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likes | 775 Views
模块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授课人 : 钱 胜 2012.5.11. 前面的话:. 1. 培训的背景、目的及课程安排。. 推荐作品:. 《 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 10 年进展与反思 》. 王磊 《 化学教育 》2010.4(5). (1) 模块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 钱胜 ). (2) 模块教学考点与试题分析 ( 梁宜 ). (3) 模块评价标准、方法与实施 ( 徐晓雪 ). (4) 模块命题实作与讨论 ( 江宏 ). 2. 我主讲的内容及顺序。. 专题 1: 新课程理念的误区. 专题 2: 模块学习要求.
E N D
模块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授课人:钱 胜 2012.5.11
前面的话: 1.培训的背景、目的及课程安排。 推荐作品: 《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思》 王磊 《化学教育》2010.4(5) (1)模块教学的内容与要求(钱胜) (2)模块教学考点与试题分析(梁宜) (3)模块评价标准、方法与实施(徐晓雪) (4)模块命题实作与讨论(江宏)
2.我主讲的内容及顺序。 专题1:新课程理念的误区 专题2:模块学习要求 化学1、化学2、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其他。 穿插优秀录像课(2010年全国优质课比赛)展示。 3.重庆教研网 http://www.cqjy.com/
模块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授课人钱胜 模块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授课人钱胜 专题1:新课程理念的误区 1.什么是理念? 2.什么是有效互动? 3.究竟以谁为主体? 4.是先学还是先教? 5.教师对学生来讲的角色定位。 6.讲得多就一定无效吗? 7.探究的地位和作用? 推荐作品: 《关于科学探究问题的若干思考》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06.8
专题2:重庆高中新课程化学模块学习要求 总原则: 1.以教材为本,课程标准为纲,实事求是、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如: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2.可多讲,但不应讲错 3.为能多讲,老师加强学习 推荐作品: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乔国才 《化学教育》2011.4
化学1 教材特点: 1.时间短、内容多、难点集中 2.与老教材的对比强烈,教师难于取舍 (1)不系统,欠完整。 (2)章节逻辑主线不分明。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2. 初步学会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SO42-、Cl-、 Ba2+、Ag+检验等 3.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粗盐精制,萃取、分液、蒸馏(4次)等。
第二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并通过物质的量建立起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 3.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7.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7.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8.学习实验的方法,了解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说明: 物质的量的教学不要“一步到位”。当学生初次接触这些内容时,只要求进行计算公式的简单换算,如已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求算溶质的物质的量,不要刚开始学习时,就引入较复杂的计算。 阿伏加德罗定律(P14)及其推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暂不作要求。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常见物质的不同分类方法。 3.认同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4.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4.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5.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了解胶体的重要应用。能运用胶体特性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不作要求: 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等。
第二节 离子反应 1.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3.了解Cl-、SO42-、CO32-、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说明: (1)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暂不作要求, 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2)较复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暂不作要求。 如:多元酸参与的有关过量反应、氧化还原有先后 的复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1.能够根据化合价升降判断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2.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说明: (1)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概念、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2)电子得失守恒原理在化学计算等方面的应用 (3)对复杂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配平 (4)对氧化还原反应类型进行判断 暂不做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钠 (1)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 (2)认识钠的还原性,并会书写钠分别与水、氧气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说明: 钠与硫的反应不作要求。
2.铝 (1)能说出铝的主要物理性质, (2)了解铝的还原性,铝与酸、碱的反应,并能写出化学方程式。 3.铁 认识铁的化学性质,能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钠的化合物 (1)认识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摇),知道它们性质的差异及其转化 说明: 只要求认识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事实,不要求用水解 原理作解释。
2.铝的化合物 (1)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2)认识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的不同,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说明: 不要求从定量角度讨论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包括图像及复杂的关于(氢)氧化铝的计算。
3.铁的化合物 (1)了解铁其重要化合物 (2)知道检验Fe3+的方法 (3)知道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4.了解焰色反应 5.能结合其它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归纳铜的主要性质。 6.通过对钠、铝、铁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比较和归纳,逐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通过对不锈钢不易锈蚀原理的认识,体会金属性质与金属材料间的密切关系。 2.了解铝、铁、铜的合金在生产、生活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硅 (1)了解二氧化硅与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及碳酸盐的反应,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能说出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认识氯气的氧化性,能够书写氯气分别与金属、水、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1.了解单质硫、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了解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知、道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的方法。 3.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1.了解氨气、铵盐、硝酸及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的环境问题
最终目标 1.创设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2.通过有关化学实验,初步学会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3.认识化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 4.认识化学在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 赞赏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举例说明化学科学与生活、生产、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附:学生分组实验 本模块至少应安排以下实验中的4个实验: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焰色反应 3.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4.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5.氯气的性质 6.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7.氨及铵盐的性质 8.溶液中Ag+、NH4+、CO32-、Cl-、SO42-的检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化学2 1. 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的涵义。 2. 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4. 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说明: (1)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排布式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1.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以第3周期为例,知道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VIIA族为例,知道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4.能结合有关数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等)认识元素周期律。4.能结合有关数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等)认识元素周期律。 5.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等)的关系。 说明: 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等概念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第三节 化学键 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 2.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常见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4.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说明: 金属键等其他类型的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σ键、π键、键能、键长、键角、键的 极性、分子极性等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 块学习。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 3.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说明: 反应热与焓变的涵义、盖斯定律等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通过制作简易原电池的实验,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 3.知道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说明: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影响因素。 2.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知道当一定的外界条件改变时,有可能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说明: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及其应用等内容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以甲烷、乙烯等为例,体会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征。 说明: 以碳架为主干,原子间以共价键连接。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说明: 不要求区分同分异构体的类型,不要求书写复杂的同分异构体。
3. 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和物理性质;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取代反应等)及主要用途。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1. 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了解乙烯的工业制法和物理性质;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等)及主要用途。 2.知道苯的分子结构;了解苯的来源和物理性质;了解苯的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取代反应)及主要用途。 3.认识氯乙烯、硝基苯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说明: (1)乙炔、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等内容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2)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消去反应、缩聚反应等概念暂不做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1.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与金属钠的反应、催化氧化)及主要用途 2.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酸的性质(酸性、酯化反应)及主要用途。 说明: 仅限课标中所列常见代表物的学习,卤代烃、酚等内容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3.初步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的主要特点;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3.初步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的主要特点;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 4.能列举一些常用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并说明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说明: 缩聚反应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认识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1.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2.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说明: 可引导学生收集海洋资源及其利用方面的资料,撰写从海洋资源中提取镁、溴、碘等物质的小论文或制成ppt文稿,展示交流。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1.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2.以具体实例体会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从而认识到化学反应在制造新物质方面的作用,以及新物质的合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实验 本模块至少应安排以下实验中的4个实验: 1.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2.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 3.中和反应与中和热的测定 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6.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7.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8.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2.知道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说明: 观看影像或讨论家庭使用燃料等的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的实例,要求学生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引导学生在必修模块相关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4.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说明: 引导学生查阅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开发新型能源的有关资料,调查煤气、液化气、煤等热能利用效率,提出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1.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3.理解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说明: (1)注意与必修模块相关知识的衔接,阐述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引导学生了解焓变的表示符号及其常用单位,认识△H的“-”、“+”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对应关系。 (2)通过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3)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或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能应用盖斯定律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说明: 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