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2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 : 以个别经济单位(如厂商、消费者)、个别市场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 ----- 挪威经济学家弗卫希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凯恩斯 1936 年出版.

lesley-dy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2.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3.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 :以个别经济单位(如厂商、消费者)、个别市场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4.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挪威经济学家弗卫希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1936年出版

  5. 现实经济生活中需要考虑: 1、国内生产总值如何决定的?如何变动? 2、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周期?如何反经济周期? 3、通货膨胀和就业有何关系?如何消除通胀,提高就业率? 4、如何保持经济增长? 5、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6.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 宏观经济学一般包括: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财政与金融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

  7.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总量分析方法 假定制度是已知的、既定的;假定个量不变 2、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分析宏观经济学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宏观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 动态分析:对实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3、流量分析和存量分析

  8.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AS—AD模型 NI—AE模型 IS—LM模型

  9. 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0. 顶点 ● 谷底 ● 收缩 收缩 扩张 三、经济周期理论 •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实际GDP增长率)衡量的经济活动中周期性的、但没有规律的向上或向下的变动。经济周期不是一种有规律的、可预期的,或反复出现的现象,它的时间有随机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预测的。 • 一个经济周期由顺序通过四个阶段组成:收缩、谷底、扩张、顶点。

  11. 四、经济增长理论

  12. 中国GDP的增长 单位:万亿人民币

  13. 1996-2000中国分产业的GDP的增长

  14. 中国2000年GDP 的地区分布

  15. 五、开放经济理论 • 中国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国际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主要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国际之间的资本流动。贸易平衡、顺差和逆差。贸易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 六、宏观经济政策

  16. 人民日报:美国信用降级 后果很严重 2011年8月5日晚,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从最高级别的AAA下调至AA+,并将其评级前景定为“负面”。这是美国在历史上首度丧失其拥有近一个世纪之久的最高信用评级,引起全球关注。   标普指出,调降评级主要由于美国政府与国会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缺少标普所预期的举措以维持中期债务稳定。 将美国信用评级下调,是金融评级,也是政治评级,质疑的是美国政治领导人的能力和政治操守。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   首先,直接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对本就十分脆弱的金融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增添了更严重的不确定因素。在过去一周里,全球股市刚刚经历了一轮恐慌性抛售。美国信用评级下调,未来资金抽离美债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市场动荡将加剧。  

  17. 其次,美国评级下调还可能导致全球风险溢价水平进一步上升。评级下调不仅将使美国蒙受损失,使其为各类融资付出更高成本,也将使全球市场对欧债危机的疑虑更深,使信用欠佳的欧元区经济体更易受到冲击。种种溢出效应,今后还将继续放大并传递全球,加深市场对美欧信用的信心危机。其次,美国评级下调还可能导致全球风险溢价水平进一步上升。评级下调不仅将使美国蒙受损失,使其为各类融资付出更高成本,也将使全球市场对欧债危机的疑虑更深,使信用欠佳的欧元区经济体更易受到冲击。种种溢出效应,今后还将继续放大并传递全球,加深市场对美欧信用的信心危机。 •   第三,美国评级下调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影响。信用评级下调使人们对美国经济增长预期更加不乐观,美国发债的成本增加,其通过大规模发债及滥印美元发展经济的路径将受阻,有可能陷入一种越难借债,越拖累经济,越缺乏信用的恶性循环。美国人借钱成本提高,购买力下降,美国作为“最终消费者”的角色将渐行渐止,美国需求减少意味着依赖美国订单的国家经济增长将放缓。 •   最后,美国评级下调将使全球美元债权国家蒙受损失。美国国债曾被投资者视为金融风暴中的最后一处安全港,然而现在它的信用度已经低于英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一旦美债失去其往日的国际地位,美元将大幅贬值,中国、日本、俄罗斯等持有大量美债的国家将损失惨重。 •   鉴于此,希望美国政治领导人从大局出发,抓紧提出令全世界信服的削减财政赤字方案、经济振兴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美国及美债的国际信用,切实保障世界各国在美的资产安全。

