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667 Views
海峽兩岸經貿互動發展的思考 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伍长南 2011 年 7 月 18 日台湾. 一、两岸 “ 十一五 ” 发展回顾 二、 “ 十二五 ” 宏观经济发展环境 三、海峡两岸经贸互动发展成效 四、两岸经贸互动面临机遇与挑战 五、两岸经贸互动发展策略 六、两岸经贸互动发展重点. 一、两岸 “ 十一五 ” 发展回顾.
E N D
海峽兩岸經貿互動發展的思考 • 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伍长南 • 2011年7月18日台湾
一、两岸“十一五”发展回顾 • 二、“十二五”宏观经济发展环境 • 三、海峡两岸经贸互动发展成效 • 四、两岸经贸互动面临机遇与挑战 • 五、两岸经贸互动发展策略 • 六、两岸经贸互动发展重点
一、两岸“十一五”发展回顾 • “十一五”是大陆经济发展迈新台阶,国际地位稳步提高,影响力持续扩大的5年。经济总量从世界第5位跃居世界第2位;货物出口从第3位跃居第1位;外商直接投资从第4位跃居第2位。这是不平凡5年: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战胜汶川地震等灾害;成功举办奥运和世博;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主要目标和任务,经社取得巨大成就。
1、经济增长:1978--2010年32年,大陆年均增9.9%,其中,近5年均增11.2%,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经济奇迹”,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而又持久经济增长。(经济体量大)1、经济增长:1978--2010年32年,大陆年均增9.9%,其中,近5年均增11.2%,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经济奇迹”,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而又持久经济增长。(经济体量大) 最高1984年增长15.2%,最低1990年3.8%,32年平均增长9.9%
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 近5年年均增长11.2%,其中,最高14.2%;最低9.2%
2、总量扩张: “十一五”经济总量实现“三连跳”,生产总值居世界位次:从05年第5位、06第4、07年第3位,2010年超日本。10年总值39.8万亿,比78年增18倍。按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1:6.7704折算58791亿,比日多4千亿),成为第二经济体。大陆GDP占世界比重上升,从05年占5%提高到10年9.5%;与美差距逐步缩小,相当美GDP比重从05年17.9%上升至2010年40.2%。
2005-2010年大陆GDP占比、位次变化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EO数据库。2010年中国数据《2010年统计公报》计算,其它国家数据为IMF估计值。
8 台湾经济发展 经济持续稳健 外贸大 幅增长 商业营业 额增长 工业 生产增长 整体物价 温和上涨 劳动力 市场 逐步改善 景气保持 稳健增长
台湾经济形势 一、经济持续增长 % 台湾2001--2007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4.2%,到07年生产总值4100亿美元。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率降为0.73%,2009年下降为--1.93%,2010年增长10.88%,为近22年来新高,2011年预计增长5.06%。
2010年台湾出口2746亿美元,进口2514亿,较2009年分别增长34.8%及44.2%,贸易顺差232亿,较2009年下降20%。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日本、香港及大陆;主要出口产品为信息通信产品,进口以机械产业为主。2010年台湾出口2746亿美元,进口2514亿,较2009年分别增长34.8%及44.2%,贸易顺差232亿,较2009年下降20%。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日本、香港及大陆;主要出口产品为信息通信产品,进口以机械产业为主。
二、“十二五”宏观经济发展环境 • (一)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 “十二五”发展环境判断:世界经济仍步入中低速增长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 1、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变化。长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美欧等国家消费,而消费依赖负债、信用支撑,导致虚拟资产膨胀。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变化,会影响贸易规模扩大。近年来美欧个人储蓄率上升(10%),贸易保护抬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仍面临中低速增长环境。
2、全球产业结构面临调整。目前面临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已成共识。在2015年以前,全球经济将在中低速增长中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普遍大幅增加财政赤字、降低利率、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流动性增强、美元贬值等,增加经济复苏不确定性。2、全球产业结构面临调整。目前面临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已成共识。在2015年以前,全球经济将在中低速增长中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普遍大幅增加财政赤字、降低利率、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流动性增强、美元贬值等,增加经济复苏不确定性。 • 中国: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产品竞争力
