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

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贸易比价或交换比例或交换比价。就一国对外贸易而言,是指该国一单位进口商品与其所需出口用以交换的商品数量的比率,或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总水平与进口商品价格总水平的对比。 贸易条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贸易条件能反映出该国的价格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变化趋势。 实际计算时,价格一般用指数表示。. 商品贸易条件的种类. Net Terms of Trade N=(Px/Pm) ×100 Px 为出口价格指数, Pm 为进口价格指数

Download Presentation

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

  2. 贸易条件:贸易比价或交换比例或交换比价。就一国对外贸易而言,是指该国一单位进口商品与其所需出口用以交换的商品数量的比率,或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总水平与进口商品价格总水平的对比。贸易条件:贸易比价或交换比例或交换比价。就一国对外贸易而言,是指该国一单位进口商品与其所需出口用以交换的商品数量的比率,或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总水平与进口商品价格总水平的对比。 • 贸易条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贸易条件能反映出该国的价格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变化趋势。 • 实际计算时,价格一般用指数表示。

  3. 商品贸易条件的种类 • Net Terms of Trade N=(Px/Pm) ×100 Px为出口价格指数,Pm为进口价格指数 • 假如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0年为基期是100,2000年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则2000年的净贸易条件指数为: • N=(95/110) ×100=86.36

  4. Income Terms of Trade I=(Px/Pm) ×Qx Qx为出口数量指数 • 上例中,在进口价格指数相同的条件下,该国的出口数量指数从1990年的100提高到2000年的120,则该国2000年的收入贸易指数为: • I=(95/110) ×120=103.63

  5.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S=(Px/Pm) ×Zx Zx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 • 例:上例中该国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由1990年的100提高到2000年的130,这该国的单项因素贸易条件为: S=(95/110) ×130=112.27

  6.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D=(Px/Pm) ×(Zx/Zm) ×100 Zm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 • 例:上例中该国进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由1990年的100提高到2000年的105,这该国的双项因素贸易条件为: D=(95/110) ×(130/105) × 100=106.92

  7. 净贸易条件的变化1990=100

  8. 关于贸易条件决定的理论 • 一 相互需求原理 •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联想主义心理学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的长子。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逻辑学、经济学,且博览历史、文学、数学等书籍。

  9. 穆勒政治经济学的特征是折衷主义:一方面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另一方面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可以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得到解决。他把经济规律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的规律,它是自然的、永恒不变的;另一种是分配的规律,它是受人的意志支配的,是以改变的。他这种把生产和分配割裂开的观点是他改良主义思想的“理论根据”。他的经济理论是当时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综合。在价值论上他综合地重复了前人的生产费用论和供求论。在利润问题上,他接受了西尼尔的观点,把利润视为资本家“节欲”的报酬。在工资决定论方面因袭了工资基金说。此外,他采用了萨伊的观点看待危机问题;在人口问题上又持有马尔萨斯相同的观点。    他的主要著作有《逻辑体系》、《政治经济学中几个未决问题论文集》、《政治经济学原理,以及对社会哲学的某些应用》,此书在著者生前重版6次,在相当长时间内作为大学政治经济学必读教科书。此外还著有《自由论》、《功利主义》等。

  10. 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 通过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 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 “国际需求方程式” 3.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

  11. 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 •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最主要的奠基者,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马歇尔是首位将“政治经济学”改为“经济学”,并在实际上从经济学中取消了价值论的经济学家。 • 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是综合性,这贯穿其理论体系的始终。马歇尔在英国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吸收和综合了新旧各派经济理论,在古典经济学理论和“边际革命”以来经济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包含供给和需求在内的综合理论体系。 • 马歇尔的代表作是《经济学原理》,该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历史上划时代巨著,是近现代英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学的基础。马歇尔的主要著作还有:《工业与贸易》、《货币、信用与商业》。

  12. 提供曲线(offer curve) 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一国在所有可能的相对价格下愿意在国际市场上交易的进出口商品的数量) • 提供曲线既可以被视为一国的出口供给曲线,也可以作为一国的进口需求曲线,因此常被称为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Curve)

