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2008 年版)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2008 年版). 湖州市 院感质控中心.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肠道病毒 EV71.

nariko
Download Presentation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2008 年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2008年版) 湖州市 院感质控中心

  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3. 肠道病毒EV71 •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4. 生物学特性 •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

  5. 流行病学 流行概况 •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6. 流行概况 • 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 •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 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7.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 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8. 易感性 •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9. 疫情报告 • 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10.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要求保持室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空气消毒机在有病人时进行消毒。

  11.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 4.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12.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 5. 对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 6.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 7. 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13. 排泄物、分泌物的消毒 • 稀薄的粪便、呕吐物、痰液等:每L污物加漂白粉200g拌匀加盖、作用2~6h;或每L污物加2%含氯消毒剂2000ml;拌匀后放置2h。

  14. 排泄物、分泌物的消毒 • 尿液消毒: • 每L尿液加入漂白粉10~30g,或加次氯酸钙1.5g,或加0.1%含氯消毒剂100ml,充分搅拌后加盖,放置2h。 • 便器、痰盂、痰杯等消毒: • 用1~5%漂白粉上清液、或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用0.5%含氯消毒剂,浸泡30~60min,浸泡时必须淹没被消毒容器,浸泡后用清洗冲洗干净。

  15. 地面、墙壁、门窗、家具,运送病人工具等消毒:地面、墙壁、门窗、家具,运送病人工具等消毒: 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用0.1%~0.2%含氯消毒剂滞留喷洒;或用上述有效浓度消毒剂洗擦消毒,作用30~60min。运输车外表和担架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0.1%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喷洒至湿润,车内按墙、窗有效剂量喷洒,作用30~60min。

  16. 手消毒 • 快速手消毒剂 • 六步洗手法消毒双手

  17. 儿科发热门诊防护要求 • 1.医务人员穿工作衣裤加隔离衣,戴帽子、口罩。 • 2.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时 应戴乳胶手套。 • 3. 检查病人结束时应及时洗手或手消毒。脱 手套后应及时洗手 • 4. 隔离衣应每天更换,口罩每4小时更换。 • 5. 如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 及时更换。

  18. 怎样预防EV71感染性疾病? EV71感染性疾病虽然没有疫苗,但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的避免被感染。主要防护措施有: (1)饭前便后要用洁净水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2)室内应经常通风,做好家庭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小孩的衣物等要经常日光晾晒; (3)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还应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4)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聚集单位应每日晨检,发现疑似病人时应敦促家长带小孩就诊。

  19. 成人是隐性传播者 •   婴幼儿和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至今阜阳还没有发现感染EV71病毒发病的成人,所有的患者都是6岁以下的儿童。但是专家表示,成人感染后不发病,会有像感冒等一些较轻的表现,但也可能成为隐性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因此凡是接触过EV71病毒感染者的成年人,也都应该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病毒传播。

  20. 预防EV71牢记15字 •  请公众记住15个字:“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牙杯、玩具等传播,与患者同居一室最易被感染。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造成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可以感染新的易感者。

  21. 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 洗 手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22. 六部洗手法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 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

  23. 洗手 • 控制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 • 但要能够经常和适时的洗手 • 什么时间洗手? •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 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 • 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 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 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24. 酒精擦手的优点 • 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 • 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更有效 • 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 • 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 • 所用时间少,作用快 • 不需要水和毛巾

  25.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 • 血液 •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 非完整性皮肤 • 粘膜

  26. 防护用具 • 口罩、眼罩、手套、面罩、隔离衣等 • 注意:戴手套≠洗手 • 注意对病人的保护

  27. 标准预防措施PPE • 护面罩 对整个面部能起到防护作用,可防止血液滴粒或其它感染性物质飞溅到眼睛,鼻子,口腔或面部的其它部位。 • 口罩 保护口和鼻的黏膜;提供有限的空气预防能力。

  28. PPE 手套 • 乳胶, 腈类 & 乙烯类等材料 • 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更换要及时. 如果手套的防护效果没有改变可以消毒后重复使用 • 需要有一定弹性,必须盖住袖口 • 不要在公共场所戴手套 • 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 • 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29. 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 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 • 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 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 •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 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30. 有效洗手 对洗手技术的调查结果表明: 89%洗手时忽略了部分手的表面;56%忽略了部分拇指; 28%忽略了手指背面, 16%忽略了指间和手掌。

  31.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