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36 Views
个人所得税 一、背景资料 二、概述 三、税制要素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案例分析 六、小结. 背景资料之一: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开征于 1980 年,至今仅有 20 多 年。 20 多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社会分配产生的矛盾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与管理不断提出新要求,同时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牵涉到社会民众个人的利益,使得调整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进行税制改革成为当前众所瞩目的问题。个税开征以来,国家已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相继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了解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发展历程更有助于我们对国家出台的调整个税工薪扣除标准新政策的准确理解。.
E N D
个人所得税 一、背景资料 二、概述 三、税制要素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案例分析 六、小结
背景资料之一: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开征于1980年,至今仅有20多年。 2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社会分配产生的矛盾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与管理不断提出新要求,同时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牵涉到社会民众个人的利益,使得调整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进行税制改革成为当前众所瞩目的问题。个税开征以来,国家已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相继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了解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发展历程更有助于我们对国家出台的调整个税工薪扣除标准新政策的准确理解。
背景资料之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落实,我国对外贸易、对外经济交往、对外文化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外籍人员到中国工作、提供劳务并取得各种收入的情况日益增多,为了维护我国税收权益,遵循国际惯例,需相应制定对个人所得征税的法律和法规。为此,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并同时公布实施。同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公布了个人所得税法施行细则。该法律、法规体现了适当调节个人收入,贯彻公平税负,实施合理负担的原则,并采取分项的征收制,具有税率低、扣除额宽、征税面小、计算简便等特点。对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所得和不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而从中国取得所得都要征税,这项重要立法是中国税制建设的一个重大发展,对于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合理地实施中国的税收管辖权,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处理国家间的税收权益和鼓励外籍人员来华从事业务,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从当时的总体情况来看,国内居民工资收入很低,月平均工资只有64元左右,远达不到费用扣除标准,因此绝大多数国内居民不在征税范围之内。
背景资料之三: 1986年,国务院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为了有效调节社会成员收入水平的差距,分别发布了《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从而形成了我国对个人所得课税三个税收法律、法规并存的状况。这些税收法律、法规的施行,对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增加财政收入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税收法律、法规逐渐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
背景资料之四: 为了规范和完善对个人所得课税的制度,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必要对三个个人所得课税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合并,建立一部统一的既适应中、外籍纳税人,也适应于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人员的新的个人所得税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们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同时公布了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1994年1月28日国务院第142号令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决定从1999年11月1日起开征个人储蓄存款利息税。
背景资料之五: 2000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有关“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停征企业所得税,只对其投资者的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制定了《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规定》明确从2000年1月1日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将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背景资料之六: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使得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有些规定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必要进行修改。在这一背景下,2005年07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2005年08月23日,在京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首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2005年0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京举行“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对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扣除标准进行听证,决定从2006年1月1日起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的免征额,提高为1600元。2008年3月1日起,工资薪金的免征额再次提高,提高为2000元。
返回 背景资料之七: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二条修订为“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开征、减征、停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据此,国务院于2007年7月20日发布了修订后的《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规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自2007年8月15日起减按5%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2008年10月9日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概述: 1、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直接税。该税是发生在分配领域的,是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人之间分配关系的法律准绳。
返回 2、特征: (1) 发生在分配领域的税种,实行分类所得税制 (2)实行定额定率相结合,内外有别的费用扣除法 (3)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4)采取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收方法
