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653 Views
祝常柴 2014 供应工作会议成功. CICEIA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邢敏 2013.11.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二、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三、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问题. 四、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柴油机动力 的优势竞争地位. 五、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六、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E N D
祝常柴2014供应工作会议成功 CICEIA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邢敏 2013.11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二、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三、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问题 四、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柴油机动力 的优势竞争地位 五、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六、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内燃机工业是我国重要基础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内燃机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国防装备的主导动力。我国已成为世界内燃机制造大国。内燃机产品的广泛应用和制造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健康运行至关重要。内燃机工业是我国重要基础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内燃机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国防装备的主导动力。我国已成为世界内燃机制造大国。内燃机产品的广泛应用和制造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健康运行至关重要。
内燃机使用量大、范围广、热效率高。是目前人类所能掌握的热效率最高的移动动力机械。内燃机发展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挑战。内燃机使用量大、范围广、热效率高。是目前人类所能掌握的热效率最高的移动动力机械。内燃机发展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挑战。 “为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内燃机必须从传统产业跨入到高新技术产业,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
从能源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内燃机市场需求看,未来几十年:从能源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内燃机市场需求看,未来几十年: • 以化石能源为燃料的内燃机仍然是各种机械装备的主导动力; • 控制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它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全球内燃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成为全球内燃机产业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国际共识,实现向能源节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二、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三、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问题 四、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柴油机动力 的优势竞争地位 五、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六、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3700亿元 7700万台 15亿千瓦 工业总产值 总产量 总功率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截止到2012年12月底,我国内燃机产品社会保有量为3亿台。已成为世界内燃机制造大国。
农机占世界47% 工程占世界40% 汽车占 世界31% 有动力 的机械 摩托车占世界31% 小型通机占世界40%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内燃机是多种机械的动力源 内燃机产量分布图 我国成为内燃机制造大国后,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已开始进入量的发展转向质的提升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更新换代取得进展。经过调整,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同时,产业结构、市场结构、自主品牌均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1、全行业以国家出台实施的节能减排各类法规为目标,结合国外先进技术自主研制开发了一大批为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铁道内燃机车、内燃发电设备、石油钻机和国防装备等配套的新一代先进发动机产品。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2、围绕节能减排,产品调整成果显著 进入本世纪后是内燃机行业自主创新发展时期,是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方面最好的时期;以我为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正在成为内燃机工业技术创新的主流,以关键总成的技术进步、自主开发经营为主导型式。 在轿车发动机领域,技术开发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轿车发动机领域的自主品牌产品占总量的30%,在商用车柴油机领域,已形成以我为主、集成创新的主导开发模式,根据整车比例,自主品牌柴油机市场份额已占国内市场的80%以上。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3、中国内燃机工业在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的同时,加快了在技术和环保法规方面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4、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全行业重点企业已建成基本覆盖内燃机工业主要行业和重点产品领域、布局合理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内燃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引导作用。