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486 Views
第四章大公教會 (2). I . 迫害 II. 逼迫的歷史 III 護衛信仰 : 護教士. IV. 信仰的勝利 V. 教會崇拜的發展 VI. 教會組織的發展. I . 迫害. A. 衝突的根源: 基督信仰與當代文化、習俗的衝突. B. 基督徒的罪名. 1. 不道德的宗教信仰 2. 不理性的信仰 3. 不愛國 4. 不敬虔. II. 逼迫的歷史. A. 第 一世紀的逼迫 與基督教的身份從猶太教內的支派變為新的宗教運動有關. 4. 尼羅( Neor )的逼迫 64AD.
E N D
第四章大公教會 (2) I.迫害 II. 逼迫的歷史 III護衛信仰:護教士
IV.信仰的勝利 • V.教會崇拜的發展 • VI.教會組織的發展
I.迫害 • A. 衝突的根源: • 基督信仰與當代文化、習俗的衝突
B.基督徒的罪名 • 1.不道德的宗教信仰 • 2.不理性的信仰 • 3.不愛國 • 4.不敬虔
II. 逼迫的歷史 • A.第一世紀的逼迫 • 與基督教的身份從猶太教內的支派變為新的宗教運動有關
4. 尼羅(Neor)的逼迫 64AD • -Tacitus:尼羅放火燒羅馬城嫁禍於基督徒, 並諭令殺害基督徒。
多米田(Domitian)的逼迫c.90-96- • 因猶太人拒付聖殿稅(聖殿已被毀)遭逼迫 • 基督徒與猶太教相近遭連累。
B.第二世紀的逼迫: • 1.他雅努皇帝Trajan 98-117 • Trajan 的宗教政策:溫和勸化
2.奧熱流皇帝 161~180 • 批評基督徒出於無知及頑固而殉道不是依理性而活的人
3.殉道者 • a.伊格哪丟Ignatius 主教,107AD • -和平時期;受逼迫原因不明
.坡旅甲 155AD • 在Smyrna,遭密告而被捕
游士丁Justin the Martyr • 在羅馬殉道
C第三世紀的逼迫 • 1.Severus 皇帝的逼迫 202-203 • 背景: • 內憂:內戰叛逆另立皇帝。 • 外患:蠻族蠢動不安
2.德修皇帝的逼迫 249-251 • 逼迫的動機:皇帝持受傳統的羅馬信念 • 逼迫信徒的策略:不製造殉道士,藉苦刑使信徒領袖屈服
D.逼迫所引起接納被道者的爭執 • 1.居普良Cyprian • 主張: • 接納背道者回教會 • 教會的合一也很重要。 • 牧養悔罪的背道者
2.若瓦天 Novitian • -他的要求比居普良更嚴格
III護衛信仰:護教士 • A.護教家如何辯護: 解釋對基督教的誤解
1.不道德的聚會 • 2.不拜皇帝 • 3.破除謠言: • 4. 死人復活:
B.攻擊異教 • 用希羅哲學家批判傳統宗教的言論來攻擊異教的迷信及不道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C.護教著作發展出基督教的神學 • -基督教護教家對採用希臘哲學有兩種不同的論調。 • 正面 • 負面
-對哲學持正面態度的游士丁, 及 亞歷山大的革利免。 • -游士丁利用希臘的Logos觀念來解釋基督的道成肉身
持負面的 有特土良 • 他有這樣的論點:基督教信仰不應與哲學有任何的關聯
IV.信仰的勝利 • A.第二、三世紀的發展的情況:在逼迫中成長
B.宣教模式 • 1.信徒在生活中的口頭見證 • 2.殉道士的見證 • 3.神蹟 • 4.信徒的遷移及旅行
V.教會崇拜的發展 • 1.第一世紀基督徒的崇拜 • a. 猶太教的影響 • b. 保羅的貢獻
2.第二世紀的演變: • a.聖餐 • b.洗禮
VI.教會組織的發展 • 第一至第二世紀教會組織的演變 -新約 -第一世紀末 -第二世紀初
B.使徒的繼承人:主教職位的發展 • 1.主教是使徒的繼承人的觀念產生: • 教會內部領導權的衝突 • 外在若斯抵主義異端。
2.使徒統緒的意義? • 繼承使徒所有的屬靈的遺產:使徒的經典、信仰及領導
3.理論的發展: • Hegessupus • 愛任紐 及 特土良 • 居普良
C.歷史上主教制興起的原因? • 1.受羅馬人重律法秩序 的影 響。 • 2.與若斯底主義之爭戰
D.主教的教會與使徒的教會 比較 • 教會階級 • 信徒與上帝的團契 • 教會觀 • 教會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