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6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 虞孝成教授 June 10, 2009

創意管理.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 虞孝成教授 June 10, 2009. 大 綱. I. 直覺在決策中的地位 II . 創意思考的原則 III . 有助於產生創意的心態 IV . 創意商機的來源 V. 創意商機的準則 VI . 塑造適宜創意發展的環境. I. 直覺在決策中的地位 Intuition at Work. 大 綱. 直覺是什麼 ? 直覺來源 直覺為決策之基礎 理性決策 vs. 直覺決策 理性評選模式 別被數據牽著鼻子走 別過度依靠理性評選模式 直覺 vs. 創意. 直覺是什麼?.

percy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 虞孝成教授 June 10, 2009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創意管理 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 虞孝成教授 June 10, 2009

  2. 大 綱 • I.直覺在決策中的地位 • II. 創意思考的原則 • III. 有助於產生創意的心態 • IV. 創意商機的來源 • V. 創意商機的準則 • VI. 塑造適宜創意發展的環境

  3. I. 直覺在決策中的地位Intuition at Work

  4. 大 綱 • 直覺是什麼? • 直覺來源 • 直覺為決策之基礎 • 理性決策vs.直覺決策 • 理性評選模式 • 別被數據牽著鼻子走 • 別過度依靠理性評選模式 • 直覺 vs. 創意

  5. 直覺是什麼? • 不暇思索、不作分析比較就下決策 • 直覺並非不理性,也非隨意揣測 • 奠礎於平時的準備和累積的經驗

  6. 直覺來源 • 我們感受週遭情況的能力 • 我們辨識情況所採用的模式 • 我們留心異常之處

  7. 直覺為決策之基礎 Situation Observing Sensing Decision Action Clues Feedback Analyzing Experiencing Matching Modeling

  8. 直覺決策 vs.理性決策 • 時間緊迫時: • 仰賴直覺、迅速反應 • e.g. 救火員、急診室護士、突擊隊員 • 時間來得及時: • 應仔細分析、評估、最後以直覺檢驗理性分 析的結果

  9. 理性評選模式 • 根據同一套標準比較各種選擇方案 • 把決策視作可以簡化為用文字或數字表達的任務 • 剝奪直覺參與決策的機會 • 當評選標準不足以反映決策所應考量的各個層面時,結果不免遭到扭曲

  10. 別被數據牽著鼻子走 • 要瞭解數字所能代表意義的極限 • 牛肉跌價了 • 經濟活絡、牛肉供應充裕 • 經濟衰退、人民購買力降低

  11. 別過度依靠理性評選模式 • 使我們的思考被陷在一開始所設定的領域範疇 • 使我們的判斷力退化 • 削弱我們的心理決策模式 • 我們要作自己大腦的主宰 • Give Intuition the Final Say! • The commanding general makes the final decision.

  12. 直覺 vs. 創意 • 直覺與理性均是基於過去的經驗 • 創意要超越過去的經驗 • 以過去為師,但不作過去的奴隸 • 基於過去的模式,開創新的模式

  13. II.創意思考的原則

  14. 創意思考的原則 • 拋棄包袱 • 拋棄準則 • 突破框格 • 超越界限 • 另闢蹊徑 • 懷疑成見

  15. 拋棄包袱 • 拋棄舊有的觀念、思維方式、工作程序、經驗、習慣、原則、制度、權威、傳統 • 包袱會限制你的思想,蒙蔽你的判斷力 • 革新就是要向現況挑戰

  16. 拋棄準則 • 產品銷售必須透過經銷商 • 員工必須嚴格監督才能有生產力 • 擴大市場占有率才能獲利 • 我們不能和競爭者合作

  17. 突破框格 陷阱(Entrapment): • 『如何增加書店內的人潮以增加銷售量?』 • 『該不該買六千億元軍火?』 逃脫陷阱: • 改革者拒絕在這樣的命題框架下解決問題 • 找出真正的目標 • 增加利潤 • 人民幸福

  18. 超越界限 • 李光耀說: • 如果中國崛起,新加坡是不堪一擊的! • 因此我擔任新加坡國民年金的理事長一定要投資中國,目標是未來的持續獲利可以養活新加坡三百萬人!

  19. 另闢蹊徑 • 迪士尼樂園:溫馨、和平、親子同樂 • MGM 青少年樂園:恐怖 、驚悚 • 迪士尼卡通:溫馨 、善良、純潔、愛護動物 • 日本卡通 / 電玩:暴力動作、炫惑聲光效果

  20. 懷疑成見(一) • 出生率降低,大學錄取率持續升高,必然造成大學萎縮! • 不能接受外國留學生或回流教育嗎? • 出生率降低,人口老化,國內生產力必然降低,市場規模必然減小,GDP必然縮小! • 不能接受移民、以亞洲為第二國內市場嗎? • 教育是政府的義務! • 教育不可以是一種可以獲利的知識服務產業嗎?

