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4

第七章 拖网概论 (Trawl net general)

第七章 拖网概论 (Trawl net general). 第七章 拖网概论 (Trawl net general). 第一节 概况. 一、捕鱼原理. 拖网是目前海洋渔业生产中效益较高的渔具之一,属于过滤性的运动渔具。它依靠机器、风力或人力为动力,拖曳具有一囊两翼或仅具有袋形的网具,利用船舶的运动,拖曳渔具在海底或海水中前进,迫使渔具经过水域中的鱼虾蟹等捕捞对象进入网囊,又不刺缠网目,达到捕捞的目的。. 二、作业的特点. 1 、拖网生产主动灵活,积极追捕鱼群,捕捞效率高,作业范围广;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拖网概论 (Trawl net general)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拖网概论(Trawl net general)

  2. 第七章 拖网概论(Trawl net general) • 第一节 概况

  3. 一、捕鱼原理 • 拖网是目前海洋渔业生产中效益较高的渔具之一,属于过滤性的运动渔具。它依靠机器、风力或人力为动力,拖曳具有一囊两翼或仅具有袋形的网具,利用船舶的运动,拖曳渔具在海底或海水中前进,迫使渔具经过水域中的鱼虾蟹等捕捞对象进入网囊,又不刺缠网目,达到捕捞的目的。

  4. 二、作业的特点 • 1、拖网生产主动灵活,积极追捕鱼群,捕捞效率高,作业范围广; • 2、拖网的捕捞对象广泛,能捕捞海洋和内陆水域中比较密集的水产经济动物;如鱼类、甲壳类、头足类、螺、贝类等。 • 3、拖网类渔具型式多样,规模大小不一,分布也比较广泛; • 4、产量高、产值大。

  5. 三、世界拖网渔业概况 • 17世纪:风帆渔船; • 19世纪后期:蒸汽机拖网渔船; • 20世纪10年代:双船有袖拖网,采用扩展形网板; • 1924年:采用V、D式网板拖网; • 1954年,英国建造了第一艘大型冷藏加工单拖船; • 目前有70多个国家从事拖网渔业生产:日本、前苏联、中国、美国、智利、秘鲁、印度等; • 拖网所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5%以上,有的国家达75%以上。

  6. 四、我国拖网渔业概况 • (一)新中国成立前 • 16世纪:浙江渔民采用“大对”作业; • 18世纪:广东用两船拖一网,拖风网渔业; • 1876年广东汕尾出现杵拖网渔业; • 1905年,从德国引进机轮单拖网; • 1925年:日本引进机轮双拖; • 特点:单一、数量少、马力小、性能差、单产低。

  7. (二)新中国成立后 • 1950年以后:网具由四片式改为二片式; • 60年代以后,发展速度很快,发展了机帆船拖网渔业; • 80年代以后,中国拖网捕捞操作技术逐渐实现了机械化,出现了三大革命: • 1、渔探仪的出现:把盲目捕捞转变为瞄准捕捞; • 2、合成纤维的出现:改变了三天打鱼,二天晒网的局面,降低了生产成本; • 3、动力滑车的出现:减少了渔民的劳动强度。

  8. (三)作业水域: • 近海(东、黄、渤海)为主—→远洋:阿拉斯加、鄂霍次克、西非、新西兰、澳大利亚等。 • 带来的不利因素: • 60年代:渔船艘数平均年增长率41.7%,马力37.6%,但总捕捞量平均年增长0.6—0.8%。因此,单位产量明显下降,每马力产量不到2吨,引发了捕捞过度,资源明显衰竭。

  9. 第二节 拖网分类 • 一、按网具结构特点分:7个型 • 1、桁杆拖网型:结构特点是由桁杆或桁架撑开网口,由网身、网囊构成,属于无袖拖网型。一般是群众性捕虾类使用。 • 单船底层桁拖网示意图:书上P60页。 • 2、单片型拖网:由带状单片网衣构成。如:山东掖县的 带网,该种网型总体趋势淘汰,结构简单,形如拖曳刺网,在水库淡水渔业中尚有。 • 3、单囊型拖网:由网身和单一网囊构成。如中层拖网。

