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76 Views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昆明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Anatomy,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总论. [ 要求 ] 一、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 二、熟悉神经系统的组成。 三、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前言. 神经系统在人体各系统中起 主导地位. 1. 调节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活动,使人体成为 一个有机的整体,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 2. 对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做出适宜反应,维持 机体内环境相对恒定,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
E N D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昆明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Anatomy,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总论 [要求] 一、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 二、熟悉神经系统的组成。 三、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前言 神经系统在人体各系统中起主导地位 • 1. 调节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活动,使人体成为 • 一个有机的整体,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 • 2. 对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做出适宜反应,维持 • 机体内环境相对恒定,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 • 人脑是产生思维和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一).按其所在位置不同区分 脑brain 脊髓spinal cord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es system 12对脑神经 brain nervers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es system 31对脊神经 spinal nerves 内脏神经 visceral nerves
(二).根据周围神经分布的对象不同区分 躯体感觉神经←体表和运动系(感受器receptor) 躯体运动神经→骨骼肌(运动终板motor end plate) 躯体神经 somatic nerves 内脏感觉神经←内脏、心血管壁(感受器receptor) 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内脏神经 visceral nerves 交感神经 sympathetic nerves 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etic 内脏运动神经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组织 神经元neuron: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 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 功能。 神经胶质neuroglia:对神经元起支持、 营养、修复和形成髓鞘 等作用。 神经组织 nerves tissue
(一)神经元 neuron 1.神经元的构造 胞体: 是神经元的代谢和 营养中心,能够接受 刺激、产生和传导神 经冲动。 神经元 突起:树突一向胞体传导 神经冲动 轴突一把神经冲动 传离胞体。
2.神经元分类 (1)按其突起数目分类: 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2)按其功能分类: 感觉神经元 sensory neuron 运动神经元 motor neuron 联络神经元 association neuron
(3)神经纤维 有髓纤维:神经元轴突 + 髓鞘 +神经膜 无髓纤维:神经元轴突 + 神经膜
(3)突触 synapse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接触点
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gray matter: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聚集部位。 皮质cortex: 大脑和小脑表层的灰质 (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
神经核nucleus: 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功能相近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灰质团块。
白质white matter: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髓质medulla: 位于大脑和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称为髓质。
纤维束fasciculus:白质中起止、行程、功能相同的纤维束fasciculus:白质中起止、行程、功能相同的 神经纤维聚合成束。 神经节ganglion: 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 胞体聚集而成。 神经nerve: 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 在一起而成。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中枢 周围 灰质: 皮质 神经核 神经节 白质: 髓质 纤维束 神经
第十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第一节 脊 髓 spinal cord [要求] 一、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二、熟悉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三、掌握脊髓灰质内主要核团的名称(前角运动细 胞,间外侧核,后角固有核、胸核)、位置和性质。 四、掌握白质中主要的上行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 和下行束(皮质脊髓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一)位置:位于椎管内,下端在成人平第1 腰椎下缘平面。 (二)外形:前后略扁的圆柱形 1个圆锥:脊柱圆锥。 两个膨大: 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 ------C5-T1脊髓节段。 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L3-S2脊髓节段。
六条沟: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有脊神经 前根附着 后外侧沟:有脊神经 后根附着
(三)脊髓节段 1.脊髓节段:每一对脊神经根丝附着的一段脊髓为 一个脊髓节段。 2. 31个脊髓段:C1—8,T1—12,L1—5,S1—5,CO1。
(四)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上颈髓节数(C1—4) = 平对的椎数 下颈髓节数(C5—8) —1 = 平对的椎数 上胸髓节数(T1—4) —1 = 平对的椎数 中胸髓节数(T5—8) —2 = 平对的椎数 下胸髓节数(T9—12)—3 = 平对的椎数 全部腰髓节段数平以对 T10—12 胸椎体 全部骶、尾髓节段数平对第1腰椎体
马尾:在脊髓圆锥下方,腰骶部神经根丝 连同终丝形成马尾。 临床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4、5腰椎之间 进行,不致损伤脊髓。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后角(后柱)posterior horn 中间带 intermediate horn 前角(前柱)anterior horn 灰质
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 外侧索lateral funiculus 前索anterior funiculus 白质
后角固有核—接受后根纤维,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组后角固有核—接受后根纤维,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组 成脊髓丘脑束,传导浅感觉冲动。
中间带外侧核(T1—L3):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中间带外侧核(T1—L3):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核(S2—4):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前角内、外侧核:发出纤维至骨骼肌
脊髓板层的对应关系 板层rexed 对应的核团或部位 板层 Ⅰ ——边缘层(海绵带) 板层 Ⅱ ——胶状质 板层Ⅲ 板层Ⅳ 后角固有核 后角“颈” 后角基部 板层 Ⅴ 板层Ⅵ
板层rexed 对应的核团或部位 中间内侧核(内脏感觉) 中间外侧核(内脏运动) 骶副交感核(内脏运动) 胸核(背核 ) 板层 Ⅶ 板层 Ⅷ ——前角基部 板层 Ⅸ ——前角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 板层 Ⅹ ——中央管周围的灰质
前角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
白质纤维束: 上行纤维束—薄、楔束(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薄束 楔束
上行纤维束—脊髓丘脑前、侧束(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上行纤维束—脊髓丘脑前、侧束(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浅感觉)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侧束 损伤表现 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 对侧损伤平面1-2节段以下的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障碍。
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传导随意运动冲动至脊髓前角细胞)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传导随意运动冲动至脊髓前角细胞) 皮质脊髓前束 锥体交叉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 皮 质 脊 髓 束 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 双侧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 脊 N 脊 N 四肢 骨骼肌 躯干肌
思考题? 脊髓半横断损伤 损伤哪些结构? 分别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的概念: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宜反应 反射活动的物质基础 —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 效应器 浅反射:刺激浅感受器引起的反射活动 深反射:刺激深感受器引起的反射活动 病理反射: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出现 的异常反射。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中枢 周围 灰质: 皮质 神经核 神经节 白质: 髓质 纤维束 神经
薄、楔束 躯干四肢本体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后根节→脊神经后根 →脊髓后索薄、楔束 → 延髓薄、楔束核。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损伤分析: 若脊髓胸4节段左侧半横断损伤, 患者会出现什么功能障碍
脊髓丘脑前、侧束: 对侧Ⅰ层和Ⅳ—Ⅷ层细胞(后角固有核) 其轴突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脊髓丘脑束(外侧索)和脊髓丘脑前束 (前索)→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浅感觉(痛、温觉和轻触觉)。 损伤分析: 若脊髓胸4节段左侧 半横断损伤,患者会 出现什么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