  21. 懷疑成見(二) • 領土是不可能增加的! • 日本農民到澳洲種越光米 • 日本公司收購海外石油、天然氣、礦產的產權 • 到菲律賓蘇比克灣開日本老人社區 • 經濟成長不必受限於國土,可以世界為領土

  22. III. 有助於產生創意的心態

  23. 創意的心態 • 容忍模糊 • 主張彈性 • 言詞彈性 • 矯正專斷語氣 • 正向思考 • 幽默感 • 事實導向 • 抵擋同化

  24. 容忍模糊 • 容忍模糊,保留空間 • 不是白的,一定就是黑的嗎? • 0 與 1 型的人,過度恩怨分明 • 不要遽下斷論

  25. 主張彈性 • 任何主張都應有彈性 • 伏爾泰說:『地震,瘟疫和主張都是造成地球災難的原因!』 • 宗教戰爭 • 開放的心胸,允許別人可能有對的地方 • 延遲下判斷,不必自我防禦頑強抵抗

  26. 言詞彈性 (1) • 〝我絕對是對的!〞, 〝那絕對行不通!〞 • 避免僵硬式、教條式、權威式、絕對式的評論 • “HDTV一定會受到所有消費者歡迎” • 不要過度強調,不要把話說死 • 遣詞用字都植基於事實和證據 • 每一句話都應經得起邏輯檢驗,站得住腳 • 言詞僵化的人,在思考模式上也必然僵化 • 言詞僵化的人,耳朵必然是閉塞的

  27. 言詞彈性 (2) • 避免一網打盡的用語型態 • 任何人都需要電腦 • 避免兩極化的思考方式 • 不降價絕對沒有別的辦法 • 避免專斷的語氣 • 避免偏見的標籤(Label) • 肥豬、笨蛋、黑鬼、老頭子、花瓶 • 避免戴有色眼鏡,運用中立、客觀、彈性的語句

  28. 矯正專斷語氣 • 根據我的瞭解,... • 我有個想法,希望跟大家討論一下,… • 我的意思是… • 從另一方面來看… • 不知道是不是可行… • 我想提供另一種思考… => 避免自以為是,粗率下結論 => 配合改進傾聽的技巧

  29. 正向思考 • 樂觀的態度,期待好的結果 • 把精力投注於奮鬥向前,對未來不作無謂的憂慮,不追悔過去 • 對誠信及公平競爭有信心 • 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善有善報 • 保持情緒平穩,積極進取與建設性態度

  30. 幽默感 • 對日常生活中大小事務都能感到愉快喜悅 • 具洞察力,有智慧能看透世俗的迷惘 • 對生命的關心和愛心,對人性的瞭解 • 散發快樂的泉源 • 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See thing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 能夠巧妙地掌握言語的運用 • 刻薄是想要傷害別人,幽默是想要取悅別人

  31. 事實導向 • 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習慣 • 尊重事實、數據、證據 • 尊重專業、虛心接受調查結果 • 不主觀、不預設立場

  32. 抵擋同化 • 在流行的價值觀和信仰中作自己的決定 • 不需要掌聲,不需要群眾,能夠堅持自己的判斷 • 雖千萬人吾往矣 • 拒絕拘泥於現有的文化,以開放的心胸接受其他的文化 • 超越環境,超越自己 • 相信『眾人皆醉我獨醒』是可能的

  33. IV. 創意商機的來源

  34. 創業的理念(一) • 夏普(SHARP)創辦人九歲輟學,探索如何可以不必削鉛筆? • 發明「自動鉛筆」 • 歐姆龍自動控制公司的理念:任何流動的事物都需要被控制,達到流得快、有效率的目標 • 工廠中氣體、液體、固體流動 • 公路鐵路中人與車流動 • 車流控制器、自動售票機、自動驗票機 • 金錢流動 • ATM

  35. 創業的理念(二) • YKK – 世界最大拉鍊公司 • 何以必須用會刺激肌膚的冰冷尖硬鉛銅製作拉鍊? • 發明尼龍拉鍊 • 山葉YAMAHA • 戰後看到美國經濟復甦繁榮、休閒旅遊發達,相信日本亦將走上相同趨勢 • 投資鋼琴、小提琴、鋼琴教室、摩托車、遊艇….. • 用實驗設計的方法測試各種木材產生的音質 • 美國 Miliken 地毯公司 • 首先開發出像地磚一樣的拼裝地毯

  36. 探索消費者使用相機的情況與目的 • 相機廠商努力開發更高性能的機種 • 但是,消費者使用相機的目的是什麼? • 深入調查分析消費者沖洗的相片,發現: • 經常操作錯誤:e.g. 焦距、曝光時間、快門速度….. • 閃光燈忘記帶 • 12張軟片未照完就沖洗;20張軟片希望再擠出一、兩張;36張會拖幾個月才沖洗

  37. 對相機業者的啟示 • 自動對焦的傻瓜相機 • 內附閃光燈 • 生產24張底片的膠卷 • 拋棄式相機

  38. 製造商與經銷商的網路關係(一) • 製造商專營的經銷商 • Toyota經銷店、東元電器行、星巴克咖啡館 • 中立的經銷商 • 電腦賣場 • 網際網路入口網站協助搜尋產品、比較價格 • 訂旅館、機票、買汽車、家電、買書 • 成為供應商和經銷商之間的「橋樑」 • 提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 提供消費者省時省錢的價值,壓縮經銷商和製造商的利潤 • 討論: • 何以日本尚沒有買車的入口網站? • 這類代理入口網站成功的條件為何?

