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762 Views
教學理論. 曾淑惠 台北科大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九月. Bruner 教學理論 ( 一 ). 認知教學的理論基礎 認知發展階段論 動作表徵期 (0-2 歲 ) :以身體感官動作與外界接觸,獲知人我之間的互動意義。 形象表徵期 (3-5 歲 ) :運用感官經驗,藉以瞭解周圍世界從而獲得知識。 符號表徵期 (6 歲以後 ) :運用抽象符號、文數字、圖形等作為記憶或推理的工具。. 沈翠蓮 (2001) ,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 Bruner 教學理論 ( 二 ). 教材結構論 教師要教授某學科的基本結構要注意:
E N D
教學理論 曾淑惠 台北科大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九月
Bruner教學理論(一) • 認知教學的理論基礎 • 認知發展階段論 • 動作表徵期(0-2歲) :以身體感官動作與外界接觸,獲知人我之間的互動意義。 • 形象表徵期(3-5歲) :運用感官經驗,藉以瞭解周圍世界從而獲得知識。 • 符號表徵期(6歲以後):運用抽象符號、文數字、圖形等作為記憶或推理的工具。 沈翠蓮(2001),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
Bruner教學理論(二) • 教材結構論 • 教師要教授某學科的基本結構要注意: • 學科基本概念有助於該科目易於瞭解 • 提供教材結構形式促進記憶保留 • 瞭解基本原則和觀念幫助學習遷移 • 檢視教材基本知識和高深知識間的隔閡 • 教材結構的分析方法 • 段落大意區分法 • 圖普區分法 • 教學目標區分法 • 統整課程結構分析法 沈翠蓮(2001),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
Bruner教學理論(三) • 學習技能論 • 直觀思考:基於對知識理論與結構的熟練,幫助思考者以飛躍與捷徑方式解答問題 • 分析思考:以演繹、證明、歸納等方法,確立知識的合理基礎,獲得解決問題的正確性、合理性、可行性 在觀察、分析、比較、假設、驗證的過程中,給與學生作業、討論、澄清的機會,處理理解事件的直觀與分析經驗,經由學生主動參與事件處理,建構屬於自己擁有的真實世界模型 沈翠蓮(2001),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
Bruner教學理論(四) • Bruner教學理論在教學方法上的應用 • 發現教學法 • 強調「比對」 • 練習猜測或假設 • 鼓勵參加 • 激發意識 • 啟發教學法 沈翠蓮(2001),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 黃政傑(民86),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林寶山(民79),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個別化教學理論-Winnetka計畫 • 基本學科採個別化制度,每學科分單元,每單元都有具體目標 • 基本學科由學生自我教學、自我校正 • 每單元都有自學教材與單元測驗 • 允許學生提早學習高級教材 • 重視學生自我表達與社會性、創造性活動 林寶山(民79),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個別化教學理論-Dalton計畫 • 強調學生自學,教師只在必要時提供協助 • 學生必需依自己速度學習,不受他人干擾或影響,也不受傳統上課時間表束縛 • 合約制讓學生瞭解自己作業,培養學生責任感 林寶山(民79),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修訂凱勒式個人化系統教學流程圖 1.教師選編單元教材、學習指引、單元評量試題 2.教學方法介紹、學生領取學習指引及補充教材 3.任課教師進行教學(講述、討論各半) 4.進行單元評量 PASS NO PASS 5.自學補充教材 繼續準備原單元 教材及評量、隨 時接受補救教學 6.補充教材評量 7.繼續下一單元學習準備 8.進行總結性評量、獲得常模參照及標準參照成績
個別化教學理論-個別規範教學(IPI) • 每學科有許多目標,這些目標都以可觀察的行為目標來敘述並安排順序 • 初步訴斷學生現有的成就水準、學習速度、學習型態等起點行為 • 編製各種可供學生自我練習的教材 • 根據安置測驗結果由教師擬定每位學生的書面規範,使學生依據規範個別學習 • 調整學校行政制度和措施以配合個別教學需要 • 對此一模式訂出評鑑和回饋的策略 林寶山(民79),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個別化教學理論-Rogers人本主義教學 • 教學者在教學歷程中最大的任務在協助學習者對環境變化與自身的理解,將與生俱來的潛能發揮至最大 • 教學原理應至少包含:設計真實的問題情境、提供學習資源、使用學習契約、有效運用社會資源、運用同儕團體與分組學習、探究訓練、程序教學、交朋友小組與自我評價等,促進學習者追求特定學習目標的程序 林進材(民89),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
個別規範教學流程圖 IPI學習資源 1.診斷工具 (1)成就測驗等 (2)記錄系統 2.材料和設備 (1)學生的練習材料 (2)補充材料 3.教學技巧 (1)建議學習場所 (2)建議教學方法 4.教學時間 助理 1.評分 2.記錄成績 3.管理教材 教 育 目 標 完成功課 記錄系統 個別 規範 學生 根據書面規範 進行個別學習 教師 根據學習需要 擬定書面規範 教師 擬定 學生 行為 林寶山(民79),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設計教學原理 • 以各種有目的的「設計」或「計畫」讓學生採取連串的「行動」去解決與社會生活相關的各種實際「問題」 • 學校應提供各種研究計畫主題或問題讓學生自由選擇,教師的教學即在指導學生應用問題解決方法來完成學習目的 林寶山(民79),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精熟教學理論--Carroll • 學習的程度=f(學習者真正用在學習的時間/學習者應該要使用在學習的時間) • 學習的程度=(學習的機會+毅力(願意學的時間量))/(學習的速度+教學品質+教學的瞭解能力) • 教師必需知道每一位學生對各學科性向的高低,然後允許學生依據學習速度與所需時間去學習,則每位學生都能達到熟練的程度 林寶山(民79),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精熟教學理論--Bloom 擬定特定教學目標 分析教材單元 實施班級教學 新單元 舉行第一次精熟測驗 yes no 提供充實學習 活動 精熟? 提供校正 和補救 舉行第二次精熟測驗 林寶山(民79),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當代重要教學觀 • 效率/效能導向教學觀 • 人本導向教學觀 • 建構導向教學觀 • 批判導向教學觀 黃政傑(民86),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教師個人教學理論(一) • 融入了教師教學實踐中的個人想法、詮釋、選擇、價值、及承諾 • 以實務經驗為理論探究主體、以理論的實用價值為立論指標、以批判反省為改進教學的原動力 • 應反應教師個人教學歷程中的基本概念 黃政傑(民86),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教師個人教學理論(二) 具體經驗 (實務性認知) (經驗性認知) 觀察與反省 驗證概念的應用 (學理性認知) (反省性認知) 形成抽象概念與推論 教師個人立論模式圖 黃政傑(民86),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