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27 Views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治理理念与重点任务 北京大学 李国新 2014 年 2 月 13 日 济南. 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的治理理念.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思想、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政策体系、服务系统、传播方式的统称. 理念出现的背景. “十六大”以来理论与实践基础 文化人权、文化民生、文化善治、文化权益、公平正义等现代理念融入文化建设实践
E N D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治理理念与重点任务 北京大学 李国新 2014年2月13日 济南
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的治理理念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十八届三中全会: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思想、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政策体系、服务系统、传播方式的统称
理念出现的背景 • “十六大”以来理论与实践基础 • 文化人权、文化民生、文化善治、文化权益、公平正义等现代理念融入文化建设实践 • 文化体系和文化能力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组成部分
1.公共文化是文化强国战略的基础工程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强国:执政治国理念的变化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2.公共文化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十二五”规划纲要 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基础设 施、环境保护 • ·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 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
3.政府主导,政事分开 • 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去行政化 • 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让市场手段在资源配置、服务提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 购买主体:政府行政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或为行政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
4.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 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公共财政支撑能力为尺度,实现资源、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实现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5.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政府管理的公共文化资金、项目、服务向社会组织开放
6.形成现代传播体系 • 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备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 •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营造数字环境 • 以数字化促进全覆盖和均等化
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的重点任务
1.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标准化、均等化
均等化的含义、特征 • 政府为全体人民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众需求相适应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 均等化的内容、范围具有相对性 • 均等化是指机会均等、起点均等,不是结果平均 • 均等化不排斥文化享有的多元选择和自由选择
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 • 标准化是均等化的基础和前提;均等化是目的,标准化是手段 • 三类标准 • 保障标准:体现各级政府责任、义务的标准 • 业务和技术标准:有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业务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标准 • 评价标准:针对各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项目、活动的评价标准
保障标准 • 保障标准是体现基本权益、政府责任、地域特色和发展方向的标准 • 主要内容:设施网络体系、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人才资金技术保障 • 各级政府按照“最低公益原则”制定具有 “底线标准”性质的保障标准 • 保障标准的最高形式: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设施保障:形成设施网络体系 • 设施载体:固定设施、流动设施、数字传播设施相结合 • 建立单一设施有限服务半径、有限覆盖面积的理念 • 由“全设置”走向“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具有覆盖所有人的能力
国外的案例 • 图书馆的有效覆盖面积是一个以“生活动线”为主轴的卵形区域 • 小型图书馆:卵形短半径为800m左右,卵形长半径为1500m左右,覆盖面积约3k㎡,到馆读者最高为服务人口的25%以内 • 中型图书馆:卵形短半径为2000m,卵形长半径约3500m,覆盖面积约5k㎡,到馆读者最高为服务人口的50%以内
美国克利夫兰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 面积:213.4平方公里 • 人口:39.6万 •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1所总馆,一个资源保障中心,28所分馆,35辆流动服务车 • 平均1所固定图书馆覆盖面积7.4平方公里,服务半径1500米,覆盖人口1.4万人 • 平均6.1平方公里、1.1万人有一台流动服务车
2.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什么是服务效能? • 服务能力 • 服务效率 • 服务效益 • 公平正义
要素关系 • 形成服务能力是取得服务效益的前提和支撑 • 良好的服务效益是具备服务能力的具体体现 • 脱离服务能力谈服务效益,犹如无源之水;提高服务效益要从提高服务能力抓起 •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图书馆的基础资源达到“临界标准” • 国际图联20世纪70年代的标准 • 最小的行政区内,至少应为每个居民配备3册图书;图书的年增加量每1000人至少250册~300册;50种报刊是图书馆必备的基本收藏量 • 国际图联2001年的标准 • 通常正规馆藏应以平均每人1.5-2.5册为标准
日本图书馆协会2000年标准 • 正规图书馆最低藏书规模:5万册(以出版5年之内的为主) • 开架藏书所占比例:85%以上(4.25万册以上) • 年新增资源:开架藏书的1∕7--1 ∕8(6100册-5300册)
两个维度的评价机制 • 以需求为导向,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 • 以效能为导向,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发展第三方独立评估
3.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整合资源和服务
两大任务 •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 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统筹、整合的突破口 • 把工青妇科教系统的设施和资源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农家书屋与基层公共图书馆统筹发展 • 安徽省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试点 • 苏州吴江“四位一体” • 乡村文化服务中心与乡村学校融合发展
4.加快公共数字文化 服务体系建设
任务与方向 • 具有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 • 创设数字化服务环境 • 提供数字创意工具、构建虚拟仿真环境、演绎数字产品内容、营造互动体验空间 • 数字图书馆服务和移动终端紧密结合 • 内蒙古:大功率无线WiFi覆盖牧民聚居点 •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协调发展
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 由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治理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 组织架构:理事会、管理层 • 运行机制: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对分离,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 借鉴了公司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原理,弱化了其资本和财产属性,强调体现利益相关方主张的共同治理
理事会:决策层的组织形式 • 理事会是决策和监督机构 • 由政府有关部门、举办单位、事业单位、服务对象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代表组成,体现共同治理原则 • 代表政府部门或相关组织的理事实行委派制,代表服务对象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理事实行推选制,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为当然理事 • 理事长一般由代表举办单位的理事出任
理事会:决策层的组织形式 • 理事会可聘请社会专业人士成立咨询委员会和各类专业委员会,为理事会决策提供专业咨询和管理咨询服务 • 理事会监督事业单位的运行和管理 • 可单独设立监事会,监督事业单位财务和理事、管理层人员履职情况 • 理事会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建立理事会责任追究制
管理层:馆长负责制 • 管理层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包括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及其他主要管理人员 • 馆长由理事会任命或提名,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报有关部门备案或批准 • 管理层对理事会负责,按照理事会决议独立自主履行日常业务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和一般工作人员管理等职责,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工作
运营、管理章程化:建设制度载体 • 章程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载体;是理事会、管理层的运行规则;是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管的重要依据 • 章程的内容:理事会和管理层的关系;理事会的产生、职责、议事制度;管理层的职责和产生方式;建立年度报告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公众监督制度 • 理事会审议通过,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审核备案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三要素” • 决策层:理事会制度 • 管理层:馆长负责制 • 运行、管理:章程化
实践进展和问题 • 2007年以来,我国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五个省市进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试点 • 显现的主要问题 • 关联制度的配套衔接不够 • 理事会缺乏专业支撑 • 文化事业单位独立法人地位落实不到位
谢谢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大学信息管理系 100871 电子邮件:ligx@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