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2011 半年报出炉,低迷车市何时再起狂澜?

特别关注. 2011 半年报出炉,低迷车市何时再起狂澜?. 上半年汽车销量仅增 3.35% 产销增速将趋于正常. 上市车企上半年产销双双驶入“慢车道”. 转折中的前进 —— 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盘点. 多项限制政策叠加 导致车市销量走低. 2011 年下半年中国车市展望 前景扑朔迷离. 车市上半年增速低于 5% 全年或将负增长. 高温带不火的二手车. 上半年车市低迷不振 二手车市场受牵连. 二手车市进入淡季 何时方可反弹?. 外埠二手车蜂拥至北京车市 规模化外迁或成新趋势. 上半年二手车经营惨淡 欧美二手车上演绝地反击. 资讯与动态.

jana-barlow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11 半年报出炉,低迷车市何时再起狂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特别关注 2011半年报出炉,低迷车市何时再起狂澜? 上半年汽车销量仅增3.35% 产销增速将趋于正常 上市车企上半年产销双双驶入“慢车道” 转折中的前进——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盘点 多项限制政策叠加 导致车市销量走低 2011年下半年中国车市展望 前景扑朔迷离 车市上半年增速低于5% 全年或将负增长 高温带不火的二手车 上半年车市低迷不振 二手车市场受牵连 二手车市进入淡季 何时方可反弹? 外埠二手车蜂拥至北京车市 规模化外迁或成新趋势 上半年二手车经营惨淡 欧美二手车上演绝地反击

  2. 资讯与动态 车牌指标租用等成北京二手车交易显著特点 需求结构调整 二手车逆势增长 北京上半年少卖22万辆车 二手车销量首超新车 乘用车6月份销售102万辆 维克大幅下滑 《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在京发布 担心摇号中签过期 低端二手车成热销货 汽车行业经济效应增速成回落趋势 截至今年6月底 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17亿辆 专家预测中国二手车十年后将年销3640万辆 数字资讯 分析与评论 水到渠未成 中国二手车发展需要突破四个方面 刺激政策推动 中国将成最大电动车市场 汽车限购令扭转北京车市 产业政策进入调整期 产业观察:汽车限购令为何与产业政策相悖? “政策车市”是去是留?“裸退”才是上策

  3. 特别关注 2011半年报出炉,低迷车市合适再起狂澜? 2011年上半年,全国车市略显疲态。下半年,车市走势如何?  随着6月份的结束,2011 年上半年中国车市各大汽车企业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期中考成绩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8日发布的最新统计,今年前6个月国产汽车产销增幅只有3.35%,远远低于上年同期。而对于下半年的形势,中汽协仍表示不太乐观,短期内总体发展环境难有较大的改观,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增速将在 5%左右。 中国车市在一路狂奔了两年之后,终于在2011年放慢了脚步。 1

  4. 特别关注 长沙晚报2011.07.12 数据显示,汽车产销在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后,6月汽车产销小幅回升,市场有所转暖。当月产销分别完成140.37万辆和143.59万辆,比 上月分别增长3.83%和3.62%,同比分别增长0.65%和1.40%。其中乘用车产销同比和环比增速均超过5%,而商用车同比和环比均为负增长,且同比降幅超过10%,弱势特征明显。 上半年,在行业整体产销增速回落情况下,各车型增减不一。汽车累计产销915.60万辆和932.52万辆,同比增长2.48%和3.35%。其 中:乘用车产销704.49万辆和711.03万辆,同比增长5.36%和5.75%,轿车保持增长,MPV和SUV增长超过10%;商用车产销 211.11万辆和221.49万辆,同比下降6.07%和3.67%。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52.69万辆,同比增长5.07%,占轿车总量的30.81%,占有率比同期下 降0.87个百分点。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销量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0.56%、20.85%、15.41%、8.46%和3.91%,与同期 相比,日系和韩系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德系、美系和法系有所增长;与上年全年相比,日系、韩系和法系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德系、美系有所增长。 由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多项政策有利于小排量汽车的发展以及燃油价格不断攀升等原因,上半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占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为 69.12%,比同期增长0.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0.35个百分点,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合资企业越来越注重发展小排量车,以生产小排量车为主的自主品牌企业面临合资企业发展小排量车的竞争压力。 中汽协预测,下半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上半年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仍然存在,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增速将在5%左右。在连续两年高速增长后,这一增速仍属正常范围。 上半年汽车销量仅增3.35% 产销增速将趋于正常 年初以来汽车市场普遍存在的悲观情绪开始转向乐观,近日,中汽协发布上半年产销状况信息,其中6月份汽车产销环比和同比微增,乘用车增速较快,但商用车表现依旧低迷。上半年,汽车产销同比增长2.48%和3.35%,增幅较前5月呈小幅回落。 2

  5. 特别关注 11.38%和12.99%,江淮汽 车产销也分别同比上升7.24%和10.07%,但均不如去年的增幅。上海汽车去年同期产销同比增幅为43.9%和44.9%,江淮汽车2010年上半年 产销同比增幅更是高达61.14%和67.21%,两公司为此在去年发布6月产销数据后又预告业绩同比增幅超过300%。对比之下,原本基数较小的东风汽车、江铃汽车今年上半年产销增幅则均超12%,最高近20%,但比起去年50%至60%的增幅亦有所下跌。 从细分产品看,各车型产销增减不一。据已公布的统计数据,整体乘用车产销同比均呈现略高于5%的增幅,其中轿车保持增长,MPV和SUV增长超过 10%,交叉型乘用车下降近10%,而商用车同比则下降6.07%和3.67%。由此导致产品侧重不同的上市公司整体产销数据也有所不同。其中,宇通客车 整体产销呈现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5.66%和8.16%;福田汽车轻卡产销同比则呈现下跌;江淮汽车的轿车产销同比增幅为32.2%和29.79%。 从数据看,汽车企业销量的降幅大都低于产量,这体现出汽车企业积极应对市场,有助于行业去库存化。有分析指出,下半年汽车市场仍面临不确定因素,预计乘用车仍将保持增长,而商用车面临的压力较大。 上市车企上半年产销双双驶入“慢车道” 上海证券报  2011.07.13 部分大型上市车企近期相继披露6月产销数据,其中上半年产销出现同比下滑的不在少数,即使能够保持同比上升,其增幅较之2010年也有大幅下滑。 受购置税优惠等有关促进政策退出、货币紧缩以及行业自身调整的影响,国内汽车产销在持续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终于减速,且呈现逐月回落的走势。根据中 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资料,自今年4月出现2009年2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后,5月延续负增长,6月略有好转。由此,上半年汽车产销同比增长仅2.48% 和3.35%,较2010年的增速32.44%和32.37%均回落了近30个百分点。 反映到上市公司的销售数据,同比下滑的不在少数。以规模企业看,昨日公布产销数据的长安汽车(微博)上半年产销量同比分别下滑5.14%和5.05%,其中基数最大的公司本部产销分别下滑16.6%和16.1%;福田汽车产销量分别较去年同比下跌7.7%和3.5%。上述两公司是典型的产销同时下滑的车企,且产量下滑幅度大于销量。这一点从中国重汽的数据亦可以看出,该公司上半年产量下滑高达21.66%,销量却同比增长0.98%。 此外,虽然有一些公司实现了产量和销量的同比增长,但增幅较之上年严重下滑。上汽上半年产销同比增幅均超过10%,达到 3

