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42 Views
2013 年京津冀发展蓝皮书 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 及提升途径. 彭文英 2013 , 3. 2014/11/10. 1. 报告内容. 研究意义 研究区及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 研究思考. 2014/11/10. 2. 1 研究意义.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人地关系区域分异 城市空间拓展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矛盾 区域合作及可持续发展. 2014/11/10. 3. 2 研究区及研究方法.
E N D
2013年京津冀发展蓝皮书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及提升途径2013年京津冀发展蓝皮书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及提升途径 彭文英 2013,3 2014/11/10 1
报告内容 研究意义 研究区及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 研究思考 2014/11/10 2
1 研究意义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人地关系区域分异 城市空间拓展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矛盾 区域合作及可持续发展 2014/11/10 3
2 研究区及研究方法 • 京津冀首都圈是指以北京市、天津市为中心,囊括了河北省的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和唐山七座城市的区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 • “7+2”模式 2.1 研究区 2014/11/10 4
2 研究区及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 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与预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承载力、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 •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承载力、土地资源社会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及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区域评价分析 • 提升承载力途径——区域协调、单要素促进 • 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与预测——采用单项指标分析法 • 土地资源承载力区域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赋权法来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 2.2 研究方法 2014/11/10 5
3 主要研究成果 3.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2014/11/10 6
3 主要研究成果 • 3.2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现状 • 人口密度是京津核心区高、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人均用地正相反,京津核心区低、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人均建设用地是京津核心区低,西北部高于东南部。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2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现状 •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日益增大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2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现状 • 土地资源开发强度日益增大 • 人均耕地面积少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3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预测 • 在不考虑水资源等其它因素约束前提下,排除区域内不利于开发建设和人类聚居的山地,针对人口承载现状及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参考国内外其它大城市 • 拟定人均可利用土地标准为150~200m2/人。 •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定,在人均建设用地现状水平下,以首都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105.1~115.0 m2/人为准, • 拟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10~105 m2/人。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3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预测 • 首都圈现状人口7423.69万人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可达17080.75~19101.07万人 • 潜力最大的是冀东地区的秦皇岛、唐山、沧州,其次是天津市,再次是冀中地区的保定、廊坊市,冀北地区土地资源承载潜力最小。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4 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承载力评价 • 容积率拟定0.6 •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可在32平方米左右,居住用地面积可占30~35%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4 水资源人口支撑力 • 区域水资源量、调水量、再生水量及海水淡化量在内的水资源总量 •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和城市用水量现状,拟定人均用水量指标 • 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每天0.6万立方米/万人 • 根据水资源总量和人均用水量指标计算区域水资源人口支撑力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4 水资源人口支撑力 • 京津冀首都圈水资源人口支撑力整体上还有一定空间,但在一定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及调水下,北京市、天津市人口基本达到饱和,河北省环京津城市还有较大空间 首都圈水资源支撑人口为12085 万人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5 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 § A=T-G-F-U 其中:A:特定区域内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T—土地总面积;G—所必须的生态绿地面积;F—耕地保有量;U—不宜开发建设用地 ☆ 生态绿地面积采用碳氧平衡方法来确定 ☆1公顷森林产生的氧可供1000人呼吸之用 ☆ 城市人呼吸耗氧一般占总耗氧20%左右,其余为石油制品等燃烧耗氧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5 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 ☆首都圈建设用地控制为12433.85 km2 ☆北京、天津两市也基本达到 ☆ 河北省环京津城市的建设用地生态空间潜力还比较大。 2014/11/10
3.6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 • 目的及针对性原则 • 全面及可比性原则 • 系统及动态性原则 • 实用及可行性原则 •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6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 •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评价体系结构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6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 •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指标层采用均方差权数决策赋权法 • 状态层采用均方差客观赋权和专家主观赋权相结合 •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评价体系结构 • 计算方法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6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 • (1)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承载力评价 • 由核心区向外围增大 • 向东、向北、向西增大 • 开发潜力最大的是张家口、门头沟、承德、保定等区域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6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 • (2)土地资源社会资源承载力评价 • 首都核心区最高,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 • 天津市处于中等水平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6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 • (3)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评价 • 由东向西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 • 北京市门头沟区、石景山区 、张家口市、承德市、昌平区、密云县、沧州市、房山区 • 天津市处于中等水平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6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 • (4)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 外围向核心区降低、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的空间格局 • 最高水平的有延庆县、密云县、怀柔区、承德市 • 较低水平的有天津市、沧州市、唐山市、房山区、大兴区、廊坊市、张家口市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6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 • (5)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 处于较低水平 • 北京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最高,处于中等水平 • 天津市及河北省环京津城市较为一致,处于较低水平 • 东北西南中心轴线水平较高,东南部和西北部较低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7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升途径 • (1)促进区域合作,形成合理利用土地的空间格局 ——重要前提 • 首都圈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区 • 首都圈中部都市功能优化区 • 首都圈东部人口产业沿海集聚区 • 首都圈南部绿色空间优化区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7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升途径 • (2)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开发建设承载力 ——主要途径 • 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增强社会经济承载力 • 整合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承载水平 • 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增大农用地的综合效益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7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升途径 • (3)加强水资源管理,提升水资源支撑力 ——重要保障 • 加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调控人口产业空间布局 • 加强科技支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重视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 加大保护力度,防治污染型水资源短缺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7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升途径 • (4)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土地生态环境支撑力 ——重要基础 • 因地制宜实施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 • 加快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生态经济利用体系 • 积极推进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模式 2014/11/10
3 主要研究成果 • 3.7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升途径 • (4)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土地生态环境支撑力 • 综合进行土地生态系统保护规划,推进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 城市建设密集区 • 平原都市农业区 • 北部草原区 • 山地丘陵水土保持区 2014/11/10
4 结 语 • 承载力是一综合指标 • 承载力是一动态指标 • 承载力区域分布的客观性 • 承载力提升的可能性
汇报完毕 谢谢!请多指教!! 2014/11/10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