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 likes | 1.16k Views
第七章 糖代谢 - Metabolism.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1 、掌握糖分解代谢的 5 条途径和糖异生途径; 2 、了解糖的合成代谢。 教学重点和难点 : 糖酵解途径和有氧氧化途径与糖异生途径;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时数: 8 学时。 教 具 :板图、课件。. 概述 糖代谢包括 分解代谢 和 合成代谢 。 动物和大多数微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的分解代谢提供的。另方面,糖分解的中间产物,又为生物体合成其它类型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和脂肪酸等,提供碳源或碳链骨架。
E N D
第七章 糖代谢 - Metabolism
教学要求 • 教学目的: • 1、掌握糖分解代谢的5条途径和糖异生途径; • 2、了解糖的合成代谢。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糖酵解途径和有氧氧化途径与糖异生途径; • 教学方法:讲授法。 • 教学时数:8学时。 • 教 具:板图、课件。
概述 • 糖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 动物和大多数微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的分解代谢提供的。另方面,糖分解的中间产物,又为生物体合成其它类型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和脂肪酸等,提供碳源或碳链骨架。 • 植物和某些藻类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化合物,即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主要是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规模最大的一种能量转换过程。
一、多糖和寡聚糖的酶促降解 多糖和寡聚糖只有分解成小分子后才能被吸收利用,生产中常称为糖化。 1.淀粉水解 人和动物体内多糖降解 淀粉 糊精 寡糖 麦芽糖 G
(一)淀粉的酶促水解 • 水解淀粉的淀粉酶有α与β淀粉酶,二者只能水解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水解产物为麦芽糖。 • 1、α-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或糖原)中任何部位的α-1,4糖键。 • 2、β淀粉酶只能从非还原端开始水解。 • 3、水解淀粉中的α-1,6糖苷键的酶是α-1,6糖苷键酶。 • 淀粉水解的产物为糊精和麦芽糖的混合物。
还原末端 非还原末端 α-1,4糖苷键 α-1,6糖苷键
(二)糖原在细胞内的降解 • 酶类: • 磷酸化酶 • 寡聚1,4转1,4葡聚糖转移酶 • 脱支酶
(三)纤维素的酶促水解 • 人类和高等哺乳类 • 反刍动物 • 微生物 • 植物
(四)双糖的酶促水解 • 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 蔗糖--------葡萄糖+果糖 • 纤维二糖--葡萄糖+葡萄糖 • 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二、糖的分解代谢 • 细胞内葡萄糖的代谢途径有五条: • 无氧分解或糖酵解 • 生醇发酵 • 有氧氧化 • 磷酸五糖途径 • 乙醛酸循环
(一)糖的无氧酵解及生醇发酵 (一)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 (Embden Meyerhof Parnas EMP) 1.定义:在无氧的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成丙酮酸,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分解。这一过程与酵母菌使糖发酵的过程相似,又称为糖酵解。 1897年发现酵母提取液可以使蔗糖发酵生成乙醇,打开了现代生物化学的大门…直到1940年,糖酵解的全过程才被全面揭示,在这项研究中,有许多科学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德国生物化学家G.Embden O.Meyerhof的贡献最大,因此糖酵解途径又叫Embden-Meyerhof(EMP途径)。 2.反应部位:细胞液(胞浆)
(1)葡萄糖的磷酸化 第一阶段: P P ATP ATP ADP ADP ATP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己糖激酶是糖酵解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
(3)1,6-二磷酸果糖的生成 P P ATP ATP ADP 磷酸果糖激酶是糖酵解途径的第二个关键酶,并且是限速酶
1,6-二磷酸果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葡萄糖 磷酸己糖异 构 酶 磷酸果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己糖激酶 己糖激酶 ATP ADP ATP ATP ATP 磷酸果糖 变 位 酶 磷酸化酶 糖 原 1-磷酸葡萄糖 ADP
H CH2O P C O H HO CH HO C COH CH2O P 第二阶段: (4)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 3-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 1,6-二磷酸果糖
(5)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相当于1,6-二磷酸果糖裂解为两分子的3-磷酸甘油醛。
COO~ CHO CHOH CHOH H H CH2O CH2O P P 第三阶段: (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P +NAD++Pi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醛 这是糖酵解过程中唯一一步脱氢反应
(7)高能磷酸基团的转移 + ATP ATP + ADP 糖酵解中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ATP。
(10)丙酮酸的生成 ~ ATP ATP ADP 糖酵解中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丙酮酸激酶是第三个关键酶, 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ATP。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 酸脱氢 酶 磷酸甘油 酸 激 酶 烯醇化酶 磷酸甘油 酸变位酶 NAD++Pi 2ADP 2ATP 2ATP NADH+H+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烯醇式丙酮酸 丙 酮 酸 2ADP 2ATP 2ATP
糖酵解分为三个阶段 3步 1,6-二磷酸果糖 第二阶段:糖的裂解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磷酸化 葡萄糖 2步 两分子的磷酸丙糖 1,6-二磷酸果糖 第三阶段:产能阶段 5步 两分子丙酮酸 两分子的3-磷酸甘油醛
小结 糖酵解的反应特点 总反应式: G+2NAD+2ADP+2Pi 2丙酮酸+2NADH+2H +2ATP +2H2O 1、整个过程无氧参加; 2、三个关键酶; 3、从葡萄糖开始净生成2分子ATP, 从糖原开始净生成3分子ATP; 4、一次脱氢,辅酶为NAD+,生成NADH+H+。
