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likes | 342 Views
新古典主 ( neoclassicism ) 約於 1920-1950 年間一批音樂家組織一藝術運動稱為「新古典主義」 此為藝術上一個重要潮流 音樂上標榜情感節制、平衡,使用過去的音樂形式與風格創作,但也使用新的和聲與節奏。 是一種用過去技法組織廿世紀音樂的方式. 代表作曲家 史特拉汶斯基 普羅高菲夫 拉赫曼尼諾夫. 俄國現代樂派作曲家. 生平 事蹟 革命性的創作手法與精神,是一個前衛的創新者。 對藝術家的啟發,包括音樂家、畫家、作家與舞蹈家。 廿九歲已成為現代樂大師級人物 芭蕾劇作 品「春之祭」所發生的傳奇事件. 音樂
E N D
新古典主(neoclassicism) 約於1920-1950年間一批音樂家組織一藝術運動稱為「新古典主義」 此為藝術上一個重要潮流 音樂上標榜情感節制、平衡,使用過去的音樂形式與風格創作,但也使用新的和聲與節奏。 是一種用過去技法組織廿世紀音樂的方式 代表作曲家 史特拉汶斯基 普羅高菲夫 拉赫曼尼諾夫 俄國現代樂派作曲家
生平 事蹟 革命性的創作手法與精神,是一個前衛的創新者。 對藝術家的啟發,包括音樂家、畫家、作家與舞蹈家。 廿九歲已成為現代樂大師級人物 芭蕾劇作品「春之祭」所發生的傳奇事件 音樂 創新節奏、和聲與音色,好用敲擊式音響表現作品。 大量創作包含各類型的作品,當中包含十三齣芭蕾舞劇。 早期--芭蕾舞劇使用大型編制弦樂,以及俄國民間傳奇故事與歌謠融合其中。 中期--發生一次世界大戰,不再使用龐大管弦樂編制,並開始採用切分拍節奏與流行舞蹈於作品中。 晚期--回歸十八世紀音樂尋找靈感,並重回十二音系統寫作音樂。 史特拉汶斯基(I. Stravinsky, 俄國, 1882-1971 )
音樂天才 五歲完成第一首作品,九歲寫出第一部歌劇,十三歲進入聖彼得堡音樂院就讀。 學生時代即展現不屈服傳統的個性。 後受到戰爭影響而遷居世界各地。曾居住巴黎、日本及美國,他的音樂也注入新的靈感。 1934年反俄國定居發展,卻不時受到共產黨的牽制而創作。 音樂特質 音樂風格充滿原創性 尖銳、刺耳如鋼鐵般的音響,扭曲、變形的節奏與旋律。 激切熱烈的快板樂章宛如炫技 不斷重複的短小動機 鋼琴彷彿是種打擊樂器 依傳統曲式創作,作品有「新古典主義」傾向。 曲風諷刺,嘲笑意味濃厚。 是俄國當代許多音樂家模仿創作的對象 普羅高菲夫(S. Prokofiev, 俄國, 1891-1953)
家境富裕,父親為地主之子,母親是鋼琴老師,音樂教育由母親啟蒙。進入莫斯科音樂院就讀。家境富裕,父親為地主之子,母親是鋼琴老師,音樂教育由母親啟蒙。進入莫斯科音樂院就讀。 不久後展露音樂天份,19歲時創作著名的《升c小調鋼琴前奏曲》,此為他於樂壇上的代表作之一。之後以第一名成績畢業,開始他的職業生涯。 天生的優勢,擁有一雙大手,可輕易彈奏鋼琴上12度音程。 第一號交響曲演出失敗而產生心理障礙,尋求治療後再度出發並成功站上舞台。故將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獻給他的心理醫師。 政治動盪,遠走他鄉發展。後定居美國並終老於此。 音樂 生於現代樂派的洪流,卻創作如浪漫樂派般的動人音樂。 作品充滿俄國色彩,旋律激越優美動人,易引起聽者共鳴。 鋼琴作品以高難度見稱,是許多鋼琴演奏者喜歡挑戰的曲目。 著名樂曲:第二、三號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拉赫曼尼諾夫(C. Rachmaninoff, 俄國, 1873-1943)
參考書目 • 1.Kamien, Roger./王美珠等譯,音樂認識與欣賞,麥格羅希爾出版, 台北,2005。 • 2.Alexander, Victoria D./張正霖等譯,藝術社會學:精緻與通俗形式 之探索,巨流出版,台北,2006。 • 3.Craker, Chris./洪妤靜譯,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遠流出版,台北, 2004。 • 4.許麗雯暨音樂企劃小組,你不可不知的100首經典名曲,信實文化 出版,台北,2006。 • 5.Kobald, Karl.,舒伯特-畢德麥雅時期的藝術、文化與大師,信實文 化出版,台北,2007。 • 6.Morris, Edmund./李維拉譯,於是命運來敲門—貝多芬傳,左岸文 化出版,台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