  13. 提供曲线 Y Y A国 B国 X X 0 0

  14. B1B2=B5, A2A1=A5 B3B4=B6, A3A4=A6 贸易三角形和提供曲线 B5×PB=A5×PA

  15. 不同TOT下两国的出口和进口 进口需求与提供曲线

  16. 弹性与提供曲线的形状 进口需求弹性(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import): 进口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进口相对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出口供给弹性: 出口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出口相对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提供曲线弹性: 出口数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进口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17. 提供曲线弹性:出口数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进口数量变化的百分比提供曲线弹性:出口数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进口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提供曲线的进口需求弹性

  18. 原点→P:富有弹性——PB/PA↑(进口相对价格↓)→进口需求以更大的比例增加;同时出口供给增加;提供曲线的弹性为正。原点→P:富有弹性——PB/PA↑(进口相对价格↓)→进口需求以更大的比例增加;同时出口供给增加;提供曲线的弹性为正。 • 点P:单元弹性——进口需求变动和进口相对价格同比例变动;相对价格的微小变化不改变出口供给;提供曲线的弹性为零。 • P→H:缺乏弹性——PB/PA↑→进口需求以更小的比例增加;同时出口供给减少;提供曲线的弹性为负。 进口需求弹性和进出口数量的变化

  19. 以提供曲线表示的贸易条件的均衡与均衡的恢复以提供曲线表示的贸易条件的均衡与均衡的恢复 • 随着B的相对价格提高,国家Ⅰ对A的需求逐渐增加,愿意出口更多的B换取A;国家Ⅱ对B的需求逐渐减弱,只愿意出口较少的A换取B。在某一个价格水平(PB/PA =1.5)上,国家Ⅰ出口正好等于国家Ⅱ的进口,国家Ⅰ进口正好等于国家Ⅱ出口,达到贸易平衡。 • 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贸易均衡时的国际相对价格水平。 横轴:国家Ⅰ的B的出口、国家Ⅱ的B的进口; 纵轴:国家Ⅰ的A的进口、国家Ⅱ的A的出口。

  20. 对进口品需求偏好增加与均衡贸易条件 • 一国更偏好进口品,则愿意用更多出口换回进口品,提供曲线以原点为轴向外侧移动;降低对进口品的偏好,提供曲线向内侧移动。 • 国家Ⅰ的进口需求偏好增加,国家Ⅱ的需求偏好不变:国家Ⅰ的提供曲线向右下移动,和国家Ⅱ的提供曲线交于更低的贸易条件和更高的贸易水平。 • 国家Ⅱ的进口需求偏好增加,国家Ⅰ的需求偏好不变:导致更高的贸易条件和更高的贸易水平。 进口需求偏好增加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21. 经济增长与贸易条件 • 研究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就是从供给方面考察贸易格局的变动对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 • “贫困化增长”亦称“悲惨的增长”,是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于1958年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这一国际贸易现实而提出的。此后,其他发展经济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表述,但直至今天,其基本涵义依然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外贸增长”;其衡量标准依然是“贸易条件是否不断恶化”

  22. 外贸贫困化增长的涵义应作如下深化:在贸易——经济——贸易的动态过程,若贸易带动经济的机制不健全、动态效益微弱,产业、经济国际竞争力长期得不到实质性、根本性提高,不仅贸易长期快速增长难以为继,而且贸易条件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经济将陷入恶性循环的增长。这样的增长则为贫困化的增长。因此,衡量一国外贸是否为贫困化增长,一是应从贸易、经济相互作用的相对长期的动态历史过程考查;二是要以产业、经济国际竞争力为标准。外贸贫困化增长的涵义应作如下深化:在贸易——经济——贸易的动态过程,若贸易带动经济的机制不健全、动态效益微弱,产业、经济国际竞争力长期得不到实质性、根本性提高,不仅贸易长期快速增长难以为继,而且贸易条件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经济将陷入恶性循环的增长。这样的增长则为贫困化的增长。因此,衡量一国外贸是否为贫困化增长,一是应从贸易、经济相互作用的相对长期的动态历史过程考查;二是要以产业、经济国际竞争力为标准。

  23. 衣服 C 衣服 C E E’ B’ D A’ D’ A I2 C’ I1 B C I’1 I’2 F F’ 食物 W 0 0 食物 W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