此人的财富为$200,000。根据消费函数公式(8): C=(0.025×200,000)+ (0.625×30,000)=23,500 这样,我们就推导出了象公式(3)一样的消费函数: 〔C=aWR + cYL ( 3 ) 〕 9 11

  11. C=aWR+cYL; 财富和劳动收入都会影响消费决策。公式(8)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从中认识到: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者处于其生命周期的什么阶段或现在的年龄有多大有密切关系。一个人越是接近于其寿命的终点,其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a越高,即1/(NL-T)中的T越大,a就越大。而劳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两个因素,(1)是剩下的工作年限,WL-T,和(2)是余下的寿命期(NL-T)。c = (WL-T)/(NL-T) 从公式(8)中也容易看出,财富和劳动的增加会提高消费开支。 相对于退休年限,工作年限越长,消费越高。因为这意味着增加了寿命期的收入,减少了负储蓄时期的长度。 这一生命周期模型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1)在消费者整个寿命期内,消费是不变的。(2)消费开支是由寿命期的劳动收入和最初财富来支撑的。(3)在每一年,财富的1/(NL-T)将被消费。(4)现期消费开支依赖于现期财富和寿命期的收入。 10 12

  12. 4、模型的扩展 上述模型有很强的假定限制条件,取消其中绝大多数假定不会影响公式(8)的结果,即消费依赖于劳动收入和财富。 第一项扩展:在实践中,(1)劳动收入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2)人们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其寿命期的收入有多少,寿命期的消费计划必须是在对未来劳动收入预期的基础上做出的。这就立即涉及到人们怎样预期未来收入的问题,这留待下一节不变收入理论中去解决。 第二项扩展:有必要考虑储蓄会挣得利息,所以今天美元消费的一美元明天提供大于一美元的消费。 第三项扩展:个人寿命期的长度具有不确定性;他们还会留遗产给其后代,这时他们就不会消费掉其全部财产和收入(box11-1讨论遗产问题);还要考虑孩子们在成人之前的消费是由其父母提供的。 13 11

  13. 4、总消费和总储蓄 假定在整个经济中,人口和GNP不变,那么在任何时期,正在工作的人们的储蓄总是等于退休人们的负储蓄。 如果人口是增长的,那么就有更多的年轻人储蓄,储蓄就超过退休人员的负储蓄,在经济中就有净储蓄。这就是说,总消费和总储蓄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口的年龄结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日本的储蓄率远高于美国,是因为其退休人口的比率比美国低。由于日本人口的老龄化很快,所以一些经济学家估计,日本在本世纪末,其储蓄率将下降。 总储蓄依赖于一个经济中平均退休年龄和社会保险制度的存在与否。如果存在社会保险体系,对个人提供退休收入,那么个人的储蓄就少于他们退休的负储蓄。 生命周期理论也提供了股票市场如何影响消费行为的一种认识。股票是人们财富WR的一部分,当股票市场暴涨,股票价格提高时,人们的财富提高,消费也就增加。 12 14

  14. 11-2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 与生命周期理论一样,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也认为,消费与现期收入无关,但与长期收入的估计有关。这一由弗利德曼创立的理论被称作“持久收入理论”。 假定,某人每周五接到其一周的收入,他不可能都在星期五将其全部消费掉。他会将其一周的收入均匀地分配到一周的每一天,这意味着其每天的消费应是其一周收入除以一周天数。于是弗利德曼得出结论,一天的消费决策取决于一天以上的收入。即某个时期(不管是一个季度还是一年)的消费决策,不是仅仅取决于本时期的收入,而是取决于更长时期的收入。即取决于更长期的收入或平均收入或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的消费函数可写为: C=cYP ( 9 ) YP为持久收入或可支配收入。 13 15

  15. 1、持久收入的估计 我们将持久收入定义为:给定现期收入和未来收入以及现存财富的水平,消费者为保持其寿命其余时期稳定消费水平的收入。 根据上述假定,人们必须估计其持久收入。当人们的收入上升时,消费者必须确定增加的收入是持久性的还是暂时的。当副教授升为正教授时,他可以将其看作是持久性的。一个工人由于预计今年会因有更多的加班机会而增加收入时,他会将其看作是今年暂时的收入增加。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不能确定其收入变化是持久性的还是暂时的。持久收入理论认为暂时收入的变化不会对消费产生影响。 在简单的方式上,我们可以将持久收入估计为去年的收入加上今年收入变化的一个比例: YP=Y-1+(Y-Y-1) 0 <  < 1 ( 10 ) = Y+(1-)Y-1 14 16

