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485 Views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 —— 愿景与实施. 蔡映辉 汕头大学教务处 2013 年 4 月. 一、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的愿景 二、公益课程的特点 三、三年来公益课程实施情况. 一、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的愿景. ( 一 ) 目标愿景. (二)内涵愿景. 目前所处阶段. 思想教育性质的公益活动. 达到通识教育课程要求的公益课程. 学术内容与服务相结合的公益课程. 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服务的相结合. 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 课外科研选题的途径 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 ( 三 ) 工作愿景. 与境内外公益项目交流.
E N D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 ——愿景与实施 蔡映辉 汕头大学教务处 2013年4月
一、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的愿景 二、公益课程的特点 三、三年来公益课程实施情况
一、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的愿景 (一)目标愿景
(二)内涵愿景 目前所处阶段 思想教育性质的公益活动 达到通识教育课程要求的公益课程 学术内容与服务相结合的公益课程 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服务的相结合 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 课外科研选题的途径 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
(三)工作愿景 与境内外公益项目交流 鼓励和要求师生参加 形成师生自觉自愿参加 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
二、公益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性质 通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公益实践活动实现与学术课程相结合,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课程。
(二)课程目标 • 养成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形成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取向 • 形成包容、诚信、负责、关爱的价值观 • 养成遵守公共道德的自觉性 • 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 • 具备敬业、守信的职业精神,了解并遵守所学专业的伦理和职业道德 • 养成公共环境意识和环保的行为习惯 • 培养领导和组织能力 • 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目标中,1、3、7、8、9等五条为课程重要目标。
(三)课程组织模式 单门课程任课教师组织模式 学生处和团委组织模式 特定单位组织模式 学院统筹组织模式
(四)课程内容构成 服务研习 培训 公益实践活动 心得分享 评估
(五)任课教师 • 分为任课教师与助课教师两类 • 任课教师包括学术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 • 要求和鼓励教师承担公益课程
三、三年来公益课程的实施情况 (一)理论研究 和调研分析 (二)建立课程 管理体系 实施 情况 (三)组织教师 培训和选课 (六)与兄弟院系 和团体进行了交流 (四)组织了近三千名 学生修读课程 (五)建立了课程 评估体系
(一)理论研究和调研分析 • 以教改项目立项申请方式开展调研工作 • 委托高教所的研究生进行调查
(二)建立了课程管理体系 • 课程申请 • 教师选课 • 学生选课 课程管理体系 • 课程审核及公布 • 课程实施 • 课程评估 • 教师的遴选和培训 • 课程总结 • 对外交流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总体开课情况 • 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共开设课程50门次; • 2753名学生修读了课程; • 299(人次)教师承担了课程; • 66个服务合作单位。
第三届师资培训班 第二届师资培训班 第一届师资培训班 (三)组织了教师的培训和选课 • 每年举办一期公益课程师资培训班 • 全校有164名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任课教师资格
(五)建立了课程评估体系 学生对教师的评估 教师对学生的评估 评估 维度 服务单位满意度评估 学生自评
三年来的服务合作单位 • 共有66个服务合作单位
(六)与兄弟院校和团体进行了交流 香港中文大学交流 考察香港中文大学的社会服务、学生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四川交流 到汶川地区考察灾后重建,与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等师生进行座谈和交流 亚太地区服务研习会 与国内外高校代表分享公益课程取得的经验,了解世界高校服务学习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
参观香港岭南大学 赴香港岭南大学参观学习,了解了岭南大学开展服务学习活动理念和经验 参加首届中国公益慈善展 在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参展, 成为会场唯一一所拥有公益课程、慈善项目内容 的参展高校 参加首届大学社会责任高峰论坛 赴香港参加首届大学社会责任高峰论坛,介绍学校公益课程的实施情况,得到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七)取得的成绩 1 5 2 4 3 建立了专业知识与社区服务相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规范了课程标准 较圆满地完成了课程实施任务,且根据课程评估结果显示,课程质量较稳定。 为学生提供了课内外一体化学习体验的平台,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实践基础 课程育人效果优于公益服务育人效果,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 公益课程的实施模式逐渐受到校外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2012年3月,“实践与课程的融合:公益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汕头大学2011年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2年3月,“实践与课程的融合:公益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汕头大学2011年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2年“公益课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新探索”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2012年“公益课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新探索”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 2011年获汕头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立项。
(八)挑战与展望 公益课程内涵提升工作有待加强 合作服务地点需在基地建设基础上逐步拓展 院系及专任教师的积极性需进一步调动 公益课程开课资源有待进一步拓展和丰富 挑 战 三 四 二 一
总结经验,提升内涵 展望 加强宣传,凝练特色 1.加强新生入学宣传 2.开展校内研讨活动 3.境内外学习与交流 1.编制《公益课程指导手册》 2.征文比赛,编印文集 3.每年编写年度报告 依托项目,持续改进 1.以广东省高教改革项目为依托,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2.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3.发动院系专任教师力量,加强专业知识和服务活动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