  18. 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7月31日晚间宣布,美国会两党已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以避免美国出现历史上首次违约。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7月31日晚间宣布,美国会两党已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以避免美国出现历史上首次违约。 • 奥巴马说,国会两党已同意提高政府举债上限,以避免出现违约,违约将对美国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根据这份协议,美国政府还将大力削减财政赤字。他敦促国会两党议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批准这套提高债务上限的方案。 •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到今年5月16日已经突破14.29万亿美元的法定举债上限,如果国会不能在8月2日前提高债务上限,美国政府将面临违约风险。美国会两党围绕提高债务上限展开艰难地讨价还价。    新方案将分两步提高债务上限约2.4万亿美元,削减赤字的数额略大于这一规模。第一步,债务上限立即提高大约1万亿美元,第二步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落实。在提高债务上限同时,均需采取削减赤字措施。

  19. 美国主要债主 • 按持有债务从高到低排序,后面为该项债务占总债务的百分比。单位:美元 •   第1名:美国社会安全信托基金:2.67万亿,占19% •   第2名:美国财政部:1.63万亿,占13% •   第3名:中国:1.16万亿,占8% •   第4名:美国家庭:9594亿,占6.6% •   第5名:日本:9124亿,占6.4% •   第8名:英国:3465亿,占2.4% •   第14名:巴西:2114亿,占1.5% •   第15名:中国台湾:1534亿,占1.1% •   第17名:中国香港:1219亿,占0.9%

  20.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源头: 1.1933年3月开始的罗斯福新政 (实践上) 2.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 (理论上)

  21. 一、1929年-1933年的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之前: 资本主义国家相信古典经济学,其否定经济危机的必然性,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自动对经济进行调整,市场机制可以纠正局部的和暂时的危机,使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22. 1929年~1933年的大危机: • 存货大量积压、企业倒闭、失业率提高 • 1933年3月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 分两类: • 1.整顿经济秩序,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监管 • 2.为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就业而采取的措施

  23. 1.整顿经济秩序 首先整顿金融秩序,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货币政策雏形) (1)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在国内流通 (2)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小额存款进行保险 (3)加强对大银行进行监管,并由复兴金融公司在必要时给予贷款支持。

  24. 2.为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就业而采取的措施 • 措施(财政政策开端): • 1.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 2.增加政府开支,举办公共工程 • 3.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

  25. 二、凯恩斯主义与现代宏观经济政策 • 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 • 资本主义经济不能自动保证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资本主义经济随着经济增长自动出现总需求不足的现象,导致经济衰退。而纠正市场经济出现这种偏差的方法,就是由政府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来提高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加就业。

  26. 宏观经济政策手段: • 1.财政政策 • 2.货币政策 • 如:经济衰退时:增加政府开支、降低税率 提高有效需求(财政政策) • 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刺激投资提高有效需求(货币政策)

  27. 三、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鼎盛时期(20世纪50-60年代)三、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鼎盛时期(20世纪50-60年代) 1、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 战后:美国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形成“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 1)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有效需求不足。 解释:“菲利浦斯曲线”、凯恩斯的“AS----AD”模型、希克斯的“IS---LM”模型 2)吸收了哈罗德和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

  28. 3)从60年代末,宏观经济学加入国际经济学的一些内容,如国际收支与汇率分析、国际间价格与汇率的比较关系等内容。3)从60年代末,宏观经济学加入国际经济学的一些内容,如国际收支与汇率分析、国际间价格与汇率的比较关系等内容。 4)对总需求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包括对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的研究。 5)强调赤字财政对消除失业的积极作用,对经济是无害的。

  29. 2、财政政策 •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财政政策的主要方向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 社会福利政策得到重视: • 制定最低工资法、实行收入贫困线的补助政策、对贫困人口的补贴、养老金计划、医疗保险制度、遗产和高收入者课高税率的税收措施。

  30. 3、中央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 • 中央银行通过对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信贷规模的控制以及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管理,来影响实际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措施。 • 如: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成立于1913年,但其作用是在二战以后发挥。 • 货币政策的方向主要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31. 四、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主义 • 1、70年代“滞胀”与新古典学派的兴起 • 60年代末至70年代 通货膨胀率 •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解释为“成本推起的通货膨胀”,所以政府提出的政策仍是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采取“收入政策”(通过对收入的控制来抑制通货膨胀)。失败

  32. 新古典学派 • 1)货币学派:主张政府基本放弃对经济的宏观干预,让市场机制自发起作用中央银行只要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实际经济增长率水平相适应的水平上,通货膨胀就会被控制住,而经济增长率将会在市场机制自动作用下达到一个自然的增长率。 • 2)理性预期学派:主张放弃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使政府更加重视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