  10. 4、有翼单囊拖网型:由网翼、网身和一个网囊构成。大多数拖网属于这种结构。如:4、有翼单囊拖网型:由网翼、网身和一个网囊构成。大多数拖网属于这种结构。如: • ①、二片式拖网型:网具由上、下二大片网衣缝合起来。底拖网、虾拖网。 • ②、多片式拖网型:由网翼、网盖和四片以上的网身、网囊缝合起来,垂直高度较大。 • 5、有翼多囊拖网:由网翼、网身和若干网囊构成。在我国很少见。 • 6、多囊拖网:由网身和若干网囊构成。如:广东的百袋网。 • 7、框架型拖网:由框架、网身和网囊构成。如山东的桃花虾拖网。 • 此外,还有新型的拖网:疏目拖网、绳拖网。

  11. 二、按作业方式区分(按作业船数和作业水层分):二、按作业方式区分(按作业船数和作业水层分): • 1、单船表层拖网:利用撑杆、档杆等使网口张开。如:广东、福建的浮水缯。 • 2、单船中层拖网:应用一船渔船拖曳一顶网具,自己放网、拖曳和起网,依靠浮沉力和两块网板扩展力,使网口垂直和水平张开。在中层水平运动,捕捞中层鱼类(大型单船中层拖网)。 • 3、单船底层拖网:捕捞底层鱼类。 • 4、双船表层拖网:中上层鱼类游速快,因而要求拖速高、浮力大。(1988年—1991年在东黄海近海表层水域拖曳马鲛鱼)。

  12. 5、双船中层拖网:网具结构与单船中层拖网相似,两船作业时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无网板装置),使网具在水层的中层张开,并将各种鱼虾等驱入网内,达到捕捞的目的。如:鳀鱼拖网。5、双船中层拖网:网具结构与单船中层拖网相似,两船作业时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无网板装置),使网具在水层的中层张开,并将各种鱼虾等驱入网内,达到捕捞的目的。如:鳀鱼拖网。 • 6、双船底层拖网:捕捞底层鱼类(双拖),近海100米水深左右,比重大。 • 7、多船式:我国很少见,主要用于淡水。 • 表层:网具上缘达水面,下不触底; • 中层:网具上不触面,下不触底; • 底层:网具下缘触底。

  13. 三、典型拖网简介 (一)、双船底层拖网: • 主捕:马面鱼、带鱼、大小黄鱼、鲳鱼、鳕鱼、鲆鲽、虾等; • 分布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西班牙、波兰等。 (二)、单船底层拖网 • 1、单船底层拖网:P59,苏联、西欧、日本、我国; • 2、单船底层舷拖网:P59; • 3、单船底层双撑架拖网:P60,南美、印尼、西非; • 4、单船底层桁杆拖网:P60,江苏、浙江; (三)、单船中层拖网 • 大型单拖船:前苏联、德国、波兰、日本、中国

  14. 第八章 拖网结构原理 第一节 • 机轮双船底拖网结构原理

  15. 一、网衣部分 • 1、网翼(或称网袖、网腿)leg:分上、下网翼,上下网翼又分前后段。它是由一块或几块有规则的斜梯形网片缝合而成。 • 作用:用来扩张扫海面积,拦截、引导鱼类进入网身和网囊,保证拖网垂直扩张高度。 • 我国网翼约占网具全长的20%。 • 2、网盖(又称天井网):位于网口之上的正梯形网衣,用来保证进入网口鱼类不能向上逃走,并有助于提高网口高度。 • 我国两片式拖网网盖占全长10%,一般控制有8—12米。

