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355 Views
( 2011 年 3 月 20 日 — 26 日). 一周概况. 天山扫描. 中西南亚. 企业纵横. 一周概况.
E N D
一周概况 天山扫描 中西南亚 企业纵横
一周概况 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人才战略近日终于显露端倪,从2011年起,自治区将用两年时间分批选派2.2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赴19个援疆省市培训,首期2600余名学员已于3月24日启程。如此规模、如此力度、如此投入,前所未有。正像报道所言,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亲切关怀和特殊关照,体现了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和决心气魄。特别是培养计划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家机关部委的指导,援疆省市的鼎立支持,表达了对新疆人民的特殊关爱,令人感动、感慨。所以,千言万语汇聚成张春贤书记的一句期待:被选送的高校毕业生一定要知恩、感恩、报恩,全身心地投入培养锻炼中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学有所成,学以致用。3月20日,兵团也将自己的干部派遣到援疆省市接受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为兵团大发展奠定基础。 自治区、兵团通过把毕业生、干部送到内地省市培训,让他们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切实为我区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培养一批能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和骨干人才,无疑是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彰显了一种清醒、一种智慧、一种胆识。
天山扫描 1.新疆2011年建设项目投资三成投向民生 在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大盘中,一批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建设项目被列为重中之重。3月23日,从自治区发改委了解到,近日自治区明确了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252项,其中涉及民生的建设项目共安排重点项目17项(类),总投资855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430亿元。 据悉,2011年重点在建项目安排突出了强基础、调结构、惠民生等三个方面。在252项重点建设项目中,包括在建项目140项、新开工项目40项、预备项目72项,重点项目总投资6228亿元,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500亿元。
强基础方面,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打牢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安排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水利、交通、电力和生态环境等重大基础能力建设项目76项,总投资2596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480亿元,项目建设将进一步缓解我区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调结构方面,立足我区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围绕石油石化、现代煤化工等优势资源转换领域,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共安排项目39项,总投资2480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600亿元,项目建设将促进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现代化、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 惠民生方面,按照自治区“民生建设年”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补助投资、援疆资金和自治区预算内资金向民生工程倾斜,进一步加大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农村饮水安全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投入,以工作的大力度、资金的大投入,取得民生建设的大成效。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解决一批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实际问题。
2.兵团新型工业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从兵团发改委获悉,“十二五” 期间,兵团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计划工业经济年均增长25%,比“十一五”提高3个百分点,使工业成为未来5年带动兵团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 “十一五” 期间,兵团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40:25:35调整到35.5:34.5:30。“十一五” 期间,兵团工业主要指标都超过规划目标。工业增加值预计年均增长22%,比 “十五” 时期高出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超过30亿元,比2005年增长10倍;工业增加值占自治区比重由5.9%上升到10%以上;棉花加工转化能力由不到10%提高到30%;轻重工业比率也由2005年的53:47调整优化到2010年的51:49。 兵团充分发挥各类园区的产业聚集带动作用。过去5年,兵团累计投资6.18亿元改善园区基础设施,为产业聚集搭建平台。以石河子北工业园区、阿拉尔工业园区、图木舒克工业园区、兵团温州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一批产业园区相继建立。截至目前,兵团已有省级以上产业聚集园区15个,入驻企业1000多家,园区年实现生产总值近百亿元。
