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3

2006 年 5 月于浙江

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技术课程. 国家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 组 长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南京师范大学技术教育学科学位点 负责人 jjiangu@sina.Com , jjiangu@126.Com , 83598357. 顾建军 博士. 2006 年 5 月于浙江. 课程的基本背景(为何) 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何) 课程的初步实践(如何). 课程的基本背景.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06 年 5 月于浙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技术课程 国家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 组 长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南京师范大学技术教育学科学位点 负责人 jjiangu@sina.Com,jjiangu@126.Com,83598357 顾建军 博士 2006年5月于浙江

  2. 课程的基本背景(为何) 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何) 课程的初步实践(如何)

  3. 课程的基本背景

  4. 在人类发展变化的下一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数学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并应对社会变化,是今日儿童应对明日世界的基础。在人类发展变化的下一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数学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并应对社会变化,是今日儿童应对明日世界的基础。 ——摘自《2061计划》

  5. 普通教育应当以神圣的方式, 把技术介绍成我们的历史,我们 每个人的存在和我们的未来的一 个组成部分……技术教育应当是 当代儿童和青年人的基本教养。 ——摘自《2061计划》

  6. 四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 英 国 日 本 加拿大魁北克省 菲律宾

  7. 通过国际比较,课标组总结出国际技术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技术课程成为所有学生必须经历的学习内容 技术课程日益成为一个学科群,由若干个不同科目组成,具有学习领域特征 增加了信息技术内容 加强了技术课程与科学、社会、经济、劳动、职业等方面的联系 采用必修加选修的形式,体现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和开放性 由技能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由单纯地学技术、学技能转向设计与操作相结合、技术能力与共通能力相协调的目标追求

  8. 社会各界对技术课程的看法 据对9省市12个行业2378位从业人员的调查,厂矿企业、农业、运输、文教等行业人员普遍赞成在普通高中开设技术课程 (87.42%), 企业界呼声最高(93.65%),但与普通社会成员相比,有子女就读高中的家长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69.8%)。 在对5省市11所中学的教师的访谈中,一般学校的老师更多的认为如今中学生技术能力较差,而在一些劳动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较好的学校,老师却惊叹学生在技术上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9. 2003年,经过近千名专家投票,中国的三大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结果揭晓。令人遗憾的是,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再次空缺,这也以为着该奖项连续第六年空缺!2003年,经过近千名专家投票,中国的三大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结果揭晓。令人遗憾的是,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再次空缺,这也以为着该奖项连续第六年空缺! ——来自http://www.sina.com.cn/news/ 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

  10. 通过调研和讨论,形成以下共识: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高速发展、高度发达的国家不仅要有领先的科学,还要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 我国正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结构的调整。加入WTO后,人们对技术的需求将更加丰富、更加广泛,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历史表明,生产力越是发展、经济越是开放,一个国家对技术的需求越是迫切和强烈,对国民技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加强技术教育,提高技术素养。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技术课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11. 65.8% 52.3% 44% 16.5% 11.4% 6.3% 2.8% 0.9% • 城乡高中生对技术的兴趣 96.3%的城市高中学生对技术感兴趣, 82.3%的农村高中学生对技术感兴趣,11.4%的农村高中学生对技术有一点害怕。在害怕技术的高中学生中,农村学生占90%。

  12. 高中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想象、体能的发展为其技术学习奠定了生理、心理方面的良好基础。高中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想象、体能的发展为其技术学习奠定了生理、心理方面的良好基础。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技术课程有助于激活内存于学生智能结构中的潜能,有可能使那些学术性课程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找回人生的自信,从而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 高中生技术学习心理

  13.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先后经历19稿《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先后经历19稿 标准组全体成员先后召开研制会议33次 29个省市、约400名各方面人员(其中含17名院士)直接为课程标准研制提供了材料或提出了建议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协、中国电子集团等47家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专业人员为标准研制提供了帮助 24个省市的教研部门、100多所高级中学的有关老师为标准研制提供了支持

  14. 课程的主要特点

  15. 对技术概念的新解读对课程目标的新定位对课程内容的新改造对课程实施的新探索对技术概念的新解读对课程目标的新定位对课程内容的新改造对课程实施的新探索

  16.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技术即技能法国狄德罗:技术是工艺、程序联合国教科文:技术是过程现代技术理论:技术是体系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技术即技能法国狄德罗:技术是工艺、程序联合国教科文:技术是过程现代技术理论:技术是体系

  17. 设计 • 制作 • 评价 技术的过程 • 思想方法 • 操作技能 • 文化特性 技术的结构 • 对技术的理解

  18.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9. 劳动取向 • 技能取向 • 职业取向 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 • 素质取向 • 目标追求 思想教育为主 技能训练为主 职业预备教育

  20. 技术素养 参与技术活动 管理技术 使用技术 理解技术

  21. 技术素养 理解技术伦理 理解技术价值 理解技术规范 理解技术语言

  22. 蔬菜污染知多少?

  23. 技术安全规范重于泰山

  24. 使用技术 • 正确地使用 • 高效地使用 • 负责任地使用 • 具道德地使用

  25. 管理技术 • 技术产品的选择及决策 • 技术产品的保养及维护

  26. 2004年5月30日,记者在医院见到接受“割骨”挑战新高度的广州“第一人造美女”管小姐,她脚上套着两个沉重的铁架,身上挂着引流管,背上插着镇痛 棒,俨然就是一个全副武装即将出征的“斗士”。 管小姐一脸无奈地告诉记者: “脚又酸又痛,最难受的是这 几天都得躺在 床上一动不 动。”据了解,手术后7天内 ,管小姐只能卧床疗养,排 尿得靠尿管帮忙,半年内生 活都将无法自理。 ——摘自新浪网 广州人造美女完成增高手术6月内生活将无法自理!

