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k likes | 1.69k Views
神经电生理系列之五 诱发电位 Evoked Potentials. 诱发电位定义. 诱发电位是对感觉器官、感觉神经、感觉通路或感觉系统有关 的任何结构进行刺激,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可测出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的特点. 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 诱发电位的出现与给予刺激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关系 某一种刺激引起的诱发电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式 不同形式刺激引起的诱发电位有不同的反应形式. 诱发电位的种类. 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 SRP) 体感诱发电位, 简称 SEP 视觉诱发电位, 简称 VEP
E N D
神经电生理系列之五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
诱发电位定义 • 诱发电位是对感觉器官、感觉神经、感觉通路或感觉系统有关 的任何结构进行刺激,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可测出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的特点 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 • 诱发电位的出现与给予刺激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关系 • 某一种刺激引起的诱发电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式 • 不同形式刺激引起的诱发电位有不同的反应形式
诱发电位的种类 • 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SRP) 体感诱发电位, 简称 SEP 视觉诱发电位, 简称 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简称BAEP 运动诱发电位, 简称MEP 脑干瞬目反射, 简称BR 三叉诱发电位, 简称BTEP • 内源性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ERP) 与认知、期待、比较、判断、记忆、决断等有关 如现在研究热点 P300 , N400
诱发电位分类 按潜伏期长短分为: • 短潜伏期EP AEP:<10ms; SEP:上肢刺激腕正中神经,<25ms; 下肢刺激踝胫后神经,<45ms; • 中潜伏期EP (AEP:10-50ms;SEP25-120ms) • 长潜伏期EP (AEP:50ms以上,SEP:一般为120-500ms)
诱发电位成分 • 动作电位 • 突触后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简称SEP)
SEP定义 SEP指给予皮肤或末稍神经以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至脊髓感觉通路,丘脑至大脑皮层感觉区(中央后回),在刺激的对侧头皮上所记录到的大脑皮层电位活动而言
检查方法 刺激电极: 上肢主要以刺激正中神经为标准,下肢以刺激胫神经或腓神经为标准。刺激正中神经时电极置于腕部,刺激胫神经时电极置于内踝后2-3cm
检查方法 记录电极: 安装按EEG国际10/20系统法,可用针或盘形电极;记录上肢电极为C3’、C4’( Cz后2cm 向左右旁开7cm处)、颈7及Erb's点(锁骨上凹中点) • 参考电极:Fz
检查方法 • 刺激采用脉冲电流或电压刺激,刺激程度以拇指或小趾肌收缩为宜
SEP的正常波形 SEP的分析主要从潜伏期、波幅、波形分化来进行分析
SEP潜伏期 • 潜伏期:系指刺激开始到波峰的时间,以毫秒计算。通常把向下的波称为阳性波,用P(positive)代表;向上的波称为阴性波,用N(negative)代表
指标及分析 • ① 峰潜伏期(PL):自刺激开始到各波波峰的传导时间。因参量近正态分布,故较为恒定,均值大于2.5-3 SD标准差为异常 • ② 峰间潜伏期(IPL):为两峰间距,亦反应中枢神经传导时间,较为稳定
指标及分析 • ③ 波幅(μV):由波峰到基线,或前一波谷到后一波峰的垂直高度,由于参量属非正态分布,故变异较大,其客观性较差。但有时可预示病变早期变化 • ④ 左右侧差:包括左右潜伏期及波幅差,在正常情况下,双侧应基本对称
指标及分析 • ⑤ 性别:女性短于男性 • ⑥ 年龄:50岁前峰潜伏期无大差异,但在50岁后则各年龄组较前者有统计意义的延迟;波幅亦有所下降。故各实验室最好应有自身各年龄组的正常值,则评估结果较为客观
异常判定标准 • ①PL、IPL延长超过正常均值加2.5 • 个标准差; • ②波形离散、缺失; • ③两侧波幅差>50%。
SEP解剖基础 • SLSEP的主要解剖基础为周围Ia类感觉纤维→后索→内侧丘索→丘脑(VPL)→大脑皮层S1区(和4区)
体感诱发电位各成分---可能的神经发生源 ① 上肢: • N9为臂丛电位 • N13为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 P15为内侧丘系的电位 • N20为顶叶后中央回SPR电位 • P25为 顶叶后中央回S1电位
神经发生源 • ② 下肢: • 腘窝(PF)电位为胫后神经电位 • 腰髓电位(LP)为腰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 P40为同侧头皮中央后回(S1)电位 • N50为顶叶S1后方电位 • P60为顶叶偏后凸面电位
