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479 Views
2009 年 “ 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 ” 选拔工作. 说明会. 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办公室. 说明会主要内容. 项目基本简介 国家 2007 、 2008 年该项目执行情况 我校 2007 、 2008 年该项目执行情况 2009 年项目实施方案和选拔工作安排. 项目基本简介. 第一部分.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一、基本指导思想.
E N D
2009年 “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 选拔工作 说明会 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办公室
说明会主要内容 • 项目基本简介 • 国家2007、2008年该项目执行情况 • 我校2007、2008年该项目执行情况 • 2009年项目实施方案和选拔工作安排
项目基本简介 第一部分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一、基本指导思想 •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以下简称公派研究生项目)是指为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增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能力,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中选拔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专业,并师从一流的导师的留学项目。
二、选派计划及类别 • 2007—2011年计划每年选派5000名研究生出国留学。留学基金委与高校以签署协议的形式确定年度选派计划。 • 公派研究生选派类别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一般为36—48个月,具体以留学目的国及院校学制为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为6—24个月。
三、申请人员基本条件 •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无违法违纪记录,具有学成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 2.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外语水平符合国外院校的语言要求; • 3.签约高校的全日制脱产在读学生,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岁; • 4.身心健康
四、申请类别 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时为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得推荐免试资格),或在读硕士生,或博士一年级学生。需提交国外院校的入学通知书,入学时间原则上为申请当年。 2.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申请时为在读博士生;。需提交国外院校导师出具的邀请信及详细的研修计划,入学时间为申请当年。
第二部分 2007-2008年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执行情况
一、总体选派情况 • 共计录取8008人,其中联培生6302人,全博生1706人;其中2008年联培生2753人,全博生1303人。
四、派出国分布情况 • 选派特点:被录取人员大多前往教育科技发达国家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 攻读博士学位的选派比例未达到总规模的50%
六、原因分析 • 攻读博士学位的选派比例未达到总规模的50% 原因分析 1.大部分高校对攻读博士学位的工作重视不够 2.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现有渠道利用不充分 3.国内导师积极性不高 4.实质性国际交流与合作尚不多 5.部分专业、国别很难拿到学费资助 6.国外院校、实验室免学费位置有限 7.外语成绩在短时间内尚达不到外方高校入学标准
六、原因分析 • 最知名的国外高校不愿意提供免学费资助全读博士生,如哈佛、耶鲁等 • 留学人员管理 - 安全问题,尤以交通事故较为突出 - 触犯法律,部分留学人员不讲诚信,影响公派留学人员形象 - 尚未派出前就提出调整留学国别、院校、留学期限 - 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情况,在留学人员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 处理不好导师和学习有关问题。 - 不能正确缓解国外学习与生活压力 - 联合培养博士生中途回国答辩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国家战略、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一批能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 发展目标 紧密配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加速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中选拔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培养一批若干年后国家建设所需各行各业拔尖创新人才。与此同时,通过学生交流带动科研合作,建立国内外稳定持久的学术交流渠道,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选派计划 • 选派规模与类别比例 -2009年计划选派6000名研究生出国留学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5000名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500名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500名 国家公派专项研究生奖学金项目1000名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限专项奖学金项目)
选派计划 • 各校推荐名额及类别比例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按照签约名额的120%推荐,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生推荐人数比例应为1:1。 (学校签约规模数25人,预选人数为40人) -国家公派专项研究生奖学金项目: 学校推荐名额和类别比例不限
