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休閒服務管理 必修 3學分

休閒服務管理 必修 3學分. 授課老師:陳連勝 e123.chen@msa.hinet.net. 主要教材與參考書目. 一.主要教材 黃崇興審閱, 服務管理 ,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民國9 8 年。 原著 James A. Fitzsimmons & Mona J. Fitzsimmons 二.參考書目 1. 張宮熊, 休閒事業管理 ,揚智文化事業公司,民國9 7 年。 2. 黃金柱等, 休閒管理 ,師大書苑,民國9 6 年。 3. 吳松齡 休閒產業經營管理 ,揚智文化事業公司,民國 92 年。

nevaeh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休閒服務管理 必修 3學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休閒服務管理 必修 3學分 授課老師:陳連勝 e123.chen@msa.hinet.net 概念介紹

  2. 主要教材與參考書目 一.主要教材 黃崇興審閱,服務管理,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民國98年。 原著James A. Fitzsimmons & Mona J. Fitzsimmons 二.參考書目 1.張宮熊, 休閒事業管理,揚智文化事業公司,民國97年。 2.黃金柱等,休閒管理,師大書苑,民國96年。 3.吳松齡 休閒產業經營管理,揚智文化事業公司,民國92年。 4.Torkildsen, G.(2000)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4ed. E & FN Spon.(王昭正 譯,2003,品度有限公司) 5.李明宗 休閒•觀光•遊憩論文集,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3年。 6.陳秋玫譯, 休閒與運動經濟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8年。 7.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 休閒遊憩概論,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6年。 8.戴國良,服務業行銷與管理,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民國96年。 概念介紹

  3. 講授大綱 (1/2) *課程概念介紹 第一章 服務在經濟體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 服務的本質 第三章 服務策略 第四章 開發新服務 第五章 服務中的科技 第六章 服務品質 概念介紹

  4. 講授大綱 (2/2) 第 七 章 服務接觸 第 八 章 支援設施與服務流程 第 九 章 服務設施位置 第 十 章 管理產能與需求 第十ㄧ章 管理等候線 第十二章 服務供應關係 第十三章 服務的成長與全球化 概念介紹

  5. 學期成績計算方式 作 業 成 績 30% 參觀心得報告 20 % 分組問題討論 30% 平 時 成 績 20% (上課表現與出席率) • 上課時指定之作業題目,個別撰寫在筆記本中期末課程結束時繳交,作為作業成績。 • 上課期間自行參訪休閒產業,撰寫該產業與服務管理有關之心得報告。 • 依據課本中每章後面之主題討論內容,並延伸加入休閒產業相關內容,分組進行書面暨口頭報告與討論。 概念介紹

  6. 人與休閒(1/2) 快樂的感覺源自於人們追求或達成以下全部或部分之人性需求:健康、自由、發掘自我、歸屬感、成就感、並找尋到人們在宇宙中之定位,這些因素使人享受生命,獲得快樂。 快樂的本質是指生活的內涵更豐富、更充實、更有意義,在生命歷程中能享受創造力的全面展現,進而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休閒(leisure)基本上是一個時段(a block of time),吾人若關心休閒,必然也會希望在休閒時,外來之趨迫力減至最低,俾相對應於主要受外力強迫而工作或準備工作之時段。 長久以來,遊憩(recreation)似乎總與遊戲、體育、運動等分不開,主要是因為遊憩界的先趨者多為體育學者,由於其專業背景,致使他們傾向於認為人們從事遊憩只能透過單一管道─體能活動達成。 概念介紹

  7. 人與休閒(2/2) 其實遊憩之定義不應侷限於「參與遊戲或體育競賽之歡樂和娛悅,或於生命中追求輕浮之享樂」。遊憩的定義和意義事實上有兩個共通點: 1.遊憩對促成人格發展之潛力是無限量的。 2.遊憩具有無止境的創造性。 由於遊憩獨具處理人類所有熱衷事物之特質,因此任何人皆不宜將它設定界限。某種活動是否為遊憩,端是從事者的動機或誘因而定,如果從事者之動機係為了追求某種享受,或個人滿足感,而且從事之活動有其獨特之吸引力,這便是遊憩。 遊憩的後果可能是正面的,如促進健康,認識新朋友,或獲得新知識…等,也有可能是負面的,如精力耗損、花費金錢、宿醉…,但無論如何,人們參與遊憩的主要動機終究是追求個人之享受與滿足感。 概念介紹

