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881 Views
香港职业治疗学院 中华慈善总会 老人痴呆症作业治疗培训班 职业治疗师 聂淑贤女士 2009 年 12 月 7 日. 行为问题处理. 研究报告 Rovner B.W. et.al(1990). 大部份住在老人院舍的长者都有老人 痴呆症. 80.2% 的老人院长者有精神问题. 最常见的就是老年痴呆症,占 67.4%. 当中的 40% 患者有行为问题 如精神错乱或抑郁. 研究报告 Tariot P.W. et al (1993) Chandler JD et.al (1998). 64% 至 90% 老人院舍长者有行为问题.
E N D
香港职业治疗学院中华慈善总会 老人痴呆症作业治疗培训班 职业治疗师聂淑贤女士 2009年12月7日
研究报告Rovner B.W. et.al(1990) • 大部份住在老人院舍的长者都有老人 • 痴呆症 • 80.2%的老人院长者有精神问题 • 最常见的就是老年痴呆症,占67.4% • 当中的40%患者有行为问题 如精神错乱或抑郁
研究报告Tariot P.W. et al (1993) Chandler JD et.al (1998) • 64%至90%老人院舍长者有行为问题
研究报告O’Connor D.W.(2000) • 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问题行为 和精神错乱情况 • 最常见的病征包括抑郁、焦虑、 失眠、烦躁、攻击、重复性行为
研究报告O’Connor D.W.(2000) • 一般来说,到了老年痴呆症的 中期阶段,行为问题就最严重。 例如游走、攻击、吵闹、 发脾气和暴力行为等
研究报告Lopez. O.L. et al (1991) Patterson M.B. et al.(1990) • 38%至73%的阿尔兹海默症的 患者有妄想的行为 • 最常见的是被迫害妄想, 认为自己的东西被偷走
研究报告Lopez. O.L. et al (1991) Burns A. et. al. (1990) • 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常有幻觉 • 12%至53%的患者有视幻觉 • 6%至34%有幻听
研究报告 Heston L.L. et. al.(1992) Burns B.J. et al (1993) • 老年痴呆症患者常有抑郁的问题, 但很多时缺乏治疗 • 只有6%至10%老人院舍长者 有服用抗抑郁药
处理行为问题的步骤(一) 1.了解问题 2.行为问题是在甚么时间,地点 和怎样发生的 3.事件中有那一些关键人物 和他们所抱的态度 4.使用ABC和TECH守则去 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
处理行为问题的步骤(二) 1.订定处理的方法 2.检讨处理方法
“ABC”守则 A - Antecedent前因 B - Behavior行为 C - Consequence后果
留意引发点(Gresham,1999)“TECH” 事情(Task) 环境(Environment) 沟通(Communication) 健康(Health)
事情/活动(Task) • 是否太困难? • 是否太多选择? • 是否引发了从前不愉快的经历?
环境(Environment) • 留意实际环境 (Physical environment) • 活动的环境和气氛 (Social Environment)
沟通(Communication) • 安静的环境 • 主导法 • 说话慢一点 • 简单句子 • 辅以面部表情、手势和动作 • 如患者有幻觉/妄想行为,勿与患者争辨事情的真确性
健康状况(Health) • 药物 • 急性/慢性疾病 • 困扰的睡眠 • 听觉和视觉的问题 • 劳累
行为问题处理 • 参考行为记录表, • 配合“ABC”和“TECH” • 守则的分析理念 • 利用“CDE”策略, 有系统地计划治疗的方法
行为问题的成因 Tom Kitwood Suzanne Holroyd
行为问题的成因Tom Kitwood a/脑部受损 b/患者的性格 c/以往经验 d/健康情况 e/社会和心理因素
脑部受损 • 患者因脑部受损而引致其理解力、判断力等下降 • 例如额叶损伤可能会令患者产生性格上的偏差,变得十分固执 • 在生活细节上,患者只慬依循既定的编排,不肯变通 • 若生活次序发生改变,患者会变得十分烦躁
脑部受损 • 有一些患者会作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例如随地吐痰,胡乱触摸别人身体等 • 由于短期记忆力衰退,以致常常追问别人刚刚发生的事情
患者的性格 • 若患者性格内向,其适应能力可能会较低,患病后也可能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低落的情况 • 若患者很爱面子,事事要由自己作主,在患病后因认知能力哀退,每当遇到挫折时,往往会觉得失去尊严,而大发脾气
