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479 Views
作物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 项目负责人:王月福 2012 年 11 月. 一. 二. 三. 四. 实验中心建设目标. 实验中心建设方案及实施措施. 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实验中心整体效果. 承担 68 门农业生产类课程的教学实验项目,开设实验项目由 241 项增至 326 项 ,提高型、创新型实验得到显著增加,实验开出率达 100%. 1. 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 每年服务学生 3000 多人,年均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量 21.18 万人时. 全面开放实验室,每年开放人时数达 70000 以上,为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第二课堂”提供重要平台.
E N D
作物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 项目负责人:王月福 2012年11月
一 二 三 四 实验中心建设目标 实验中心建设方案及实施措施 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实验中心整体效果
承担68门农业生产类课程的教学实验项目,开设实验项目由241项增至326项 ,提高型、创新型实验得到显著增加,实验开出率达100% 1 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 每年服务学生3000多人,年均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量21.18万人时 全面开放实验室,每年开放人时数达70000以上,为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第二课堂”提供重要平台 满足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烟草、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14个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要求 作为教师从事技术创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平台
生物化学实验室 植物生理实验室 1.实验室整合 ——原实验室基本条件 作物栽培实验室 作物育种实验室 耕作与气象实验室 农 学 与 植 物 保 护 学 院 植物病理实验室 昆虫实验室 农药实验室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植物学实验室
整合后实验室 烟草与作物栽培实验室 种子工程与作物育种实验室 作 物 生 产 作物生态与信息技术实验室 数字农作实验室 新增 作 物 科 学 与 技 术 教 学 实 验 中 心 植物病害实验室 省级教学示范中心 作 物 保 护 昆虫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室 作 物 基 础 生物基础实验室 新增
2.合理设置实验教学项目、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2.合理设置实验教学项目、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优化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验课程比重,增开提高型、创新型实验,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起完整的实验教学与管理体系。新增加实验项目89个,其中基本型项目15个、提高型项目63个、创新型项目11个。
另外,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了网上数字实验室,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信息量大,演示方便的优势,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另外,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了网上数字实验室,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信息量大,演示方便的优势,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3、实验条件建设 按照实验项目的教学要求,统一购置教学仪器设备621台(件)。 新增实验项目仪器设备配套到位。 原有实验设备部分进行更新,部分补足数量。 综合性实验仪器设备配套完整,普遍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
4、师资力量建设 新增专、兼职实验技术人员 6人,现有专、兼职实验技术人员149人,其中正高职称40人,副高职称61人,中级职称46人,硕士以上学历达90.6%,具有较高的实验技术能力。 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培训学习,鼓励实验教学研究改革,鼓励修订编写实验教材,近两年共组织申报各级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和教学研究课题14项。
5、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 “实验中心”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实施单位,实行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制。实验中心在学校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由实验中心主任负责进行日常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6、经费使用情况 1)省财政拨款379.7279万元,2011年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形式,用于仪器设备购置。 2)学校计划配套经费71万元,实际配套投入经费110.2万元,超过计划配套经费50%以上。
1、支持专业情况 • 目标是支持14个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建成后实际支持16个。包括: • 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烟草、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园艺、园林、设施农业、茶学、制药工程、药学、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生物安全专业。
2、实验室建设情况 • 现设置3个模块,8个功能实验室。
烟草与作物栽培实验室 • 开设作物栽培学Ⅰ和Ⅱ、植物生产学Ⅰ和 Ⅱ、烟草栽培学、烟草品质与分析、烟叶分级、烟草调制学、植物逆境生理等8门课程,年均实验人时数达8730,承担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开放实验人时数约5200 。
作物生态与信息技术实验室 • 开设植物生态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杂草防治学、农业气象学、生态系统、世界农业和农业水资源利用8门课程,同时为研究生开设作物生态学、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物光合测定等课程,年均实验人数9820人时数,承担专业科研训练和课程论文、毕业实习4300多人时数。
种子工程与作物育种实验室 • 开设植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学、育种学原理、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种子生物学、种子检验学、种子加工与贮藏学、生物技术与作物改良、植物分子育种概论等10门本科教学课程。年均人时数12500个,承担专业科研训练和课程论文、毕业实习和学位论文、专业外开创新等实验5600多人时数。
植物病害实验室 • 开设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保护学、园艺植物病理学、植病研究法、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免疫学、植物检疫学、茶树病理学、烟草病理学、园林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概论、种子病理学等共计12门课程,年均工作量达17730人时数,承担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开放实验约15200人时数。
昆虫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 开设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园艺昆虫学、昆虫学概论、茶叶昆虫学、种子病虫与防治、昆虫研究法、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植物检疫、贮粮害虫、烟草昆虫学等11门本科教学课程。年均实验人数17500人时数,承担科研训练和课程论文、毕业实习和学位论文、专业开外创新等实验15500多人时。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室 • 开设植物化学保护、农药环境毒理学、农药毒理学、生物农药、农药加工技术、农药使用方法技巧和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等7门课程,每年开出实验项目85个(其中包括现有实验项目52个,新增实验项目33个)。年均完成实验教学达7200人时数,实验室开放达5500人时数。
数字农作实验室 • 开设作物栽培学、植物生产学、烟草栽培学、植物逆境生理4门课程,用于演示性实验、动态仿真实验、模拟实验的教学。年均实验人时数达5430,承担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开放实验人时数达5300。
生物基础实验室 • 开设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等4门课程,同时为研究生开设高级植物生理实验技术、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等课程,年均实验人数85890人时数,承担专业科研训练和课程论文、毕业实习19400人时数。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新建网上辅助教学课程,完成网上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预约网站的建设,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自我学习,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现了实验室整合,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了实验室整合,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更新和整合了实验教学项目,优化了实验教学体系,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增加了对本科专业的支持能力,形成了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受益面广的高水平实验平台,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建设成效 4 由1门单独开课的实验课程变到7门单独开课的实验课程。期间本科生发表论文10篇,其中7篇为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