3、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各国刺激经济中,重视产业升级,特别是以低碳经济为重心绿色工业,加快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增长点。但发达国家凭借新能源领域技术领先优势,推动碳减排、碳关税等规则,对国际贸易与投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环境保护是中国经济发展软肋,将对制造业发展产生影响,需把握新一轮全球产业发展动向,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3、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各国刺激经济中,重视产业升级,特别是以低碳经济为重心绿色工业,加快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增长点。但发达国家凭借新能源领域技术领先优势,推动碳减排、碳关税等规则,对国际贸易与投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环境保护是中国经济发展软肋,将对制造业发展产生影响,需把握新一轮全球产业发展动向,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 “十二五”是中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关键期,受外部环境、发展方式、体制改革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将会呈现与“十一五”不同特征与趋势:
一是扩大内需成为基本趋势。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特别是在09年应对金融危机中起关键作用。2009年净出口对GDP贡献为-44.8%,拉动GDP-3.9%情况下,2010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39%。预计在未来时期内,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幅下降条件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升级。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成为十二五发展重点。一是扩大内需成为基本趋势。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特别是在09年应对金融危机中起关键作用。2009年净出口对GDP贡献为-44.8%,拉动GDP-3.9%情况下,2010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39%。预计在未来时期内,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幅下降条件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升级。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成为十二五发展重点。
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趋势。近30多年加快工业化,对资源环境影响大。若继续沿用传统发展方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工业化将难以为继。危机后,全球发展呈绿色化、低碳化趋势,注重节能降耗减排,世界将在环境保护、气侯变化、国际责任等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要转方式,实现由粗放向集约、由量向质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趋势。近30多年加快工业化,对资源环境影响大。若继续沿用传统发展方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工业化将难以为继。危机后,全球发展呈绿色化、低碳化趋势,注重节能降耗减排,世界将在环境保护、气侯变化、国际责任等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要转方式,实现由粗放向集约、由量向质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是产能过剩与重复建设问题:去年以来,部分行业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成为经济复苏难题。国务院出台意见,重点抑制钢铁、水泥、平玻、煤化、多晶硅、风电设备、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9大行业产能过剩。今后我省既要加快产业振兴,更要调整产业结构,遏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将对工业发展、存量调整、增量扩大挑战。三是产能过剩与重复建设问题:去年以来,部分行业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成为经济复苏难题。国务院出台意见,重点抑制钢铁、水泥、平玻、煤化、多晶硅、风电设备、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9大行业产能过剩。今后我省既要加快产业振兴,更要调整产业结构,遏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将对工业发展、存量调整、增量扩大挑战。
四是激活消费或投资“两难”。拉动经济发展需“三驾马车”,但目前投资贡献大。如何激活消费,需提高劳动者报酬。但又面临增加企业成本,引发产品价格上涨。如何促进投资消费进出口互动,面临“两难”。四是激活消费或投资“两难”。拉动经济发展需“三驾马车”,但目前投资贡献大。如何激活消费,需提高劳动者报酬。但又面临增加企业成本,引发产品价格上涨。如何促进投资消费进出口互动,面临“两难”。 • 五是房地产调控“两难”。房地产是支柱产业,辐射面广,与钢材、建材、金融关联度高,与居民生活相关。近年来国家出台房市调控新政,整体收效尚不明显。若继续重拳调控房市,可能泱及关联产业;若调控力度小,房价难以下降,背离调控初衷。