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引导行业创新的主体力量,为继承相关科技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搭建平台。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5、推进内燃机工业标准体系建设 内燃机行业现行技术标准共计324项。其中国家标准111 项,行业标准213 项,初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内燃机标准体系,推动内燃机行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二、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三、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问题 四、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柴油机动力 的优势竞争地位 五、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六、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二、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1.满足国民经济需求 由于内燃机行业量大面广,决定了内燃机节能减排在我国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需要 内燃机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动力,因此能源供应是内燃机的命脉。石油资源是内燃机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内燃机行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燃机是我国石油消耗的最大主体,同时也是节能减排的最大主体。 3.保护环境 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201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约2.08亿辆,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中国1/5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机动车排放是主因。为减少空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 各级政府重视节能减排。 2012年消耗商品燃油2.7亿吨 7738万吨 16717万吨
二、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4.国家政策要求 国家法规政策:《节约能源法》 国务院“十一五”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国家《节能中长期规划》 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20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 工信部《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国办发(2013)12号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中明确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 节能型内燃机产品占全社会内燃机 产品保有量的60% 内燃机燃油消耗率比2010年 降低6%-10% 2015年 目标 实现节约商品燃油2000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万吨 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0% 采用替代燃料节约商品燃油1500万吨
国务院办公厅(2013 )12号文件提出 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1.乘用车用发动机 2.轻微型车用柴油机 3.中重型商用车用柴油机 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 5.船用柴油机 6.通用小型汽油机及摩托车用汽油机 7.关键部件产业化应用 8.排气后处理装置 9.内燃机制造过程节能 10.替代燃料内燃机产品研发 11.内燃机产品再制造
国务院办公厅(2013 )12号文件提出 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轻微型车用柴油机。轻型商用车柴油机方面,重点推广应用高压共轨、电控单体泵等先进燃油喷射系统,加快增压技术的应用普及,掌握整车标定和匹配技术。微型车用柴油机方面,加快推广应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高效燃油滤清系统和增压系统,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 中重型商用车用柴油机。加快高效涡轮增压、余热利用、动力涡轮等技术应用。加强内燃机机械效率提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重点开展低摩擦技术的开发应用,推进智能化、模块化部件的产业化应用,实现部件的合理配置和动力总成的优化匹配。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加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排灌机械、发电机组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与配套装置之间的优化匹配,大力推广应用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推动以高效节能多缸小缸径直喷柴油机替代单缸大缸径柴油机。 船用柴油机。重点推进船用中速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智能化控制技术、高压比增压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内燃机、废气再循环技术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推进船用低速柴油机动力系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低速低负荷工况下燃用重油技术、柴电混合动力系统先进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2013 )12号文件提出 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应实施的重点工程 加快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在车用柴油机上的推广应用,加强电子控制系统、高动态响应执行器和超高压运动偶件关键制造技术和工艺研发,开展先进制造工艺和加工装备技术改造。到2015年,新生产的车用柴油机全部应用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燃油消耗率比2010 年降低5%-8%。 1.压燃式内燃机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示范工程 加快缸内直喷燃油系统在车用汽油机上的推广应用,重点推进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及其高压喷油器总成等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开展燃油喷射泵、电控喷油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和加工设备技术改造。 到2015年,30%-40%新生产的车用汽油机产品应用缸内直喷燃油系统, 燃油消耗率比2010 年降低8%-10%。 2.点燃式内燃机缸内直喷燃油系统示范工程 加快高效增压系统在内燃机上的推广应用,重点掌握汽油机废气涡轮增压器材料和制造工艺、轻型车用柴油机可变截面增压器生产制造技术和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复合增压匹配标定等技术。到2015年,多缸柴油机增压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高效增压技术在车用柴油机上的应用比例达100%,在车用汽油机上的应用比例达30%以上。 3.内燃机高效增压系统应用示范工程
