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642 Views
身 体 成 分 测 试 The method of assessing body composition. 身 体 成 分. 身体成分的研究已近 50 年了,尤其近 10 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这一领域极为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心在于肥胖,目前肥胖已成为世界流行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肥胖发生率正在迅速增长,并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了解导致肥胖症的原因,是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判定肥胖的基准及体脂率,也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将近年来国际上采用的一些测量方法作一介绍。. 身体成分测定方法.
E N D
身 体 成 分 测 试The method of assessing body composition
身 体 成 分 身体成分的研究已近50年了,尤其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这一领域极为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心在于肥胖,目前肥胖已成为世界流行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肥胖发生率正在迅速增长,并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了解导致肥胖症的原因,是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判定肥胖的基准及体脂率,也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将近年来国际上采用的一些测量方法作一介绍。
身体成分测定方法 身体成分测量一般分为全身测量法与局部测量法。具体内容为测量脂肪量,去脂肪体重,体脂率、脂肪厚度、身体密度等。局部法可采用皮脂厚度法、超音波法、CT法、MRI法。全身法为电阻抗法、钾含量法、体水分量、DXA法、密度水分并用法、脂肪溶解气体法、水下称重法、红外线法、人体测量估计法等。见下(表1)
1、密度法(densitometry) 密度法是最正确推定身体脂肪率的方法之一,即以水中的体重求人体的体积,并用水中体重和空气中体重的比来求出身体密度。从身体密度来了解体内脂肪的比例。但这种方法需要被测人身著泳装将整个身体潜入水中保持静止状态并将肺中的空气完全排出来测量体重,推算的过程也比较复杂。密度法是多年来测定体脂量的“金标准”。
2、稀 释 法(hydrometry) • 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脂肪不含水,瘦体重含水量较恒定,因而测定身体中的总水量,即可估算出瘦体重和体脂量。通常将能均匀扩散到体液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如:安替比林、尿素、乙醇、氛等物注入人体内,通过这种物质在短时间内被稀释的程度来推算人体总体液量,再计算出瘦体重和体脂量。一般认为成年人的瘦体重含水量为72%。 • Ossermann对81人全身水分量的测定,瘦体重含水量为71.8+2.9%。可见瘦体重中水分的个体差小,探讨了体水分量推算瘦体重可能性。因此体水分量推算瘦体重,其结果是可信的。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瘦体重=总体液量/0.72。
3、总 钾 量 的 测 定(whole-body counting for 40K) • 由于体内的钾主要分布在去脂体重(瘦体重)之中,而去脂体重中的钾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而测出身体中钾的总含量,即可计算出去脂体重和体脂的含量。一般认为每公斤去去脂体重含钾为68.1毫克。钾量的测定先要测40K,因为40K占全钾中0.00118%,Forbes & Lewis对尸体进行了研究发现40K在总体钾中的比例相对恒定。钾总量测定后再计算去脂体重。而40K量的测定,使用human counter这种装置在世界上还为数不多。
5、密度,水分,骨密度等并用法(mixture of density, water and bone mineral content) 高精度身体成分测量计(In Body 3.0)能测定体重、去脂肪体重、体水分量、体脂肪量、体脂肪率、细胞内液总量、细胞外液总量、骨量、肌肉量、节段水分分析、腰臀脂肪分布比率、节段电阻值等指标。
7、空气置换法(the air displacement method) 被测者进入溶器内,根据溶器内的空气量的变化测量身体成分的一种全新方法。 空气置换法的测量原理同水下称量相同,用全身的密度来计算出脂肪量和瘦体重的百分比。当被测者进入空气置换仓内几秒钟,感受器计算压力测出人体排出的空气量,精确地分析身体成分,确定脂肪及瘦体重的基准值,包括密度、体脂量、体脂率、瘦体重等 图1
8、皮脂厚度法(skinfold thinkness) • 皮脂厚度法简便易行,仪器轻便容易携带,适宜于群体测量(图2)。它是用皮脂厚度计测身体某些部位的皮脂厚度,再计算体密度、体脂百分比,体脂重和瘦体重的方法。 图2
9、超声波法(ultrasound apparatus)超声波是频率高于KBZ(千赫兹)的声波。由于超声波的频率超过人耳的听觉范围,因而人耳不能感觉超声。超声波诊断仪将人体某部位各层组织回声,通过探头回收到仪器内,并将声能再转换成电能,而显示在荧光屏上就成为声像图,所以能间接反应人体某部位各层组织的结构。B超测定的优越性在于无创、价廉、简便、直观、精确、可靠。应用应用高频B超可测定体脂厚度和面积。 皮下脂肪 (腹壁的皮下脂肪厚度) 内脏脂肪 (腹膜前的脂肪厚度)