  8. 遊憩的特質 遊憩的特質之一,係於休閒時為之,雖然人類在生命歷程中多多少少總會有些責任羈絆,如對社會之責任,對家庭之責任,但在休閒時責任之壓力總是較輕。 遊憩的另一核心特質是「選擇之自由」,此特質係基於下列兩項假設: 1.有可供自由選擇的事物存在。 2.個人有作抉擇的能力。 從事遊憩必須自願為之,外力強迫不可能產生自我發掘、自我展現、創造力、自我滿足感、知性的好奇或個人之愉悅。經由外力指示、強制、或驅迫而做的行為不得稱為「遊憩」。 概念介紹

  9. 遊憩的意向性 遊憩基本上是認真且具有意向性的,人們從事遊憩時外表可能漫不經心且無憂無慮,實際上,人們追求個人享樂之驅動力比起其不經意的外貌強烈得多。從理論上,可將人類的人性基本需求動機歸納為:1.表現及創造之需求。 2.服務他人之需求。3.為他人所喜愛之需求。4.對名利之需求。5.與他人競爭之需求。6.體會全新經驗之需求。7.行動之需求。 教育的理想與遊憩追求的意向並無二致,亦即:提供機會以促進人們之技能、興趣和學習之能力,並引導人們了解與欣賞宇宙與生命。就其本質而言,遊憩是某種生活方式,能促使我們人格的全面發展,其重要性在於它能提昇人們對事物之興趣、滿足人們之需要,並增強人們之能力。遊憩所能引發之內在滿足感超越外顯的愉悅,亦即一般所稱的「寓教於樂」。 概念介紹

  10. Charles K. Brightbill對休閒遊憩的看法 Charles K. Brightbill博士曾是美國伊利諾大學傑出的教育家,他在其「人類與休閒」一書的序文中,有以下發人深省的看法: 當今社會之人們比以往擁有更多之休閒,然而令人頗為詫異的是:人們竟然完全不清楚遊憩對他們自己或其子女可能產生之正面或負面之影響….古往今來,人們總是不停地追索事物之解答,如果我們不要將閒暇視為惱人的問題,而將之視為豐富人們生命之機會,如此,我們對在空閒時間不知所措之現象將不至於無動於衷…任何型態之生活,不論其多麼微不足道,對於人類的福祉,總有某種程度的貢獻,遊憩性之生活當然也是如此,如今遊憩雖已逐漸步上正軌,但仍需要我們對其付予更多的關注。 概念介紹

  11. 歷史上對Leisure看法的演變 在歷史的某個階段,曾將Leisure視為負面的、消極的、甚至罪惡的,例如在1899年Thorstein Veblen在其「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一書中,對驕奢淫佚的有閒階級提出大力抨擊,認為其不事生產而又壓榨平民。 到了廿世紀,世界的潮流已向民主化、自由化、企業化發展,因此,休閒被視為基本人權的一部份,而非專屬於某些階級的特權。1948年聯合國提出的世界人權宣言中,就列有以下的條文:每個人皆有「休息及休閒的權力,包括對工作時間合理的限制,以及薪資照付的定期假日」以及「…自由參與社區文化生活的權例,欣賞藝術並共享科技進步及其福祉」。 此外,在1970年,16個國際性的遊憩組織,在國際遊憩協會(即當今的世界休閒與遊憩協會)的率領下,宣示了「休閒憲章(Charter for Leisure)」,冀圖讓世界各國有所依循,期使全世界人類皆有合理的休閒,追求更美好的人生。 概念介紹

  12. Leisure的定義 Leisure一詞可由時間、活動、心理狀態三個層面加以定義: 一.以時間定義: 意指「自由時間(free time) 」或 「可自由支配的時間(discretionary time)」,在此段時間內,人們不受制於任何外界加諸於自身的義務。 二.以活動定義: 意指「完全不是因為外來壓力所迫,但樂於全心全意從事之嚴謹活動」 ,依此定義,學校教育的真諦便是「休閒」,而不應該是功利性或填鴨式的。 三.以心理狀態定義: 意指「不急躁的、平和的、愉悅的、昇華的、澄寧的心理狀態」。 概念介紹

  13. Recreation 的定義 各家學者對Recreation的標準與涵蓋範圍常有不同的看法,以下有幾則對Recreation的不同定義: *美國國家遊憩與公園協會(NRPA):人類於閒暇時,依其興趣及需要追求滿足感的自然表現,個人或團體參與活動的動機係基於獲得滿足與享受的體驗。 *Godbey等(1981):個人或團體於閒暇時從事的任何活動,它是令人感到自由又愉悅的,它並且具有立即性的吸引力。 *Chubb等(1981):遊憩係任何型態之有意義的享受,其可能於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只要從事活動的人認為對他(她)而言是具有遊樂性的意涵便可。 遊憩事實上並無標準版的定義,最重要的是在探討與遊憩有關的主題時,需將擬採用的定義與範圍界定清楚。 概念介紹