  16. YP=Y-1+(Y-Y-1) 0 <  < 1 ( 10 ) = Y+(1-)Y-1 为现期收入变动对持久收入产生影响的参数,亦即现期收入对持久收入的影响参数。Y-1为去年的收入。 公式(10)中的第二行表明:持久收入是现期收入与上一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假定=0.6,今年收入为Y=$25,000,去年收入为Y-1=$24,000。持久收入:YP=$24,600 = 0.6×$25,000 + 0.4×$24,000 权数如何对持久收入的决定有重要作用,如果=1,持久收入就等于现期收入。此外,如果Y=Y-1,持久收入就既等于今年的收入也等于去年的收入。如果今年的收入相对于去年上升了,持久收入的增加要少于今年收入的增加,因为人们并不能确定今年收入增加是持久性的,但他们可以猜想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是持久性的。 15 17

  17. 2、理性预期与持久收入 对持久收入的估计,仅仅用今年和去年的收入有些过于简单化了。弗利德曼估计持久收入是根据以前若干时期的收入和现期收入进行的。离现期越近,他给的权数越大。 理性预期的方法强调:没有一种简单的理论可以在不考虑实际收入怎样变化的情况下告诉我们其预期是如何形成的。在实践中,如果消费者看到其收入变化是长期的,他就会认为这一收入变化多半是持久性的了。这样的消费者就有公式(10)中较高的值。如果一个消费者的收入是高度易变的,他多半就不会将现期收入的变化看作是其持久收入的变化。这样的消费者其值就较低。此外,任何符合实际的预期理论,包括理性预期,都会认识到,象公式(10)那样,建立在过去收入基础上的公式,是不能包括所有影响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因素的。例如,某个国家发现大量的石油,这个消息一公布,其居民的持久性收入就会提高,而建立在过去收入基础上的公式(10)则不能反映这类变化。 16 18

  18. 3、持久收入与动态消费 用公式(10)我们可以写出消费函数: C=cYP = cY + c ( 1-) Y-1 ( 11 ) 现期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它小于长期的平均消费倾向c。这样,在持久收入的命题中,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等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之间就存在着差别。短期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的原因在于当现期收入增加的时候,当事人不能确定收入的增加是否会持续下去。但是,如果这一增加全部是持久性的,即第二期的收入与本期相同,他就可以认为这一收入是持久收入。如图11-3所示: 17 19

  19. 图中,C=cY为长期消费函数,其斜率为c,即不变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短期消费函数为较平缓的曲线所示。给定其历史上的收入水平,即其持久收入Y0,其截距为c(1-)Y0。最初持久收入为Y0,长期消费为cY0,如图中长短期消费函数的交点E所示。图中,C=cY为长期消费函数,其斜率为c,即不变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短期消费函数为较平缓的曲线所示。给定其历史上的收入水平,即其持久收入Y0,其截距为c(1-)Y0。最初持久收入为Y0,长期消费为cY0,如图中长短期消费函数的交点E所示。 C=cY C E” C=cY+c(1-)Y’ E’ C=cY+c(1-)Y0 c(1-)Y’ E c(1-)Y0 0 Y’ Y0 Y 假定下一时期收入增加到Y’,在短期(即现期),对持久收入的估计可以通过Y’乘以和c来修正。因此,消费沿短期消费函数曲线移动到E’点。注意,从E到E’点,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了。因为在E点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在E’点为c。 当下一时期结束,下下时期即将开始时,如果增长的收入仍能保持在Y’的水平,这一收入就是持久的。这时,即在短期,Y’被作为上一时期的收入,于是短期消费函数的截距为:c(1-)Y’短期消费函数曲线向上移动,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上升,从c回到c,长期收入为Y’,消费为cY’,消费在E”点。 18 20

