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第七章 运动和意志行为 Behavior of moverment and purpose

第七章 运动和意志行为 Behavior of moverment and purpose 机体运动功能是外在行为表现的生理基础,无论随意运动还是非随意运动都既是生命活动,又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 生理心理学研究运动功能的生理基础,是揭露行为机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 从 肌肉、脊髓和脑 3 个层次分析运动和意志行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神经肌肉装置 ---------- 是运动的效应器; 脊髓 ------- 是运动功能的低级中枢,实现着最基本的反射活动; 脑 -------- 脑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相互制约是运动功能的高级机构,对运动功能发生复杂的支配与调节作用。.

may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运动和意志行为 Behavior of moverment and purpose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运动和意志行为 • Behavior of moverment and purpose • 机体运动功能是外在行为表现的生理基础,无论随意运动还是非随意运动都既是生命活动,又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生理心理学研究运动功能的生理基础,是揭露行为机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 从肌肉、脊髓和脑3个层次分析运动和意志行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 神经肌肉装置----------是运动的效应器; • 脊髓-------是运动功能的低级中枢,实现着最基本的反射活动; • 脑--------脑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相互制约是运动功能的高级机构,对运动功能发生复杂的支配与调节作用。

  2. 第一节 肌肉与脊髓反射 一、肌肉的分类 1. 横纹肌:又称骨骼肌。控制躯体运动 。 (1)慢肌纤维:受直接刺激时产生较慢的收缩,而且不易疲劳,主要分布于维持直立姿势的肌肉。 (2)快肌纤维:受直接刺激时产生快的收缩,易疲劳,主要用于产生强烈但持续时间短的收缩,如奔跑或跳跃。 (3)介于慢肌纤维与快肌纤维之间的肌肉。 2.平滑肌:控制内脏器官的运动。 (1)单—单位平滑肌:是能产生自发性,节律运动的单—单位平滑肌,能自发形成缓慢变化的终板电位,通过它激发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产生肌肉的收缩。主要分布在胃肠道、子宫和小血管。 (2)多单位平滑肌:分布在大动脉、毛囊和眼的瞳孔散大肌、括约肌等。只有受到神经兴奋或激素作用时,这种平滑肌才收缩。 植物性神经支配和调节上述两种平滑肌的功能。 3. 心肌:控制心脏运动。 形态类似横纹肌,但其肌纤维较短而多分支。功能类似单—单位平滑肌,有自发的节律收缩能力神经兴奋或化学物质均可影响其自发收缩的节律 。 植物性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调节着心肌节律收缩和肌张力变化。

  3. 二、脊髓运动反射 • (一)中枢神经对运动功能调节方式 •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功能的调节与控制机制具有节段性,即由低级中枢对肌肉收缩进行控制,而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又有复杂的调节控制作用;一些简单反射活动的中枢定位于脊髓运动中枢,而复杂反射活动除脊髓参与之外,还必须有高级中枢的参与。 • (二)脊髓运动反射 • 指在脊髓水平上机体对刺激外周感受器所产生的反应。 • 脊髓反射通路: • 初级传入纤维---中间纤维---运动神经元(脊髓) • **例:牵张反射(膝跳反射) 动物高级中枢断离后的下肢反射

  4. 第二节 脑对运动功能的调节与控制 • 根据各个脑结构运动功能的特点可分为锥体系、锥体外系和小脑前庭系等3个纵向控制系统。依据部位也可分为大脑皮层、脑干和小脑三个部位对运动的控制。 • 一、大脑对运动的控制 主要由3部分组成: • (1)初级运动皮层:主要定位于中央前回(4区)。 • (2)前运动区:位于额叶6区。 • (3)后顶叶皮层:包括顶叶5区、7区、39区和40区。 • 运动皮层神经细胞分为锥体细胞和非锥体细胞,由其中的锥体细胞向下发出传出纤维,形成皮层脊髓束(直接至于脊髓)及皮层脑干束(至于延髓、脑桥、红核等)。 • 控制机制: • 运动皮层与肌肉间无直接的联系,通过皮层脊髓束和皮层延髓束启动脊髓和脑干的运动神经核而实现肌肉运动。皮层脊髓束和皮层延髓束统称为锥体系。因其在延脑腹侧行走时形似锥体而得名。 • (1)皮层脊髓束中,80%的纤维交叉至对侧称为锥体交叉,形成外侧皮质脊髓束,下行于脊髓运动神经元,控制对侧肢体的随意运动; • (2)皮层脊髓束中未交叉的锥体纤维形成皮质脊髓前束,支配躯干中线肌肉的运动神经元; • (3)皮层延髓束终止于脑干的脑神经运动核,控制面部肌肉运动。

  5. 二、脑干对运动的控制 • 脑干对运动的控制,除上述通过锥体系外,还通过锥体外系(来自于运动区、辅助运动区等)。主要包括 • (1)网状结构脊髓束:接受脊髓、皮层基底节和小脑的投射,下行至脊髓,是控制躯体运动和姿势的重要中枢; • (2)前庭脊髓束:来源于前庭核的纤维投射到眼外肌和脊髓,同时还接受小脑、网状结构的投射,是控制眼肌运动的主要中枢; • (3)腹侧中间束: 来自于运动区、辅助运动区等的纤维,不交叉,而发出许多分支到达两侧,控制颈部、肩部和躯干的运动。

  6. 三、小脑对运动的控制 • 长期以来,都认为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同躯体各部分的共济运动,保持适度肌张力与躯体的平衡状态。因此,它的功能与锥体外系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认为小脑是锥体外系组成部分。但是近年研究发现,小脑是快速短潜伏期运动反应中枢,也是随意运动和习得性运动反应的最必须的基本中枢。 • 1、小脑的运动控制功能 • 按功能与进化的不同,把小脑分为3个主要功能部分: • (1)前庭小脑:主要由绒球小叶构成,接受前庭系统的传入纤维,控制躯体的平衡和眼球运动; • (2)脊髓小脑:位于小脑蚓部,接受脊髓的传入纤维,并传出纤维到达脑干和大脑皮层,利用外周感觉反馈信息控制肌肉的张力和调节进行中的运动; • (3)皮层小脑:指小脑半球的外侧部,主要参与随意运动的发起和计划。 • 2、小脑的运动学习功能 • 如复杂的技巧性运动等的学习。 • ***小脑损伤的病症: • 共济失调症:表现为明显的意向性震颤。安静时并没有震颤的现象,只有当病人想说话或想做某一动作时,才表现出明显的震颤。 • 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突出地表现为序列性运动和弹导式运动无法完成。

  7. 四、基底神经元对运动的调节 • 1、基底神经核团 • 是皮层下一些神经核团的总称。包括:纹状体(被内囊纤维分为尾状核、豆状核两部分,豆状核内部为苍白球)、杏仁核、屏状核、丘脑底核、脚间核、黑质等。 • 2、运动调节功能 • 近年研究发现黑质纹状体纤维的神经递质是多巴胺,苍白球黑质纤维的神经递质是γ—氨基丁酸,皮层纹状体纤维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丘脑皮层纤维和丘脑纹状体纤维的神经递质可能是乙酰胆碱。在纹状体内还含有γ—氨基丁酸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神经递质生化代谢的紊乱常常是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原因。 • ***例如 • 巴金森氏综合症:就是由于黑质纹状体纤维内多巴胺神经递质含量降低,使纹状体内乙酰胆碱类递质作用亢进而造成的。 • 舞蹈症(亨廷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以纹状体损害为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