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第二章 烷 烃 ( Alkanes )

第二章 烷 烃 ( Alkanes ). ◇ 烃 只有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叫碳氢化合物 , 简称烃 ( hydrocarbon ) 。 烃是化学人造字:碳中之火加氢中之 组合而成。 ◇ 烷烃 ( alkane ) 一类饱和烃 ( saturated hydrocarbon ) 。 “ 烷 ” 有 “ 完满 ” 、 “ 饱和 ” 之意 , 即 C 与 H 的结合已达饱和。 一、烷烃的同系列和异构 1. 烷烃同系列 ◇烷烃通式及其导出 : 通式 : C n H 2n+2 (n≥1) 导出 :.

tade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烷 烃 ( Alkanes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烷 烃(Alkanes )

  2. ◇烃 只有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叫碳氢化合物,简称烃(hydrocarbon)。烃是化学人造字:碳中之火加氢中之 组合而成。 ◇烷烃(alkane) 一类饱和烃(saturated hydrocarbon)。“烷”有“完满”、“饱和”之意,即C与H的结合已达饱和。 一、烷烃的同系列和异构 1. 烷烃同系列 ◇烷烃通式及其导出: 通式:CnH2n+2(n≥1) 导出:

  3. 可见:每个烷烃分子式都为n×(CH2)+2H即CnH2n+2,任何两个烷烃分子式之差为CH2或其倍数。可见:每个烷烃分子式都为n×(CH2)+2H即CnH2n+2,任何两个烷烃分子式之差为CH2或其倍数。

  4. ◇同系列 CH4(甲烷),C2H6(乙烷),C3H8(丙烷),C4H10(丁烷),两烷烃分子式间相差为CH2或其倍数,它们的性质也相似,这样的一系列化合物叫同系列(homologous series)。 ◇同系物 同系列中的化合物彼此或互称为同系物(homolog)。 ◇系差 CH2叫做同系列的系差。 ◇C及H分类 ▲C分类 ◎与一个C相连的,为一级碳原子或伯碳(primary),示为1°C ◎(类推之 )二级碳原子或仲碳(secondary),2°C ◎三级碳原子或叔碳(tertiary),3°C ◎四级碳原子或季碳(quaternary),4°C

  5. ▲H分类 ◎伯氢,1°H (与1°C相连) ◎仲氢,2°H (与2°C相连) ◎叔氢,3 °H (与3°C相连) ◎无季氢 例:指出下列烷烃中有几个1°C,2°C,3°C,4°C,几个1°H, 2°H,3°H ? 答: 1°C → 8个;2°C → 2个;3°C → 2个;4°C → 2个 1°H → 24个;2°H → 4个;3°C → 2个

  6. 2. 烷烃的异构 ◇构造:分子中原子互相连接的方式和次序叫构造(constitution)。 ◇烷烃构造异构产生的原因:碳链异构。 ◇构造异构体推导法: 例:写出己烷C6H14所有异构体的构造式。 第一步:先写出最长的碳链 第二步:写出少一个碳原子的直链,把剩下的一个碳原子当作支链 加在主链上,并依次变动支链的位置:

  7. 第三步:写出少两个C的直链,把剩下的两个C当作一个支链加在主链上第三步:写出少两个C的直链,把剩下的两个C当作一个支链加在主链上 第四步:最后把两个C分成两个支链加在主链上 ∴己烷有五种异构体,构造式为:

  8. ◇烷烃异构体数目随C数增加而迅速增加,如:C数=15时,有4347种。没有一个通式来计算烷烃异构体数目。◇烷烃异构体数目随C数增加而迅速增加,如:C数=15时,有4347种。没有一个通式来计算烷烃异构体数目。 答:9个 问题:C7H16有几个异构体?

  9. 3. 烷烃的结构 最简单的烷烃是甲烷( CH4),甲烷分子中碳原子是sp3杂化,乙烷(C2H6)分子中碳原子也是sp3杂化,碳碳键( Csp3-Csp3σ键)和碳氢键(Csp3-H1sσ键)都是σ键。每个C为四面体结构。 σ键定义:两个轨道沿着轨道的对称轴方向互相重叠。 特点:成键电子云对称分布,绕键轴自由旋转不改变电 子云形状和重叠程度。

