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消化系统(一) Digestive System

概述: 组成:消化管 消化腺 功能:消化、吸收. 消化系统(一) Digestive System. 消 化 管( digestive tract).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二、口腔 三、食管的特点 四、胃 五、小肠 六、大肠 七、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八、胃肠内分泌细胞.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模式图. 食道横切. (一)粘膜( tunica mucosa) :. 1、上皮:两端为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中段为单层柱状上皮。

Download Presentation

消化系统(一) Digestive System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概述: 组成:消化管 消化腺 功能:消化、吸收 消化系统(一)Digestive System

  2. 消 化 管(digestive tract)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二、口腔 三、食管的特点 四、胃 五、小肠 六、大肠 七、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八、胃肠内分泌细胞

  3.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模式图

  4. 食道横切

  5. (一)粘膜(tunica mucosa): 1、上皮:两端为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中段为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富含小消化腺、 血管和淋巴组织。 3、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

  6. (二)粘膜下层(tela submucosa): • 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小消化腺、粘膜下神经丛。 • 粘膜与粘膜下层突向管腔形成皱襞。

  7. 两端为骨骼肌,其余部分为平滑肌, 多呈内环外纵走向,有肌间神经丛。(四)外膜(tunica adventitia):浆膜或纤维膜。 (三)肌层( tunica muscularis) :

  8. 二、口腔 (一)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 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内有小唾液腺,无粘膜肌。

  9. (二)舌 • 由粘膜和舌肌组成。 • 舌乳头 • 味蕾(taste bud):卵圆形小体,色浅,由暗细胞、明细胞和基细胞组成,为味觉感受器。

  10. 三、食管的特点 • 粘膜: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含食道腺导管,粘膜肌较厚,为纵行平滑肌。 • 粘膜下层:L.C.T,含食道腺。 • 肌层:上1/3段为骨骼肌,下1/3段为平滑肌,中段为两种肌组织混和。 • 外膜:纤维膜。

  11. 四、胃 • (一)粘膜: • 纵行皱襞 • 上皮向固有层内凹陷形成胃小凹(gastric pit) • 上皮:分泌型单层柱状上皮。主要由表面粘液细胞组成。 • 图

  12. 固有层:含大量胃腺(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固有层:含大量胃腺(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 • 胃底腺(fundic gland):开口于胃小凹底部,分颈、体、底三部分,主要由五种细胞组成:

  13. 胃底腺模式图

  14. (1)主细胞(chief cell) • 又称胃酶细胞,主要分布于腺的底和体部。 • LM:细胞柱状,核圆位于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多呈泡沫状(酶原颗粒被溶解)。

  15. E M:富含R E R、Go,酶原颗粒 。 •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16. (2)壁细胞(parietal cell) • 又称泌酸细胞,主要位于腺的颈和体部。 • LM:细胞大,圆形或三角形,核圆居中,胞质嗜酸性。

  17. 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系统,线粒体。 功能:合成、分泌盐酸及内因子。

  18. 盐酸的形成

  19. (3)颈粘液细胞:位于腺的颈部,分泌粘液。(3)颈粘液细胞:位于腺的颈部,分泌粘液。 (4)干细胞:可分化为表面粘液细胞和其它胃底腺细胞。 (5)内分泌细胞:后述。 •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二)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 (三)肌层:厚,为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四)外膜:浆膜。

  20. 五、小肠

  21. (一)粘膜: 1、肠绒毛(intestinal villus):上皮与固有层突向肠腔形成的指状结构。

  22. intestinal villus

  23. 吸收型单层柱状上皮: 1)柱状细胞:又称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 纹状缘 细胞衣:含有双糖酶, 肽酶等 2)杯状细胞(goblet cell)

  24. 吸收细胞微绒毛的正面观

  25. 中轴:为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及中央乳糜管(central lacteal)。 图

  26. 2、小肠腺(small intestinal gland):绒毛根部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的管状腺。构成肠腺的细胞主要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潘氏细胞。

  27. 扫描电镜肠绒毛正面观

  28. 肠绒毛及肠腺扫描电镜观察

  29. 潘氏细胞(paneth cell):位于肠腺基底部,细胞呈锥体形,胞质顶端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30. 小肠粘膜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 小肠的“三级放大” • 环行皱襞:粘膜+粘膜下层 • 绒毛:上皮+固有层 • 微绒毛:细胞膜+细胞质

  31. (二)粘膜下层:疏 松结缔组织。 • 十二指肠段含有十二指肠腺(粘液性腺),为其特征性结构。

  32. 小肠固有层 毛细血管网

  33. 六、大肠 盲肠、结肠与直肠的特点: • 粘膜表面光滑,无绒毛,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多,大肠腺发达。

  34. 结肠腺的开口

  35. 阑尾的特点: • 腔小、肠腺少,固有层内淋巴组织丰富,形成许多淋巴小结。

  36. 七、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 又称肠相关淋巴组织,包括淋巴小结,弥散淋巴组织及淋巴细胞等。 • 微皱褶细胞(M细胞):游离面有微皱褶与微绒毛,基底面质膜内陷,镶嵌淋巴细胞。

  37. 八、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 细胞多呈圆锥形或椭圆形,基部胞质内含有分泌颗粒,又称基底颗粒细胞。颗粒具嗜银性和嗜铬性。 • 已确认有十多种,属于A P UD细胞。

  38. The End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