3.新疆将建“五位一体”城乡医疗救助模式 3月21日从自治区民政厅了解到,2011年新疆将在全疆建立“资助参合(参保)、门诊救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相结合“五位一体”的城乡医疗救助模式,提高医疗救助的可及性。 2006年,自治区在27个县市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2007年,医疗救助制度迅速在全疆推开,全疆所有县市出台了城市医疗救助实施细则;针对农村,所有县市都制定了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并积极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接,资助农村困难人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牧区实施大病和常见病医疗救助。 目前,自治区已经实现了医疗救助的全面覆盖。5年来,自治区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5.71亿元,1057.5万人(次)得到救助。
4. 兵团赴中央、国家机关挂职锻炼干部启程 3月20日,兵团为赴中央、国家机关挂职锻炼干部举行欢送会。兵团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向松出席欢送会并讲话。 刘向松指出,中央继续开展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工作,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大力为边疆地区培养干部和人才。新一轮对口援疆为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家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任,进一步增强挂职锻炼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据悉,兵团今年赴内地挂职锻炼的干部共36名,其中中央、国家机关10名,教育部直属高校4名,卫生部直属医院2名,对口支援兵团10个省市20名。此次挂职锻炼时间为一年。
5. 新疆首批2600余名高校毕业生启程奔赴援疆省市培训 3月24日,新疆2600余名首批赴援疆省市培训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将带着梦想和希望启程奔赴援疆省市。据了解,新疆将用两年时间分批选派2.2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赴19个援疆省市培养锻炼。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出席大会并为首期学员授旗 张春贤殷切提出三点要求:希望广大学员珍惜机会,爱党爱国,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社会,热爱壮丽的新疆。要加强品德修养,提高专业技能,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才,成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可用之才,成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有竞争能力的人才。要不畏困难,心无旁骛,克服遇到的种种困难,比如想家问题、生活习惯问题,生活环境、语言问题;希望其中很多感情细腻的女同学,即便掉眼泪也要微笑、豪迈、自豪的掉眼泪,要不愧成为新疆的儿女。 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计划安排2.2万人,分两批实施。今日启程的首批2654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将分赴各援疆省市的64所院校进行培养,其中少数民族学员占83.7%,女性占61.2%。
6.乌鲁木齐高起点高水平规划高铁片区国际会展中心片区6.乌鲁木齐高起点高水平规划高铁片区国际会展中心片区 3月21日,乌鲁木齐市通过国际征集方式选出的12家设计单位与首府签订合同,今后3个月,12家单位将分别编制两个片区的城市设计方案。最终将通过专家评审等有关程序,选定最优方案,为下一步城市规划打下基础。 乌鲁木齐市高铁片区、国际会展中心片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答疑会21日召开,包括德国SBA、英国工程设计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美国国际城市设计集团等国内外一流的12家设计单位,听取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并对两个片区进行现场踏勘。 作为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明确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为:以推进乌鲁木齐市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将乌鲁木齐建成全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中心;中国西部中心城市、中国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据了解,3月21日至6月21日为设计时间。5月,将召开成果汇报会。6月,将召开最终成果评审会。
7.乌鲁木齐市2011年首批3891套保障房将摇号分配7.乌鲁木齐市2011年首批3891套保障房将摇号分配 3月底乌鲁木齐市将摇号分配3891套保障性住房,共有24处房源地址可供市民挑选。3月24日,乌鲁木齐市住房保障管理办公室向社会公布了3891套保障性住房的地址、销售电话、公交车乘车路线。 符合条件家庭可先行看房。3891套保障性住房包括3108套廉租房和783套经济适用房。符合摇号条件的廉租房家庭有2563户,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家庭有954户。已通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审核并在此次摇号范围内的家庭,可先行到各房源地看房选房,以便在摇号后可尽快分配入住。 783套经济适用房主要分布在天山区、沙依巴克区、高新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和米东区,除了沙依巴克区红庙子馨园小区和米东区米东大道瑞禾园共307套是集中建设项目外,其余全部为普通商品房小区配建项目。
