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地基与基础工程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地基与基础工程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第二章. 地基中应力计算. 基本内容: 掌握土中两种应力( 自重应力 以及各种荷载条件下的土中 附加应力 )计算方法。 学习基本要求 ◆ 掌握土中自重应力计算; ◆ 掌握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分布与计算; ◇ 掌握 矩形 面积均布荷载、 矩形面积三角形分布荷载以及 条形 荷载等条件下的土中竖向附加应力计算方法;. 2.1 土自重应力的计算 2.2 基底压力的计算 2.3 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 § 2.1 土自重应力的计算.

leno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地基与基础工程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基与基础工程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2. 第二章 地基中应力计算 基本内容: 掌握土中两种应力(自重应力以及各种荷载条件下的土中附加应力)计算方法。 学习基本要求 ◆掌握土中自重应力计算; ◆掌握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分布与计算; ◇掌握矩形面积均布荷载、 矩形面积三角形分布荷载以及条形荷载等条件下的土中竖向附加应力计算方法; • 2.1 土自重应力的计算 • 2.2 基底压力的计算 • 2.3 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

  3. §2.1 土自重应力的计算 一、竖向自重应力 假设地表面是无限延伸的水平面,在深度z水平面上各点的自重应力相等且均匀地无限分布,任何竖直面和水平面上均无剪力存在,故地基中任意深度z处的竖向自重应力就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土柱重量。 竖向自重应力: sz =  z 自重应力数值大小与土层厚度成正比 当地基有多个不同重度的土层组成时,则任意深度处的竖向自重应力可按应力叠加的方法求得:

  4. σcz 天然地面 σcz= z z z 1 1 土体中任意深度处的竖向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上土柱的有效重量

  5. 天然地面 z1 1 z2 2 水位面 3 z3 土当地基由多个不同重度的土层(成层土)时: 说明: 1.地下水位以上土层采用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土层考虑浮力作用采用浮重度 2.非均质土中自重应力沿深度呈折线分布 1 z1 1 z1 +  2z2 1 z1 +  2z2 + 3z3

  6. 天然地面 z 二、水平向自重应力 土在自重作用下 不仅产生竖向自重应力,同时也产生水平自重应力。其水平自重应力的数值大小是随着竖向自重应力 变化而变化。 静止侧压力系数是小于1的系数,一般在0.5左右

  7. 三、地下水位变化对自重应力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天然土层,一般形成至今已有很长的地质年代,它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早巳稳定。但对于近期沉积或堆积的土层,应考虑它在自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地下水位下降浮力消失自重应力增加该自重应力相当于大面积附加均布荷载能引起下部土体产生新的变形,属于附加应力。 地下水位升降对自重应力的影响 (a)地下水位下降;(b)地下水位上升

  8. 例2-1:某地基土层剖面如图所示,试计算各土层自重应力分布图。例2-1:某地基土层剖面如图所示,试计算各土层自重应力分布图。 【解】 淤泥层底 kN/m2 7.85 16.75 41.05 87.95 187.95 266.35

  9. § 2.2 基础底面压力 基地压力:建筑荷载在基础底面上产生的压应力,即基础底面与地基接触面上的压应力。 分析地基中 应力、变形 及稳定性的 外荷载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的 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 地基反力:地基支撑基础的反力。 计算基础结 构内力的外 荷载 基底附加应力 基底压力 简化计算 基底压力 分布规律 重要的工程意义

  10. 一、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 1、(1)基底接触压力的产生 建筑物荷重  基础  地基在地基与基础的接触面上产生的压力(地基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反力) 地基和基础的刚度 基础埋深 (2)接触压力的大小影响因素 荷载大小 地基土性质

  11. 2、 基底压力分布形式 (1)柔性基础,基础刚度较小,对地基变形没有抵抗能力。地基与基础二者变形协调一致,因此基底压力分布均匀,按平均压力考虑。 荷载 反力 变形地面 (柔性基础基底压力分布) 例如:油罐 土坝