  20. 4、生命周期理论与持久收入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都考虑到了消费与长期收入的关系,但生命周期理论比持久收入理论更重视储蓄的刺激因素,并将财富与收入一样纳入消费函数,持久收入理论比生命周期理论更注意形成未来收入预期的方式。现代消费函数理论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于是消费函数可写为: C = aWR + cYD + c(1-)YD-1 ( 12 ){书中的b应为c} 式中YD为可支配的劳动收入,该式将财富和持久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纳入了消费函数。 11-3过度敏感性、流动性限制与不确定性 许多经验研究都支持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除非现期收入的变化是持久的,否则消费将不会对现期收入做出反应。如果反应是“过度的”(定义为短期内)就意味着公式(2)所表示的凯恩斯的简单模型仍然是有效的,即在短期内,消费与现期收入有关。 C=0.92YD (2) 19 21

  21. 现在的研究,如Robert Hall和Marjorie Flavin等人的研究,集中在将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理论与理性预期结合在一起的命题上。如果消费者的预期是理性的,他们对其持久收入的估计将与实际收入变化的方式相一致。 例如,历史上,现期收入增加1美元可能会导致持久收入增加25美分,而将75美分留在短期内。设为每增加1美元现期收入而导致的持久收入增加的比率,根据这一现期与持久收入关系的额外信息和公式(9),就得出现期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如果c = 0.9 ,  = 0.25根据公式(11),现期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就等于0.225。 下面的问题是在实际情况中,消费对收入的反应是否与理性预期-持久收入理论相一致。例如,Flavin1981年发表论文,发现消费对现期收入的反应相当大,即过度敏感。当现期收入上升时,消费的上升的比例超过c,当收入下降时消费下降的比例也超过c。在其他国家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20 22

  22. 就持久收入理论的假定来说它仍不失为一种正确的理论框架,但这种消费对收入的过度反应也需要做出恰当的解释。对此有两种解释:首先,消费者不能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在最好的方式上对收入进行预期,这一缺点意味着理性预期在实践中的失败。这被看作是消费者“缺乏远见”( myopia hypothesis缺乏远见命题 )的一个假定,即消费者短视;其次,当消费者理解了收入应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时,他们往往由于“流动性限制”(liquidity constraints)而不能对这二者之间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 1、过度敏感、流动性限制和短视 当消费者预期未来有高收入,却又不能借钱以支持现期消费的时候,就存在着流动性限制。大学生最能意识到流动性限制的存在。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预期将来会有比现期高得多的收入。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他们应按其寿命期的收入来安排其现期消费,这意味着他们现期的消费必须超过其现期收入,这就要借钱。他们只能在学生贷款计划的范围内借钱,这意味着不能借到足够的钱,这样的学生就是受到流动性限制的。 21 23

  23.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只要收入是被预期到的,当收入增长时,消费就不会增长很多。但事实上,由于流动性限制,收入增长时消费会增长很多。类似地,收入下降时,由于借不到钱,也存在着流动性限制。对于低收入家庭也存在着流动性限制。这样,消费就与现期消费有更紧密的关系。在美国,有大约一半人可以归为持久收入理论所描述的那种消费形式,而另一半则基本上消费其所有的现期收入。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只要收入是被预期到的,当收入增长时,消费就不会增长很多。但事实上,由于流动性限制,收入增长时消费会增长很多。类似地,收入下降时,由于借不到钱,也存在着流动性限制。对于低收入家庭也存在着流动性限制。这样,消费就与现期消费有更紧密的关系。在美国,有大约一半人可以归为持久收入理论所描述的那种消费形式,而另一半则基本上消费其所有的现期收入。 对于消费对现期收入的过度敏感性的另一解释是消费者的短视。例如,David Wilcox的研究表明,当宣布将增加社会保险利益时,直到这一利益兑现以前,消费并不增加。一旦这一利益兑现了,这一利益的接受者肯定会调整其消费开支。这可以解释为消费者在没有得到增加的收入以前没有钱支持其增加的消费(流动性限制);也可以解释为他们并不重视政府“增加社会保险利益”的声明,他们不相信这种声明(短视)。 24 22