  6. 特别关注 转折中的前进 ——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盘点 中国汽车消费网2011.07.11 时光飞逝,转眼又来到了年中。回顾上半年的中国车 市,新车每周在出,新闻每天在发生,各类大大小小的汽车资讯要闻牢牢占据着每一位中国车市关注者的视线。概括国内车市上半年的表现,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同一个词——转折。的确,“天灾”和“人祸”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狂飙了近十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在上半年经历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转折。 整体动向日本大地震“震动”汽车业 3月11日,日本东部爆发9.0级大地震和海啸,日本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等已有22家本土工厂停产,马自达、斯巴鲁等汽车公司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大量零部件供应商停工。日本本土的汽车业遭受重创,世界的汽车业也同样发生了震动。 受地震影响,日本汽车出口额不断下降,创下跌幅的同时也波及到了其在华的合资公司。终端货源紧张造成车价优惠减少甚至加价,或者提车时间无限期延长,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选择。而由于零部件供应的短缺,日系汽车在中国的许多工厂都不得不减产停工。 截至六月底,本田丰田等日系汽车在华的销量同比都有所下降。但随着地震余波的散去,日系车产能也渐渐恢复,为了重新夺回在华市场,日系车在火热的夏季开始了一轮全新的优惠降价活动。 整体动向 车市发展减速回归 从今年1月1日起,各项优惠政策取消、北京限购政策出台,随后,又有油价攀升、日本大地震等事件的发生,国内车市销量开始回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车市在经历了两年的 高速增长之后开始减速慢行,回归理性发展。 乘联会日前发布的上半年国内乘用车产销量数据显示,总销量为664万辆,同比增长5.3%,低于市场普遍预期。而六月车市产销数据走出低迷,增幅超出预期转负为正。可见,国内车市的刚性需求仍在,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加之各系厂商推出的各种优惠降价活动,未来中国车市仍将稳居世界汽车销售第一。 政策导向摇号限购之殇? 由于交通拥堵等原因,北京自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限购措施,每月只供应2万个牌照。刚出炉的上半年乘用车销量统计表明,北京市今年上半年的新车销 量同比减少了六成,陷入最低的谷底。北京的销售终端网络严重萎缩,众多京城经销商,特别是自主品牌的经销商只得上演“出京记”,转向二三线城市发展。 而由摇号购车政策带来的全家“占位”、暗箱操作等诸多现象层出不穷,限购的主要目的——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却仍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此外,受北京限购政策的影响,南京、杭州和广州等不少城市也传来限购的风声,打击了当地消费者购车的积极性。 政策导向 油价何时会降? 4

  7. 特别关注 2011年4月6日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自4月7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分别上涨每吨500元和400元,上调后中国成品油价格再次创下了历史新高。此后,前国内93号汽油平均价格已经达到每升7.5元。 6月,国际原油期货结算价暴跌至95美元左右,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的时间4月7日当天的国际油价108.8美元相比,纽约油价已下跌12%以上。但国内油价却一直坚挺,只涨不跌的印象在打击消费信心之外,也让中国石油巨头声称的与国际油价接轨成为笑柄。 信任危机锦湖轮胎召回门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揭露了锦湖轮胎在制造过程中存在违规大量添加废料返炼胶的情况。不久,锦湖轮胎就发表声明表示道歉,并针对几个不同时段生产的锦湖轮胎进行了召回。 但就在5月15日,锦湖轮胎面向全国媒体宣布召回行动刚满一个月时突然“翻供”,声称自己的产品没有问题,所有检测报告都显示产品是合格的,召回只 是为了"重新恢复消费者的信心"。这样的突然翻案、推卸责任让所有消费者对锦湖轮胎的信任降到了谷底,也引发了消费者对韩系轮胎的的敏感和抵触情绪。 信任危机 华泰数据造假案 从2008年至今,华泰汽车在公安部的实际上牌数为4.5万辆,而其上报给中汽协的数据是18.3万辆,两者相差3倍多。今年5月,华泰汽车销售数据造假一事终于曝光。是月,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产销快讯》中,华泰汽车的销量为“0”。 虽然中汽协内部人士表示,华泰销量作假纯属企业个体行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大范围的企业销量数据造假行为。但华泰的数 据大造假案不免让消费者对整个汽车行业的数据都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新能源之路杭州电动车自燃 今年的4月11日下午3时左右,一辆众泰朗悦纯电动车出租车在杭州街头营运时发生自燃。这是在中国发生的第一起纯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引起了业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两个月后,事故的鉴定报告正式出炉,起火原因为电池单体封装和电池箱装车使用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使用环境和相关的安全因素;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电池漏液、绝缘受损以及局部短路的情况。事故虽没有引起人员伤亡,却让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安全产生了重大的疑问,给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新能源之路 新能源车何去何从 2010年6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但截至目前,已试点一年的5座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却收效甚微,去年私人包有的新能源车总数也不过800辆左右,整体销量堪忧。 在能源和环境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国家推行新能源车的决心和力度一直在加大,私人购车补贴、不参加摇号、纳税减免等一系列政策频频出台。但在传统 动力仍牢牢占据主流趋势的今日,国内新能源车还有许多技术需要攻关,配套的基础设施需要兴建,安全性能更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结:站在年中,回望上半年车市的同时,不免对未来的中国车市充满许多的期望。不论是保持乐观,看好下半年发展;还是谨慎悲观,预计车市寒冬的到来。我们现在只能猜测并不能定论,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曲折中前行的步伐决不会停止。 5

