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the Triggering of Debris Flow Along a Granular Slope 顆粒斜坡上觸發土石流之實驗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the Triggering of Debris Flow Along a Granular Slope 顆粒斜坡上觸發土石流之實驗. 授課老師:林昭遠 學生:林威鐘 學號: 79842003. 坡地工程研究室. 文獻出處. Phys.Chem.Earth(B) , 25 卷第 4 章 387-390 頁 作者: Carlo Gregoetti. 坡地工程研究室. 內容. 一、前言 二、實驗裝置 三、實驗 四、結果 五、結論. 坡地工程研究室. 前言.

Download Presentation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the Triggering of Debris Flow Along a Granular Slope 顆粒斜坡上觸發土石流之實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the Triggering of Debris Flow Along a Granular Slope顆粒斜坡上觸發土石流之實驗 授課老師:林昭遠 學生:林威鐘 學號:79842003

  2. 坡地工程研究室 文獻出處 • Phys.Chem.Earth(B),25卷第4章 387-390頁 • 作者:Carlo Gregoetti

  3. 坡地工程研究室 內容 • 一、前言 • 二、實驗裝置 • 三、實驗 • 四、結果 • 五、結論

  4. 坡地工程研究室 前言 • 前人的理論和實驗調查研究下,由坡腳侵蝕造成的破壞情形,在不穩定的粒狀坡面形成土石流。 • 前人的研究…,由Howard和Mc Lane研究坡面的不穩定性,他們把地表逕流的因素當作破壞的原因;而Budhu、Gobin、及Iverson 他們發現由於滲流力改變了坡面的架構,才造成了更進一步的局部破壞。

  5. 坡地工程研究室 目的 • 此篇研究主要是探討土壤中坡面之傾斜程度、與水位的變化,造成的地表逕流所觸發之土石流時,坡面的不穩定狀態模式。

  6. 坡地工程研究室 實驗裝置 0.5 m 1.2 m

  7. 坡地工程研究室 實驗 • 用三種不同大小之粒徑級配,來模擬斜坡的坡面。 • 研究中一共採用了六個坡面的角度,包括: 10度、13.5度、17度、20.5度、24度、27度。 • 而每一個坡面的角度,在控制斷面的下游設計有三種不同的尾水位,以水平底部為準,分別是0.18m、0.3m、0.42m。

  8. 坡地工程研究室 粒徑的取用 Φ ν

  9. 坡地工程研究室 實驗步驟 • 利用三種不同大小的粒徑,來模擬不同的坡面模式。 • 先選擇坡面粒徑後再固定坡度,由控制斷面上方增加水流量,而控制斷面下游的水位由喇叭型的排水管固定住,一直到觸發土石流為止。 • 改變坡面傾斜角度,觀察地表逕流的發生,一直到觸發土石流,將上游控制斷面的水位H高度及臨界流量Q,紀錄於在下表中。

  10. 坡地工程研究室

  11. 坡地工程研究室

  12. 坡地工程研究室

  13. 坡地工程研究室 實驗結果 • 實驗顯示粒徑較大之顆粒所模擬之坡面,需較大之流量才能產生地表逕流。 • 受到地表逕流因素的影響所造成坡面的不穩定進而發生了土石流。 • 根據坡面角度的變化,可分為兩種不同的 土石流發動模式。

  14. 坡地工程研究室 實驗結果 • 第一種情況是當坡面角度(θ)小於靜摩擦角的一半,當上游的給水持續增加,地表逕流出現在控制斷面上游處,而隨著坡度增加,水流動出現地區朝下游的方向移動。 • 在第一個情況中,上游地表逕流向下游流竄侵蝕坡面的細砂層,在坡面的地表層產生破壞,而造成土石流。

  15. 實驗結果 Q up

  16. 坡地工程研究室 實驗結果 • 在第二個情況中角度大於靜摩擦角的一半時,觀察到地表逕流會突然出現在不特定的地區侵蝕地表層顆粒,引起顆粒的不穩定性,而造成局部性的破壞,並往上逆流侵蝕造成破壞。 • 往上逆流連續性局部破壞的發生,改變坡面直到達一個最小穩定之坡度,並且由於坡度的破壞,形成土石流。

  17. 實驗結果

  18. 坡地工程研究室 實驗結果 • 另外發現,由下游不同高低的尾水位,透過坡度和地表逕流出現地區的結果,而改變滲出模式 ,如: 在高斜度(θ>20.5∘),當在下游處降低其水 位,這個流動出現地區會朝向上游的方向移 動。

  19. 坡地工程研究室

  20. 坡地工程研究室 結論 • 最重要的證據是地表逕流的存在與觸發土石流的關係。 • 當坡面角度小於靜摩擦角一半時,地表逕流將觸發土石流而造成坡面地表層的不穩定。 • 當坡面角度大於靜摩擦角一半時,地表逕流向上游產生連續的局部破壞,改變坡面造成破壞而引起土石流的形成,直到達一臨界穩定坡度。

  21. 坡地工程研究室 報告結束 感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