三、海峡两岸经贸互动发展成效 • 1、两岸贸易合作成效 • 自80年代以来,两岸经济依存度提高,贸易拓展。90年代前,台输往大陆产品以工业原料及零配件为主。2000年以来,随着投资增加,电子设备零部件贸易增多,但带来贸易失衡。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两岸贸易1454亿美,其中,对台出进口297、1157亿,逆差860亿美元,占贸易额59.2%。另据台行政院转口贸易统计,2010年两岸贸易1208亿美,其中,对大陆出进口848、360亿元,贸易顺差489亿美元。
2、两岸投资总体情况 • 台商大陆投资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30年已形成较大投资规模。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3月底,大陆累计批准83712个,实际利用台资525.5亿美元(不含第投),约占吸收外资4.7%,仅次于港、维岛、日美。其中,2010年台投资3072项,投资24.8亿,分别比增20.2%、31.9%。另据台经济部投审会统计,2010年台对大陆投资914件,金额146.2亿美元。91-10年累计(含核准补办金额)赴大陆投资973.2亿美元,占台湾对外投资59.7%。
台核准大陆投资前五大地区统计 单位:亿美元、%
两岸经贸合作对大陆益处:对大陆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扩就业、增税收、促出口发挥作用;提升发展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两岸产业分工合作,增进两岸同胞情谊。两岸经贸合作对大陆益处:对大陆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扩就业、增税收、促出口发挥作用;提升发展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两岸产业分工合作,增进两岸同胞情谊。 • 两岸经贸合作对台湾益处:改善台湾经济结构,增加国际收支。两岸间每年超千亿贸易量,为台创造贸易商机:大陆已超美国成为台重要贸易顺差来源地、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对象、第二进口市场、最大对外投资地区;增强台资企业实力:为大陆台企创造经济绩效。落户大陆台企普遍盈利,达60%以上,其中工业企业盈利面达70%以上。
目前,两岸已签ECFA,将对两岸合作互动发展产生影响。据台主管部门介绍,ECFA实施情况看,积极效应正在显现,今年前3月,台对大陆整体出口比增16%,其中,早收清单对出口比增29%。台中研院ECFA影响评估:对经济增长率提高1.65~1.72%,未来7年台可增FDI流入89亿美元。ECFA对产业效益:目前,两岸已签ECFA,将对两岸合作互动发展产生影响。据台主管部门介绍,ECFA实施情况看,积极效应正在显现,今年前3月,台对大陆整体出口比增16%,其中,早收清单对出口比增29%。台中研院ECFA影响评估:对经济增长率提高1.65~1.72%,未来7年台可增FDI流入89亿美元。ECFA对产业效益: • (1)取得领先竞争对手国进入大陆市场优势。因自台销往大陆多数工业产品零关税,台将较日韩等竞争对手更早取得进入大陆市场优势,特别是竞争激烈的石化、机械等产业。
(2)成为外商进入大陆市场优先合作伙伴:有助于外商将区域研发生产或营运总部设在台,台成为跨国企业“全球创新中心”,原因:相同产品自台销往大陆关税,较欧美日更优惠;有助台商增加对台采购:以往台商为降低成本,部分机器设备、原物料在当地采购。进口零关税后,自台进口成本降低,能增加对台采购数量,提升在大陆市场竞争力。有助产业供应链根留台:工业产品零关税后,有助于整体供应链根留台湾,除维持在台生产规模外,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成为外商进入大陆市场优先合作伙伴:有助于外商将区域研发生产或营运总部设在台,台成为跨国企业“全球创新中心”,原因:相同产品自台销往大陆关税,较欧美日更优惠;有助台商增加对台采购:以往台商为降低成本,部分机器设备、原物料在当地采购。进口零关税后,自台进口成本降低,能增加对台采购数量,提升在大陆市场竞争力。有助产业供应链根留台:工业产品零关税后,有助于整体供应链根留台湾,除维持在台生产规模外,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3)有助台湾发展成为产业运筹中心:由于大三通货物人员流通便利;两岸关税降低非关税障碍消除,可重塑台成为兼具转口、物流配销、终端产品加工等全功能运筹中心功能。(3)有助台湾发展成为产业运筹中心:由于大三通货物人员流通便利;两岸关税降低非关税障碍消除,可重塑台成为兼具转口、物流配销、终端产品加工等全功能运筹中心功能。 • (4)促成外资在台建立营运总部:外资投资增加,能引进新技术管理经验,有利台服务业结构转型;提高台湾区位优势,促使外资将台湾作为东亚地区的生产、营销、研发与营运基地。
四、两岸经贸互动面临机遇与挑战 机遇:一是两岸和平发展机遇。08年以来,两岸在“92”共识基础上恢复“两会”协商实现制度化,已达成经济议题为主15项协议,为两岸发展提供环境。二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机遇。两岸加快转型升级,围绕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基地、塑造大品牌,做强主导、培育新兴、提升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向内涵集约、质量效益型转变,向创新驱动转变,向清洁生产转变,促进结构优化。
三是两岸服务业互动发展机遇。大陆十二五将服务业列为优化结构、促进升级重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4%目标。为此,将会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吸引台服务业投资,推动两岸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新兴产业互动发展机遇。新兴产业是两岸发展选择,大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台确立生科、观光、绿能、医照、农业、文创六产业。两岸重点有所差别,有利优势互补,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产业链整合,利用大陆市场规模,提升两岸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三是两岸服务业互动发展机遇。大陆十二五将服务业列为优化结构、促进升级重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4%目标。为此,将会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吸引台服务业投资,推动两岸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新兴产业互动发展机遇。新兴产业是两岸发展选择,大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台确立生科、观光、绿能、医照、农业、文创六产业。两岸重点有所差别,有利优势互补,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产业链整合,利用大陆市场规模,提升两岸新兴产业发展水平。