  10. 甲烷 戊烷 乙烷

  11. 二、烷烃的命名 ◇方法 ▲习惯命名法(如“新戊烷”) ▲IUPAC系统命名法[1892年化学家在日内瓦会议上拟定了一种系统的有机化合物命名法,此后经 IUPAC多次修订。中国化学会按国际通用原则出版了《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我国的系统命名法基于IUPAC法,并结合了我国的文字特点] 1. 直链烷烃 ◇方法 碳数(C1~C10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C11以上直接用汉字数字)+烷 IUPAC =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12. ◇例子:CH3CH2CH2CH3丁烷(butane)CH3(CH2)4CH3己烷(hexane)CH3(CH2)13CH3十五烷(pentadecane)◇例子:CH3CH2CH2CH3丁烷(butane)CH3(CH2)4CH3己烷(hexane)CH3(CH2)13CH3十五烷(pentadecane) 或叫正某烷 请记住十个烷烃的英文名称: 甲烷 methane乙烷 ethane 丙烷 propane丁烷 butane 戊烷 pentane己烷 hexane 庚烷 heptane辛烷 octane 壬烷 nonane癸烷 decane 注意:~ane、~ene、~yne分别是烷、烯、炔的词尾,若将相应烷烃名称词尾的e改为ol、al、one则分别变为醇、醛、酮。

  13. 2. 支链烷烃 ◇取代基命名法 ▲直链烷基: 例: ▲支链烷基: CH3CH2-乙基Et – (Ethyl) CH3CH2CH2CH2-正丁基n-Bu-(n-normal) (Butyl) 仲丁基s-Bu- (second) 仲某基,如: 异某基,如: 异丁基i-Bu-(iso-)

  14. 叔某基,如: 叔丁基t-Bu- (tertio–) ◇命名步骤: ▲选主链: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母体,称某烷。当有相同长度的链可为主链时,应选有支链最多的链。 例1: 例2: 8(> 6)碳主链,辛烷 6碳,四个取代基,主链,己烷

  15. ▲编号:将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选离取代基最近一端开始编。▲编号:将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选离取代基最近一端开始编。 上例1: 上例2: ▲列取代基:写出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不同取代基按“次序规则”(sequence rule),由“小”到“大”排列,相同取代基合并写。 上例1:3-甲基-5-乙基辛烷(5-ethyl-3-methyloctane) 上例2:2,5-二甲基-3,4-二乙基己烷 (3,4-diethyl-2,5-dimethylhexane) (注:英文中以取代基的第一个字母顺序排列,即:ethyl > methyl)

  16. 注:为方便简单,有时使用习惯名,但习惯名难以与结构对应。注:为方便简单,有时使用习惯名,但习惯名难以与结构对应。 如维生素A: ◇练习:写出下列烷烃的IUPAC系统名称。 1. 2. 答:2,3,5-三甲基- 4- 丙基庚烷 答: 2,3,7-三甲基- 5- 乙基辛烷 (注:2+3+5+7=17<2+4+6+7=19)

  17. 三、烷烃的构象 1.乙烷的构象 ◇构象: 由于围绕单键旋转(如CH3-CH3中的两个CH3绕C-C单键旋转)而引 起的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不同的排布方式称为构象(conformation) ◇乙烷构象表示法: 乙烷有两种极端构象—重叠式和交叉式,可用下列几种方法表示。 重叠式:

  18. A φ D φ D B B B C C A 交叉式: ◇乙烷构象的位能关系图 ▲扭转角:ABC三原子所在平面与BCD三原子所在平面的夹角称扭转角(torsional angle)或二面角(dihedral angle) Φ=0,重叠式 Φ=60℃,交叉式

  19. ▲位能关系图: 可见: ◎重叠式处波峰,交叉式处波谷,即重叠式能量最高,交叉式能量最低,重叠式能量高是由于其中的H原子距离最近,排斥力大。 ◎△E(重叠式-交叉式)=12kJ.mol-1,即从一个交叉式转变成另一个交叉式,需越过12kJ.mol-1的能垒。 ◎因△E很低,室温下乙烷分子中C-C键可迅速旋转,故不能分离出乙烷的某一构象。

  20. 只看C2-C3的旋转 2.丁烷的构象 ◇丁烷的几种极端构象为: (2)、(3)、(5)、 (6)无对称面,无对称中心 有对称面 (1) (2) (3) E同,为对映体 有对称轴、对称面、 对称中心 (5) (6) (4)

  21. ∵E大小顺序:E1 > E3 = E5 > E2 = E6 > E4 ∴稳定次序:4 > 2 = 6 > 3 = 5 > 1,最稳定为4(反交叉式),其中体积最大的两个CH3距离最远,排斥力最小;最不稳定为1(全重叠式)。多以4存在,1实际不存在。 ◇例:化合物BrCH2CH2Br有几种较稳定的构象,哪一种构象最稳定?平衡体系中,哪一种构象异构体的含量最多,为什么? 答:有三种较稳定构象: 对交叉式最稳定,即平衡体系中,对交叉式的含量最高,因两个Br距离最远,排斥力最小。

  22. 注意:乙二醇的主要构象为邻位交叉式(分子内氢键)注意:乙二醇的主要构象为邻位交叉式(分子内氢键)