三、个人所得税税制要素 1、纳税人 2、征税范围 3、税率 4、税收优惠 5、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
1、纳税人 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判断的标准:住所或居住时间 承担的义务:无限纳税的义务、 有限纳税的义务
纳税人 备注: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 居住满一年指公历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
小案例 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依据的标准有() A .境内有无住所 B. 境内工作时间 C.取得收入的工作地 D.境内居住的时间 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是() A.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超过6个月不满1年的个人 D.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返回
2、征税范围: 1、工资、薪金所得 (注意不包括:独生子女补贴、家庭成员的副食补贴、差旅津贴、误餐补贴等)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比照此目征税)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注意个人出租房屋所得征税问题) 9、财产转让所得 (注意:股票转让所得目前暂不征收税) 10、偶然所得 11、其他所得
小案例 下列各项中,应当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得有() A.劳动分红 B.独生子女补贴 C.差旅费津贴 D.超过规定标准的午餐费 依据个人所得税规定,对个人转让有价证券取得的所得,应属()征税项目 A. 偶然所得 B.财产转让所得 C.股息红利所得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返回
返回 返回 3、税率 比例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4、税收优惠 (1)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2)减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5、纳税期限、纳税地点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应纳税所得额的一般规定: 费用减除标准: 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 每次收入的确定: 2、应纳税所得额的特殊规定: 公益性捐赠的问题 30%的扣除规定: 全额扣除的规定: 应纳税所得额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 用于资助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发生的研发费,全额扣除。
3、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返回 4、应纳税额计算的特殊规定: 对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法: 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含义: 计税方法:先分摊确定税率;再计算税额 特定行业职工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两个以上的纳税人共同取得同一项所得的计税问题: 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
五、案例分析1: 中国公民王工程师受雇于某软件公司,每月工资性收入4800元,由于2005年公司效益好,2006年1月份取得全年奖金收入24000元,王工程师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 (1)当月工资性收入应纳税额=(4800-1600)×15%-125=355(元) (2)计算年度奖金适用的税率24000÷12=2000(元)适用税率是 10%, 速算扣除数为25 (3)一次性奖金收入应纳税额=24000×10%-25=2375(元) 假如上例中该中国公民当月工资为1200元,年末一次性领取年终奖金24000元,该工程师应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1)计算年度奖金适用的税率[24000—(1600-1200)]÷12=1966.67(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 (2)一次性奖金收入应纳税额=[24000—(1600-1200)] ×10%-25=2335(元)
案例分析2: 某中国公民2005年取得以下所得(均为境内所得),计算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在某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取得稿酬收入5000元; (2)将一项专利权转让给某单位使用,取得特许权使用费30000元; (3)受聘讲授一门课程12次,每次讲课费500元。 解析: (1)稿酬所得应纳税额=5000×(1-20%)×20%×(1-30%)=560(元) (2)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30000×(1-20%)×20%=4800(元) (3)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500×12×(1-20%)×20%=960(元) 该公民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总额为: 560+4800+960=6320(元)
案例分析3: 某歌星参加营业性演出,一次取得演出收入100000元,计算该歌星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解析: (1)应纳税所得额=100000×(1-20%)=80000(元) (2)应纳税额=80000×20%+(50000-20000) ×20%×50%+(80000-50000) ×20%×100% =25000(元)
案例分析4: 某居民将自有的一套住房出租给某公司作办公用房,月租金收入为8000元,已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450元;当月发生修缮费用1000元,有合法的证据。计算该居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解析: (1)应纳税所得额=(8000-450-800)×(1-20%) =5400(元) (2)应纳税额=5400×10%=540(元) (尚有200元修缮费可在下月继续扣除)
案例分析5: 某人参加有奖销售活动,中奖收入100000元,该人领奖时拿出20000元通过有关部门捐给希望工程,计算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解析: (1)捐赠扣除限额=100000×30%=30000(元) (2)捐赠给希望工程的20000元低于30000元的限额,可全部在税前扣除。 应纳税额=(100000-20000)×20%=16000(元)
案例分析6: 某中国居民本年度在A、B两国取得应税收入。其中:在A国一公司任职,全年取得工薪收入120000元,取得一项劳务报酬收入30000元;在B国转让一项专利权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15000元,该纳税人已分别在A国和B国缴纳个人所得税12000元和2500元,计算其在我国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解析 (1)A国所得缴纳税款的抵免限额及应纳税额 ①工资、薪金所得按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120000/12-4800=5200(元) 全年应纳税额=(5200×20%-375)×12=7980(元)
案例分析6续: ② 劳务报酬所得按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30000×(1-20%)=24000(元) 应纳税额=24000×20%+4000×20%×50%=5200(元) ③ A国的抵免限额=7980+5200=13180(元) ④ 该纳税人在A国缴纳个人所得税12000元,低于抵免限额,因此,可全额扣除,并需在我国补缴税款1180元(13180-12000)
返回 案例分析6续: B国所得缴纳税款的抵免限额及应纳税额: B国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即抵免限额: 15000×(1-20%)×20%=2400(元) 该纳税人在B国缴纳的税款超过抵免限额,不需补税。其超出抵免限额100元(2500-2400),不能在本年度扣除,但可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内该纳税人从B国取得的所得的扣除限额的余额中补扣。 纳税人按规定申请扣除的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时,须提供境外税务机关填发的完税凭证原件。
返回 六、小结: 掌握7个字: 人、地、项、率、得、税、法 编成以下几句话: 一个中心两条线,车头带着车轮转; 税额计算是重点,五个要素应齐全; 税收到位才是真,两种方法作保证; 自觉纳税最光荣,利国利民扬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