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651 Views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创新模式转型 刘燕华 国务院参事室 2013.8. 内容. 1. 基本特征. 2. 向各个领域的渗透. 向各领域的渗透. 3. 创新模式转型. 创新模式转型. 4. 实现跨越式发展. “ 革命”的驱动力. 三次. 二次. 一次. 如今人类进入以绿色科技为领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20 世纪以电气化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19 世纪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基本特征. 生产模式 制造业数字化. 3D 印刷. 绿色能源、健康、新型能源系统. 网络、新型通信技术. 分布式. 云. 绿色.
E N D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创新模式转型刘燕华 国务院参事室2013.8
内容 1 基本特征 2 向各个领域的渗透 向各领域的渗透 3 创新模式转型 创新模式转型 4 实现跨越式发展
“革命”的驱动力 三次 二次 一次 如今人类进入以绿色科技为领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 20世纪以电气化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 19世纪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基本特征 生产模式 制造业数字化 3D印刷 绿色能源、健康、新型能源系统 网络、新型通信技术 分布式 云 绿色 对时间和空间的重新定位 世界的格局将发生大重组 重大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
从化石燃料 结构向可再 生能源转型 可再生能源 的采集和 收集系统 (建筑) 可储存新能源的基础设施 (氢) 有效的组合 能源的神 经网络、 智能化电网 基于新型交 通工具的 物流网络 绿色能源的五大支柱
一、基本特征 转型 基础设施 方式 扁平化 时间 20年 打破筒仓(封闭)效应,鼓励协同发展(系统有效)
二、向各领域的渗透 能源 建筑 交通 制造 农业 教育
能源 绿色、分布式能源体系 节能效益分享合同商业模式 多样性 智能电网(能源信息网) 太阳能 风能 生物能 地热能 其他非化 石能源能 能源管理、服务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SI Business Area 建筑 建筑物将成为能源收集单元 网络化 的存储 与传输 —— 电 - 热 - 冷 世界性基础设施的大工程
交通运输 简约的物流系统及其绿色出行 氢燃料 电力 新型交通体系的基础设施
制造业 3D印刷 数字设计 数字加工 个性化、互动式 创新与市场联动 全面超越了传统、集中型、层级式的生产组织结构
农业 信息化水平决定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向和强度 农村绿色能源的发展减少了对传统供应的依赖 绿色农业 精准农业 绿色加工 生产 消费 物流 E-市场 生态、健康 高效集约 产业链延伸 运输体系 商业模式 适度规模 利益分享机制 集体化道路
教育 摈弃等级的共享式学习 从接受者 到思考者 信息获取 机会捕捉 跨学科 跨文化 知识加工 能力 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培养劳动力 观念意识 扁平式学习 分散式合作
数字化城市(社区)的云服务 Town C 1 智能网络 立体构架 Town A Town B
医疗与健康 分布式、分 层式服务 网络化医疗体系 医疗基础设施
三、创新模式的转型 1 3 2 从宝塔式向扁平化 知识加工和组织体系 创新链 的衔接 新的格局与新的较量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
美国在创新方面的领先 • 、美国的优势是多层次的: 军事、资本市场、管理、 知识产权 教育、创新 (最核心的优势体现在人才) 基础设施、高科技装备 • 不可替代的三项指标:(软实力) • 人才向美国流(从70亿人中选拔人才) • 金融、石油等以美元结算, • 文化、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国际规则、文化产品、国家软实力)。
美国新一轮创新模式转型 两轴: • 美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新突破: • 以斯坦佛和硅谷为主的西部创新核心(有较多研究), • 以波士顿的MIT、哈佛为主的东部核心(后发劲猛)。 MIT的媒体实验室、创新服务中心;哈佛创新实验室为代表。 别称:创新梦工厂,CEO的摇篮,知识资本再造,颠覆性的创新模式。
美国新一轮创新模式转型 • 创意 • 为未来设计 • 创造消费 • 知识型高回报 • 年青一代的培育
1、从宝塔式向扁平化 源动力,高端 基础研究 理论到技术 技术研究 技术到生产 应用 生产到产业 推广 串联式
1、从宝塔式向扁平化 信息 管理水 平的全 面竞争 各个环 节的有 效和畅通 消费 知识 协同 市场 技术 产业
1、从宝塔式向扁平化 通讯技术是神经中枢 绿色能源是血液系统 自助的生产方式 分布的创新结构 正向 创新 并联式 需求侧 逆向 存量需求与潜在需求
2、创新链的衔接 研发 市场 产业 系 统 有 效
基础—技术—应用技术—推广 研发链I 生产链 产品—小试—中试—生产—产业 市场链 商品—供应--流通—销售—消费—服务
I 每个创新环节都有盈利点 II 互动的信息共享方式 特点 III 空间与时间的重组 IV 组织和管理复杂文明
3、知识加工和组织体系 自学习 知识加工 社会化创新服务 自组织
掌握技巧方法 创意 带着问题学 知识加工能力 自学习 知识更新加速 海量信息 网络优质教育资源 交叉嫁接
自组织 e-Business Transformation 研究的组织 创新产品经营的组织 互动性 网络化 多样化 自主性 宽阔的创意愿景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网络引擎的支撑 Technology &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创新服务 技术市场 创投介入 企业介入 实验基地 全创新链操作 市场开拓 专利维护 旋转门式 服务队伍 创新政策 技术支持
知识加工 Himart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代际储备 瞄准未来 需求导向 创造消费 生产技术与经营技术体系
四、实现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 工业现代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四化融合(系统) 生态文明产业 农业现代化 工业现代化 新兴产业集聚 农业信息化 智能制造 城乡统筹 信息化 城镇化 智慧城市
第三次 四、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次 第一次 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
四、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 • 经济建设 • 政治建设 • 文化建设 • 社会建设 • 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实现跨越式发展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分布式能源 国土 资源节约 生态环境 制度 可持续消费 生态文明建设
1、(绿色、循环、低碳) 优化能源结构 重点行业节能减排 低碳试点 行业节能减排 控制能源 消费总量 智能电网和 分布式能源 B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防灾减灾(应对极端天气) 推动循环经济
3、投资跨越式储备 技术 生产模式 未来消费与市场 生活模式 体制机制
4、以改革实现转型 关键在人才 国家竞争力 改革 新型动力系统 智能社会 新的体系与格局 transformation 更加多样化的经济 民生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经济-产业-创新-人才-精英 • 追赶战略不能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大数据和创客时代将彻底摆脱靠来料加工和规模扩张的模式。需要新技术、新产品的储备,跨越式创意和创新模式的供给。往往,我们在高兴地欢庆取得生产能力重大突破时,又同时发现,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又处于落后了。
经济-产业-创新-人才-精英 • 呼唤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 创新的未来仍属于“新生代”的年青人。学院式教育模式已不适合快速的发展与激烈的竞争。如果不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我们也无法走出“出国预备班”和追踪、山寨的尴尬。
经济-产业-创新-人才-精英 • 未来人才的基本特点 新的兴趣点引导跨越式的创造 。年青人最具发言权。 知识加工和知识组合产品已成为新型人才的标志。 技术的突破往往从非传统思维或奇思妙想开始,创意人才将异军突起。
小结 • 一场颠覆式的革命正在悄悄酝酿 • 沉醉于传统的进步,将在今后追悔莫及 • 转变发展方式是中国的时代需求 • 创新是根本驱动力 • 改革的红利将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