  23. 四、烷烃的物理性质 (1)状态(State) 对直链烷烃: (2)沸点(b.p.) ◇结论: ◎直链烷烃b.p.随分子量增加而有规律升高; ◎同碳数异构体,支链越多,b.p.越低。 C1~C4 gas C5~C16 liquid ≥C17 solid boiling point

  24. ◇解释: 烷烃为非极性分子 → 其分子间的吸引力(内聚力)为色散力,即诱导偶极—诱导偶极作用力 → 烷烃分子量越大(C、H数越多,电子数越多),色散力越大,故直链烷烃 b.p.随分子量增加而升高,而色散力只有在近距离内方可有效发挥作用(色散力是弱作用力),由于支链的存在使分子间不能紧密靠拢,故支链烷烃色散力较直链小,b.p.就低。 (3)熔点( m.p.) (略) (4)密度(d) d<1 (5)溶解度 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 melting point

  25. 五、烷烃的反应 烷烃十分不活泼,一般不易起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t, p, catalyst)下也可起某些反应。 1. 烷烃的燃烧 燃烧反应(本质上为氧化反应): 即C → CO2,H → H2O,同时放出大量热。 ∴ 烷烃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燃料(fuel) 注:若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则产生CO等有毒物质,污染空气。

  26. (1)燃烧热 ◇定义:在标准状态(298K,0.1MPa)时1mol纯烷烃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的热称燃烧热(Heat of Combustion) ◇物理意义:同数C的烷烃异构体中,直链烷烃的燃烧热最大,支链越多,燃烧热越小,也越稳定。

  27. 异构体的焓↓ 异构体稳定↑ 例: 显然: 燃烧热:异丁烷 < 正丁烷 ∴稳定性:异丁烷 > 正丁烷 注:直链烷烃每增加一个CH2,燃烧热平均约增加 659 kJ.mol-1。

  28. (2)生成热 ◇定义:在标准状态下,由元素生成1mol化合物时焓的变化,称生成热(Heat of Formation) ◇物理意义:同数C的烷烃异构体中,支链烷烃比直链烷烃生成热小,即支链异构体越稳定。 支链越多,生成热越小(负的小,即越负),也越稳定。

  29. 例: 显然: 生成热:异丁烷 < 正丁烷 ∴稳定性:异丁烷 > 正丁烷 注:直链烷烃每增加一个CH2,平均增加生成热-20.6 kJ.mol-1左右。

  30. 此外,生成热可由燃烧热算出: 2.烷烃的热解(Pyrolysis) ◇热解:化合物在热作用下分解称为热解。 ◇例子: 解释: 推导略

  31. (1)键裂解能 ◇定义:共价键裂解生成原子或自由基的反应中焓的变化称为键裂解能,用DHθ表示(Bond-Dissociation Energy) ◇例如: 生成物为自由基,焓较分子大,故焓变为正值 显然,可知,3°C.的焓小于1°C.的焓。

  32. (2)烷基自由基 ◇分类:伯(1°C.),仲(2°C.),叔(3°C.)自由基 ◇稳定性:可依自由基的生成热比较其稳定性,而自由基的生成热可从键裂解能和烷烃的生成热计算出。 例:已知

  33. 解:

  34. Csp2平面结构

  35. 六、烷烃的卤化 1.甲烷的氯化 (1)反应:甲烷在紫外光或热(250 -400℃)作用下,与氯反应得各种氯代烷: 如果控制氯的用量,用大量甲烷,主要得到氯甲烷;如用大量氯气,主要得到四氯化碳。工业上通过精馏,使混合物一一分开。以上几个氯化产物,均是重要的溶剂与试剂。

  36. (2)甲烷氯化反应的机理(Reaction Mechanism) 自由基链反应(Free Radical Chain Reaction) 链引发(Initiation): 链增长(或转移) (Propagation): 链终止 (Termination): 产生高能量的自由基 Cl·引发反应 一个自由基消失,产生另一个自由基,反复循环。 反应物浓度降低,自由基碰撞机会增加,自由基消失,反应结束。

  37. 整个反应的反应热可由键裂解能算出: (4)甲烷氯化反应的能线图(Energy Profile)

  38. TS—过渡态(Transition State) Eact —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39. 分析: ▲Eact1≈1 Eact2,第一步活化能很高,第二步很低,故第一步为决速步骤; ▲第一步为吸热反应(△Hθ = + 8.4 kJ.mol-1),第二步为强放热反应(△Hθ= - 111.8 kJ.mol-1) ▲整个反应为放热反应(△Hθ = - 105.8 kJ.mol-1) 练习:一个二步反应 A B C,它的势能图如下所示: (1)整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2)哪一个过渡态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 (3)哪一个是最稳定的化合物? (4)A、B、C中哪一个最不稳定? 答:(1)放热反应;(2)TS1 (3)C; (4)B

  40.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