8.新疆天池11亿建26个项目 3月24日,从天山天池管委会了解到,2010年天山天池接待游客134.6万人,实现旅游收入6.38亿元,增长20.3%。计划今年投入11亿元,重点建设26个旅游项目。 2010年,天山天池全年景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接待游客134.6万人,增长20.1%;实现旅游收入6.38亿元,增长20.3%,分别占阜康市和昌吉州旅游收入的58.8%和18.2%。 预计2011年,完成全景区固定资产投入16亿元,实现天池主景区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增长10%,旅游收入7.63亿元,增长20%;到2015年,全市实现旅游人数700万人次,旅游收入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使旅游业成为阜康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天山天池景区在“十一五”期间共接待游客513.6万人次,同比增长95.3%。实现旅游收入24.03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5000余人,间接就业人数达万余人。 新疆天山天池景区是新疆旅游起步较早的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今年新疆天山天池景区推出了面值200元的天池门票年卡,持卡者在一年的年限内可以不限次数游览天池景区。
9.克拉玛依市首家社会管理中心成立 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银河街道社会管理中心21日正式挂牌成立,克拉玛依市社会管理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正式启动。 银河街道社会管理中心将街道所辖14个社区和管委会、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划分为146个网格责任区,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细化到格、责任到人的精细化城市管理工作模式,建立责任防控、巡查管控、例会、协商、联合执法及考核奖励机制,全面落实网格管理责任。通过有效整合公安、城管、工商、卫生等部门及社区居委会、社会单位安保人员等各种力量资源,探索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做到“有事就立项、立项就解决”,确保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在网格内得到消化和解决。 克拉玛依区副区长周晨说:通过社会管理中心,真正把相关的综治、维稳等部门实行实体化的整合,形成区、街道、社区三层信息互通、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
10. 新疆投资4千万保护丝路“宝藏” 3月24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获悉,为配合丝绸之路新疆段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国家发改委支持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式启动。2011年将投资4千余万元,对克孜尔千佛洞等6处丝绸之路(新疆段)文化遗产地建保护设施,并进行环境整治。 据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投资的六处遗产地包括克孜尔千佛洞、楼兰故城、吐峪沟石窟、台藏塔遗址、苏巴什佛寺遗址及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中西南亚 1.中俄天然气管道或将穿过喀纳斯湖区 一位知情人士20日下午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由国家林业局主持的专家论证会已经原则通过了中俄天然气管道穿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纳斯湖区的方案。 “修建天然气管道必然要先修公路,这将对喀纳斯湖区的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这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专家论证会上,尽管有专家强烈反对,但最终还是通过了这一方案。 据介绍,喀纳斯湖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已知有83科298属798种,有兽类39种、鸟类117种、两栖爬行类动物4种、昆虫类300多种。2006年7月阿勒泰地区行署成立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行使准政府职能,对喀纳斯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实行统一管理。2007年5月8日,喀纳斯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为了满足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的需要,景区原有规划进行了更改。之后,有关方案还将经过国家环境保护部审定,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了满足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的需要,景区原有规划进行了更改。之后,有关方案还将经过国家环境保护部审定,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据俄罗斯《新闻报》此前一则报道称,中俄西线天然气输送管道“阿尔泰”管线建设工程已经提速,这条向中国新疆输送天然气的管道有可能比“南流”天然气管道更早建成输气。 报道称,阿尔泰管线已经被列进了“2015至2018年俄罗斯天然气管道运输系统具有前景的主要项目”名单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俄西线阿尔泰输气管道将在2015—2018年间建成输气。 有消息称,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2006年初签署的一份有关对华供应天然气的议定书,双方将在协商确定天然气价格后五年内建成阿尔泰输气管道。 据悉,这条跨国输气管线初步设想总长度约4000公里,俄罗斯境内长度为1960公里,中国境内长度约为2000公里。管道设计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其中供给中国200亿立方米,其余100亿立方米输送到韩国,稳定输气年限为30年。
2.俄罗斯国际储备达到5000亿美元 俄罗斯中央银行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3月18日,俄罗斯国际储备总额为5000亿美元,接近2008年3月的水平。 数据显示,从3月11日到18日的一周内,俄国际储备额增长27亿美元,增幅为0.54%。今年以来俄国际储备共增加206.21亿美元,总体增幅达4.3%。 俄罗斯国际储备主要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2008年8月8日,俄国际储备达到峰值5981亿美元。