  12. (2)刚性基础刚度较大, 具有抵抗变形的能力,所以变形不均匀,出现马鞍形、抛物线形、钟形等。 荷载 变形地面 反力 (刚性基础基底压力分布)例如:箱形基础 混凝土坝

  13. 二 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1. 轴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 式中 Fk—作用任基础上的竖向力设计值(kN); Gk—基础自重设计值及其上回填土重标准值的总重(kN); Gk=GAd ,G 其中为基础及回填土之平均重度,一般取20kN/m3, 但在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去浮力,即取10kN/m3; d —基础埋深,必须从设计地 面或室内外平均设计地面算起(m); A —基底面积(m 2),对矩形基础A=lb,l和b分别为其的长 和宽 。对于荷载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条形基础,取单位长度进行基底平均压力设计值p(kPa)计算,A改为b(m),而F及G则为基础截面内的相应值(kN/m)。

  14. 2.偏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 e=L/6, 应力重新分布:基底压力三角形分布 e<L/6, 应力重新分布: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 e>L/6, 应力重新分布

  15. 三 基底附加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是考虑基础有一定埋置深度,对天然地基而言开挖基槽相当于卸去一部分自重应力,即: σcz= γ×d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建造前天然土层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早已结束。因此,只有基底附加压力才能引起地基的附加应力和变形。 轴心荷载时: - = 偏心荷载时:

  16. 例2-2 :某基础底面尺寸l=3m,b=2m,基础顶面作用轴心力Fk=450kN,弯矩M=150kN.m,基础埋深d=1.2m,试计算基底压力并绘出分布图。

  17. 例2-3:某轴心受压基础底面尺寸l=b=2m,基础顶面作用Fk=450kN,基础埋深d=1.5m,已知地质剖面第一层为杂填土,厚0.5m,γ1=16.8kN/m3;以下为黏土,γ2=18.5kN/m3,试计算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应力。例2-3:某轴心受压基础底面尺寸l=b=2m,基础顶面作用Fk=450kN,基础埋深d=1.5m,已知地质剖面第一层为杂填土,厚0.5m,γ1=16.8kN/m3;以下为黏土,γ2=18.5kN/m3,试计算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应力。 【解】 基础自重及基础上回填土重

  18. § 2.3 土中附加应力 基本概念 1、定义 地基附加应力是由新增加建筑物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是引起地基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 2、基本假定 地基土是各向同性的、均质的线性变形体,而且在深度和水平方向上都是无限延伸的。 采用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弹性理论推导的。

  19. 附加应力分布特点 : 1、在任意深度同一水平面上附加应力不等,中心线上附加 应力最大,向两侧逐渐减小,但扩散的范围越来越广。 2、附加应力随地基土深度增加 其数值逐渐减小。

  20. 一、竖向集中力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 布辛奈斯克用弹性理论解答 P O x r y q dsz W x dtzy dtzx R z y dtxz dsx dtyz dtxy M(x,y,z,) dtyx dsy z 建筑荷载主要以竖向荷载为主,故只考虑竖向应力。

  21. k-集中力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查表2-1。

  22. 集中荷载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存在着如下规律:集中荷载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存在着如下规律: • 1.在集中力P的作用线上, 沿P作用线上 的分布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 2.在r>0的竖直线上, 从零逐渐增大,至一定深度后又随着z 的增加而逐渐变小。 • 3.在z为常数的水平面上, 随着深度z的增加,集中力作用线上的 减小,但随r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 若在空间将 的点连成曲面,就可以得到 的等值线,其空间曲面的性状如同泡状,所以也称为应力泡。 土中应力的概念:即集中力P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应力,在地基中向下、向四周无限扩散,并在扩散的过程 中应力逐渐降低。 的等压力线 的分布

  23. P1 P2 z a b 叠加原理 由两个集中力共同作用时,地基附加压力扩散产生叠加现象,如下图。 两个集中力作用下σz的叠加 由此可见,相邻荷载距离过近相互之间压力扩散叠加使附加压力增加并重新分布,从而引起相邻建筑产生附加沉降。

  24. 二 、竖向矩形均布荷载下地基附加力 对于矩形基础,基底压力可视为矩形荷载面。在矩形面积(l×b)上作用均布荷载p,计算矩形面积中心点下任意深度z处M点的竖向附加应力σz值,可从下式解得:

