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5

政治经济学研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严法善 2011 年 3 月

政治经济学研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严法善 2011 年 3 月. 主 要 参 考 教 材 1 、 《 资本论脉络 》 (第二版) 张 熏 华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8 月 2 、 《 资本论 》 教程简编 洪 远 朋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2 月 3 、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 杨瑞龙 陈秀山 张 宇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4 月. 这门课实际上主要是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olw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政治经济学研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严法善 2011 年 3 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政治经济学研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严法善2011年3月

  2. 主 要 参 考 教 材 • 1、 《资本论脉络》(第二版) • 张 熏 华 •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 2、《资本论》教程简编 • 洪 远 朋 主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 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 杨瑞龙 陈秀山 张 宇 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3. 这门课实际上主要是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这门课实际上主要是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 原先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理论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 • 自由资本主义——《资本论》1867年; •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 • 阶段》1916年; • 社会主义——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 实践总结。

  4.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发起,对于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问题进行了校内的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发起,对于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问题进行了校内的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 • 随后,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5. 2002年,在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路透社在报道评选结果时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路透社邀请34名来自各国政界、商界、艺术界和学术界专家名人进行的这次千年人物评选中,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2002年,在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路透社在报道评选结果时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路透社邀请34名来自各国政界、商界、艺术界和学术界专家名人进行的这次千年人物评选中,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

  6. 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谟第二(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远远落在其后)。西方其他著名思想家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

  7. 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却正掀起马克思热,“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从2008年10月开始,英国各界对“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兴趣倍增,其《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名篇大作正在盛行。《泰晤士报》惊叹“马克思归来”。在德国,《资本论》有的书店脱销,出版商准备将其列入“圣诞节最佳礼单”。德国《汉堡晚报》惊呼,马克思发现的剩余价值学说,科学揭露了资本剥削的秘密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特殊规律,对资本主义做出了最为有力和深刻的分析,在化解全球金融危机和环境危机这两大威胁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是行为的指南”。德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开始阅读《资本论》,法国总统萨科齐也手捧《资本论》,进行阅读。

  8. 关于马克思对人类思想的伟大贡献,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概括为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他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这样一个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关于马克思对人类思想的伟大贡献,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概括为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他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这样一个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诸种要素的科学分析,特别是对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的研究,发现了物与物关系背后掩盖着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及其特殊的运动规律。 • 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贡献,是他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称之为“人类思想中的伟大成果”,由于有了它,社会科学才真正变成科学。

  9.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10.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小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17岁中学毕业时他写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1. 马克思谈了青年选择职业应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个方面,马克思谈的是怎样选择职业的原则。马克思谈了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 • 第二个方面,马克思谈的选择怎样的职业,这一原则体现了对职业选择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以他十七岁的年龄为他自身的职业选择作了激情的宣告:“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12. 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写的《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甄别》论文获得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土学位。(耶拿大学建校1548年 ,在德国图林根州 , 大学综合排名第14名。)

  13.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识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应聘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识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应聘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6月19日,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她父亲是一个男爵,是普鲁士政府一名枢密顾问官,负责撒尔茨韦德和特里尔。

  14. 地位悬殊的姐弟恋 • 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图) • (摘自《马克思传(插图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5. 《马克思传(插图本)》封面

  16. 《马克思传(插图本)》是英国著名学者、马克思研究专家戴维·麦克莱伦所著的《卡尔·马克思传》最新版本。《马克思传(插图本)》是英国著名学者、马克思研究专家戴维·麦克莱伦所著的《卡尔·马克思传》最新版本。 •   这部传记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是第一部涵盖了马克思生活各个方面的英文版传记。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 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 • 与以往的马克思传记过度褒扬或过度贬低马克思不同,麦克莱伦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克思。在《马克思传(插图本)》中,您会看到一个相貌威严的马克思、一个思想深邃的马克思、一个性情不羁的马克思、一个平凡真实的马克思

  17.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 •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 的观点。

  19. 《提纲》共11条,其内容的核心是实践观点。提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 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 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0. 1845—1846年,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形态》中的对唯物史观的表述,可以得出其阐释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45—1846年,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形态》中的对唯物史观的表述,可以得出其阐释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 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  •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 • 第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 • 第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 • 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

  21.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22.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 • 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 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23.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 • 《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 《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 ,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 • 《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24.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 •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25.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 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 • 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经商活动。 • 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26.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27.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写了《法兰西内战》一书。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写了《法兰西内战》一书。