  8. 特别关注 多项限制政策叠加 导致车市销量走低 中国新闻网2011.06.24 6月底,车市将交上2011年“期中考试”的答卷。4、5月份国内车市已连续出现下滑态势,进入6月以来清冷依旧。中汽协负责人分析,销量下滑主要是受优惠政策的退出和国家宏观调控、油价攀升、部分城市治堵限购、油耗准入政策等一系列的影响。 2011年新年伊始,曾经为中国车市做出重大贡献的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集体退出;接踵而来的则是一系列对消费者购车影 响颇大的政策实施。早在年初,就已经有不少业内人士预计到今年的车市将难以维持之前的高增长态势,必将在走低的过程中进入理性的调节周期。 2011年已过半,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更是明确表示,“目前的种种限制政策叠加,已经使汽车产业这匹“骆驼”压弯了“腰”,不应再出台限制政策,而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前国家鼓励的多是经济型汽车,所以优惠政策取消,对汽车销售的影响会很快表现出来。“2010年底就有传闻说优惠政策要取消,那时就出现了一波购买潮,一些本打算2011年初购车的居民提前买了,这也是2011年前两月汽车销售额同比增幅下降的重要原因。”一家汽车经销商的负责人称。 北京购车摇号政策影响车市销量 号称“史上最严限购令”的北京摇号购车政策已实施了半年,截至目前已有近9万人获得了购车指标。据不完全统计,近八成的中签者至今并未购车。亚市副总经理颜景晖表示,随着个人申请摇号中签难度进一步加大,以及燃油费和停车费的上涨,市民申请购车指标的热情也正在逐渐下降。 小排量汽车购置税由7.5%恢复为10% 经国务院批准,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于2010年12月31日到期后停止执行,自2011年1月1日起,统一按10%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多数经销商家表示,取消购 置税优惠会对 整个车市产生一 定影响,特 别是小排量 汽车的销量 受到影响.。 6

  9. 特别关注 无法达标,不少车型难以进入《达标车型表》,从而导致产销量减少。 由此可见,市场对于该政策的消化显然还将延续一段时间,但市场供需结构本身并未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卡车制造商积极申报、以及改善车型油耗,这一政策对销量的影响将会逐步缓解。 老旧汽车报废最高补贴1.8万元 日前,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通知称,今年年内符合一定条件的报废汽车,最高可获18000元补贴。这也被视为2011年国家推出的首项汽车行业的刺激政策,但对车市能有多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尚难推断。 为增强补贴政策的吸引力,新政参照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标准,将城市公交车、农村客运车、重型载货汽车的补贴标准分别由15000元、10000元、5000元增至18000元、11000元、18000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项政策预计对市场刺激作用微弱,“补贴重点为农村客运车、城市公交车以及重型载货汽车,因此主要受益的是运输公司,但是这类老旧汽车的车价很高,相比之下补贴的吸引力不大。” 汽车分析师侯延琨称,虽然补贴影响有限,但该政策的推行意味着政府将继续支持发展汽车产业和对汽车节能的态度。 全年24万辆的上牌量,相比2010年减少了7成。使得“过惯了好日子”的北京汽车经销商们面临严峻的考验。业内人士预测,在“限购令”的威慑下,北京三分之一的车商或将倒闭。销售数据显示,一季度特别是1、2月份北京汽车市场低迷,二手车及进口车主要销往外地。外地消费者进京购车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对京城汽车销量有所弥补,但依然无法缓解摇号政策对车市的影响。 此外,飞涨的油价、大幅提升的停车费,以及包括增加公交车专用道、部分拥堵路段可能按单双号限行等对私家车不利的措施逐渐出台,北京车市的购车者还可能进一步减少。 新购营运车辆燃油消耗须达标 从2011年3月1日起,《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过渡期车型表》废止执行,凡新购置以汽油或者柴油为单一燃料,总质量超过3500千克的道路运输车辆(道路旅客运输车辆和货物运输车辆),车辆型号未列入《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终止燃料消耗量达标核查,不予办理 营运手续。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商用车4月销量仅为40.97万辆,环比下降14.81%,同比下降7.84%.分析销量具体情况,发现,正式执行的《道路 运输车辆燃料消耗检测和监督办法》对商用车造成的影响正在显现,由于目前市场销售的许多商用车型 7

  10. 特别关注 2011年下半年中国车市展望 前景扑朔迷离 羊城晚报2011.06.30 从汽车消费的外部环境来看,有分析指出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有望6月份见顶,下半年宏观调控有望适度放松,GDP增速温和上行,随着9月份前后销 售旺季的到来,三、四季度,汽车企业有望迎来产销两旺的局面。与此同时,也不乏专家认为,今年后几个月汽车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市场滑坡将持续到明年一季度。 尽管市场比较艰难,但是能淡定的依然是合资企业为代表的厂商。毕竟,他们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可以压缩,有竞争力的产品作为后备,有着更为丰富的应对形势变化的经验。另一方面,自3月以来,钢铁、橡胶等汽车原材料价格呈持续下行趋势,这都会拉动汽车行业的毛利率微幅上行,到了三、四季度上行趋势明显。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由于日本地震导致零部件供应中断,日系车企减产,虽说不久的将来可以恢复到地震前的水平,可是时过境迁,失去的市场份额不是说补就会补回来 2月份之后的淡季持续,加上日本地震,给国内厂家和经销商带来空前压力。虽然有上海车展延续节庆的气氛,又有新车若干发布,但是不少业内专家仍然有人给出2011年车市负增长的预测。 的。此外,小型车、微型车生产企业面临更大的产能过剩压力,同时还不断有企业在进入这个领域。自主品牌企业在一线市场已经转为退守,而在二三线市场面临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强劲挑战。 乘联会预计,今年后几个月,汽车市场形势将更严峻。油价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对汽车消费有抑制作用;连续两年的超前消费,市场购车能量的下降成了定局。当然,一切都是估计,永远没有人能百分百说清楚车市的动荡方向。可以肯定的是,买车还是要趁早,早买早享受,不要坐等政策来刺激。 车市篇 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不变,汽车刚性需求非常强烈。我们认为,随着一些利好因素的逐步积聚,像一季度一样,下半年汽车股还会迎来一波像样的结构性行情。尽管消费者对车市前景的判断并不乐观,但购车需求仍然比较旺盛。调查结果显示,85.6%的被访者有购车计划。 8