神经发生源 • ③N9潜伏期延长提示周围神经病损,N9-N13峰间潜伏期延长提示颈神经根在臂丛近髓段至髓间的病损。N13—N20峰间潜伏期延长提示同侧颈髓中段的后索、束核或对侧内侧丘索、丘脑及大脑皮层的病损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 (一)髓鞘病变 • 传导减慢:由于脱髓鞘区原先跳跃传导变为局部传导,传导速度减慢,表现为SLSEP的中枢成分潜伏期延长 • 冲动传导的离散:由于感觉传导通路的神经纤维受累程度不等,传入冲动难以同步,主要表现为波形离散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 (二)轴索病变 • 轴索全部受累,则不可能引出SEP,部分受累,SEP波幅降低,潜伏期正常 • (三)胞体病变 • 不论原发或继发性改变,SLSEP特征为突触后电位发生变化
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的病理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时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往往是复合性的,既可引起节段性脱髓鞘,又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轴索变性,因而对SEP产生混合性影响
SEP临床应用 ① 周围神经病损评定及神经再生和再生速率 的判断 • ② 脊髓损伤的评定 • ③ 神经系统弥散性疾病如变性疾病、遗传代 • 谢性疾病 • ④ 对多发性硬化有早期诊断的价值,可以协 • 助检出亚临床病灶 • ⑤ 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时脑功能的评定 • ⑥ 术中监护外周神经及皮层的功能
脑卒中 • 急性期:如有意识障碍,肌力2级以下,且有显著感觉缺失,特别深感觉缺失,约98.2%有异常SEP。具体表现重者典型波型消失,PL明显延迟,ILD左右侧显著不对称。结合国内外上千例资料综合分析,SEP 异常和CT扫描所示病灶部位、大小、性质间关系密切,病灶位于内囊、大型出血者则SEP异常显著。轻型者仅30%-50%异常。病灶数量多少不是主要因素。故SEP各成份的变化对脑卒中病灶定位,特别是小型病灶的定位有帮助。对判断疗效及预后有助
脑卒中 • CT脑扫描病灶位于丘脑、内囊、顶叶及其下放射冠等感觉径路者,SEP异常率可达80%-89% • 脑出血有严重脑水肿或CT扫描示有占位效应者,SEP双侧异常,严重者无典型波
多发性硬化症 • SEP异常率:和有无感觉障碍关系密切,有感觉障碍者中75%SEP异常,无感觉障碍者40%SEP异常。肯定诊为MS者阳性率为80%-96%,可能MS者41%-67% • 上、 下肢短潜伏期比较:下肢异常率76%,上肢异常率58%。下肢高的因素主要因体感通路长,受累机率高;另胸髓容易受累部位。SEP各成份受累情况,须结合MS所示病灶部位加以分析及动态观察 • CCT的变化:统计学显示 MS者CCT延迟
系统变性疾病SEP变化 • 结合周围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联合观察,对各型疾病的定位、分型、疗效及预后均有帮助。如脊髓小脑变性症,N9正常, N9-CCT延迟,皮层SEP异常。亚急性硬化症,下肢SEP明显异常。上肢仅轻度异常或正常。脱鞘性疾病SEP显著异常
严重颅脑外伤及脑死亡 1、严重颅脑外伤患者合并昏迷, • 如双侧N20-P25 复合波消失者 • 则预后不良,N13-N20IPL持续 延长者预后不良
严重颅脑外伤及脑死亡 • 2、脑死亡的判断:既往用脑电图及BAEP,判断脑死亡的诊断。因EEC受镇静剂影响;BAEP的1波不易引出,故二者的使用价值受限。在SEP的判断中如果N9存在,N13尚可检出,但N20-P25复合波消失,则对脑死亡的诊断更为可信
实 例
实 例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 听觉诱发电位是指给声刺激后从颅顶头皮记录的电位
检查方法 • 多采用短声(click)刺激,刺激强度75-85dB,或声阈加60dB,对耳用低于对侧耳40-50dB的白噪声掩蔽。刺激频率10-15Hz,记录电极Cz,参考电极为耳垂,地线接肢体
指标及分析 • 通常将AEP分为三部分:①早成分(潜伏期10ms以内);②中成分(10-50ms);③晚成分(50-500ms)。早成分反映耳蜗到脑干功能,又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中、晚成分反应大脑半球功能;目前临床较多应用早成分供诊断用
BAEP的各波神经源 • 早成分BAEP的反应波有7个: • Ⅰ波为耳蜗神经; • Ⅱ波为耳蜗核; • Ⅲ波为桥脑上橄榄核; • Ⅳ波为外侧丘系; • Ⅴ波为中脑下丘核; • Ⅵ波为内侧膝状体; • Ⅶ波为听放射 • Ⅳ波常附于Ⅴ波上,或不易测出,Ⅵ、Ⅶ两波极不规则,故临床应用以前三波为主要指标
BAEP异常的标准 • 主要依据波形、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波幅(AMP) • 及双耳波潜伏期差(ILD)
BAEP的异常标准 ①各波绝对潜伏期(PL)延长比正常差2.5-3.0SD,峰间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波形分化不好为标准 • BAEP各波消失需重复2次以上高频刺激无反应者属异常 ②左右耳的PL和IPL的耳间差(ILD)如果超过0.4ms有临床意义 ③BAEP波幅的相对值v/I<0.5应考虑异常
BAEP在临床的应用 ① 听觉损伤的评定,听力下降者BAEP Ⅰ-Ⅴ波各参量可发生变化,但应注意BAEP只代表纯听力图1000-4000Hz范围的听敏。
BAEP在临床的应用 ②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各种疾患常见的有: • <1>听神经瘤 • <2>小脑桥脑脚肿瘤和小脑肿瘤 • <3>脑干内病变(肿瘤、炎症、血管病) • <4>脑干挫伤 • <5>多灶性脑干脱髓鞘病 • <6>中脑病变包括松果体瘤、脑血管意外 • 和血管畸形等
脑卒中的BAEP ①IPL延迟以Ⅰ-Ⅴ为多,TIA异常率低 ②脑干血管病的特点为双侧BAEP异常,中、桥脑病灶则Ⅴ、ⅣPL延长及波形消失 ③幕下血肿约66.6%BAEP延长,如出血部位在脑干内(桥脑多见),BAEP偶可单侧异常且IPLⅢ-Ⅴ延迟 ④如BAEP持续异常,均有临床体征后遗;如Ⅰ波亦受影,则预后较难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