国务院办公厅(2013 )12号文件提出 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应实施的重点工程 推广应用小缸径多缸柴油机,重点研发缸径小于80 毫米的多缸柴油机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制造技术、微型车用燃油供应系统关键部件及排气后处理装置制造技术。到2015年,20%以上新生产的多功能型(微型)乘用车配套使用小缸径多缸柴油机,替代高耗能大缸径单缸柴油机50万台。 4.节能节材型小缸径多缸柴油机应用示范工程 5.替代燃料内燃机应用示范工程 到2015年,通过推广应用天然气单一燃料、双燃料及生物柴油内燃机,实现替代商品燃油1000 万吨;通过推广应用甲醇燃料内燃机,实现替代商品燃油500 万吨。 6.船舶柴油机能量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重点推动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油船推广应用船舶柴油机机内净化、排气余热梯级利用及后处理技术,加强设备、系统优化组合和智能控制。到2015年,实现单船综合能效比2010 年提高5%。
政府和行业为实施和达到柴油车国四和国五排放标准而制定的策略政府和行业为实施和达到柴油车国四和国五排放标准而制定的策略 •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开展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中提到: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排放控制。2013 年,实施国家第Ⅲ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和国家第Ⅰ阶段船用发动机排放标准。 • 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 1、以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控制为重点,提高机动车新车排放控制要求,建立健全非道路机械、船舶、铁路机车排放标准,研究建立有毒有害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标准的可行性 2、完善在用机动车、非道路机械排放标准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研究建立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车载测量排放标准,加强在用车和发动机符合性的监督管理。 3、加强国际机动车排放技术法规协调,积极跟踪和参与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燃油等技术法规制订,推进机动车排放标准与国际接轨。
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日前,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3.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5.严格投资项目节能环保准入,提高准入门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两高”行业项目; 6.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7.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 8.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 9.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制定完善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10.明确各方责任,动员全民参与,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二、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三、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问题 四、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柴油机动力 的优势竞争地位 五、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六、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三、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问题 当前我国内燃机产品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等主要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具有国际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企业较少,在用的道路车辆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和固定机械配套动力,还存在一大批低水平、高耗能产品,面对我国当前严峻 的节能减排形势,加快推 进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 提高内燃机燃油效率和减 少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加 快内燃机工业产业升级、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
三、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问题 我国产品平均油耗和排放与国外相比有明显差距
三、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问题 核心技术创新研发能力上的差距 •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制造业在产品研发体系不完善,缺失产品核心技术创新研发这一环节,需要弥补。 依靠合资外方或咨询公司提供图纸 产品核心 技术研发 产品设计 开发 生产制造装配 销售 没有掌握 正在建立 设计开发能力 已基本掌握
三、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问题 油耗排放高是由于缺乏节能减排核心技术 • 欧美制造商在日益严格的政府法规压力下,不得不努力开发节能减排核心技术,使内燃机的平均油耗和排放不断下降。 • 国内企业在理解、掌握和发展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核心技术方面同国外厂商有很大差距,使得国产内燃机的平均油耗和排放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 国产内燃机的油耗和排放要达到国外水平,必须使国内制造商在理解、掌握和开发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核心技术方面达到国外厂商的水平。