企业纵横 1.新疆“十二五”将投资3.6万亿 能源及工业占四成 日前新疆能源网获悉,未来五年,新疆将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计划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万亿元,相当于“十一五”实际完成量的近3倍,其中工业和能源投资将占据四成以上。 “十二五”时期新疆全区生产总值计划年均增长10%以上,按照规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将超过25%,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6万亿元。其中,工业和能源投资将占据四成以上,达约1.5万亿元。 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开发、纺织、钢铁、建材、化工、农牧产品加工等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将成为新疆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大“主战场”,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包括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在内的交通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通信设施建设等也将在未来五年加速推进。
2.新疆创建六千亩“生态健康果园” 这些年,“生态”这个词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就在不久前,新疆确定了6000亩不使用化肥、农药等真正源于自然、富营养的“生态健康果园”。目前已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完成创建,并将新疆香梨、苹果、核桃、红枣4大知名果品纳入其中。 3月23日,新疆林果办负责人介绍,这次“生态健康果园”创建试点工作,确定“生态健康果园”项目总面积6000亩,总投资预计1000万元。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沙依东园艺场是实施库尔勒香梨“生态健康果园”试点基地,建设面积2500亩;在阿克苏建立“苹果生态健康果园”2500亩,红枣500亩,核桃500亩。
3.新疆电网今年第一期跨区跨省外送电挂牌交易会举行3.新疆电网今年第一期跨区跨省外送电挂牌交易会举行 3月23日,新疆电网2011年第一期跨区跨省外送电挂牌交易会在乌鲁木齐举行,会议由新疆电网电力交易中心主持,新疆电监办、自治区经信委、新疆电力公司、挂牌交易参加单位以及各行风监督员等参加了会议。 按照国家电监办信息披露要求,依据《跨省电能交易监管办法》、《西北区域电力市场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新疆电网跨区跨省外送电量挂牌交易实施细则》、《新疆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定跨省、跨区域输电价格的请示》等文件精神,根据西北电网有限公司与新疆电力公司签订的2011年新疆电网跨区跨省《购售电合同》,新疆电网电力交易中心制定了此次交易方案。 挂牌交易后,新疆电网电力交易中心分别与各中标发电企业签订了新疆电网2011年第一期跨区跨省外送电量《购售电交易合同》。
4.中煤能源将在新疆等五大矿区投资扩充业务 中煤能源计划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期间,投资1500亿元(人民币.下同)扩充业务;同时将手上控制的煤炭资源储量,由现有的185亿吨,在五大矿区新增40亿至50亿吨储量。集团总裁兼执行董事杨列克表示,按照各自350亿元的额度上限,分别注册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后,主要应付日常业务运作所需。 因应十二五规划的发展,中煤计划将在包括山西、内蒙古、陕西、黑龙江及新疆五大矿区寻求增加煤炭资源,并且已经在十一五期间累积经营能力,甚至在产业链方面,拟向煤化工行业延伸发展,例如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具价值的副产品,更有产品适合汽车市场使用,有望为集团带来增值作用。集团总裁兼执行董事杨列克补充,集团拟将原煤产量,由2010年度的1.2亿吨,至十二五后期阶段翻一番,提升至超过2亿吨。长远来说,其有意增加自产煤的比例,借此提升整体毛利率水平。
5.中泰化学: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快马加鞭 2月下旬,新疆中泰化学甘泉堡工业园厂房主体已初具规模,设备正陆续到场,力争4月全面开工,目前已完成约11亿元投资。 在甘泉堡工业园蹲点半年多刚刚回来的新疆中泰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龙远告诉记者,今年,企业加快了工业园项目建设,把原计划2012年、2013年分两期建成的一期和二期项目同步建设,两步并作一步走,力争在2012年完成投资近90亿元的年产8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60万吨离子膜烧碱及配套项目。 去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50亿元的中泰化学甘泉堡工业园,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以循环经济模式规划设计,建设项目包括年产16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120万吨离子膜烧碱及配套循环经济项目。“十二五”开局之年,中泰化学将重点建设甘泉堡、大黄山等工业园区。 中泰化学大黄山工业园规划建设100万吨电石、60万千瓦自备电项目。该项目是氯碱生产配套项目,目前投资42亿元的60万吨电石、60万千瓦自备电厂已开工建设,