  11. 特别关注 车市政策会否反复多变? 由于人为抬高了去年年底汽车销量水平,今年不会再有强心剂,也没有末班车可搭,所以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要保持一季度的增长幅度,全年达到10%有很大困难。由于政策的动荡,这种形势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最近多位来自汽车企业的高管强烈呼吁,希望国家能够给予汽车产业发展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但目前的市场状态正是政府所希望的,因此今年国家不会出台新的鼓励汽车市场的政策;节能车补贴政策有可能提前结束,在节能车标准提高后重新启动,但受惠车型将大大减少。 消费者购车会否遭遇提价? 调查结果表明,“紧凑型车”仍是被访者的首选车型级别。其次,中型轿车和SUV也是一部分消费者中意的车型。合资企业具有强大的知名度,再加上产品线不断下探、产能扩张、增加自主品牌的投入,这些因素都将给本土品牌带来巨大压力。 从日系车的地震后表现来看,有部分品牌确实因为经营得不好,市场销量每况愈下,越来越糟糕,但是消费者买车并不会因此而占了便宜。个别紧张车型不是 缺货就是要排很久的队。还有的车型优惠在悄然减少,等于变相提价。虽然市场不振,但是由于库存压力没有想象的大,所以经销商处于一种不紧不慢的状态。但是新车型的推出,照例会引起一时间的轰动,市场上的缺货会比较明显,这也与厂家的饥饿营销有关。尤其是德系车的迈腾、帕萨特等车型,还有美系通用的个别热门车型,排队现象都会存在。 事件篇 日本地震是上半年最激荡业界的事件,那 么下半年除去自然灾害,还是会围绕企业自身的裂变、国家政策的多变发生许多的故事。 日系车恢复元气急不来 根据市场周期规律,6月是乘用车市场进入低谷的起点;日本地震的恢复速度超预期,6月份进口零部件为正常的80%左右,由于日系企业汽车周转库存和经销商库存均在正常水平以下,对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丰田5月在华销量已经降至最低谷,地震对产能及销量造成的影响已最大程度地显现出来。根据丰田发布的最新产能恢复计划,今年6月份在华生产将恢复震前正常水平,6月以后的生产及销售将向更加乐观的方向发展。丰田希望可以逐步恢复和提高在华销量。广汽丰田负责人则表示,地震最开始发生时确实让生产出现问题,但是在多方面的配合下,公司现已全面恢复。 本田中国表示,本田5月份的在华销量受产能下降的影响,并不乐观。目前本田在华合资工厂的产能正在逐渐恢复,相信8月份就可以恢复震前的生产水平;在8月份之后,本田将加强生产力度,以挽回3月以来在生产层面的损失。 新能源汽车投入大雨点小 据工信部公布的《2010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2010年,入围的54家车企190个车型年产量为7181辆车,这意味着,54家车企去年生产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平均不足133辆,每个车型的产量则平均不到38辆。 车企目前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主要障碍是政策不落地,企业不敢过多进行研发和投资,毕竟企业所承受的财力有限。很大一部分企业 9

  12. 特别关注 在传统燃油汽车技术方面 尚处在研发起步阶段,纯电动车型却已推出好几款,但其实连真正的产品生产线还未建立。不过,虽然有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些具体标准和补贴细节没有出台,但是政府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很大,这也引起了跨国车企对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觊觎。 各大车企工厂忙扩容 广汽本田增城工厂的全面扩容,可望下半年实现,一举解决目前产能不足的状况,也为理念及其后车型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从12万辆上升到24万辆,加上老工厂,总产能也就相应地上升到48万辆。 一汽-大众南海项目已经正式获批,这将为一汽-大众新增30万辆的产能,使一汽-大众总产能突破100万辆。而长安PSA深圳基地的获批,也将最终形成年50万辆的生 产能力,并将PSA在华产品线向商用车型延伸。与此同时,神龙公司第三工厂在武汉启动,到2015年,神龙的产能将提升至75万辆。 此外,北京现代、福特在华合资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和江铃汽车,目前也都在兴建新的生产基地。 油价波动趋涨惹人忧 消费者认为2011年汽车市场不乐观的因素有哪些?有网站调查结果显示,“油价大幅上涨”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高居榜首,成为被访者眼中最不乐观的因 素。其次,“用车成本增加”、“政策因素”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今年车市的走势造成负面影响。调查表明,“车辆使用费用增加”是使被访者改变购车计划的 “罪魁祸首”。其次,“经济形势不明朗,谨慎消费”、“政策因素”也令一部分被访者选择观望。 从趋势来看,油价上涨甚至破十已经不再是遥远的事情,一旦消费者感到油价已经高到令开车毫不划算,只能不买车、不开车,那么汽车厂家的危机就真的来了,而且无法抗拒。由于油价的变化掌握在垄断企业手中,汽车企业再怎么苦心专营节能,都不可能无限弹性地迎合油价的上涨。(接上页) 中国青年报2011.06.30 在经历4月、5月两个月连续负增长的低谷之后,车市似乎并没有好转的迹象。近期,坊间风传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将目前汽车消费市场的低迷状况上报国务院,申请调整或取消各地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一度引发市场对取消限购的无限期待。然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很快发布声明,澄清取消限购传闻,发改委也否认了这一消息。 车市上半年增速低于5 全年或将负增长 10