  33. 新古典学派 • 3)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减税来刺激供给。 • (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 • 拉弗曲线:存在一个最佳的税率,税率过高和税率过低都会使税收减少。当时美国的税率过高。 • 供给学派反对频繁采取需求调节的政策,提出政府应该从供给方面来考虑宏观经济政策。

  34. 新古典学派(新古典经济学)共同特点: • 强调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作用,反对频繁使用需求管理政策来干预经济。

  35. 五、80年代的宏观经济政策转型 • 1.财政政策的转型 • 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消除财政赤字、巩固财政。 • 具体为: • ⑴短期调节向长期调节转化 • ⑵普遍实行巩固性财政政策 • ⑶实行减税、削减政府开支等旨在刺激供给的措施

  36. 2.货币政策的转型 • 基本目标:治理通货膨胀 • ⑴控制好货币供给量 • ⑵政府考虑国内利息率调整对汇率的影响。 • 浮动汇率制度的实行(1973年)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大量国际游资在国际间流动,当发达国家间产生较大的利息率差额时,资金的国际流动就会导致汇率的相应波动。

  37.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 80年代政府有意识地分别采取相反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如:美国在80年代初和中期的财政政策是扩张的,货币政策是紧缩的。目的: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38. 4 .结构性政策和其他政策 • 结构性政策: • ⑴私有化政策。(提高经济性) • ⑵税收结构政策。(使微观经济行为变化和收入分配结构变化) • ⑶产业政策。(财政补贴、减免税、优惠贷款等) • 其他政策:发展高技术政策、改善环境政策、交通政策、能源政策等。

  39. 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与90年代的宏观经济政策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与90年代的宏观经济政策 • 1.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与传统新凯恩斯主义相比,主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更全面、深入: • ⑴既考虑需求方面,也考虑供给方面 • ⑵既考虑短期,也考虑长期 • ⑶既注重微调政策在短期的作用,有重视结构性政策在长期的效果

  40. 2.90年代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巩固性财政政策。目标:消除财政赤字、减少公共债务、改善经济增长的条件。 • 货币政策:稳定物价,将其法律化。

  41. 3 .90年代的政策组合 •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性政策、产业政策、科技与环境政策、区域性发展政策等正在形成更具整体性的政策组合。 • 4.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 主要货币政策上,短期的利息率调节和采取共同干预国际货币市场的一些措施上。 • 原因:区域一体化的加强和经济全球话的加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更加频繁。

  42.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 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所计算的各种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标准。。 •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 • 第二节 宏观经济结构与国民收入循环

  43. 第一节 GDP的核算 • 一、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 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按国土原则计算) • 相似概念: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按国民原则计算) • 关系: GNP= GDP+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

  44. 1、是市场价值,而非产量。从而各国的GDP具有可比性。1、是市场价值,而非产量。从而各国的GDP具有可比性。 • 2、包括有形物质产品和无形劳务的价值 • 3、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 • 4、只计入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 • 5、“国内”的含义:以国土为原则来计量GDP • 6、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45. 注意: • 最终产品: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作为下一级生产的投入品。最后使用者购买的全部商品和劳务。 •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要素继续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

  46. 例: • 假定面包进入最终消费之前,经历了下述相对独立的生产、销售阶段: • 农民生产出一定量的小麦(1000美元) • 磨坊主把小麦磨成面粉(1500美元) • 面包厂把面粉烤成面包(2000美元) • 零售商把面包卖给消费者(2500美元) • 价值加总求和:7000美元;最终产品: 2500美元;中间产品: 4500美元

  47. 最终产品价值等于各增加值之和,所以GDP可以用增值法来计算。最终产品价值等于各增加值之和,所以GDP可以用增值法来计算。 • 由于社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最终都会归社会成员所有,所以GDP也可以用收入法来计算。 • 特殊情况:固定资产,它们虽然是中间产品,由于它们可使用很多年,为统计方便,计入当年的GDP中。

  48.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49. 二、名义GDP和实际GDP • 名义GDP(nominal GDP):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 实际GDP(real 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年计算出来的价值。 • 价格指数(GDP缩减指数): • 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