  28. 《法兰西内战》精辟地分析了巴黎公社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概括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特别是用巴黎公社的新经验进一步论证和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首先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法兰西内战》精辟地分析了巴黎公社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概括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特别是用巴黎公社的新经验进一步论证和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首先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29.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去世。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30. 序 言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是由古典经济学完成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最初的确立也是由古典经济学完成的。萨伊是斯密理论在法国的阐释者。由于斯密的《国富论》是经济学专著,不适合于教学,萨伊将其改编成教科书,1803年出版。书名为《政治经济学概论——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全书由生产、分配、消费三篇构成。此所谓“三分法”。此后,李嘉图的追随者詹姆斯•穆勒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此所谓“四分法”。

  31.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来,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危机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利益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公开化。为了从理论上武装无产阶级,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方向,需要从经济上分析资本主义制度,揭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以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发出版为标志。 •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 (经济基础) 决定 反作用于 决定 反作用于

  32. 生产关系有反映社会制度、社会性质的一面,还有反映生产力要求、生产的合理组织的一面。生产关系不是阶级关系,虽然阶级关系是由其决定的。原始社会没有阶级,但有生产关系。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为了对自然进行斗争,还必须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还会形成适合当时生产力要求的生产关系。因此,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就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方面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对其进行一定的价值评判,甚至价值批判。另一方面要根据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揭示其客观运动规律。具体到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除了要揭露资本主义剥削,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以外,还要考察和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运行和经济调节机制以及资源的配置方式。

  33.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理所当然要一方面研究、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对实现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研究、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运动的规律.阐明社会主义生产的合理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理所当然要一方面研究、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对实现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研究、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运动的规律.阐明社会主义生产的合理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 • 由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因此,其研究的侧重点必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等。

  34.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就是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35. 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涉及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因而在阶级社会中,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是有阶级背景的。为社会的利益来利用经济规律的总是先进的阶级,而衰朽的阶级则加以反抗。先进的阶级发现和利用那些触犯社会衰朽阶级的利益的经济规律,往往要遇到这些阶级的抵制和强烈的反抗。因此,就需要有能够克服这种反抗的社会力量。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涉及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因而在阶级社会中,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是有阶级背景的。为社会的利益来利用经济规律的总是先进的阶级,而衰朽的阶级则加以反抗。先进的阶级发现和利用那些触犯社会衰朽阶级的利益的经济规律,往往要遇到这些阶级的抵制和强烈的反抗。因此,就需要有能够克服这种反抗的社会力量。 •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曾经利用工人和农民作为自己的后备军,战胜了封建主阶级的反抗。如法国的第三等级通常指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有纳税义务的人构成的等级,占法国全国人口的95%以上 。与那些不纳税、享有封建特权的人构成的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相对立。 • 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克服衰朽阶级反抗的社会力量就是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

  36. 实践在认识经济规律过程中的重要性 虽然经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但是人们对于经济规律的认识,不能一次完成,而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是由于经济规律所反映的不是外在的表面现象,而是内在的本质联系,揭示它需要有一个过程。实践在认识经济规律过程中的重要性 虽然经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但是人们对于经济规律的认识,不能一次完成,而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是由于经济规律所反映的不是外在的表面现象,而是内在的本质联系,揭示它需要有一个过程。 • 还由于经济生活的实践需要有一个过程,人们经验的积累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从而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从不认识到较少认识,再到较多认识这样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是认识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在这个认识过程中,重要问题在于实践和总结经验,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逐步地克服盲目性,使对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然后才有可能逐步发展成为对经济规律的完全或比较完全的认识。 • 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解决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人们主观认识之间的矛盾。

  37. 经济规律有着与自然科学规律不同的特点,即具有历史性。它是在主要由社会生产关系构成的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不是长久不变的,至少是其中的大多数只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发生作用。随着旧的经济条件的消失,旧的经济规律也就失去作用,退出历史舞台,让位给新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有着与自然科学规律不同的特点,即具有历史性。它是在主要由社会生产关系构成的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不是长久不变的,至少是其中的大多数只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发生作用。随着旧的经济条件的消失,旧的经济规律也就失去作用,退出历史舞台,让位给新的经济规律。 • 经济规律的这种历史性,是由经济条件本身的历史性决定的。旧的经济规律退出历史舞台,并不是被消灭,而是由于出现了新的经济条件而失去效力。新的经济规律的出现,并不是由人们的意志创造出来,而是在新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