  13. 特别关注 尽管只是一场乌龙,却将近期汽车市场的恐慌和迷茫暴露无遗。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汽车市场如何走出低谷,是各个汽车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从今年前5个月的情况看,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77.97万辆和791.62万辆,同比增长3.19%和4.06%。专家预测,按照6月的表现来看,今年上 半年车市产销同比增幅将很难突破5%,车市正式告别高速增长期。 从各个企业的情况看,主流合资企业的销量下滑幅度较小,而自主品牌则相对困难。其中,上海大众全年计划120万辆,前5个月完成47.9万辆,同比增长32%,可谓狂劲,实现全年进度的40%,应该能够完成全年目标;一汽大众全年计划销售100万辆,前5个月完成38.7万辆,同比增长25.6%,实现全年进度的39%,略高于去年的进度,也基本能够完成;北京现代全年计划72万辆,前5个月完成30.8万辆,同比增长12.3%,实现全年进度的43%,完成全年任务也希望较大。 “两个月的汽车产销均呈现负增长,持续了两年多的车市井喷期正式宣告终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表示,“政策对于车市向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目前的种种限制政策叠加,已经使汽车产业这匹‘骆驼’压弯了‘腰’,不应再出台限制政策,而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悲观情绪在整个汽车行业蔓延。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预计,下半年汽车市场的形势会更严峻,今年全年车市总体将是负增长。饶达分析,5月乘 用车环比销量降幅很大。主要有4个原因:一是市场需求疲软;二是日系企业进一步减产;三是5月份燃油价格波动很厉害;四是公车治理和三费公开的措施进一步 严厉,车市继续小幅收缩。 对于6月乘用车产销预测,饶达说,6月是季度末,厂家压库存力度加大,除日系企业外,过高的库存使厂家扩大批发销量有限;6月共21个工作日,环比和同比的工作日相同,这对提高产销量不利;根据市场周期规律,6月是乘用车市场进入低谷的起点,这主要是因为夏天买车是件很辛苦的事,对提高汽车市场销量不利。 事实上,对于突如其来的车市变局,很多企业还没有反应过来,有些甚至希望在关键时候,政府再次出手拉汽车行业一把。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可能性很小。事实上,从长远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还很大,无论是刚性需求,还是千人保有量,还是正在蓬勃发展的二三线城市,都是中国车市的“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危机时刻,正是考验企业耐力、产品品质和营销能力的时候。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在任何时候 都处变不惊,力挽狂澜或者异军突起。 更何况,刺激政策退市只是早晚的问题,中国汽车市场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由扶持到独立行走的过程,目前,只不过是万里长征中的一点点小波澜,根本无需太过惊慌。 11

  14. 特别关注 上半年车市低迷不振 二手车市场受牵连 中国新闻网  2011.07.06 当新车在车市淡季成群结伴地上市,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整车月销售量任务时,二手车为何在人们的视野中再度黯然失色? 二手车越来越新车市进入换车季 众所周知,汽车消费有着自己固定的周期性和特异性。当中国车市肩负着的民族汽车工业的使命让全世界为之瞩目的时候,当中国车市成为世界车市唯一的一 根救命稻草之时,殊不知中国自主汽车有了新的机遇,车市也又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因为人们逐渐发现,二手车市场中的二手车越来越新。 新车扎堆七月“围城”渴望车市“复苏” 进入7月,与持续高温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车市人气和销量的逐渐转淡。面对这一市场情况,众多汽车品牌的厂家和经销商都纷纷推出种类丰富的优惠促销活动,期望能够提高人气、提升销量。 随着车市转淡,很多品牌也都在此时推出了更新换代的新款车型。由于很多车型只是在配置上进行了一些小的波动,新增的配 相对于新车而言,二手车似乎永远没有那么风光,历尽芳华却又带给像我这样想买车却又买不起的这群人无限的遐想,同时又给这个特殊的汽车市场以细分。那么,当七月车市的大门受到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紧扣不开之时,我们不禁要问,二手车市场发展之路在何方?当新车在车市淡季成群结伴地上市,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整车月销售量任务时,二手车为何在人们的视野中再度黯然失色? 置对有些消费者来说可能并不太实用,而老款车型的价格会随着新款车型的上市出现比较大的优惠,消费者可选择购买一些性价比高的老款车型。 库存压力加大二手车发展遇瓶颈 在车市爆发价格大战,新车价格持续走低以后,二手车市场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记者昨天从二手车市场获悉,目前二手车不仅价格持续下降,而且销量也大幅下滑,库存压力正在加大,一些二手车经销商开始减少进货,部分经销商甚至开始转行。 二手车是否也是在面临着拐点?业内专家给出的意见是目前二手车整体受到 车市低迷不振的影响,下半年 传统旺季的到来以及国际油价的下调,二手车或将梅开二度。 12

  15. 特别关注 相信现在很多的车商都在纳闷,为什么二手车现在即使降利营销仍然不太好卖,可能久经车市的人都能明白,现在正是二手车市的淡季期。车市淡季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了,无论新车还是二手车,按照目前这个态势看,至少在7、8月份还是汽车市场的一个淡季,销量还会继续下滑。 二手车市进入淡季 何时方可反弹? 优卡二手车网 2011.07.06 是鸡肋还是黎明前奏? 现状:进退两难之境 现在的二手车商,面临这样的窘境:车市不景气,如果继续大批量收车,囤货过多就会造成场租费等成本提升的问题;如果不收,一些还在这个时节前往市场淘车消费者就买不到称心如意的车,生意还是做不成。 无奈之下,二手车商的选择是——压低收货价,继续收车。这时候,消费者犯难了:目前,购买新车的消费者绝大部分是出于置换需求,但目前4S店收购二 手车的价格普遍偏低,如果二手车市场的价格一样偏低,那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持车待售”。这样一来的直接结果是,4S店里的新车卖不出去,二手车商也 收不到货源。 恶性循环,新车卖不动,连累了老款的二手车。“2004年购入的2.7L索纳塔,当时售价近24万,现在跑了六万多公里,现在只能卖6万多,这个价格相当于跑了5万公里的POLO。”一位二手车商告诉记者,2004年的索纳塔,品牌知名度和口碑都有限,加上这车的保值率本来就不算高,所以自然卖不高。 “现在,大多数人淘二手车都不会选择老款索纳塔这样的车型,我们收进来自然还是要冒着卖不出的风险,价格怎么能高?”他说。 车市何时可以反弹? 建议:找准赢利点 车市的突然降温,让很多人越发迷茫,今年的车市还有戏吗?在杭州汽车城某经销商眼里,国内汽车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抵抗力,经销商在车市逆境中展现出来的应变能力,让许多业内人士感到出乎意料。 “首先,很多经销商已经明白,卖车赚的是小钱,售后及各项增值业务开拓才能保证盈利点的平衡。”他说,最为重要的是,中国车市的刚性需求还很大,迟 早会一点点释放出来。此外,在许多专家学者眼里,不利于车市发展的政策早晚要退市,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最终还是由市场因素决定。 “现在车市只是回归正常的调整期,而这个调整期很可能比预料的还要短,或许下半年,转折点就会到来。”一位业内人士说。 13