糖酵解途径 乳酸 乳酸 葡萄糖 葡萄糖 丙酮酸 丙酮酸 (有氧或无氧) (有氧或无氧) 乙醇 乙醇 乙酰 CoA 乙酰 CoA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的去路 (无氧) (有氧)
(1) 乳酸发酵(lactic fermation) 动物,藻类、乳酸菌 G +2ADP+ 2Pi 2乳酸 +2ATP+2H2O NAD 丙酮酸的无氧还原
O H (2)酒精发酵(alcoholic fermation) 酵母菌 焦磷酸硫胺素 ( TPP )
NAD+ NADH+H+ ATP ATP ATP ATP UTP PPi ADP ADP ADP ADP ADP ATP 其它糖进入单糖分解的途径 半乳糖 甘油 半乳糖-1-P 3-磷酸甘油 葡萄糖 UDP-半乳糖 果糖 葡萄糖 磷酸二羟丙酮 UDP-葡萄糖 PPi UTP 葡萄糖-6-磷酸 果糖-1、6-磷酸 果糖-6-磷酸 葡萄糖-1-磷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醛 甘露糖-6-磷酸 Pi 糖原或淀粉 进入糖酵解 甘露糖
4、生理意义 (1)机体在缺氧的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即应急供能的途径。 (2)在某些正常组织中,有氧的情况下,也是一条重要的供能途径。 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 神经、白细胞、骨髓等代谢极为活跃,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 (3)提供碳源物质,参与蛋白质、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4)制作青贮饲料。
(二)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 定义:葡萄糖在有氧的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CO2、H2O和大量ATP的代谢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反应部位:胞浆和线粒体基质 生化过程: 分三个阶段 1.葡萄糖-----丙酮酸(与糖酵解相同,略) 2.丙酮酸-----乙酰辅酶A 3.乙酰辅酶A----CO2+H2O
线粒体内膜 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 葡萄糖 (或糖原、淀粉) 乙酰辅酶A CO2+H2O 乳酸 糖的无氧氧化与有氧氧化的关系 线粒体基质 细胞液
TPP, FAD, 硫辛酸, Mg2+ 2.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乙酰CoA的生成 基本反应: 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可穿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下,生成乙酰辅酶A。 细胞呼吸最早释放的CO2
E1-丙酮酸脱羧酶(也叫丙酮酸脱氢酶) E2-二氢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 E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三种酶 丙酮酸脱氢酶系 焦磷酸硫胺素(TPP) 硫辛酸 COASH FAD NAD+ Mg2+ 六种辅助因子 丙酮酸脱氢酶系: 具线粒体的生物,这一多酶复合体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原核细胞则在胞液中。
3.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 反应从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所以称为柠檬酸循环,又称为TCA循环。此循环是1937年Krebs提出的,又称为Krebs循环。 包括(1)缩合反应 (2)柠檬酸异构化生成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 (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5)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 (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7)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8)草酰乙酸的再生
O CH3-C-SCoA CoASH H2O 草酰乙酸 H2O TCA第一阶段:柠檬酸生成 顺乌头酸酶 柠檬酸合成酶
(1)缩 合 反 应 —C~SCoA+ CH2COOH O 柠檬酸合成酶 C—COOH O HO— C—COOH CH3 CH2COOH H2O H2O HSCoA CH2COOH HSCoA 乙酰CoA 草酰乙酸 柠檬酸 柠檬酸合酶是三羧酸循环的第一个限速酶
(2)柠檬酸异构化为异柠檬酸 CH2COOH CH2COOH CHCOOH H2O H2O H2O H2O HO —C—COOH HO— H CHCOOH C—COOH 顺乌头酸酶 顺乌头酸酶 HO HO CH2COOH H H CHCOOH CHCOOH 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 柠檬酸
NAD+ NADH+H+ NAD+ NADH+H+ CO2 CO2 异柠檬酸脱氢酶 -酮戊二酸脱氢酶 琥珀酸硫激酶 GDP+Pi GTP CoASH TCA第二阶段:氧化脱羧
H H (3)异柠檬酸氧化生成α-酮戊二酸 CH2COOH CH2COOH CH2COOH NAD+ NADH+H+ CO2 CO2 COO CHCOOH CH2 CCOOH H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CHCOOH CHCOOH O O HO HO CHCOOH H H 草酰琥珀酸 α-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 这是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次氧化脱羧反应, 异柠檬酸脱氢酶是第二个限速酶。
H H (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 COOH CH2COOH CH2 NAD+ NADH+H+ CO2 CO2 + HSCoA CH2 H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CH2 COO H CCOOH O CO~SCoA 琥珀酰CoA α-酮戊二酸 这是三羧酸循环的第二次氧化脱羧反应,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是第三个限速酶。
GTP + ADP ATP (5)琥珀酸的生成 COOH CH2COOH GTP CoASH GDP+Pi+ GTP CH2 CH2 琥珀酰CoA合成酶 CH2COOH ~ CO~SCoA 琥珀酸 琥珀酰CoA 这是三羧酸循环的唯一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FAD FADH2 H2O 草酰乙酸 NAD+ NADH+H+ TCA第三阶段:草酰乙酸再生 琥珀酸脱氢酶 延胡索酸酶 苹果酸脱氢酶
H H (6)延胡索酸的生成 CHCOOH CHCOOH H H 琥珀酸脱氢酶 + FAD + FADH2 H2 CHCOOH CHCOOH H H 琥珀酸 延胡索酸
HO H (7)苹果酸的生成 CHCOOH CHCOOH HO + H2O H2O 延胡索酸酶 CHCOOH CHCOOH H 延胡索酸 苹果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