  39. 製造商與經銷商的網路關係(二) • 製造商強勢: • 決定給誰賣,不給誰賣 • 經銷商強勢: • 決定賣誰的貨,不賣誰的貨 • 可能向上垂直整合,賣自己的貨(e.g. Wal Mark) • 經銷商推銷關係企業的產品,會引起其他製造商和顧客的疑慮 • 經銷商對各家製造商應保持中立的立場嗎? • 利潤不同呀? • Nokia和Motorola〝不准〞中國手機經銷商賣大霸的手機

  40. 資訊流通的類型 • 大眾資訊給大眾消費者,實體運送 • 報紙 • 大眾資訊給大眾消費者,廣播傳送 • 電視廣播、衛星廣播 • 小眾資訊給小眾消費者,廣播傳送 • Narrowcasting ,有線電視 • 小眾資訊給個人使用者,Internet • Pushing • 個人資訊給小眾消費者, Internet • BLog • 個人資訊給個人使用者, Internet • E-mail, Skype

  41. 保險單和金融商品的銷售方式 • 過去保險項目少,金融商品選擇少 • 藉由〝親切的〞推銷員向顧客推銷 • WTO後可以購買全球的金融商品 • 需要〝專業的〞理財顧問 • 消費者可以上網,自己搜尋最適合的金融商品 • 推出自助餐式的〝DIY壽險〞 • 網際網路讓採購者更能決定要什麼 • 不完全競爭的市場也是如此嗎?

  42. 為什麼日本缺少成功的新創事業? • 日本今日之大企業如同過去之藩鎮 • 人民效忠郡主,郡主照顧衣食 • 離職員工忠貞度不及格,操守與能力受懷疑 • 不獎勵個人英雄,團體以和為貴 • 創投、銀行、社會給予新創事業的支援不足 • 大財團盤根錯節、關係糾纏不清、不易淘汰沒效率的企業

  43. 第二名企業的商機何在? • 當交通不發達、資訊不流通,各個分隔的市場都有其Captive Clients • 在網際網路中沒有市場區格,每個消費者都能買到最好的、最便宜的商品 • 每個人都能買補習班第一名師上課的DVD,誰要買第二名老師的DVD? • 老虎伍茲的高爾夫教學DVD熱賣,誰會為了省幾塊錢去買亞軍出的DVD?

  44. 投資上市公司和新創公司之差異 • 都是持有其股票 • 上市公司產品銷售、營業額與獲利均已上軌道,變數較少 • 新創公司除了事業理念吸引人外,其經營能力與獲利潛力尚未經過檢驗,未來變數大

  45. 企業否定自己而後重生 • 先要能否定自己,從過去的輝煌中走出來、理性地切割取捨才可能重生 • IBM否定自己在電腦硬體的龍頭地位,轉型成為軟體、業務解決方案諮詢顧問服務公司 • GE的Jack Welch否定其在電機領域的地位,轉型進入金融、媒體(NBC) 、不動產、核能、飛機引擎、工程用橡膠、資訊與通訊等各種賺錢行業 • Nokia放棄其他事業決定進入行動通訊市場

  46. V. 創意商機的準則

  47. 為什麼不可以? • 為什麼沒有一個可以讓家長和孩子玩成一片的地方呢?─華特 迪士尼 • 為什麼幼稚園不能與老人院合在一起? • 為什麼不允許受刑人養寵物?

  48. 機會存在於現況的缺點 • 購書者覺得傳統書店的缺點 • 找不到想要的書,感到無力和挫折 • 不適合想要買書的人 • 傳統書店的優點 • 方便流覽、翻覽、感受到書的氣氛、人的親切、 音樂的優美、咖啡的香味 • 適合不想買書的人

  49. 向自然界學習,以生物為師 • 動物會挑一些藥草治病 • 向鳥學飛,向魚學習游泳 • 仿生學(Bio-mimicry) • 流線型造型的由來

  50. 將功能自形式中抽離 (1) • 醫生必須在病人面前才能看病嗎? • 看病是功能 • 面 對面是形式 • 買書一定要上書店嗎? • 買書是功能 • 書店是形式 • 求知一定要上學嗎? • 教室一定要在學校嗎?(Choo Choo Classroom) • 老師一定要是人嗎? • 我們的目標是達成功能,形式是應該持續更新的 • 禪師說:「佛祖是什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