  27. 参与技术活动 • 积极的姿态 • 技术的敏感 • 积极的探究 • 主动的学习

  28. 技术素养乃人人之必需!

  29. 在课程意义上具有通识性质 在具体内容上贯通常见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 高中技术领域的课程特点

  30. 日常生活中具有技术的意识,具有技术的好奇心,关心技术的最新发展,能积极地参加技术活动日常生活中具有技术的意识,具有技术的好奇心,关心技术的最新发展,能积极地参加技术活动 知道技术及其相关的常见概念,有能力把科学、数学、社会研究以及人文等概念作为工具来理解和操纵技术系统。 熟悉常见的工具、材料和设备,具有使用技术工具、从事技术活动的快乐,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善于运用技术来改变和改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形成一些良好的技术工具、技术产品的使用习惯 能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中考虑到不同的观点以及不同背景之间的关系,能确定适合的解决、评价、预测完成所选择的解决方案的结果。 具备工程师、艺术家、设计者、手工艺者、技术人员、机械师、和社会学家等诸多特征,是一个有品位的产品消费者和技术应用者 具有技术素养的人具有如下特征

  31. 课程性质属于通识教育,具有基础性和通用性。课程性质属于通识教育,具有基础性和通用性。 课程实施方式丰富多彩,不再仅仅是动手实践。 技术课程基于动手实践,但不完全囿于动手实践,同时也不能没有动手实践。高中尤其如此。 课程内容更多来源日常生活,同时体现科技发展动向。 并不以技术的先进性为绝对的追求,同时也不追求某技术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课程评价不再局限于结果性评价,应当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既不能是单纯的结果性评价,也不能没有结果性评价。 课程价值不仅局限于技术领域本身,对学生的一般发展和终身发展也具有重大的贡献率。 以技术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技术课程特征

  32. 宏 观 架 构 基 础 性 信息技术 时 代 性 通用技术 性 择 选

  33. 信息技术本体 大众信息文化本体 垂直(层次) 水平(结构) 设 计 思 路 信息技术—双本体设计 基础性 选择性 通用技术—双纬度设计 +

  34. 信息技术模块结构 算 法 与 程 序 设 计 多 媒 体 技 术 应 用 网 络 技 术 应 用 数 据 管 理 技 术 人 工 智 能 初 步 信息技术基础

  35. 信息技术本体视角 信息技术文化视角 发展性 (提高层面) 人工智能初步 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 多媒体技术应用 基础性 (普及层面) 算法与程序设计 信息技术基础

  36.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与社会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获取 • 必修课程

  37. 选 修 课 程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与生活 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多媒体技术应用 因特网应用 网络技术基础 网站设计与评价 网络技术应用

  38. 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管理技术 知识及其表达 推理与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语言与问题求解 人工智能初步

  39. 技术与设计2 • 通用技术模块结构 现代农业技术 汽车驾驶与保养 简易机器人制作 建筑及其设计 服装及其设计 电子控制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 技术与设计1

  40. 技术与设计1 技术及其性质 设计过程 设计的交流 设计的评价 • 必修课程

  41. 技术与设计2 结构与设计 流程与设计 系统与设计 控制与设计

  42. 选 修 课 程 传感器 数字电路 电磁继电器 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电子控制技术 建筑与文化 建筑结构及其简单设计 建筑材料及其加工 建筑构造及其设计 建筑及其设计 单片机及其控制程序 单片机与控制电路 单片机与传统机械 简易机器人制作

  43. 现代农业技术 营 养 与 饲 料 品 种 资 源 的 保 护 和 引 进 无 土 栽 培 农 副 产 品 的 营 销 绿 色 食 品 病 虫 害 预 测 及 综 合 治 理 本模块采用专题研修形式

  44. 家政概述 家庭管理 家庭理财 家庭保健 家政与生活技术 服装与材料 服装与文化 着装设计 服装设计 服装及其设计 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 汽车驾驶有关法规 汽车驾驶技术 汽车例行保养 汽车驾驶与保养

  45. 课程内容确立的依据 • 目标认定 • 价值认定 • 条件认定

  46. 1、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1、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 2、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 3、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 4、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 5、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47. 立足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经验 以技术与设计2为例 立足生活世界 城市:音乐喷泉、自动开关门、红绿灯自动翻转、烟雾报警器等的设计 乡村:农药的均匀喷洒、大棚种植的温度、滴灌的水量、鱼塘的自动注水、可调光台灯、钓鱼杆信息反馈装置、自动折叠雨伞等的设计 关注学生经验 日常生活中的控制 社会结构中 的控制 技术系统中的控制

  48. 一班级学生被安排学习薄铝片的基本处理技能,例如锉削和造型,教师打算将以技能为本的学习方法转移成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对本地社区文化的认识。教师要求学生进行一项名为“在市镇公园竖立雕塑”的专题研习。学生要用铝片制成雕塑模型,该模型应反映本地居民推崇的美德或鄙弃的陋习。一班级学生被安排学习薄铝片的基本处理技能,例如锉削和造型,教师打算将以技能为本的学习方法转移成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对本地社区文化的认识。教师要求学生进行一项名为“在市镇公园竖立雕塑”的专题研习。学生要用铝片制成雕塑模型,该模型应反映本地居民推崇的美德或鄙弃的陋习。 当学生展示及汇报成果后,教师 引导学生评价在公园竖立雕塑的影响。 用学生对雕塑的构思,教师也引导学 生对社区的价值观和文化进行反思。 案例1 金属模型设计与制作

  49. 案例2 台灯的设计与制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