  16. 特别关注 北京青年报  2011.07.14 根据最新统计,6月份北京二手车交易量开始全面回升,预计总量已经超过3万多辆,这也是北京二手车交易量首次超过新车。一些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北京二手车交易的活跃,北京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二手车集散地。今后,外地车商蜂拥北京淘金将成为北京二车市场新现象。 北京二手车外地车商说了算 如果你问北京二手车价格是怎么确定的,那么很多行业内人士会告诉你,现在已经完全是外地车商说了算。一些专业人士表示,今年新政之后,北京已经全面进入低价位二手车外迁时代,外地的需求已经成为决定价格趋势一个重要因素。 记者采访了一位外地车商,他不否认目前北京二手车本地市场需求减弱,二手车价格主要看外地市场的需求。他表示:“实际也谈不上我们说了算,但是我们确实知道我们本地市场消费者需求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价格的二手车,我们可能比谁都更了解。” 根据北京花乡二手车市场的统计表明,目前北京二手车库存已经全面进入高档化,一些中低价位的二手车由于外迁市场需求大,在市场库存中份额已经大幅减少。 一些北京二手车经纪公司的人士表示,由于卖车人急于换购申请新牌照,一辆适合外迁市场的中低价位二手车,不用展示就能够很快外迁外地市场。目前这些车辆外迁地包括大连、石家庄、大同、太原、济南和枣庄等地。 外地车商三个渠道获取车源 目前,外地车商在北京获取车源主要有三个渠道。 第一个渠道是从新车4S店。今年以来,在新政的影响下,北京新车店置换比例大幅提升,而置换的旧车就成为外地车商抢夺的目标。一些新车4S店人士表 示,他们店今年置换比例已经超过30%,按照每个月销售200辆新车计算,每月将有60辆旧车车源,这些车主要以中低价车型为主,是外地车商所看中的车型。据了解,为了平衡外地车商之间的关系,一些4S店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比如对外迁周期、交易价格都有明确的规定。 外埠二手车蜂拥至北京车市 规模化外迁或成新趋势 14

  17. 特别关注 们的“生意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上是当地消费者需要什么车,车商就按照要求到北京采购,然后把车 直接开回当地,这种方式往往成本较高,但是交易风险比较低;第二个阶段是一次采购多辆二手车,然后集中办理过户、外迁手续,雇专人把车开回当地市场出售; 第三个阶段是采购数量继续扩大,分不同时段把车辆集中起来用货运板车运回当地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实际上,现阶段的外迁市场仍然是一对一模式主导,也就是说,外地市场需求什么车,车商就采购什么车。但是随着二手车利润的下滑,这种模式将面临成本的压力,今后只有形成批量、规模化经营才是未来二手车交易的新趋势。 目前一些资本已经开始在区域市场建立二手车连锁,希望通过区域之间价差展开二手车营销,这种趋势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主导华北地区的二手车交易。(接上页) 第二个渠道是通过拍卖获取车源。目前北京已经有三大二手车拍卖平台,分别是:花乡二手车市场的即时拍,每日成交为15辆左右;亚市车易拍,人气和成交量稳步提升;北汽鹏龙二手车拍卖,每周3场拍卖。这几大拍卖平台已经成为外地车商了解行情、获取车源的最佳渠道。 第三个渠道是借助北京二手车经纪公司资源,直接外迁外地市场。目前大部分北京二手车经纪公司,已经开始和外地车商建立联营关系,把北京中低价位的二手车外迁外地。 规模化外迁将成为新趋势 北京现有汽车保有量500万辆,意味着每年有超过50万辆二手车资源,这些二手车资源中的绝大部分是外地市场需求最大的中低价位车型,而随着二手车交易量的逐步扩大,北京二手车外迁模式将面临巨变。 一位多年从事二手车交易的外地车商把他 广州日报  2011.07.05 上半年二手车经营惨淡 欧美系二手车上演绝地反击 年已经过去一半,二手车市场也“蛰伏”了六个多月。用车商的话来说:今年市场“水净鹅飞”。记者获悉,不仅新车市场连续多月负增长,各大二手车交易市场第二季度的交易量也同比下滑两成左右。市场不景气连累部分车型二手成交价,交易不活跃的 二手车型被车商狠狠压价收购。而随着欧美车型在新车市场的大卖势头,部分欧美车型在二手市场上上演“绝地反击”,身价略微上涨。 15