以往经验 • 若患者曾经受骗,可能会变得疑心很重,不容易信任别人
健康情况 • 由于患者认知功能衰退,不善表达,一些身体毛病例如便秘、尿道感染、肚痛等,未能得到适当处理,患者可能会变得烦躁不安
社会和心理因素 • 患者的行为表现会容易受别人的态度所影响 • 若别人对他忽略关怀,或负面标签其举止,患者可能会表现一些异常的行为,来引人注意或抒发其情绪
行为问题的成因Suzanne Holroyd, MD a/环境因素 b/病理因素 c/精神病引发的行为问题 d/老年痴呆症引起的行为病征
环境因素 • 留意患者在院舍的生活是否有改变 • 例如加入新的同房长者, 经常探访的家人没有来, 转换了照顾者等
环境因素 • 留意患者是否对某一职员容易动怒或 不合作,和其他职员相处就没有问题 • 有时患者是否愿意食药,是否合作 去穿衣和洗澡,职员用不同的 处理手法会令患者有不同的反应
~个案讨论~ • 林婆婆,78岁,最近经常用食物 掷职员,撕破自己的毛巾,时常 发牢骚 • 职员观察到自从林婆婆的房间 入住了一位新的同房舍友后, 林婆婆便出现行为问题
~个案讨论~ • 这位新舍友经常用粗俗的言语 闹林婆婆,每天闹过不停 • 最后职员将这位新舍友转介 给医生治疗和将她调到一间 独立房,林婆婆的问题行为 也没有再出现了
病理因素 • 因生病而引起的问题行为 • 例如尿道炎、肺炎、心脏衰竭、 慢性呼吸道阻塞等 • 问题行为包括失眠、没胃口、 哭泣、暴力行为、 精神错乱等
病理因素 • 药物引起的问题行为 --止痛药和安眠药 --抗巴金森症药 --某些抗生素及类固醇 • 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出现了 新的疾病或服用新药物
~个案讨论~ • 张婆婆,80岁,最近两星期经常有 幻觉看见她的房间有很多小朋友, 经常失眠和不断的尖叫 • 检查婆婆的双腿,发现左脚 有明显的肿胀和痛楚,婆婆 被送到急症室,发现深层静 脉柱塞(DVT),入院治疗后, 张婆婆的行为问题便没有了
精神病引发的行为问题 • 患有抑郁病的老年痴呆症患者, 可能会有烦躁或攻击行为 • 其他精神病如精神分裂、妄想症、 忧虑症、强迫性行为阻碍等也会 引起问题行为的出现
~个案讨论~ • 陈伯伯,79岁,最近开始拒绝进食, 体重下降,面谈时,陈伯伯不发一 言,闭起双眼,不能跟从指示 • 经医生评估,发现陈伯伯患上 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后, 他开始进食,和职员交谈时, 面上更展露笑容
老人痴呆症引起的行为病征 • 若问题行为并不是由环境, 病理和精神病引发 • 患者的问题行为便可当作由 老人痴呆症引起的病征 • 应转介患者给老人精神科医生, 使用药物治疗
老人痴呆症引起的行为病征 • 若患者有精神病征状例如幻觉、妄想 • 一般的情况下会服用抗思觉失调药物去治疗,例如Olanzapine,Quetiapine
老人痴呆症引起的行为病征 • 若患者没有精神病征状,但有睡眠 困难,经常晚上起来活动 • 给予安眠药可令患者改善睡眠状况
老人痴呆症引起的行为病征 • 若患者有行为情绪问题,例如 猜疑、不合作、过度兴奋和厌恶等 • 服用一些镇定剂也可改善行 为问题
问题行为处理–多疑 • 陈婆婆经常忘记东西放在何处,也常将纸币、存折等放入看过的报纸或杂志内 • 由于不能寻回它们,所以经常指责职员或舍友偷了她的东西
问题行为处理–多疑 • 不可与患者争吵或证实患者误会的原因,因为这样做不会减低她的疑心,反而令她的情绪更不稳定 • 多用转移注意力方法,和安排合适的日间活动,使她不用整副心神都放在找寻失物上 • 可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给患者存放私人贵重对象
问题行为处理–嚷着要回家 • 梁伯伯不适应院舍的生活,常常挂念女儿,嚷着要回家 • 当职员阻止外出时,会发脾气,并咒骂别人
问题行为处理–嚷着要回家 • 建议女儿多些探望梁伯伯 • 了解他的背景及兴趣,安排合适的活动,使他不用经常记挂女儿,慢慢适应院舍生活 • 尽量将他的房间及床位布置成似他家的样子,将相片及珍惜的对象放在床边,以增添其归属感
问题行为处理–不适当的性行为 • 林伯伯经常误会女职员为其太太,对她们毛手毛脚 • 有时候更在院舍公众地方触摸自己下体,令人尴尬
问题行为处理–不适当的性行为 • 安排男职员协助患者的日常起居 • 当护理患者时,职员应与他保持适当距离 • 向患者解释每一个护理步骤 • 当患者有不适当的行为时,职员应紧按其手,制止其行为,同时向他解释当时的护理程序
问题行为处理–不适当的性行为 • 通知家属关于患者的情况,鼓励他们多加探访患者,以减低他寂寞的感觉 • 职员应向上司和医生汇报,并作记录,以便跟进
问题行为处理–拒绝洗澡 • 张婆婆不肯洗澡,就算洗澡以后也不肯更换干净衣物,经常穿同一件衣服 • 由于张婆婆记忆力衰退,往往忘记自己是否已经洗澡,或不在意身体是否足够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