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65 Views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電腦與資訊之應用. 陳以德助理教授 : 高醫大舊二棟 2101 07-3121101 轉 2586 itchen@kmu.edu.tw. 學習目標. 了解個人電腦相關配備,期能自組電腦 了解電腦運作原理及作業系統的基本概念 了解電腦軟體概念並善用基本的軟體工具 了解網際網路、網頁設計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 了解資訊化社會禮節 , 智慧財產權與法律規範 了解如何保護自身權益與資訊安全
E N 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電腦與資訊之應用 陳以德助理教授: 高醫大舊二棟 2101 07-3121101 轉 2586 itchen@kmu.edu.tw
學習目標 • 了解個人電腦相關配備,期能自組電腦 • 了解電腦運作原理及作業系統的基本概念 • 了解電腦軟體概念並善用基本的軟體工具 • 了解網際網路、網頁設計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 • 了解資訊化社會禮節,智慧財產權與法律規範 • 了解如何保護自身權益與資訊安全 學習資源: 1. http://bcc.vexp.idv.tw 2. http://itchen.class.kmu.edu.tw/kmu/kmu_bcc.htm
電腦歷史 • 世界上第一部『 電腦 』是由 美國人毛琪雷與愛克特在 1946 年發明 • 第O代電腦(1939~1946) • 第一代電腦(1946~1958)--真空管時期 • 第二代電腦(1958~1963)--電晶體時期 • 第三代電腦(1964~1971)--積體電路時期 • 第四代電腦(1972~1990)--超大型積體電路時期 • 第五代電腦(1990以後)--人工智慧時期
第O代電腦(1939~1946) • 1944年艾肯教授完成於哈佛大學 • ASCC-MARK-I 為電氣機械式的電腦 • 使用3000個以上繼電器 (Relay)和多量的齒輪 • 程序轉換於紙帶上,成為打孔的組合
1944 Harvard MarkI www.computerhistory.org
第一代電腦(1946~1958)--真空管時期 • 1946年,美國賓州大學的毛琪雷(Dr.John W.Mauchly)與愛克特(J.Presper Echert) •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 長度50呎,寬30呎(佔地約42坪),重30噸 • 共用了18800個真空管 • 1945年,范諾曼(Dr. John Von Neumann)將程式(Program)全部記憶於計算機的內部
真空管(Vacuum tube) zh.wikipedia.org
第二代電腦(1958~1963)--電晶體時期 • 1954年遂有了以電晶體代替真空管 • 這時代的特色為編寫程式系統(Programming System )的運用 • 第二代的後半期,利用資料通信系統,作即時的資料處理者,稱為線上即時處理(On-line Real-time System)
電晶體 (Transistor) ucccap.myweb.hinet.net
積體電路 (IC,Integrated Circuit) www.electronetwork.org
積體電路 (IC,Integrated Circuit) • SSI (Small Scale IC) :含數十個元件 • MSI (Medium Scale IC) : 含102個元件 • LSI (Large Scale IC) :含104個元件 • VLSI (Very Large Scale IC) :含106個元件 • ULSI (Ultra-Large Scale IC) :含108個元件 • GSI (Gigantic Scale IC) :含109個元件
第三代電腦(1964~1971)--積體電路時期 • 1964 IBM 用積體電路 (IC) 研製IBM 360型電腦 • 初期 IC約20 個電晶體,40個電阻或電容器 • 電腦的速度又快了幾百倍 • 高性能化,高信賴化,動作的高速化
第四代電腦(1972~1990)--超大型積體電路時期 • 1970年以後,己經能在一片Chip上容納數萬個電子元件,就稱為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 • 1971年,Intel發表單片4位微處理器4004 • 採用10微米製程 • 2300個元件 • 最高時脈有740kHz • 最後一次成交價為US$1425.00
CPU museum • 1974年, Intel發表單8bits微處理器8080 • 採用10微米製程 • 最高時脈有2 Mhz • 約US$395
超大型積體電路 www.intel.com, www.amd.com
第五代電腦(1990以後)--人工智慧時期 •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AI)時代 • 可處理聲音,具有人工智慧,能夠累積知識 • 能聽、能看、有辨識、分析、思考與推理功能 • 以超導體、砷化鎵或生物晶片等全新的技術所開發的電子元件為主 • 體積更小,處理速度更快
計算機之分類 - 1 • 依處理資料信號分為 • 類比電腦(Analog Computer) • 數位電腦(Digital Computer) • 混合型電腦(Hybrid Computer) • 依用途分為 • 一般用途計算機 • 特殊用途計算機
計算機之分類 - 2 • 依功能,速度之不同分為 • 超級電腦(Super-computer) • 大型電腦(Large-scale computer) • 中型電腦(medium-scale computer) • 迷你型電腦(mini-computer) • 工作站電腦 (Workstation) • 微電腦(micro-computer) • 筆記型電腦(NoteBook) • 個人數位助理(PDA)
超級電腦(Super-computer) IBM blue gene
個人數位助理(PDA) http://www.apple.com
SUMMARY • 電腦歷史 • 第0~5代電腦及其所用元件 • 計算機分類 • 超級電腦 • 大、中、迷你型電腦 • 工作站電腦 (Workstation) • 微電腦(micro-computer) • 筆記型電腦(NoteBook) • 個人數位助理(PDA)
參考文獻 • http://www.computerhistory.org/ • http://www.mynikko.com/CPU/ • http://wiki.kmu.edu.tw • http://web2.ctsh.hcc.edu.tw/~s9411101/r2.html • http://www.ib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