挑战:一是全球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面临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调整。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继续实施产品出口设置障碍。此外,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消费下降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明显滞后。大陆经济增长仍过多依靠二产,三产缓慢,特别是生产性服务发展滞后,削弱经济发展后劲。同时,制造业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配套能力差,难以形成完整产业链,弱化投资项目的吸引力。挑战:一是全球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面临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调整。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继续实施产品出口设置障碍。此外,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消费下降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明显滞后。大陆经济增长仍过多依靠二产,三产缓慢,特别是生产性服务发展滞后,削弱经济发展后劲。同时,制造业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配套能力差,难以形成完整产业链,弱化投资项目的吸引力。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高新产业附加值率低,增加值率徘徊25—27%之间,新产品销售收入率仅13%,成为制约发展主要障碍。四是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各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突出。国务院已发布将重点抑制钢铁、水泥、平玻、煤化工、多晶硅9大行业。但受各地行政约束,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难度大。五是资源环境约束突显。工业化进程,对资源环境影响大。随着沿海地区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石化、冶金、建材发展对能源资源环境依赖增强,制造业发展仍将对资源环境造成压力。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高新产业附加值率低,增加值率徘徊25—27%之间,新产品销售收入率仅13%,成为制约发展主要障碍。四是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各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突出。国务院已发布将重点抑制钢铁、水泥、平玻、煤化工、多晶硅9大行业。但受各地行政约束,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难度大。五是资源环境约束突显。工业化进程,对资源环境影响大。随着沿海地区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石化、冶金、建材发展对能源资源环境依赖增强,制造业发展仍将对资源环境造成压力。
从近期两岸投资贸易互动看,还面临劳动力、土地、资源价格上涨,要素优势逐步弱化,已对原有发展模式形成硬约束,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提高、人民币升值,也需加快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从近期两岸投资贸易互动看,还面临劳动力、土地、资源价格上涨,要素优势逐步弱化,已对原有发展模式形成硬约束,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提高、人民币升值,也需加快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
--劳动力问题:整体看,劳动力资源丰富。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9.75亿,占比73%,基数大、占比高,未来劳动力资源优势仍持续。但预测2015年“人口红利”转折,进入老年社会,劳力对发展支撑作用减弱;在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格局并未根本改变下,结构性短缺日益突出:熟练技工供不应求,沿海局部地区出现“用工荒”现象,价格上涨,对转方式提出要求,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高附加值产业比重,解决老龄问题。--劳动力问题:整体看,劳动力资源丰富。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9.75亿,占比73%,基数大、占比高,未来劳动力资源优势仍持续。但预测2015年“人口红利”转折,进入老年社会,劳力对发展支撑作用减弱;在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格局并未根本改变下,结构性短缺日益突出:熟练技工供不应求,沿海局部地区出现“用工荒”现象,价格上涨,对转方式提出要求,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高附加值产业比重,解决老龄问题。