选派计划 • 留学期限 •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留学期限一般为36-48个月,具体以留学目的国及院校学制为准。 •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为6-24个月。 - 硕士研究生12-24个月(根据项目具体规定执行)。
选派计划 • 资助学科、领域 • 选派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 •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基础学科应占总选派规模的85%,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应占总选派规模的15%。
选派计划 • 国外留学单位 • 留学人员应派往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知名院校,一流导师 • 留学单位包括国际知名的研究所和实验室、大公司实验室,国别不限
选派计划 • 派出渠道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 主要依托签约高校创新团队、创新基地和平台、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博士生导师与国外高水平教育机构的合作渠道选派 - 充分利用教育部/基金委现有与国外大学合作项目 国家公派专项研究生奖学金项目 - 鼓励充分利用教育部/基金委现有与国外大学合作项目 - 现有校际交流/科研交流渠道
选派计划 • 对国外指导教师的要求 -同一国外指导教师同一年度内接受留学人员的数量不宜过多。 -如国外导师同时为国内高校特聘/客座教授或国内外导师为同一教授时,不建议作为本项目留学人员的国外导师。 -评审专家将对外方导师的资质水平进行评估
选派计划 • 资助内容 • 国家留学基金提供往返国际旅费和规定留学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 • 学费由接受学校已奖学金的方式提供或免除
选派计划 • 申请人基本条件 -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无违法违纪记录,具有学成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 申请人均应来自“985工程”二期基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或国家重点学科; - 申请时应为就读高校的全日制在读学生(委托培养和定向生除外); - 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达到校内免试直升研究生水平;在读硕士生、博士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外语水平符合国外院校的语言要求; - 身心健康; - 对选拔条件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按具体项目规定执行。
选派计划 • 申请类别与要求 攻读博士研究生 • 申请时为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硕士生或博士一年级学生;需提交国外院校的入学通知书、免学费或获得学费资助证明;入学时间原则上为申请当年。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 申请时为在读博士生;需提交国外院校正式邀请信、双方导师共同制定的研修计划和可能发生的与学习相关费用说明;入学时间为申请当年。 • 不受理已获得外方全额奖学金人员的申请。
选派工作流程 • 选拔工作原则:公开、公正、公平 • 选拔工作方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 • 选拔流程 1.学校负责校内选拔并将推荐人选提交留学基金委 -高水平签约高校12月31日前按签约名额150%提交候选人员名单 -高水平签约高校最终推荐人选(按协议规模120%确定)需在候选人员名单内 2.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并确定拟选派人员名单 3.教育部审核批准后公布录取名单
工作进度 • 12月31日前:高水平签约高校确定留学候选人名单并提交基金委 • 3月20日前:组织外语培训,为留学候选人联系落实留学单位和导师 • 2月20日-3月20日:网上报名基金委接受报名申请 • 4月:专家评审 • 4月底:确定录取人员名单 • 秋季开始派出
2009年工作重点与政策措施 • 签约奖学金名额调整 根据签约高校2008、2009年选派情况,调整2010年及以后名额 • 学校高度重视,做好选拔和管理工作 -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统筹协调 -统一负责被推荐人员的对外联系工作,做到在现有合作科研项目 和科研合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派出 -加强外语水平的培训与审核工作 -建立稳定、有效的日常联系与跟踪管理机制 -建立预选制度
2009年工作重点与几项政策措施 • “博士生兼招补偿”办法 项目院校在每年博士招生简章中公布博士生招生计划的同时附加公布博士公派留学计划,所有申请人均需参加学校的博士生招生考试,高校按博士招生计划和公派留学计划总和进行招生录取,在录取考生中按公派留学计划进行公派留学选拔推荐,获得公派留学资格的考生,不再占用学校招生计划;未获公派留学资格的考生,占用当年招生计划,所占计划在下一学年扣减。具体实施规定将由教育部于近期另行公布。
2009年工作重点与几项政策措施 • 对2007、2008年各校从在读博士生中选拔出国攻读博士学位人员,教育部将在明年招生计划中予以补偿 • 充分利用与国外政府间和国外与基金委间的合作项目,继续开辟国际合作渠道 组织国外院校或机构到国内高校进行项目说明会;改版基金委现有的研究生项目专栏,完善项目指南。深入各高校调研,为学生举办项目说明会,并有计划地邀请国外大学或其驻中国代表处参加。继续开辟优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渠道,为国家公派研究生的派遣搭建平台
2009年工作重点与几项政策措施 • 加强管理与服务 • 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提供少量学费资助 -对极少数前往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顶尖大学、顶尖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优秀研究生,国家留学基金将给予学费资助。各校应在完成协议规定的博士生选派计划基础上推荐,推荐申请学费资助人员可不占用各校的推荐名额。推荐人数不应超过总推荐人数的5%。 -严格把关,并单独出具专家推荐信和学校审核意见,注意推选学科比例 -学费不包括欧洲不收学费的国家的院校收取的少量注册费 • 推动奖学金标准调整 • 资助研究生导师短期出国访问
申报人员需要注意的几点 • 积极申报,早做准备,拓展各种联系渠道; • 尽可能利用国家教育部和留学基金委已经达成的与国外院校合作培养的专项; • 详细了解派出国院校在提供邀请函或入学通知书中提出的各类附加条件; • 对自身的外语水平状况和国外院校的外语水平要求,必须清楚;
预祝大家申报成功 谢谢! 联系电话:83885843,联系人:杨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