  18. 特别关注 年推出新款之后,雅阁和凯美瑞的畅销时间远比天籁要早。因此由于天籁的市场保有量原因,天籁的保 值率会不如凯美瑞和雅阁车型。 保值率更看重车型的年份、车况、保养状况。记者留意到,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二手天籁以2008年前后的居多,而凯美瑞和雅阁则有各种年份可供选择。 从实际交易状况来看,目前新款天籁在二手市场上的走量速度比老款天籁快许多。近期,B级车市场的二手车收购价和二手价波动不大,一款2005年上牌的老款 天籁230JK如今二手价在9.5万元左右;一辆2010年上牌的雅阁2.0EX二手价在19万元左右。 跳蚤市场调查:欧美车保值率第二季度略升 综合第二季度的二手车跳蚤市场情况,欧美车系部分车型在新车市场表现抢眼,使得其二手车型也相当“保值”。如新上市的途观、朗逸这类在新车市场畅销车型,一年内的“准新车”保值率也较高。 二手车车行老板指出,在广州消费者心里,欧美车油耗大终究是个心结,如别克系的君威、君越这类车型依然比日系车更容易“掉价”,加上凯美瑞、雅阁和天籁在二手市场上的稳如泰山的霸主地位,欧美B级二手车很难卖到好价。 而一些欧美品牌的经济型轿车,如宝来、 福克斯、高尔夫等车型,因为在新车市场上一直让幅较少,近期到了二手市场上也相对保值。如高尔夫6在新车市场一直没有优惠,到了二手市场虽然顺应形势降低身价,但总体价格仍算保值率较高。他说,欧美车系近期保值率上升的车型主要体现的SUV车型和部分A级经济型轿车上,技术和安全性越来越得到华南消费者的 认可。一直在加价提车的途观,二手市场上价格也站得较为稳健。 A级车:品牌置换拉高交易量 行情:二手车价同比下调1000元左右 在最为活跃的A级车区域,品牌二手车推出的旧车置换新车业务在淡季带来显著效果。如一汽丰田、东风日产针对二手车置换业务推出促销方案,其中东风日产的以旧换新率达到11%。实际交易中,大多是用轩逸、卡罗拉、颐达等A级车置换天籁、凯美瑞等B级车。 传统二手车交易市场上,由于淡季时期来买二手车的消费者一般以私人购车为主,使得市场交易量不稳定,特别是天气炎热,很多消费者不愿意出门逛市场。 车商表示,在交易时更不会死咬价格不放,在不亏本的情况下往往会乐意“大甩卖”,以便资金周转。近期,10万元以下的二手车往往较旺季有1000 元~2000元不等的侃价让幅空间。 B级车:天籁不如雅阁凯美瑞 行情:二手车价同比下调3000元以上 近期,B级中高级二手车有3000元~5000元的让幅空间,高档豪华车更是有高达近万元至2万元的侃价空间。B级车区域,天籁、雅阁和凯美瑞的组合成为欧美车系无法撼动的“金三角”.广骏二手车市场一车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三者之中,天籁虽然在新车市场上销量一骑绝尘,但二手市场上 却没有如此风光。天 籁属于慢热车型,真 正畅销是在2009 16

  19. 资讯与动态 车牌指标租用成北京二手车交易显著特点 新京报  2011.07.18 6月,北京二手车交易延续了4月份开始的回暖趋势,3.22万辆的成交量较5月的2.97万辆增长了8%,这也是今年北京二手车月销量首次超过新车,新车 6月销售3.14万辆。与年初相比,如今二手车销售趋于平稳,备案车销售接近尾声,此前一度不畅的外销渠道有些缓解。不过新问题也随之显现,交易价格明显 下跌使潜在置换需求受到抑制,而指标租用、车牌商品化等成为北京二手车交易的显著特点。 经纪公司业务转型 年初部分业内人士曾预计,北京将会有20%的二手车经纪公司(以下简称经纪公司)消失,尤其是有形市场内的小散户最可能关门。如今7月已过半,有少 数经纪公司退出了二手车经营领域,但更多的选择了应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表示,目前经纪公司的业务转向有两大类,一类是转向专注与4S店合 作,成为以收车为主要业务的收车公司,另一类是转向重点拓展外销渠道的销售业务,批发业务开始成为主要业务。 对此,二手车资深人士魏征认为,一般小经纪公司再撑上一年问题不大,他们很少会轻易不干,尤其是不少新入行者,肯定会继续观望一段时间。 收车租牌现象出现 近期,部分二手车经营人士表示,上半年二手车交易最突出问题,是经纪公司租用二手车指标(指经纪公司收车时需要自有车牌,但自身车牌有限,不得不向 有富余车牌的经纪公司租用)的现象日益普遍。据了解,二手车指标租用主要用于本市收车、本地销售。目前北京二手车本市间过户比例已逐渐提高,6月达到二手 车交易量的49.7%。 因经纪公司收的二手车不具备临时产权, 必须先保留原车牌,等找到买主后方可实现过户,因而卖主必须等车被买走后,才能拿回车牌再去买新车。这一方面 降低了4S店的置换效率,另一方面使得经纪公司不得不铤而走险去租借指标,维持经营周转。沈荣认为,有关部门应就二手车临时产权的合理化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二手车市场发展瓶颈。放开4S店二手车经营权呼声渐高。与去年相比,今年以来二手车有形市场的主体地位出现松动,4S店在二手车交易链条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沈荣认为,与有形市场内的经纪公司相比,来自4S店的二手车源更具优势,另外,各车企的品牌二手车业绩明显好于单一经纪公司。 随着4S店从以置换手段带动新车销售,转向新车、二手车销售并重,其对放开自身二手车经营权的呼声就越来越高,有消息称,10月左右会有相关的具体政策出台。 事实上,2005年10月实施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就已经放开二手车经营权,部分4S店已获得此权,可开展二手车零售业务.但北京一直没有放 开,北京地区绝大多数新车经销商不能独立开展二手车零售,一般是委托某个经纪公司来帮助其销售置换来的二手车.“这不仅降低了新车置换效率,也影响了 4S店的利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罗磊表示。 17

  20. 资讯与动态 (接上页)目前部分主流合资车企在其北京新车销售网络中开展二手车零售,“这其实都未获得法律准许的灰色地带,相关部门有充分理由查处。因而让4S店获得合法 二手车经营资质十分必要,”罗磊表示。魏征也认为,4S店参与二手车销售并不会影响经纪公司的业务,“毕竟4S店主营还是新车,二手车销售难以太专业,投 入精力也有限,给予其经营权能加快其资金周转”。 上半年北京二手车交易12.26万辆 数据显示,6月北京二手车成交3.22万辆 环比增长8%,二手车本市之间过户比例提高至49.7%。6月,月度12.5%的摇号中签者购买了二手车,提高了3个百分点。对此,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认为,7月26日第一次摇号中签期限将至,因而买车占指标、中签购买低价二手车的过渡性需求成为当前主要消费特征。 上半年,北京累计成交二手车12.26万辆,同比减少46%。对于下半年二手车交易,颜景辉表示,随着二手车置换渠道进一步完善等因素,全年销量有望超过35万辆。 参考消息  2011.07.13 二手车将持续性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二手车交易量与同期相比小幅增长,市场总体表现稳定。全国共交易二手车超过158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7万辆,同比增长12%。 据介绍,在前5个月的二手车累计销售排名中,包括广东、山东、四川、上海等在内的前5位的汽车交易量之和占全国总量的56.6%。这意味着,目前二手车市场不仅出现交易集中度提升的情况,而且交易区域集中度也逐渐成为新特点。 而此前一直排名在前的北京市场,受到市场限购等政策影响,此次排在第9位。据苏晖介绍,今年前5个月,北京市场二手车交易达9万辆,预计6月份交易量在3万至3.5万辆之间,而今年上半年二手车交易较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 虽然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整体走势趋缓,但是二手车市场中,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进口车增速超市场平均增速,二手车市场也出现结构性增长。 需求结构调整 二手车市逆市增长 同时,与前几个月北京二手车大部分销往外地不同,继4月份二手车销售开始回流后,5月份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外地和本地销售比例达1:1。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在第一批摇号中签者即将面临到期的情况下,不少中签者为保留牌照权限,因此选择购买低端二手车,这也使得本地二手车成交量大增。 在二手车成交量增长的情况下,前5个月,二手车平均交易价格为4.4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58%。 沈荣表示,目前二手车价格还是偏高,一般成熟市场新车价格在二手车价格的一倍以上,才能更好地激发消费者对二手车的购买需求,因此比照国内二手车和新车价格,还有一个很大的降价空间,即便受市场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但是降价还是总的趋势。 18