  16. 3、网身: • 是拖网网衣的主要部分,其作用: • ①、用来把进入网内的鱼类引入网囊,防止鱼类外逃; • ②、保证网具稳定; • ③、当渔获物较多时,其后部也兼作网囊用。 • 网身长,网具的稳定性和导鱼性能也较好,但必将增加网具的阻力和网材料的消耗。因此,在保证稳定性导鱼性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网身长度。 • 我国两片式拖网网身约占全长的60%。 • 六片拖网网身长度约占全长35%(原因:剪裁边多,缩减快)。

  17. 4、网囊(英文codend): • 位于网具的末端,囊袋形。 • 作用:贮纳渔获物,网底或囊底侧是出鱼口,用来倒出渔获物及清除杂物。 • 特征:网线粗,网目小,常用双线,附加许多辅助力纲以加强网囊。 • 要求:网囊是全网网目最小,世界上大多数渔业国都规定了最小网目内径。我国规定海洋捕鱼最小网目长度(湿态、内径)为54mm。

  18. 5、缘网衣: • 在上下网翼内侧边。 • 作用:用来补强和防纠缠。

  19. 二、纲索部分 1、浮子纲(又称上纲) 部位:网翼和网盖上边缘的纲索,上面安装浮子。 作用:是垂直张开网口,使网具维持一定的形状。 材料: ①、软钢丝外缠网线或旧网衣,用于国内拖网; ②、钢丝与维纶制成成混合纲(国外或我国远洋)。 一般分三段,左右对称,上边纲及上中纲。

  20. 2、沉子纲(又称下纲) • 作用:利用重力使网口下缘下降,维持一定网型。 • 根据底质不同,沉子纲有五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 ①、缠绕式沉子纲:又称软纲,钢丝缠旧网衣,较粗,适用于泥、泥沙和沙泥底质。如:捕马面鱼。 • ②、滚柱式沉子纲:又称沉子纲,钢丝上穿塑胶或木制沉子,用于较粗糙底质。如:捕带鱼、鲐鱼。 • ③、橡胶片沉子纲:钢丝绳穿旧汽车轮胎冲制的橡胶片、铁球、铁链,用于粗糙、砾石海区。捕贴底鱼。 • ④、滚球式沉子纲:钢丝绳穿大铁球、大滚轮。用于礁石海区。如:大型底拖网。 • ⑤、链式沉子纲:铁链直接结缚于缘纲上,用于松软的海底,捕虾仁类和贴底鱼类。

  21. 3、空纲: • 部位:浮沉子延长部分, • 作用:取代部分网翼,用来驱赶、拦截鱼类逃走。 • 与浮子纲相连接为上空纲,与沉子纲相连接的为下空纲。 • 上空纲一般用5分钢丝,即Φ15.5mm,下空纲Φ35—45mm。丙纶绳。

  22. 4、力纲(又称网筋) • 作用:(1)沿网体纵向装配的纲索,起增强网具的作用。 • (2)腹力纲还依靠其重量使网腹贴底,稳定网具的作用。 • 装配有三种方式:即二力纲、三力纲、四力纲,前二种主要用于二片式,后一种主要用于多片式(包括四片式)拖网上。 • 二片式装配:从中纲、边纲连接处开始,沿网目对角线装配,到达侧边时,沿边缝直到网囊中端; • 二片式装四条力纲:背腹力纲分别从浮中纲和沉中纲的中央开始,沿网目对角线装配,到达侧边沿边缝至网身末端或网囊中端。 • 多片式拖网一般装四根力纲:沿侧网边缘装配,至网身末端或网囊中端。

  23. 5、翼端纲(燕尾纲或称叉纲) • 作用:起着加强翼端网衣(三角网)的作用。 • 6、网囊束纲(或称卡包纲): • 安装:在囊网后部; • 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当渔获物过多时,若一次吊不起则利用束纲把网囊鱼包分隔开来,分次吊起。