  14. Outdoor Recreation 的定義 Outdoor Recreation一詞具有兩種意涵,一者泛指所有發生於室外的遊憩,一者特指發生於自然環境的遊憩;由於多年來Outdoor Recreation一詞廣被採用,且在大多數情形下專指發生於較低度開發之自然環境的遊憩。下列有兩則對Outdoor Recreation之定義: • NRPA:任何發生於戶外之遊憩活動皆可稱之,如戶外樂隊、野餐、花車遊行、戶外舞蹈等;此詞亦常用於特指發生於較低度開發之自然環境的遊憩活動,如登山、野營、滑雪等。 • Chubb等(1981):任何於都市鄉村或原野地的遊憩活動,只要其在建築物之外發生者便是,如日光浴、野餐、慢跑、觀賞文化或體育表演、登山及野營等;都市性的戶外遊憩常發生於後院、建築物屋頂、街道、及營業性場所。 概念介紹

  15. Play 的定義 如果我們想真正了解遊戲(Play)的意義,最好的方式莫過於把「 Play 」與「工作」做一番審慎的比較;遊戲與工作的差別並不在於動作本身,而是動作的方式或動機。例如一個電視演員,在鬧劇中打渾插科,觀眾看得捧腹大笑,但我們都知道該演員是在工作,但這並不表示工作與遊戲絕對無法並存。 一般而言,工作是由於外在環境的驅迫,使我們不得不去做,藉以養家糊口,並符合他人的期望,在大多數情形下,工作並不是自願的(雖然有人對其工作甚感興趣)。 反之,遊戲就像「愛」一般,是純粹發自個人內在的需要與希望,是一種娛樂、自由與創造,一個人必須兼顧工作與遊戲,方能維持身心平衡。 概念介紹

  16. 休閒、遊憩與觀光的意涵 休閒(leisure)係指人們於不需負擔責任的時段,自由抉擇其想從事的活動,不論該時段運用得明智與否。 遊憩(recreation)係指人們於休閒時(leisure time) 選擇參與之任何體驗,追求滿足感為其主要驅動力。 觀光(tourism)係指吾人為了達成某一願望,離開原居住地,經過一段相當旅途到達與居住地不同之處所,觀察或體驗新環境中的事物或其他特色,含有觀賞和學習之意。 概念介紹

  17. 休閒、遊憩與觀光 休 閒 觀 光 遊 憩 概念介紹

  18. 影響休閒參與的外力因素(1/2) 基本上可區分為1.經濟與人口2.社會因素3.可及性、資源和交通運輸等三部份。 一.經濟與人口 (一)經濟因素-經濟條件、現存經濟環境、就業型態與 條件、政府的限制。 (二)人口因素-人口的分佈與數量、人口成長遷移與都 市化。 二.社會因素 (一)社會制度-社會結構、家庭與朋友的影響、廣告宣 傳與其他商業活動、宗教和政治影響、 傳統儀式與習俗。 概念介紹

  19. 影響休閒參與的外力因素(2/2) (二)社會態度-性別角色與特性、年齡、對殘障者的態 度、社會地位和生活型態、文化與次文 化團體。 (三)犯罪、反社會行為、社會失序或戰爭。 三.可及性、資源和交通運輸 (一)資源的可利用性-未開發資源、擁有者、政策和習 俗、現有資源使用、已開發資源。 (二)交通運輸-步行、騎馬、騎腳踏車、動力交通工具 概念介紹

  20. 影響休閒參與的個人因素(1/2) 在不同環境與時空下,每個人的生理、心理之特質會有所不同,此不同的特質將成為影響個人參與休閒遊憩活動的主因之一。此類因素包括下列各項: 一.個人特質 二.知覺與態度-如對遊憩體驗的知覺、工作及休息時間的知覺、人與地方的知覺,而態度常是知覺的表現。 三.知識與技巧 四.性別 五.年齡與生活週期 六.其他個人特質-如身高、體重、健康狀況等 七.文化與次文化的影響-不同宗教、不同民族 概念介紹

  21. 影響休閒參與的個人因素(2/2) 八.讚美與仿效 九.目標與生活方式 十.領域性與居住地 十一.職業 十二.個人收入與利益-可支配所得、個人的資產與利 益、個人的擁有物。 十三.可作為遊憩使用的時間-工作生活方式、社會的義 務、可支配時間的使用。 概念介紹

  22. 指定作業(一) 1.如何以台灣特殊的環境建構休閒產業的未來? 2.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境下,可由休閒產業創造那些就業機會? 3.開放中國大陸觀光客來台,對台灣的休閒產業造成那些影響? 概念介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