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蔡映辉 汕头大学教务处 2013 年 4 月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 —— 愿景与实施. 蔡映辉 汕头大学教务处 2013 年 4 月. 一、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的愿景 二、公益课程的特点 三、三年来公益课程实施情况. 一、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的愿景. ( 一 ) 目标愿景. (二)内涵愿景. 目前所处阶段. 思想教育性质的公益活动. 达到通识教育课程要求的公益课程. 学术内容与服务相结合的公益课程. 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服务的相结合. 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 课外科研选题的途径 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 ( 三 ) 工作愿景. 与境内外公益项目交流.

lexiss
Download Presentation

蔡映辉 汕头大学教务处 2013 年 4 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 ——愿景与实施 蔡映辉 汕头大学教务处 2013年4月

  2. 一、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的愿景 二、公益课程的特点 三、三年来公益课程实施情况

  3. 一、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的愿景 (一)目标愿景

  4. (二)内涵愿景 目前所处阶段 思想教育性质的公益活动 达到通识教育课程要求的公益课程 学术内容与服务相结合的公益课程 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服务的相结合 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 课外科研选题的途径 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

  5. (三)工作愿景 与境内外公益项目交流 鼓励和要求师生参加 形成师生自觉自愿参加 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

  6. 二、公益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性质 通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公益实践活动实现与学术课程相结合,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课程。

  7. (二)课程目标 • 养成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形成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取向 • 形成包容、诚信、负责、关爱的价值观 • 养成遵守公共道德的自觉性 • 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 • 具备敬业、守信的职业精神,了解并遵守所学专业的伦理和职业道德 • 养成公共环境意识和环保的行为习惯 • 培养领导和组织能力 • 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目标中,1、3、7、8、9等五条为课程重要目标。

  8. (三)课程组织模式 单门课程任课教师组织模式   学生处和团委组织模式   特定单位组织模式   学院统筹组织模式

  9. (四)课程内容构成 服务研习   培训   公益实践活动   心得分享   评估

  10. (五)任课教师 • 分为任课教师与助课教师两类 • 任课教师包括学术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 • 要求和鼓励教师承担公益课程

  11. 三、三年来公益课程的实施情况 (一)理论研究 和调研分析 (二)建立课程 管理体系 实施 情况 (三)组织教师 培训和选课 (六)与兄弟院系 和团体进行了交流 (四)组织了近三千名 学生修读课程 (五)建立了课程 评估体系

  12. (一)理论研究和调研分析 • 以教改项目立项申请方式开展调研工作 • 委托高教所的研究生进行调查

  13. (二)建立了课程管理体系 • 课程申请 • 教师选课 • 学生选课 课程管理体系 • 课程审核及公布 • 课程实施 • 课程评估 • 教师的遴选和培训 • 课程总结 • 对外交流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14. 总体开课情况 • 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共开设课程50门次; • 2753名学生修读了课程; • 299(人次)教师承担了课程; • 66个服务合作单位。

  15. 2010、2011年公益课程开课情况

  16. 2012年春季公益课程开课情况

  17. 2012年夏季公益课程开课情况

  18. 2012年秋季公益课程开课情况

  19. 2013年春季公益课程开课情况

  20. 课程风采

  21. 第三届师资培训班 第二届师资培训班 第一届师资培训班 (三)组织了教师的培训和选课 • 每年举办一期公益课程师资培训班 • 全校有164名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任课教师资格

  22. (四)组织了近三千多名学生修读课程

  23. (五)建立了课程评估体系 学生对教师的评估 教师对学生的评估 评估 维度 服务单位满意度评估 学生自评

  24. 2010—2012年公益课程评估结果

  25. 三年来的服务合作单位 • 共有66个服务合作单位

  26. (六)与兄弟院校和团体进行了交流 香港中文大学交流 考察香港中文大学的社会服务、学生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四川交流 到汶川地区考察灾后重建,与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等师生进行座谈和交流 亚太地区服务研习会 与国内外高校代表分享公益课程取得的经验,了解世界高校服务学习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

  27. 交流活动照片

  28. 参观香港岭南大学 赴香港岭南大学参观学习,了解了岭南大学开展服务学习活动理念和经验 参加首届中国公益慈善展 在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参展, 成为会场唯一一所拥有公益课程、慈善项目内容 的参展高校 参加首届大学社会责任高峰论坛 赴香港参加首届大学社会责任高峰论坛,介绍学校公益课程的实施情况,得到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29. 交流活动照片

  30. (七)取得的成绩 1 5 2 4 3 建立了专业知识与社区服务相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规范了课程标准 较圆满地完成了课程实施任务,且根据课程评估结果显示,课程质量较稳定。 为学生提供了课内外一体化学习体验的平台,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实践基础 课程育人效果优于公益服务育人效果,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 公益课程的实施模式逐渐受到校外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31. 2012年3月,“实践与课程的融合:公益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汕头大学2011年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2年3月,“实践与课程的融合:公益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汕头大学2011年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2. 2012年“公益课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新探索”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2012年“公益课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新探索”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 2011年获汕头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立项。

  33. (八)挑战与展望 公益课程内涵提升工作有待加强 合作服务地点需在基地建设基础上逐步拓展 院系及专任教师的积极性需进一步调动 公益课程开课资源有待进一步拓展和丰富 挑 战 三 四 二 一

  34. 总结经验,提升内涵 展望 加强宣传,凝练特色 1.加强新生入学宣传 2.开展校内研讨活动 3.境内外学习与交流 1.编制《公益课程指导手册》 2.征文比赛,编印文集 3.每年编写年度报告 依托项目,持续改进 1.以广东省高教改革项目为依托,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2.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3.发动院系专任教师力量,加强专业知识和服务活动的结合

  35.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