--土地紧缺问题。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政府从土地征用中取得巨大收益。近10年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持续攀升,收入占地方财收比重,已从01年16.6%升至09年48.8%。10年出让收入29397亿,比增106%,成为地方政府“第二财政”。但由于土地稀缺性,随着中央政府严守18亿亩耕红线,“土地红利”正逐步弱化;随着土地供给趋紧,成本上涨趋势长期存在,迫切要求实现发展方式集约化。--土地紧缺问题。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政府从土地征用中取得巨大收益。近10年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持续攀升,收入占地方财收比重,已从01年16.6%升至09年48.8%。10年出让收入29397亿,比增106%,成为地方政府“第二财政”。但由于土地稀缺性,随着中央政府严守18亿亩耕红线,“土地红利”正逐步弱化;随着土地供给趋紧,成本上涨趋势长期存在,迫切要求实现发展方式集约化。
--信贷供需矛盾。在监管层加强资本风险管理下,2011年银贷投放增速放缓。2010年1-4月金融月均增贷7487亿,同比2010年少951亿,09年少5443亿。而“十二五”开局年,重大项目建设启动、四万亿投资部分项目处于收尾期,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强劲。在资本市场不够发达、直接融资困难下,更多企业需银贷:旺盛资金需求、稀缺信贷资源,信贷供需矛盾突出,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和投资行为。--信贷供需矛盾。在监管层加强资本风险管理下,2011年银贷投放增速放缓。2010年1-4月金融月均增贷7487亿,同比2010年少951亿,09年少5443亿。而“十二五”开局年,重大项目建设启动、四万亿投资部分项目处于收尾期,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强劲。在资本市场不够发达、直接融资困难下,更多企业需银贷:旺盛资金需求、稀缺信贷资源,信贷供需矛盾突出,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和投资行为。
--通胀压力加大(输入型)。在大宗商品供需缺口下,推动商品价格上涨因素存在,价格走势会维持一段时间。如今年上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4%,其中,食品上涨14.4%,非食品上涨3%;消费品上涨7.4%,服务上涨4%。食品和居住等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大。此外,人民币升值问题,升值过快影响出口,导致就业困难,制约经济发展问题日趋突出。--通胀压力加大(输入型)。在大宗商品供需缺口下,推动商品价格上涨因素存在,价格走势会维持一段时间。如今年上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4%,其中,食品上涨14.4%,非食品上涨3%;消费品上涨7.4%,服务上涨4%。食品和居住等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大。此外,人民币升值问题,升值过快影响出口,导致就业困难,制约经济发展问题日趋突出。
五、两岸经贸互动发展策略 • 重点把握两岸优势,以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取得突破、带动全面,推动两岸市场、科技、产业互动,实现两岸“互补互利”: • “市场开拓”,重点是为台商争取大陆内销市场。台对大陆十二五发展寄以厚望,未来两岸互动,要以扩大台商大陆内销为重点,使多数合作项目有助台商在大陆市场营销。 • “科技创新”,重点是台湾协助大陆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台生产技术管理较具优势,未来大陆发展高科技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台可提供技术或管理支持。
“产业合作”,重点是合作机制突破,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企业到台投资,促进两岸双向投资;推动两岸建立产业优势互补合作机制,实行更加开放贸易政策;建立两岸高效的对接机制,增创两岸合作互动新优势。“产业合作”,重点是合作机制突破,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企业到台投资,促进两岸双向投资;推动两岸建立产业优势互补合作机制,实行更加开放贸易政策;建立两岸高效的对接机制,增创两岸合作互动新优势。 • ---着力工业对接突破。制订两岸工业产业对接专项规划,明确对接重点,推动两岸电子、机械、石化产业深度对接,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着眼两岸制造业合作重心向高新技术发展,拓展两岸产业合作新领域,重点推进研发合作、创意产业、节能环保、服务外包互动,加快太阳能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开发等产业合作。
---着力农业合作突破。持续提升两岸农业合作水平,发挥各地农业、林业合作试验区、农民创业园示范作用,结合台湾精致农业规划,扩大对台农业资金、技术、良种、管理等生产要素互动;突出农业产前中后合作,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两岸农业在生产、营销、管理、服务领域合作。---着力农业合作突破。持续提升两岸农业合作水平,发挥各地农业、林业合作试验区、农民创业园示范作用,结合台湾精致农业规划,扩大对台农业资金、技术、良种、管理等生产要素互动;突出农业产前中后合作,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两岸农业在生产、营销、管理、服务领域合作。