  25. 1、矩形均布荷载角点下土中附加应力 Kc ——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简称角点 应力系数,可查表2-2得到。

  26. 角点法具体做法: 通过M点做一些相应的辅助线,使M点成为几个小矩形的 公共角点,M点以下任意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就等于这 几块小矩形荷载在该深度处所引起的应力之和。 2 角点法的应用 注:M点为地基中任意一点在基底平面上的投影点。 (1) M点在矩形荷载面以内 (2) M点在矩形荷载面边缘 (3) M点在矩形荷载面以外 (4) M点在矩形荷载面角点外侧

  27. (1)m点在矩形荷载面以内 σz=(KcⅠ+KcⅡ+KcⅢ+KcⅣ)p0 (2)m点在矩形荷载面边缘 σz=(KcⅠ+KcⅡ)p0 (3)m点在矩形荷载面以外 σz=(Kcmecg+Kcmgbf- Kcmedh-Kcmhaf)p0 (4)m点在矩形荷载面角点外侧 σz=(Kcmech-Kcmedg-Kcmfbh+Kcmfag)p0

  28. 2、矩形均布荷载中心点下土中附加应力 σz=4kcp0 • 将矩形荷载面分成四块,使中心点O成为四块小矩形荷载面的公共角点。然后先求出其中一块矩形荷载,在基础中心点下任意深度处的附加应力,再乘以四倍 。其表达式为:

  29. 3、竖向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计算3、竖向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计算 条形分布荷载下土中应力状计算属于平面应力问题,对路堤、堤坝以及长宽比l/b≥10的条形基础均可视作平面应力问题进行处理。 均布条形荷载作用下 : Ksz-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系数,查表2-3

  30. 均布条形荷载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 (1) 地基附加应力的扩散分布性; (2) 在离基底不同深度处各个水平面上,以基底中心点下轴 线处最大,随着距离中轴线愈远愈小; (3) 在荷载分布范围内之下沿垂线方向的任意点,随深度愈 向下附加应力愈小。

  31. 例2-4:如图所示,荷载面积2m×1m,p=100kPa,求A,E,O,F,G各点下z=1m深度处的附加应力,并利用计算结果说明附加应力的扩展规律。例2-4:如图所示,荷载面积2m×1m,p=100kPa,求A,E,O,F,G各点下z=1m深度处的附加应力,并利用计算结果说明附加应力的扩展规律。 【解】 • (1)A点下的应力 • A点是矩形ABCD的角点, 由表2-2查得KcA=0.1999, 故A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 (2)E点下的应力 • E点将矩形荷载面积分为两个相等小矩形 EADI和EBCI。任一小矩形m=1,n=1,由表2-2查 得KcE=0.1752,故E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32. (3)O点下的应力 故G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 O点将矩形荷载面积分为四个相等小矩形。任一小矩形m=1/0.5=2,n=1/0.5=2,由表2-2查得KcO=0.0.1202,故O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 (4)F点下的应力 • 过F点做矩形FGAJ、FJDH、FKCH和FGBK。设矩形FGAJ和FJDH的角点应力系数为KcⅠ;矩形FGBK和FKCH的角点应力系数为KcⅡ

  33. (5)G 点下的应力 • 过G点做矩形GADH和GBCH。分别求出它们的角点应力系数为KcⅠKcⅡ 故G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将计算结果绘成图;将点O和点F下不同深度的σz求出 并绘制成图,可以形象的表现出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

  34. 感谢您使用weleve产品! • 1、本课件发布于2011年11月23日,由全国专业人才教育网制作,未标明原创的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 2、在使用本产品过程中,如有问题,欢迎联系专业人才教育网客服: • Email:harb2006@163.com • QQ:1330691858 亢龙有悔 • 全国专业人才教育网: www.weleve.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