  24. 7、引扬纲: • 作用:在起大网头需分吊时,束纲通过引索牵引将网囊鱼包分隔开来,并引至船旁或船尾。 • 8、囊底纲及锁纲(袋底圈及抽带): • 部位:囊底纲是装置在网囊底部; • 作用:起加强网囊网衣边缘的强度和穿锁纲之用。 • 锁纲:是封锁网囊底口之用。

  25. 9、曳纲: • 作用:1、曳纲是船与网连接的纽带;2、在拖网作业中,两根曳纲承受整个网具的全部阻力负荷;3、拉截驱赶鱼类入网;4、调整捕捞水层。 • 我国对拖曳纲由两部分组成: • 1、与船连接用钢丝; • 2、与网连接用混合纲或缘夹棕。

  26. 三、浮沉子部分 • 浮力:浮子(如:ABS注塑浮子)、浮筒(如:泡沫浮筒)、水动力浮子(如:帆布浮子)、浮升板(如:水流冲击浮升板)等。 • 沉子:沉子、沉石、沉降器等。 • 作用:用来产生浮沉力,使网口垂直张开和调整捕捞水层。

  27. 第二节机轮单船拖网结构原理 • 网衣、纲索、浮沉子、网板、属具 • 一、网衣部分 • 二、纲索:手纲、网板叉纲、游纲。

  28. 1.曳纲 2.“G”形钩扁环 3. “G”形钩 4.网板引链 5.网板 6.网板叉纲 7.“G”形钩扁环 8. “G”形钩 9.游纲 10.网板叉纲引纲 11. “G”形钩 12. “8”形环 13“G”形钩扁环 14.手纲 15.手纲 16.上空纲 17.下空纲

  29. 1、手纲: • 作用:(1)连接网板叉纲和空纲; • (2)使网板远离拖网,提高网口垂直和水平扩张,扩大扫海面积。 • 有单手纲和双手纲之分: • 单手纲:空纲与网板用一根手纲,操作简单,一般用于底拖网。 • 双手纲:空纲与网板用两根手纲,一般用于中层网。

  30. 2、网板叉纲: • 作用:连接手纲和网板,固定网板。 • 3、游纲: • 作用:(1)防止网板外倾倒; • (2)起网解开网板时,使曳纲和手纲连接,便于直接收绞网具。

  31. 三、网板和属具 • 1、网板:V.D形、椭圆形、双层、立式等。 • 作用:(1)使网口水平张开; • (2)拦截鱼类外逃。 • 2、铁撑架 • 3、丁字铁:连接游纲和手纲,作业时使游纲不受力。 • 4、8字转环 • 5、中心钩、中心

  32. 第三节、拖网网图绘制、识别和核对 • 一、拖网网图绘制 • 根据FAO的《渔具设计图书》拖网网图绘制要求: • 1、网衣或网衣部分的宽度是按网衣拉伸的一半绘制,高度或长度则按网衣全部拉直绘制。 • 2、网线的材料规格,种类及纵向目数在图的左侧标注。虚线上有三行数字,最外一行为MAT. Rtex,表示网线材料规格、种类。 • “Rtex” 表示每100米长网线重量的克数。第二行为“mm”表示网目的大小,第三行为网衣各段的纵向目数。

  33. 3、上下网衣的一半合并绘制的网衣展开图,通常是左边表示上部网衣“↑”(背网),右边表示下部网衣“↓”(腹网),标记上的数字分别代表上下纲的总长度。3、上下网衣的一半合并绘制的网衣展开图,通常是左边表示上部网衣“↑”(背网),右边表示下部网衣“↓”(腹网),标记上的数字分别代表上下纲的总长度。 • 4、网具规格表示在网图的正上方,各块网衣的横向宽度目数,标明在相应的图形内,而剪裁方法标明在相应网衣的剪裁边上。