  38. 经济规律作用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因此它又具有阶级性。经济规律作用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因此它又具有阶级性。 • 经济规律的类型: (1)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规律; (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 (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 (4)在某一社会形态的一定阶段起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例如,按劳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有经济规律,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二阶段的特有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等。

  39. 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政治 • 经济学的体系1、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① 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思想成果。 • ② 突破旧经济范畴,创立新经济范畴。 • ③ 研究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文献。

  40. 政治经济学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来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具体运用的是所谓的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资本论》第1卷,第8页)。 • 另外,研究问题就是从实际出发,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等系统的和具体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这个思维的过程就是: • 从现象到本质; • 从具体到抽象; • 从复杂到简单。

  41.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叙述方法 • 根据研究的结果, 把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从理论上表述出来: • 从本质到现象; • 从抽象到具体; • 从简单到复杂。 • 实际上就是从事物的本质出发,逐步增加新的规定性,使之越来越接近事物的现实表现。

  42. 科学抽象法的叙述方法实质上是逻辑分析方法与历史分析方法的统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按照由抽象经济范畴到具体经济范畴的思维进程,从理论上再现经济关系的方法。这种用逻辑思维来认识和再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方法,就是逻辑的分析方法。科学抽象法的叙述方法实质上是逻辑分析方法与历史分析方法的统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按照由抽象经济范畴到具体经济范畴的思维进程,从理论上再现经济关系的方法。这种用逻辑思维来认识和再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方法,就是逻辑的分析方法。 • 所谓历史的分析方法就是按照历史发展进程来研究和说明经济关系的方法。 • 马克思的《资本论》就体现了逻辑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的统一运用。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是按照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展开的。这种逻辑的分析方法正确地反映了经济范畴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同时,这些经济范畴的逻辑顺序与它们所反映的生产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又是完全一致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页)

  43.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资本论》)的体系 • 第一版《资本论》四卷长达4690页,300多万字,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创造出来的一部伟大的科学的巨著。它是马克思的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同时,它也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的运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理。恩格斯曾经说过,《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44. 《资本论》的体系 第一卷 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 1867年9月 共七篇二十五章 讲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部分 第一篇 第1-3章, 劳动价值理论。 第二部分 第二至六篇第4-20章, 剩余价值理论。 第三部分 第七篇 第21-25章,资本积累理论。

  45.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1885年7月 • 共三篇二十一章 讲 剩余价值的实现 • 第一部分第一篇第1-6章, 资本的循环理论。 • 第二部分第二篇第7-17章, 资本的周转理论。 • 第三部分第三篇第18-21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 • 产理论。

  46.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1894年12月 • 共七篇五十二章 讲 剩余价值的分配 • 第一部分第1—3篇1-15章, 平均利润和生 • 产价格理论。 • 第二部分第4—6篇16-47章,商业利润、利息、 • 地租理论。 • 第三部分第7篇48-52章, 全书总结,批判 • “三位一体”公式。

  47. 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 1905年 1910年 • (1954年 1957年 1961年) • 共三册二十四章 讲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 第一册第1-7章及13个附录 评述李嘉图以前的 • 经济学家。 • 第二册第8-18章及6个附录 评论李嘉图的经济 • 学说 。 • 第三册第19-24章及7个附录 评述李嘉图以后的 • 经济学家。

  48. 四、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学风 • 立场――无产阶级的立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经济生活充满着矛盾,处于不同社会群体、集团、阶层和阶级中的人们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于同一经济问题往往做出不同的解释,得出不同的结论,提出不同的政策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公开承认经济学的阶级性,并且自觉地站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研究经济理论。 • 观点――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的观点是指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49. 方法――辩证的方法。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无论是自身内部,还是外部联系,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把研究对象从其自身发展的连续性的过程上进行考察,从而通晓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其自身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性。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的。 •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运动,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次性的否定,而是连续不断进行的。由肯定到否定,由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表现为一个周期,这种周期性的发展规律便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50. 第一篇 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 一、商品生产 1、商品矛盾和商品生产 使用价值-具体劳动- 物的人格化- 私人劳动 商 品 价 值- 抽象劳动 - 人格的物化- 社会劳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