人体的电阻阻抗是由体内水分含量的多少所决定的。人体的电阻阻抗是由体内水分含量的多少所决定的。 脂肪组织因水分含量低而不导电,而肌肉等细胞组织因水分含量高,导电性能好,其电阻率低。因此可根据人体的电阻阻抗来推定脂肪和其它组织的比例。这种测定身体脂肪含量的方法叫做生物体电阻阻抗法。 根据测量仪器周波信号不一可分为单、低、高周波测量仪(图3)。高周波测量仪,周波信号直接穿过细胞,因此个体差异小,结果准确。随着BI法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不断有站立式、手捏式、手脚并用式测量仪问世. 10、BI推定身体脂肪率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11、CT法(Computed Tomography) • CT法即计算机断层摄像法。基本原理是利用X光射线穿过人体对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对侧探测器接收透过层面后的X线按其强度比例转换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然后经过摸拟数字转换器转换为数字后进入计算机,计算机就把从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进行运算,排列成短阵,这些数字短阵可储存于磁盘或光盘中。最后再经过数字/模拟转换器,把数字或矩阵转换成矩阵排列的图像就形成了CT图像,可以显示,拍片。利用CT测量脂肪面积是迄今为止最准确的评价脂肪区域性分布的方法之一。
12、MRI法(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核磁共成像是80年代发展起来一种全新的影像检查技术,因为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X线和CT,对人体无放射性操作,它是利用人体中的H质子(Proton)在强磁场内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经过空间编码技术,把以电磁形式放出的核磁共振信号接收转换,通过计算机最后形成图象。而身体的脂肪组织有较高的质子密度它具有非常短的T1值,其信号强度大,故在常规SE(自旋回波脉冲)序列成像中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信号。因此易观察脂肪的含量、分布及变化。
13、近红外线法(near infrared spectrometer,NIRS) 近红外线波长发光的同时,用光学检测器测出人体脂肪有多少光能的吸收。然后根据身高,体重算出体脂肪率。由于该方法能测定所有体脂(包括皮下脂肪与内脏脂肪)含量,因此反映的是完整机体的体脂率。
14、人体测量估算法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人体形态测量与精密的测量法相结合根据形态指标与体脂量相关程度,从中筛选对体脂成份相关度较高的形态指标,并建立回归方程。这种方法适合于大范围的体脂调查研究,比较经典的估算方法有六种. (1)sternw(斯特瓦)的推算公式: 去脂体重=98.42 + (1.082(体重磅) – 4.15(腰围英寸)) %Fat(体脂率)=((体重 - 瘦体重)/体重磅) * 100 (2)Ferock(斐迪克)的推算公式: %Fat = 63.0 + 0.3535(体重) – 1.48(身高) (3)根据体重(kg),腰围(cm)用图示法预测体脂百分比.(男性) 根据身高(kg),臀围(cm)用图示法预测体脂百分比.(女性) (4)根据胸围、腰围(cm)之差法预测体脂百分比。
一. 健康状况指标 1. 生长发育指标 身高,体重, BMI = 体重 (kg) / 身高2(m); 腰围,臀围, WHR = 腰围 / 臀围; 男性:WHR > 0.9 中心性肥胖 女性:WHR > 0.8 中心性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 (WHO)(1998) BMI标准及相关疾病的危险 分类 BMI(kg/m2) 危险度 低体重 <18.5 低(但其它疾病危险)增加 正常体重 18.5–24.9 平均水平 超重 >=25.0 肥胖前期 25.0–29.9 增加 1度肥胖 30.0–34.9 中度增加 2度肥胖 35.0–39.9 严重增加 3度肥胖 >=40 极为严重增加
亚洲成人BMI标准及相关疾病的危险(2000年) 分类 BMI(kg/m2) 危险度 低体重 <18.5 低(但其它疾病危险)增加 正常体重 18.5–22.9 平均水平 超重 >=23 肥胖前期 23.0–24.9 增加 1度肥胖 25.0–29.9 中度增加 2度肥胖 >=30 严重增加
BMI与体脂量及各种疾病的研究 BMI与体脂肪量 相关 BMI与肩胛骨部皮脂厚度 相关 BMI与脂肪指数 相关 BMI与脂肪肝 相关 BMI与冠心病 相关 BMI与高血脂症 相关 BMI与高血压 相关 BMI与糖尿病 相关 BMI与疾病 相关
WHR与体脂量及各种疾病的研究 WHR与内脏脂肪 相关 WHR与年龄(肥胖与非肥胖) 相关 WHR与CT测得的腹部脂肪面积 相关 WHR与冠心病 相关 WHR与高血脂症 相关 WHR与高血压 相关 WHR与糖尿病 相关 WHR与心血管系统病死率 相关
p<0.01 超重,肥胖值 理想值
P<0.01 超重,肥胖值
P<0.01 内脏脂肪型肥胖 中心性肥胖
小 结 身体成分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14种测量法各具特色。BI法、皮脂厚度卡钳法、BMI、WHR法应用极为广泛。近来B超测量法已越来越朝着普及的方向发展,在临床试验及大样本群体的测量中十分普及,它不仅能测量皮下脂肪,而且能测量内脏脂肪。密度法(多采用水下称重法),作为身体成分测量的金标准,被广泛用来评定其它测量方法的有效性。但这种方法需要特殊设备,结果受肺残气量,腹腔内内气体及体液总量的影响。DXA法其价值与密度测量法相似测定效果甚至更好。
空气置换法、稀释法,总钾量法、近红外线法、密度水分骨密度并用法等可以较精确地推算出体脂量,由于这些方法操作复杂,并且测试成本较高,故只在科研中应用。CT法可进行全身脂肪定量,特别是根据脐水平的断层像求得皮下脂肪面积和内脏脂肪面积,进行脂肪分布的判定,磁共振成像(MRI)类似CT法。值得关注的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BMI和WHR作为肥胖程度和脂肪分布类型的指标,它与疾病发病率相关性密切。各种新型的测量方法也不断涌现,发展趋向为安全、可靠、简易、实用、经济、精确、快速、无副作用。空气置换法、稀释法,总钾量法、近红外线法、密度水分骨密度并用法等可以较精确地推算出体脂量,由于这些方法操作复杂,并且测试成本较高,故只在科研中应用。CT法可进行全身脂肪定量,特别是根据脐水平的断层像求得皮下脂肪面积和内脏脂肪面积,进行脂肪分布的判定,磁共振成像(MRI)类似CT法。值得关注的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BMI和WHR作为肥胖程度和脂肪分布类型的指标,它与疾病发病率相关性密切。各种新型的测量方法也不断涌现,发展趋向为安全、可靠、简易、实用、经济、精确、快速、无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