  34. 5、浮沉子纲,网腹力纲,燕尾纲(叉纲)用粗实线表示,并分别标出其材料种类、尺寸和实际长度。5、浮沉子纲,网腹力纲,燕尾纲(叉纲)用粗实线表示,并分别标出其材料种类、尺寸和实际长度。 • 如:9.75comB/PP,ø12 。表示长9.75米,材料为直径12mm的聚丙烯混合纲。 • 6、网图的右边一般标注剪裁表。

  35. 二、我国的拖网网图规格的表示法 第一种:(1959)全国海洋渔具调查报告的表示法 浮子纲长×网口网衣伸直周长/网口目数 • 如:46.7×100米/1000目 第二种:网口网目数×网口网目尺寸/结网衣部分的浮子纲长度 • 如:560目×114.3mm/31.4m 第三种:网口网衣拉直周长*网衣纵向拉直总长度 • 如:80.00m×51.03m

  36. 三、拖网网图核对 • 1、拖网网具规格是否有误:大头目数、小头目数、纵向目数。 • 2、拖网网衣纵向拉直总长度是否有误。 • 3、拖网各部分网衣剪裁斜率是否合理。 • 4、拖网各部分网衣的长度目数与该部分网衣的剪裁斜率是否相符。 • 从模型试验情况来看:拖网网身各节网衣的递减角度为3-6度之间较为合理。

  37. 举例核对: • 1、对正梯形网衣的核算 • 4-3 <||| |||<||| ||| | • 100.5 375 4-3 100.5 (24×3+3)×2=150目 225

  38. 2、斜梯形网衣的核算: • 1-1 • < | | -40目 101.5 • 1-1 41.5 • 4-3 111.5 • < |||<||| | +30目 • -40目+30目=-10目 111.5目-10目=101.5目

  39. 不等腰梯形网衣的核算: • 1-1 < | | -44目 9 • 1-1 5-4 45.5目 • 89 • 5-4 <||| |||<|||| |||| -36目 • -44目-36目=80目 89目-80目=9目

  40. 第四节、拖网渔具的装配 • 一、联合剪裁 • 条件: • 1、网高相同并带有0.5目; • 2、网衣规格相同; • 3、至少有一个相同的剪裁斜率。

  41. (一)上下网袖四块网衣联合剪裁: • 1、用料计算:N=N1+N2 + N’1+N’2 +0.5A –0.5B • N1 N2 N’1 N’2 • M=网袖纵向高度目数 • N:所需用料横向宽度目数。 • N1 N2:上网袖上段宽窄边网目数。 N’1 N’2 • N’1 N’2:上网袖下段宽窄边网目数。 • A B:分别为剪裁次数和缝合次数。

  42. 2、剪裁前的准备工作 • (1)、选材料:M、N • (2)、是否符合要求。 • 3、剪裁方法 • 采用平移法或圆筒法

  43. (二)网盖与下网袖下段三块网衣联合剪裁 • N=(N1+N2)/2 + N’1+N’2 +0.5A–0.5B • (三)、网身各节背腹二块网衣联合剪裁 • N=N1+N2+0.5A–0.5B • (四)、上下三角网联合剪裁 • 与(一)相同。

  44. 二、拖网网衣的缝合 • 缝合分:编缝、绕缝、绕边三种 • 1、需绕边的部分有: • ①上下网袖内侧剪裁边; • ②上下燕尾内外侧剪裁边 • ③上下口门一般不绕边,可采用补强方法。

  45. 2、需绕缝的部分有: • ①上下网袖外侧边; • ②网盖与下网袖后段外侧边; • ③网身各节背腹剪裁边; • ④网囊背腹纵边。 • 3、编缝: • 各网衣之间的缝合(一般采用吃扣缝)。

  46. (一)、编缝注意事项: 1、下网袖前、中、后三段网衣编缝时: 1-1保持全单脚; 4-3斜率边为双边傍(即单脚牵头); 在1-1斜率边与腹网缝合后,网线的终点落在下网袖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