三、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问题 部分企业不重视研发节能减排核心技术 • 部分企业对自主研发产品核心技术普遍不感兴趣,因为: • 多年来,国内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购买(即外包设计)较旧的产品核心技术进行生产,或测绘仿制国外较旧的内燃机产品,就能满足国内较宽松的油耗排放法规。 • 而自主研发产品节能减排核心技术要花更多的钱,并需承担一定风险。 • 这种状况已持续很长时间,这种现象改变难度很大。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二、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三、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问题 四、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柴油机动力 的优势竞争地位 五、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六、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四、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柴油机动力 的优势竞争地位 • 所谓“中小功率柴油机”,在功率限定上并无严格界限,我国对中小功率柴油机习惯上分三个档次:缸径在100mm以下称为小缸径柴油机:100~160mm称为中等缸径柴油机;大于160mm称为大缸径柴油机。 • 我国的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配套柴油机缸径基本都是160mm以下的中小功率柴油机。中小功率柴油机行业是我国起步最早,服务领域既宽又广的行业。目前我国生产中小功率柴油机的企业依然众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约100家),但大部分是生产小型柴油机及单缸柴油机。
四、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柴油机动力 的优势竞争地位 现代中小功率柴油机水平及其发展方向-车用柴油机
大型 多缸 柴油机 中型 多缸 柴油机 小型 多缸 柴油机 单缸 柴油机 四、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柴油机动力 的优势竞争地位 现代中小功率柴油机水平及其发展方向-通用柴油机 单缸柴油机行业主要用于农业机械,要求“先进、实用、可靠、服务对象是农民”。国内单缸柴油机今年产量大约维持在750-850万台,主要企业有50余家,民营企业占一定的比例,产品以水冷卧式为主。 这档柴油机排量小于2.5L,主要用于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中低端柴油轻货、三轮汽车、低速货车;高端柴油机则用于轻型车市场等各种用途。进气方式以自然吸气为主,增压、直喷式发展的趋势明显。 这档柴油机排量2.5-5L,用于轮式拖拉机和低速货车及工程机械等。自然吸气,增压并存。水冷式,燃烧室以直喷为主。 这档柴油机排量大于4L,用于轮式和履带式拖拉机及工程机械等。50-75kw采用涡轮增压或自然吸气,大于75kw采用涡轮增压和增压中冷,以6缸机为主,这档机型往往是卡车柴油及变型产品。
(一)车用柴油机减排的主要技术路线 四、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柴油机动力 的优势竞争地位 “十二五”期间柴油机节能减排的主要技术路线 • 柴油机主要有害排放: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和颗粒物。“十二五”我国汽车用柴油机将实施国Ⅳ、国Ⅴ排放标准的技术。这些柴油机采用高压的电控燃油喷射、可变几何的增压中冷、冷却式废气再循环(EGR)、多气门、可变进气涡流等,并配套相应的排气后处理技术的增和治理技术路线。 • 国Ⅳ、国Ⅴ、国Ⅵ排放标准的排气后处理主流技术路线有两条:一是SCR,二是EGR+DPF。柴油机从国Ⅲ升级到国Ⅵ时,重型商用车比较适合采用SCR,而轻型车和乘用车因空间布置困难大多采用EGR+DPF的方案。这两种技术在国Ⅵ时需要结合使用。
(二)非道路内燃机减排的主要技术路线 四、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柴油机动力 的优势竞争地位 “十二五”期间柴油机节能减排的主要技术路线 • 非道路移动机械已出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及排放污染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国家标准,等同采用欧洲EEC的排气污染无限制,结合我国国情补充和细分了Pmax<18kw时的排气污染无限制。“十二五”我国非道路柴油机将实施非道路国Ⅱ、国Ⅲ阶段排放标准。 • 对于非道路柴油机,采用什么技术路线,与柴油机功率和用途有关。 • 对于<19kw的小柴油机为达到国Ⅱ、国Ⅲ阶段,主要是对燃烧系统进行优化,仍然可采用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可不带后处理装置。 • 更大一些功率的柴油机:为达到国Ⅱ阶段排放控制水平的要求,可采用新型燃油泵、EGR、增压、中冷等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为达到国Ⅲ阶段排放控制水平的要求,还要安装氧化催化转化器(POC)等技术; • 为达到国Ⅳ阶段(相当于欧洲EECStageⅣ)的排放控制要求,可采用更高压力的电控燃油喷射、可变几何的增压中冷、冷却EGR、多气门技术、可变进气涡流等,并配套相应的排气后处理技术的综合治理技术路线。
(三)中小功率柴油及节能的主要技术路线 四、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柴油机动力 的优势竞争地位 “十二五”期间柴油机节能减排的主要技术路线 • 从战略高度上,内燃机节能是比排放还要重要的指标。在船用柴油机上实现较大幅度的节能石油相当潜力可挖掘的。一方面积极开展节能减排,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而柴油机在这些方面有其自己的优势。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 (1)节能减排的内燃机新型燃烧技术:尝试在实现低温燃烧降低NOX的同时通过预混合燃烧降低烟度。 • (2)柴油及高压喷射技术:包括电控高压共轨、电控单体泵技术、优化喷有规律控制、多次喷射、多孔、微孔和可调化。 • (3)进、排气系统优化:可控涡流、多气门、水冷EGR、可变涡轮增压和增压中冷技术。 • (4)摩擦学设计技术:降低发动机摩擦,降低附件功率消耗: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优质润滑油应用。 • (5)柴油及燃料多元化技术(含氧燃料(醇、醚、酯)、合成P-T柴油、气体燃料、生物燃料等)。 • 实行节能、减排两条并存的路线,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动力,一方面在传统动力领域继续进行大量行之有效的完善和提高工作,最后共同达到实现节约能源和CO2减排的预期目标。
四、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柴油机动力 的优势竞争地位 • 我国中小功率柴油机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我国非道路柴油机总体上燃油消耗率比国外同类产品高8%-10%、排放低2个档次。毫无疑问,加强节能减排是我国柴油机科技发展的核心主题。今后我国中小功率柴油机技术的发展,总体上是紧跟世界内燃机前沿技术的发展步伐,并加速弥补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差距。但在技术发展路线和内容上也应充分注意结合国情,有所选择、分步实施,以取得又好又快和持续发展的效果。 • 结合我国实践情况,在技术创新方面: • 柴油机电控技术方面,主要是加快柴油机与系统、配套主机集成电控技术的应用,匹配、标定技术的突破,及其电控开发平台自主开发和提高。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重点是继续加强电控高贵高压燃油喷射技术的自主开发、产业化及其推广应用,同时结合国情,进行单体组合泵的开发与应用。 • 排气后处理技术方面,EGR技术在国Ⅲ、国Ⅳ柴油机上已被采用,今后结合增压、燃油欧恩社和排气后处理技术得到更多的应用。要进一步对SCR、DOC、POC、DPF等技术全面开发和产业化,以满足不用的用户需求。 • 柴油机增压中冷技术的进一步应用,2级增压技术以及现今可变增压器的研究开发。性能和排放的测试技术及其成套测试装备,需要进一步开发并加以产业化、 • 继续柴油及燃烧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这方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做出一定成就,但要尽快实现向现实生产力转移。