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2014 年苏州市初三数学 复习专题指导

2014 年苏州市初三数学 复习专题指导. 十一、初三数学专题研究综述. 复习目标:. 在经历系统梳理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和基本的数学技能的第一轮复习以后,通过第二轮复习,对数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性的思考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解题策略,提高思维品质;.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初中阶段的重要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数学建模思想(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几何模型等).. 课时安排 :. 老师可以根据各自班级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一、发散思维,开放探索性问题.

me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14 年苏州市初三数学 复习专题指导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4年苏州市初三数学复习专题指导 十一、初三数学专题研究综述

  2. 复习目标: • 在经历系统梳理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和基本的数学技能的第一轮复习以后,通过第二轮复习,对数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性的思考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解题策略,提高思维品质; •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初中阶段的重要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数学建模思想(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几何模型等).

  3. 课时安排 : 老师可以根据各自班级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4. 一、发散思维,开放探索性问题 • 所谓开放探索性问题是指已知条件、解题依据、解题方法、问题结论这四项要素中,缺少部分解题要素,或者条件、结论有待探求、补充等.在解决开放探索问题的时候,需要经过探索确定结论或补全条件,将开放性问题转化为封闭性问题,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这类试题已成为近年中考的热点,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思维的发散性.

  5. 一、发散思维,开放探索性问题 这类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解这类题的一般思路:假设结论存在,由此出发,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理论证,得到某个结果,若合理,则假设成立,可得问题的答案;否则假设不成立,所探索的结论不存在. 这类问题没有明确的条件和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具有多样性,需将已知的信息集中进行分析,探索问题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或特定的条件应该有什么结论,通过这一思维活动得出事物内在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整体性和一般性. 这类问题是指所给问题中 结论明确,需要完备条件 的一类题.解这类题的一 般思路是:从结论出发, 执果索因,逆向推理,逐 步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或 把可能产生结论的条件一 一列出,逐个分析. (1)条件开放型 这类问题指题目中结论不确定,不唯一.解这类题的一般思路是:从剖析题意入手,充分捕捉题设信息,由因导果,顺向推理或联想类比、猜测等,从而获得所求的结论. (2)结论开放型 (3)综合开放型 (4)存在探索型

  6. 指明了方向 指明了方法 一、发散思维,开放探索性问题 例1(2009年江苏省中考试题)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 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已知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60km/h,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0km/h,汽车从A地到B地一共行驶了2.2h.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就该汽车行驶的“路程”或“时间”,提出一个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7. 二、重视实践,解决操作型问题 • 操作型问题是指通过动手操作、作图、计算等、对某种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再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索、归纳概括、验证等来解决的一类问题.它既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符合新课程的“做中学”的新理念.

  8. 二、重视实践,解决操作型问题 (1)折叠剪拼类操作 图形折叠问题,就是通过图形的折叠来研究它的相关结论;图形剪拼问题,就是将已知的图形分成若干个图形重新拼合成符合条件的新图形. 此类题是近几年来中考出现的新题型,它融计算、设计、作图于一体,独特新颖,是中考的热点之一,主要考查观察能力、图形的组合能力、设计能力等. 此类操作题常与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位)似等变换有关,掌握图形变换的性质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2)图形变换类操作 (3)方案设计类操作

  9. 二、重视实践,解决操作型问题 例2 (2013年陕西省中考试题) 问题探究: (1)请在图①中作出两条直线,使它们将圆面积四等分; (2)如图②,M是正方形ABCD内一定点,请在图②中作出两条直线(要求其中一条直线必须过点M),使它们将正方形ABCD的面积四等分,并说明理由. 问题解决: (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D=BC,点P是AD的中点.如果AB=a,CD=b,且b>a,那么在边BC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PQ所在直线将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若存在,求出BQ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③ ① ②

  10. 三、以静制动,解决动态型问题 • 动态型问题是以各种几何图形为载体,用运动的观点来探究几何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些元素(如点、线段、角等)或整个图形按某种规律运动,图形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解题时,要对几何元素的运动的全过程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不管点动、线动还是形动,都要从特殊情形入手,过渡到一般情形,注意临界位置,变中求不变,动中求静,化动为静.解答这类题常常根据需要建立函数、不等式、方程等模型,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