  24. 2、不确定性与缓冲存量储蓄 生命周期理论假定,人们储蓄主要是以备退休之用。但Laurence Kotikoff和Lawrence Summers却提出不同的证据(box11-1),表明储蓄是为了提供遗产。也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储蓄是预防性的。人们将储蓄用来预防不测,在收入较好时储蓄以便在收入较低时用。一项重要的证据是,老人很少有负储蓄。他们倾向于在其财富的利息和红利收入下生活,而不是靠减少其财富来生活。这通常被解释为,人越老,就越需要更多的医疗费,他们也就越不愿意消费更多。当问到消费者为什么储蓄时,回答大多是“以防不时之需”。 这些证据是与生命周期模型相一致的,在生命周期模型中已经包括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和未来需要这些因素了。但它们却强调影响储蓄的不同因素,这里比生命周期理论更强调影响储蓄的不确定因素。 23 25

  25. 11-4 消费行为的进一步研究 在这一节中,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消费行为的国际比较。 1、储蓄率的国际差异 美国的储蓄率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表11-1所示。 当我们考察净储蓄(总储蓄-折旧)占国民净产值(NNP)的比例时,差异就特别明显。在开始时,考察储蓄的不同组成部分是很有用的。我们先将储蓄分为政府和私人两个部分: 总国民储蓄=政府储蓄+私人储蓄 (13) 政府储蓄是指政府收入超过其开支的部分,即政府的财政赢余。 24 26

  26. 表11-2显示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储蓄率。在美国较大的预算赤字有助于说明美国的低储蓄率。表11-2显示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储蓄率。在美国较大的预算赤字有助于说明美国的低储蓄率。 下面我们观察表11-3,美国企业储蓄与私人储蓄的差异: 私人储蓄=企业储蓄+个人储蓄 企业储蓄是由企业留利构成的,亦即企业没有支付给股东的那部分未分配利润。在美国,企业储蓄三倍于个人储蓄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 在长期,家庭对待企业储蓄就象它是为他们自己利益进行的储蓄一样,并据此来调整他们自己的储蓄(这就是所谓丹尼森定律Denison’s Low)。最近的证据表明,企业每增加一美元储蓄,个人就减少大约50美分的储蓄。这意味着,企业储蓄的减少将降低总私人储蓄(不是个人储蓄),同样,企业储蓄增加会增加私人储蓄。 25 27

  27. 美国储蓄率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难用单一因素来解释。概括起来有如下三方面的主要原因:美国储蓄率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难用单一因素来解释。概括起来有如下三方面的主要原因: 第一,美国政府有较大的财政赤字,而其他国家则有财政赢余;第二,前面第三节所涉及的由人口统计学上反应出来的一些差异(即在消费者构成上,学生及大学生资助计划,老龄人口,低收入与高收入人口的比例等方面的差异);第三,在美国比在其他国家更容易借到钱。在其他国家,人们为了购买住房和汽车等必须储蓄到一定程度,而在美国则可以靠借钱来达到这些目标。当然,这些因素并不能包括所有影响储蓄率国际差异的因素。 2、消费、储蓄和利息率 消费、储蓄和利息率的关系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经验的研究并没有提供明确的回答。Michael Boskin的研究发现储蓄率与利息率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而Campbell和Mankiw则发现储蓄率与利息率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确定的答案。 26 28

  28. 3、减税、Barro-Ricardo假说与储蓄 人们通常认为,最有保证的国民储蓄增长是通过增加税收而引起的政府储蓄的增长。相反,Barro-Ricardo假说却认为,税收的变化将完全被私人储蓄的变化所抵消。这一观点是由大卫·李嘉图在十九世纪提出,并于1974年由Robert Barro重新加以强调的。 假定最初预算是平衡的,政府开始减税,于是出现预算赤字,政府因此而举债。今天发行的债券必须在下一年或以后的年份中连本带息偿还。为了偿还债务,政府必须在今后的年份中增加税收。这样,今天的减税意味着明天的的增税。由于税收的暂时变化不会影响持久收入,税收的变化就不会影响消费。当税收在今天减少的时候,人们会将减少的税收储蓄起来以便在明天支付更高的税收。在Barro-Ricarto的理论中,减少的税收必然被人们储蓄起来,家庭的储蓄也就必然上升。 27 29

  29. 但是,考查八十年代初Reagan政府减税政策的实际情况将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从1980年到1985年的个人储蓄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见图11-4)。显然在实际情况中,八十年代初的减税并没有引起储蓄率的上升,相反,储蓄率在这个时期是下降的。但是,考查八十年代初Reagan政府减税政策的实际情况将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从1980年到1985年的个人储蓄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见图11-4)。显然在实际情况中,八十年代初的减税并没有引起储蓄率的上升,相反,储蓄率在这个时期是下降的。 显然在实际情况中,八十年代初的减税并没有引起储蓄率的上升,相反,储蓄率在这个时期是下降的。 30 28