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二、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三、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问题 四、坚持自主创新,保持柴油机动力 的优势竞争地位 五、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六、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五、内燃机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从国际上来看,内燃机节能减排发展趋势呈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主要发达国家在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仍把以化石能源为燃料的内燃机作为未来几十年各种机械装备的主导动力,是主要的投资产业。 二是加大内燃机节能减排新技术和 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提高内燃机产品 全球市场竞争力。 三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把控制内燃机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
五、内燃机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 美国在2007年底通过新法案,在2015年前轿车平均燃油效率需提高30%。 • 欧盟也制定强制性法规,2012年平均CO2排放为130g/km 美国轻卡 平均油耗 升/百公里 美国轿车 欧盟 年份
五、内燃机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 我国轿车平均油耗达不到目前欧美油耗标准。即使是我国第三阶段油耗限值(草案)也大大高于欧盟2012年的油耗限值。而欧盟在2020年和2025年油耗限值更为严格。 中国第三阶段油耗 限值(草案) 欧盟2012年油耗限值 欧盟2025年 平均油耗限值
一、中国内燃机工业现状 二、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三、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问题 五、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四、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六、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随着汽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各种配套机械节能排放法规的实施,对内燃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内燃机整机和零部件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内燃机企业积极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方针战略,充分调动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和科技、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在实施内燃机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体上,中国内燃机节能减排的技术开发成果能够及时应用与发动机和零部件产品,提升产品的技术性能水平,及时满足了法规升级和市场用户的需求。尤其是一批内燃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自主开发的成果也能及时转化成产品,对内燃机节能产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六、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在汽油机方面,重点推广应用增压直喷技术,掌握燃烧和控制等核心技术,推动直喷燃油系统、增压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在柴油机方面,重点是推广应用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高效增压中冷系统、排气后处理系统,实现柴油及节能产品的产业化。在船用柴油机方面,重点推进动力系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提高船舶柴油机方面,重点推进动力系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提高船舶柴油机能量的利用效率。力争到“十二五”末,使我国内燃机燃油消耗率总体水平比“十一五”末降低6-10%。 解决我国内燃机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关键是要做好四个方面的任务,政府应做的事、企业应做的事与高校应做的事重点突出,有分有合: 1、着力解决提升内燃机能效水平共性关键问题
六、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2、着力降低内燃机产品从生产到终端使用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 重点是抓好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节能降耗,实现内燃机生产低能耗、节能节材的绿色制造。加快发展内燃机产品再制造,积极开展再制造技术研发,完善在制造工艺流程,建立健全失效产品回收、再制造、市场使用管理体系,培育一批内燃机再制造重点企业。
六、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重点推广天然气单一燃料及双燃料燃烧技术在车船用发动机上的应用,汽油/甲醇燃料技术在乘用车用汽油机上的应用,以及柴油/甲醇燃烧技术在重载车用柴油机和双燃料技术在船用柴油机上的推广应用,解决燃料供应系统关键零部件系统的可靠性和耐腐蚀问题。 3、着力推动替代能源内燃机产品发展
六、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制订《内燃机产业准入管理条例》。出台内燃机制造企业准入条件,解决抑制产业低水平投资和盲目扩张重复建设的问题。制订淘汰落后产品制度,加大对内燃机高耗能落后产品的淘汰力度。建立健全内燃机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制定内燃机节能产品技术标准、内燃机节能产品燃油消耗限值及其检测标准、替代燃料内燃机产品技术标准、内燃机再制造产品标准等。研究制订内燃机节能减排的激励和优惠政策。 4、着力完善政策法规
六、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对两个论点提出的质疑 企业为什么长期忽视节能减排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还想继续生产高油耗、高排放产品吗? 如果油耗排放法规与国际接轨,自主企业没能力,要破产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国产内燃机的油耗排放一直高于国外水平,不尽快赶上去呢? 内燃机技术已经很成熟,我国企业已经掌握,已无发展潜力
六、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建议 战略目标 • 中国内燃机发展应致力于节能减排,并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国际竞争力 • 中国内燃机发展应致力于造就一个清洁、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 中国内燃机发展应致力于满足中国和世界大多数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