---着力服务业合作突破。围绕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促进台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参股或合资金融机构,加快推动对台离岸金融业务,拓展台湾金融资本进入渠道;完善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加强与台旅游机构合作,深化旅游景区对接,共推两岸旅游精品线路,做大旅游品牌;持续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特别是工业设计、研发合作,提升服务业合作水平。---着力服务业合作突破。围绕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促进台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参股或合资金融机构,加快推动对台离岸金融业务,拓展台湾金融资本进入渠道;完善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加强与台旅游机构合作,深化旅游景区对接,共推两岸旅游精品线路,做大旅游品牌;持续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特别是工业设计、研发合作,提升服务业合作水平。
六、两岸经贸互动发展重点 • 1、两岸服务业互动发展 • 两岸服务业互动发展,要以金融、物流、旅游、科技信息、商务、创意等为重点,促进两岸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 • 金融业合作:加强两岸金融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促进两岸金融机构双向互设参股,推进两岸金融合作;探索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发展海峡两岸离岸金融业务和创新金融业务,拓展金融合作领域。
物流业合作:以建设两岸航运中心为重点,利用两岸港口优势,建设贸易中转枢纽和物流中心。加强对台第三方物流企业招商,引进专业物流企业,鼓励产业界合作投资专业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物流业合作:以建设两岸航运中心为重点,利用两岸港口优势,建设贸易中转枢纽和物流中心。加强对台第三方物流企业招商,引进专业物流企业,鼓励产业界合作投资专业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 • 旅游业合作:完善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共推双向旅游精品线路,共同打造“海峡两岸旅游”品牌;加强两岸旅游业合作,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市场共同开发,携手共同构建海峡旅游圈。
科技合作。重视两岸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促台科技成果与大陆需求对接。科技合作。重视两岸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促台科技成果与大陆需求对接。 • 商务合作:优化配置两岸会展资源,共同开拓会展业市场,促进两岸会展业朝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 创意产业合作:引进台创意产业,支持兴办两岸创意产业发展中心,建立“知识创新园区”、“时尚产业园”、“数码创意园”、“文化创意园”等创意园区。
2、两岸制造业:互动发展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 加强与台湾机械、石化、信息及生产性服务业对接,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 (1)传统制造业互动发展重点:对接重点是:石化、装备、冶金、纺服等。要强化产业对接集中区规划,促进专业园区成为推进两岸产业集聚平台、承接产业转移载体; 鼓励发展低消耗、高收益高新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升级; 注重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引导关联企业集中连片布局,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增强对接集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2)新兴产业错位竞争互动发展重点:两岸新兴产业互动发展重点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环保产业、生物产业等,可推动两岸低碳能源互动发展,建立完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在风能发电、太阳能光电、潮汐能、垃圾发电、生物质能利用领域合作,合作开发低碳能源,以引进台湾资金、技术、研发、人才等优势为契机,推动低碳经济合作“先行先试”,促进两岸低碳经济发展,降低低碳产业发展成本。(2)新兴产业错位竞争互动发展重点:两岸新兴产业互动发展重点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环保产业、生物产业等,可推动两岸低碳能源互动发展,建立完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在风能发电、太阳能光电、潮汐能、垃圾发电、生物质能利用领域合作,合作开发低碳能源,以引进台湾资金、技术、研发、人才等优势为契机,推动低碳经济合作“先行先试”,促进两岸低碳经济发展,降低低碳产业发展成本。
3、两岸农业互动发展 • 持续扩大两岸农业合作领域,利用双方人才、技术优势,在沿海农业研发力量较为集中区域,建立一批公益型、技术推广服务型科研院所,形成农业科研管理新机制。 • 依托大陆2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加强两岸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交流,鼓励两岸农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农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借鉴台农合组织经验,引导台湾农民产销班、合作社,在两岸农林渔业合作试验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农产品营销效率、农产品竞争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借鉴台农合组织经验,引导台湾农民产销班、合作社,在两岸农林渔业合作试验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农产品营销效率、农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