  30. 对于这种情况,流动性限制是一个可以提供解释的因素;另一个解释是家庭部门的行为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按照Barro-Ricardo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将他们自己看作是减税利益的接受者,而把其下一代看作是债务的负担者(即这一代得到减税的好处下一代受到增税的坏处),如果父母对其子女足够关心的话,他们会将其子女的增税负担看作是其自己的负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将其在减税中得到的好处全部储蓄起来留给其子女,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Barro-Ricardo的假说是正确的第三种可能是:尽管政府储蓄和家庭储蓄都下降,但由于企业储蓄是上升的,因此国民储蓄是不下降的。但事实上,这一时期国民储蓄率是下降的。对于这种情况,流动性限制是一个可以提供解释的因素;另一个解释是家庭部门的行为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按照Barro-Ricardo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将他们自己看作是减税利益的接受者,而把其下一代看作是债务的负担者(即这一代得到减税的好处下一代受到增税的坏处),如果父母对其子女足够关心的话,他们会将其子女的增税负担看作是其自己的负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将其在减税中得到的好处全部储蓄起来留给其子女,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Barro-Ricardo的假说是正确的第三种可能是:尽管政府储蓄和家庭储蓄都下降,但由于企业储蓄是上升的,因此国民储蓄是不下降的。但事实上,这一时期国民储蓄率是下降的。 上述情况中,税收变化会影响消费和储蓄很可能是流动性限制的结果。这意味着,在美国,如果政府减少预算赤字的话,国民储蓄就会增长。 29 31

  31. 11-5 消费与IS-LM模型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简要地讨论本章发展的更复杂的消费理论如何影响到三、四章中的IS-LM模型的分析。我们将集中在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上,即当个人逐渐调整其持久收入时(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消费对各种调整-例如自主开支的调整-的反应。 现在,我们要将将这一动态调整过程包含在完全的IS-LM模型中。给定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消费的缓慢调整意味着人们在开始时并不是将它看作是持久性的变化。 32 30

  32. 假定,经济最初在均衡点E。现在存在着一个自主投资开支的变动。在长期这样的变动会使IS曲线移动到IS’,移动的幅度是由长期乘数1/(1-c)决定的,c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当收入预期完全调整好的时候,经济将处于E’的位置,产量为Y’,利息率为i’。假定,经济最初在均衡点E。现在存在着一个自主投资开支的变动。在长期这样的变动会使IS曲线移动到IS’,移动的幅度是由长期乘数1/(1-c)决定的,c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当收入预期完全调整好的时候,经济将处于E’的位置,产量为Y’,利息率为i’。 但是,在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不是c,而是c。这意味着短期乘数仅为1/(1-c)。在短期IS曲线仅移动到IS”。 这样,投资增加的即时影响就是将收入提高到Y”,将利息率提高到i”。在下一个时期,IS曲线将继续移动。在这个过程持续的时期内,随着人们意识到持久收入已经增加,消费函数是逐渐向上调整的。 31 33

  33. 一个自主需求的增加,会产生一个缓慢的,存在时滞(并分配于调整期内的)的促使产量增加的影响。图11-6说明了收入如何调整以达到其新的均衡水平。由投资需求增长引起收入变化的时间形式通常被称作自主投资的动态收入乘数。一个自主需求的增加,会产生一个缓慢的,存在时滞(并分配于调整期内的)的促使产量增加的影响。图11-6说明了收入如何调整以达到其新的均衡水平。由投资需求增长引起收入变化的时间形式通常被称作自主投资的动态收入乘数。 2、政策的内涵 假定,投资开支存在一个持久性的下降。正象我们看到的那样,开支下降将引起在这一时期内产量和就业的下降。假定政府打算用减税的办法抵消总需求的下降以将收入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由于消费对收入变化是逐渐调整的,政策的制定者要在整个时期内稳定产量,就必须知道有关消费调整的形式,以不致做出过度反应。但问题是,政策制定者往往对于存在时滞的环境变化做出过度的反应而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3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