计划2012年前投产。中泰化学奇台工业园和中泰化学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项目已在报批中。计划2012年前投产。中泰化学奇台工业园和中泰化学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项目已在报批中。 “按照‘两个可持续’,园区建设全部采用领先的工艺技术和装置,坚持循环经济模式,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再利用,积极推动节能减排。”王龙远说。 在米东园区现有的基础上,中泰化学今年又准备投资8000万元,实施10大安全环保项目,年内将全部完成。公司利用先进技术,形成了发电-氯碱-电石-聚氯乙烯-电石渣制水泥上下游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资源循环、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米东工业园将成为全疆、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生态环保型工业园。 中泰化学股份公司成立以来,连续10年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长速度。当前,公司正“弯道超车”精神,变冬闲为冬忙,以“新疆速度”加快项目建设,体现“新疆效率”。到2015年形成年产聚氯乙烯树脂300万吨、离子膜烧碱220万吨,成为规模居世界前列的氯碱化工企业,力争实现产值300亿元,解决1万多人的社会就业。
6.中国将建哈密等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3月24日,在2011中国新能源并网国际峰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到2020年中国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总装机容量将达1.5亿千瓦,再加上其他地方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超过2亿千瓦。他表示,上述8个基地分别位于甘肃酒泉、新疆哈密、河北、吉林、内蒙古东部、内蒙古西部、江苏、山东等风能资源丰富地区。 “其中新疆规划在哈密东南部、三塘湖和淖毛湖3个区域建设风电场,2020年达到1080万千瓦,上网电量约为260亿千瓦时。”施鹏飞说。 中国虽然已经是风电大国但还不是风电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中国风电产业制造商应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自主研发能力,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此外,开发商则要从追求装机容量转变为上网电量,力争整个经营期发电成本最低,而不是机组价格最低。
新疆精读 1.“中国核桃之乡”新疆叶城千方百计“吃干榨净”核桃产业 连年大丰收之余,不断拓展核桃产业,不但通过核桃深加工增收,还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角的旅游产业,让过去不值钱的“土蛋蛋”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蛋蛋”,“吃干榨净”了核桃产业。 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新疆叶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和边境县城。为了兴边富民,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当地政府就力推核桃产业,鼓励农民种植核桃树。截至2010年底,叶城县核桃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数百万株挂果核桃树使叶城县的核桃总产值超过10亿元,以维吾尔族为主的30多万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超过1700元,叶城县因此成为全国闻名的核桃大县,叶城核桃也先后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通过了有机产品北京认证中心认证。 核桃又名胡桃、羌桃、万岁子。据史家考证,两千多年前,叶城县所在的叶尔羌河流域就已有核桃栽培。这片平原上辛苦耕耘的维吾尔族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有核桃树。叶城出产的核桃含油量高,富含氨基酸,营养十分丰富,具有补气养血、
强肾润肺等药用价值,是滋补健脑的保健食品,有“西域圣果”之美誉。强肾润肺等药用价值,是滋补健脑的保健食品,有“西域圣果”之美誉。 在核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为了引导农民适时采摘,确保核桃质量,叶城县连续举办了多届核桃采摘节,还投资兴建了集批发、销售、仓储于一体的新疆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场,积极组织核桃生产专业户参加各类展销会,全县形成了近百个农村核桃合作经济组织、核桃销售协会,涌现出了4000多名农民核桃经纪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叶城核桃在销量大增的同时,销售价格也不断上涨,去年平均每公斤核桃的批发价达到35元。 肉孜买买提·玉素音是叶城县第一个农民经纪人。驰骋核桃销售市场20多年来,他经销的叶城核桃已经远销至日本、沙特、香港、澳门等地市场。每到核桃收获季节,肉孜买买提·玉素音总是电话不断,品质优良的叶城核桃通过他,一批批地发往世界各地,每年他经手购销的核桃达上千吨之多,他也因此荣获新疆“百强诚信经纪人”称号。 虽然核桃干果的销售价格一路看涨,但叶城县仍致力核桃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县里先后引进了台湾卡迪拉、香港三诺等加工企业,先后开发出核桃麻糖、核桃油、
核桃口服液等系列产品,并形成“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订单销售,供不应求的核桃深加工产品,不但促进了核桃产业增值,还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核桃口服液等系列产品,并形成“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订单销售,供不应求的核桃深加工产品,不但促进了核桃产业增值,还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打造核桃产业的同时,叶城县还不断挖掘核桃文化,通过修建核桃文化中心、开发有千年树龄的核桃“七仙园”旅游景区、举办核桃采摘节、参与影视剧拍摄、扶持民间艺术团体来不断增强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使“叶城核桃”的品牌越叫越响,产值逐年上升。2010年,叶城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66元,增收主要来自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 叶城县县委书记李国平告诉记者,核桃现在已经成为叶城县农村经济的支柱,县里将以工业化、产业化理念来谋划农业生产,把小核桃做成大产业,让农民核桃效益最大化,让硕果累累的核桃树成为真正的“摇钱树”,变核桃大县为核桃强县,打造驰名中国乃至世界的“叶城核桃”品牌,“吃干榨净”核桃产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