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290 Views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做好 2007 年工作 王懋功 2007 年 2 月 11 日. 一、教育发展的背景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教育的重视 1 、 2006 年 6 月 9 日,胡锦涛总书记给北大教授孟二冬的女儿孟菲的回信,对孟二冬的精神高度概括: 远大志向:有限生命全部报效祖国和人民 两个魅力:人民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崇高精神:为学-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 为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为师-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 2 、 2006 年 8 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 34 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E N D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做好2007年工作 王懋功 2007 年2月11日
一、教育发展的背景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教育的重视 1、2006年6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给北大教授孟二冬的女儿孟菲的回信,对孟二冬的精神高度概括: 远大志向:有限生命全部报效祖国和人民 两个魅力:人民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崇高精神:为学-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 为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为师-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
2、2006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2、2006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3、2006年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施行,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新的里程碑3、2006年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施行,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新的里程碑 新的《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三个转变的法律规定 在发展模式上,从重点引领转变到均衡发展 在发展要求上,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 在发展保障上,从地方负责转变到国家负责 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法律保障
4、2006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黄城根小学听课并参加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最近一直思考两个问题:4、2006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黄城根小学听课并参加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最近一直思考两个问题: 一个是,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求考试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 第二个是,减轻学生负担决不是对学生放松要求和撒手不管,而是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接触世界,接触事务,接触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
5、2006年7月18日,温家宝总理召开第一次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5、2006年7月18日,温家宝总理召开第一次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 我国经济已经持续28年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但是国家能否继续繁荣下去,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的振兴才刚刚开始。教育振兴是中国振兴的重要标志。只有有了一流的教育,我们才能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国家。
6、2006年8月22日,温家宝总理召开第二次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6、2006年8月22日,温家宝总理召开第二次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 要进一步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其中三个问题要辨证地看。一是必须改革考试制度,但是学校还必须进行考试和考核,考试和考核应该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经常性。二是要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但决不是意味着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降低了。三是提倡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但是决不意味着让学校丢掉优势,学校要办出特色、形成风格、争创一流。
7、2006年11月15日,温家宝总理召开第三次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7、2006年11月15日,温家宝总理召开第三次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要把学校学习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就业结合起来。
二、学习体会 1、教育的战略地位更加凸现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发展中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的继续繁荣、可持续发展和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进一步加深对教育的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的认识 有一流教育,才能成为一流国家。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2、教育的公平性质更加凸现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途经 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国家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作为中国发达地区的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3、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明确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工作的主题 实施素质教育是义务教育法对教育提出的法律要求 要全面理解素质教育,辨证地看待考试、减负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自主发展 教师要重视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力思维和创新能力;学校要办出特色、形成风格、争创一流。
4、师德建设的任务更加明确 师德建设是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师德建设的最高境界是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的有机统一,人民教师必须树立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远大志向 师德建设要具体化,在为学上要勤勉踏实、在为人上要为人师表、在为师上要教书育人 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是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在教学观上的体现
5、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更加明确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等方面,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国家确定了大力发展的方针。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就业结合起来。
三、2007年徐汇教育发展的思路 一个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徐汇教育 两个体系: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三个基调:聚精会神抓教学 满腔热情建队伍 一心一意谋发展 四个重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队伍建设的优先发展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各项工作的规范发展
(一)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1、学前教育 抓手:学前教育行动计划(06-08) 重点:突破资源整合瓶颈实现园所达标 2、小学教育 抓手:小学建设行动计划(07-09) 重点:学校管理规律和学科建设规律的探索 3、初中教育 抓手:素质教育实验校建设工程(06-08) 重点:以项目趋动的“校际联动”
4、高中教育 抓手:示范性学校建设工程(06-08) 重点:以示范辐射引领的“示范带动” 5、职业教育 抓手: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格局(06-10) 重点:实现三个战略转变 6、社区教育 抓手: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05-07) 重点: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学习型城区建设
(二)队伍建设的优先发展 1、落实第一资源的战略地位-优先发展 抓手:队伍建设的“十一五”规划 重点:学历达标、研修模式、达标建设、制 度保障等四项行动 2、落实队伍建设的首位任务-师德为本 抓手:开展学习优秀教师的活动 重点:弘扬人民教师的两个魅力 3、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教师受益 抓手:教师发展达标学校的建设 重点:把思路转化成达标建设的指标
(三)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1、课堂教学 抓手: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区 重点:循环实施“百课工程”、推进“范式工程” 2、德育 抓手:课内课外的“两纲教育” 重点:以主体性德育实践为标志的“两纲教育” 3、科艺体活动 抓手:全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 重点:落实体育的切入口和突破口的地位,推 进“光启行动计划”
(四)各项工作的规范发展 1、 1、资产和资金管理 抓手: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 重点:财务的预决算和基建设备的管理 2、招生管理 抓手:以学籍管理规范择校问题 重点:完善中招五条、规范学校招生行为 3、补课问题 抓手:绩效评估考核 重点:大面积补课和节假日上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