  11. G C 图(3) 图(2) 图(1) D(N) E N B A F D C M C D G G E M E B A F A B F 三、以静制动,解决动态型问题 • 例3 (2013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试题)如图,在梯形ABCD中,AB∥DC,∠B=90°,且AB=10,BC=6,CD=2.点E从点B出发沿BC方向运动,过点E作EF∥AD交边AB于点F.将△BEF沿EF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GEF,直线FG、EG分别交AD于点M、N,当EG过点D时,点E即停止运动.设BE=x,△GEF与梯形ABCD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1)证明△AMF是等腰三角形; (2)当EG过点D时(如图(3)),求x的值 (3)将y表示成x的函数,并求y的最大值. M

  12. 四、注重理解,解决阅读型问题 • 阅读理解题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这类题目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思维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理解题一般是提供一定的材料,或介绍一个概念,或给出一种解法等,在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获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途径,进而解决后面的问题.解决阅读理解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阅读→分析→理解→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阅读是基础,分析、理解是关键,解决问题是目的。

  13. 四、注重理解,解决阅读型问题 • 例4(2011年广东珠海、2013年黔西南州)阅读材料: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 .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 设 (其中a、b、m、n均为整数),则有 ∴a=m2+2n2,b=2mn. 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类似 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 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 (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 ,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b=; (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 填空:+=(+ )2; (3)若 ,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

  14. 五、重视建模,应对应用性问题 • 应用性问题是指有实际背景或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气息和教育价值.应用性问题呈现的方式多样,往往将文字语言、图形、表格、图像融为一体.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 解决应用性问题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常用的数学模型有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统计、几何图形等.

  15. 五、重视建模,应对应用性问题 • 例5(2013年江苏徐州) “绿色出行,低碳健身”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某旅游景点新增了一个公共自行车停车场,6:00至18:00市民可在此借用自行车,也可将在各停车场借用的自行车还于此地.林华同学统计了周六该停车场各时段的借、还自行车数,以及停车场整点时刻的自行车总数(称为存量)情况,表格中x=1时的y值表示7:00时的存量,x=2时的y值表示8:00时的存量…依此类推.他发现存量y(辆)与x(x为整数)满足如图所示的一个二次函数关系. 根据所给图表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m=,解释m的实际意义:; (2)求整点时刻的自行车存量y与x之间满足的二次函数关系式; (3)已知9:00~10:00这个时段的还车数比借车数的3倍少4,求此 时段的借车数.

  16. 六、渗透思想,挑战选拔性问题 •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感悟思想方法,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类比思想是解决类似问题的捷径,如全等形和相似形、数和式、方程和不等式的类比等等;方程思想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若知道一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则要用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沟通数与形的桥梁;分类讨论思想可以体现在许多问题中,它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

  17. 六、渗透思想,挑战选拔性问题 • 例6(2012江苏连云港)已知梯形ABCD,AD∥BC,AB⊥BC,AD=1,AB=2,BC=3, • 问题1:如图(1),P为AB边上的一点,以PD,P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CQD,请问对角线PQ,DC的长能否相等,为什么? • 问题2:如图(2),若P为AB边上一点,以PD,P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CQD,请问对角线PQ的长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问题3:若P为AB边上任意一点,延长PD到E,使DE=PD,再以PE,P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CQE,请探究对角线PQ的长是否也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问题4:如图(3),若P为DC边上任意一点,延长PA到E,使AE=nPA(n为常数),以PE、PB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BQE,请探究对角线PQ的长是否也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 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多渠道提高复习的效益题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多渠道提高复习的效益题 对于第二轮的专题复习,课堂上仍需把握好典型例题的价值.例题的处理,除了先练后讲、讲在关键点之外,还要注重例题的价值分析,即对例题解法的提炼、策略的引导、思想的感悟,要强调方法的重要性,要给予学生多归纳、多总结、多反思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形成特定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只有不断总结,并适时适度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例题教学, 重方法的总结 在第二轮复习时,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讲练结合型,而讲评要注重讲关键处,讲疑难点,切忌泛泛而谈,面面俱到.讲评时还是要重视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老师的讲解重心放在教学生如何审题、分析和思路的点拨上,而不是停留在就题论题教学生怎么做的层面. 中考是学生面临的第一次考验,各层次的学生都会有点紧张情绪.而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老师不仅要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力求使他们解题完美,还要注重对学困生的关注和个别辅导,使他们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更要关注大量的中等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需要花点时间、投点感情和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减压,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每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巩固性练习,教师一定要选好题,可以利用经典问题改编成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题.练习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要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不仅要考虑学习困难生的收获,更要让优等生发展得更好,题目跨度不妨适当增大一点,从而使问题更具有挑战性.同时可以采用多样的问题呈现方式,因为活泼多样的题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巩固练习, 重典题的选择 (3)习题讲评, 重思路的点拨 (4)情感教育, 重非智力因素

  19.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