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5 抗原与获得性免疫应答

5 抗原与获得性免疫应答. 5-1 抗原基本概念. 能够通过与 TCR 或者 BCR 特异结合而激活 T 或者 B 淋巴细胞、诱导正性或负性免疫应答的物质称为抗原。正性应答导致抗体或 / 和效应 T 细胞的产生,而负性反应则引起抗原特异性的无反应状态,即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 Antigen (抗原) Antigenicity (抗原性) Immunogen (免疫原) Immunogenicity (免疫原性) Toleragen (耐受原) Allergen (变应原).

Download Presentation

5 抗原与获得性免疫应答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5 抗原与获得性免疫应答

  2. 5-1 抗原基本概念 能够通过与 TCR 或者 BCR 特异结合而激活 T 或者 B 淋巴细胞、诱导正性或负性免疫应答的物质称为抗原。正性应答导致抗体或/和效应 T 细胞的产生,而负性反应则引起抗原特异性的无反应状态,即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3. Antigen(抗原)Antigenicity (抗原性) Immunogen(免疫原)Immunogenicity(免疫原性) Toleragen(耐受原) Allergen(变应原)

  4. 抗原的基本理化特性 —— • 大于Ab或者TCR的抗原结合部位 • 无机物不能成为抗原; • 分子量太小(如对氨基苯甲酸,DNP)的有机物不能成为抗原; • 蛋白质是最主要、最常见的抗原; • 多糖、脂肪、核苷酸等有机大分子能被B细胞和 gd-T 细胞所识别。

  5. 抗原的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 • 分子量在5 kDa以上含有蛋白质成分的有机大分子,纯化的多糖、脂类及核苷酸等物质难以单独诱导 T 和 B 淋巴细胞活化。 • 分子结构越复杂(含有多个 T 和 B 细胞表位)免疫原性越强。 • 抗原与被免疫宿主之间的遗传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 皮内、皮下、肌肉、静脉和腹腔等途径诱导正性免疫应答。 • 经口腔和消化道摄入的抗原更倾向于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免疫应答)。

  6. 外来抗原进入体内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 1 无应答 --抗原浓度太低或者宿主已经处于耐受状态 2 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正性应答) 宿主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免疫状态 3 超敏反应 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伴有较强的炎症反应或损伤 4 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应答) 宿主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无反应状态

  7. 耐受 耐受 免疫应答强度 100 抗原浓度 诱导免疫耐受的耐受原

  8. 诱导免疫耐受的一般规律: 1 抗原本身的特性 —— 非聚合物容易诱导耐受; 佐剂诱导正性免疫反应; 右旋多肽诱导耐受而左旋的易诱导免疫反应。 2 宿主年龄 —— 年令越小越容易诱导耐受。 3 免疫抑制药剂与抗体 —— 辅助诱导抗原特异的免疫耐受。 4 诱导途径和方式—— 静脉、口服、低剂量的抗原的反复注射。

  9. B 细 胞 表 位 表位 抗体CDR3 抗原 T 和 B 细胞表位(epitope): 抗原分子中被TCR或者BCR直接识别的部分构成T或者B细胞表位。 • B细胞表位: • 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 具有构象依赖性

  10. T 细胞表位 (T Cell epitope) Ep1 Ep2 Ep3 • 能够与MHC并被TCR识别的肽段 • 与蛋白质分子构象无关 • 与肽段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位置无关 • 主要决定于肽段的氨基酸序列 • 与宿主表达的MHC分子有关

  11. 流感病毒血凝素分子

  12. TD (T-dependent)抗原 和 TI (T-independent)抗原 天然抗原 (Natural) 与 人工抗原 自身抗原(auto-, self-) 与 外来抗原(foreign) 抗原的分类

  13. TI与 TD抗 原 TI-1 抗原 TD 抗原 CD4 2 1 1 2 CD40/CD40L B 细胞 B细胞 Th细胞

  14. 革兰氏阴性细菌胞壁结构 细菌脂多糖(LPS)的分子结构 多糖 磷脂 脂蛋白 膜蛋白 LPS 外膜 膜间质 n 胞膜 多糖重复单位 核 脂A

  15. 抗 原 与 半 抗 原 Ab1 OVA Ab2 OVA DNP Ab2 半抗原(hapten) 能够作为表位的一部分被抗体或者 TCR 识别的物质

  16. Interaction between TCR and homocysteine presented by HLA-A68 TCR-a chain TCR-b chain Homocysteine C Peptide HLA-A68 b2m

  17. T 细胞 超抗原 TCRVb 超抗原 抗原肽 MHC-IIa APC

  18. 免疫佐剂

  19. 5-2 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1 One cell,one receptor 2 Clonal selection and expansion 3 Clonal deletion 4 Lymphoid organs 5 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MHC)

  20. MHC分子与抗原识别 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天文数字的抗原 次级淋巴器官与免疫识别 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克隆扩增与选择 免疫耐受-- Clonal deletion

  21. 5-3 天然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 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启动 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的活化与否对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起着“控制阀”的作用。 如果没有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的先期反应,获得性免疫应答也就无从谈起。 外来抗原也可以在没有APC的“陪伴”下进入引流淋巴结,但它们必须首先被补体片段致敏。

  22. 抗体是天然免疫系统的“眼睛” 抗体分子与抗原结合后活化补体,使其更为准确、集中、有效地杀伤靶细胞。 介导NK和巨噬细胞的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效应(ADCC)。 T 细胞与天然免疫细胞之间的协同作用 细胞免疫应答所产生的效应T细胞通过分泌IFN-g 和IL-18等细胞因子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使之更加有效地吞噬、消化外来抗原或者微生物。 巨噬细胞分泌IL-1和IL-12等细胞因子,诱导T细胞的分化。 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时间互补 获得性免疫系统在受到外来抗原刺激之后一般需要5~7天方能发挥效应,而天然免疫系统是抗感染免疫过程中的“先头部队”,在微生物进入机体几分钟之内就会开始应答。起到限制微生物在体内迅速扩散的作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