  21. 资讯与动态 数据显示,新政前,凭暂住证购车上北京牌照的外地在京人员占北京新车上牌量的60%,新政及7月1日实行的个税起征点调整将使90%的外地在京人员无缘在京购车。 30%国产车经销商亏损 新政后,摇号首次购车特别是置换消费者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亚市数据显示,1.6L以下经济型轿车从去年41.8%下降到今年20.2%,下降20个 百分点。73.5%已摇号中签者和64.7%置换消费者意向购买合资品牌车;有88.2%中签者、73.5%置换消费者意向购买10万-20万价格区间车 型,另有20.6%置换消费者意向购买20万-25万区间车型。 调查显示,上半年有80%进口车经销商盈利或持平;有30%国产车经销商处于亏损,50%经销商在维持经营。自主品牌经销商较新政前交易量下降了近 60%-70%。颜景辉表示,2008年北京共有近350家专卖店,全年交易了50万辆新车。2011年北京已经发展到570家专卖店,增长了63%, 而销售量则比2008年下降了20%,新车增量资源萎缩及竞争形势异常严峻。 京华时报  2011.07.15 限购新政及个税起征点调整将使90%的外地在京人员无缘在京购车。昨天,中汽协、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等联合发布北京市上半年汽车信息,亚运村汽车交 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透露,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少卖了224200辆新车,同比减少59.2%;二手车少卖了104600辆,同比减少 46%。 二手车销量首超新车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累计交易新车154200辆,比去年同期的378400辆少卖了224200辆,降幅达59.2%,低于全国汽车销售水平62个百分点。其中,6月交易新车31400辆,较去年同期的62800辆减少了50%,但环比5月增长了0.96%。 上半年,北京市二手车累计成交122600辆,比去年同期的227200辆减少104600辆,降幅为46%。值得注意的是,二手车过户明显外迁 ——京内过户的占比35.5%,京外过户的占比64.5%。其中,6月二手车成交32200辆,较去年同期的37800辆减少15.6%。京城二手车交易 首次超过新车销售。 北京上半年少卖22万辆车 二手车销量首超新车 19

  22. 资讯与动态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6月国内乘用车销量为102万辆,环比5月100.5万辆的销量增长1.5%;2011年6 月国内乘用车产量为110.6万辆,环比5月份103.6万辆的产量上涨了6.8%,整体相比5月市场有回暖的趋势,不过微客市场下滑明显。 乘用车6月份销售102万辆 微客大幅下滑 网上车市  2011.07.08 2011年6月,国内乘用车产量总计为110.6万台,同比增长为6.4%,环比今年5月的103.6万辆上涨6.8%。无论是轿车、SUV还是MPV产量同比、环比5月都有增长,不过微客同比、环比都大幅下滑。 在产量小幅增长的趋势下,销量亦同样如此,乘用车在6月全国的销量为102万台,同比小幅增长3.5%,环比也出现小幅增长。其中,731919台 的销量使得轿车依旧占领了乘用车销量的榜首,环比5月份销量上涨1.7%。而微客车型的同比、环比双双下滑,其中同比下降24.4%为140549台。  国内6月份狭义乘用车生产商(不包含微客销量)销量排行的前三名依旧被上海通用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夺得,依靠新君威、新君越、英朗等车型热销,上海通用继续垄断头名位置。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分别夺得 6月份的狭义乘用车生产商销量排行亚军和第三名.目前来看,前五名已经被合资品牌虽占据,其中长安福特马自达与一汽丰田销量上涨,位列6、7名,上月取得第八名的奇瑞跌出前十名。 在六月份的广义销量排行中,由于微客产品的销量下滑,上汽通用五菱已经没有了去年的风光情景,头名位置已经被上海通用所霸占,并且销量在继续下滑。据销量统计显示,上海通用以101524台的成绩夺得头名,上海大众以88564的成绩排在第二位,而长安汽车依旧在第七名的位置与5月份相同。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分析,7月份的环比销量的跌幅将比去年同期还大,但还不至于出现狭义乘用车同比负增长,因为本月日系企业的产销量还会有所增加,但乘用车市场与企业的预期相差很多,因此市场不好的呼声会更大,特别是内资企业的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继续下降. 20

  23. 资讯与动态 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即《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在京发布。这是三方自2008年以来第四次联合推出中国汽车产业研究性年度报告。 此报告借助大量详实、权威的统计数据和市场调研结果,全面论述了加入WTO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成就和经验,并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其中,该报告针对当前日益高涨的“汽车小型化和轻量化”趋势进行了专题研究,指出汽车小型化和轻量化是最易于实施和快速见效的节能途径,并定量分析了我国乘用车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节能潜力,提出了促进汽车小型化和轻量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此外,该报告还指出,未来5至10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将高速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加入WTO十年来,汽车产业经 历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十年,在开放中逐步确立了大国竞争优势。展望下一个十年,中国汽车产业仍处在大有可为的时期,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 战的总体形势依然不变。” 担心摇号中签过期 低端二手车成热销货 《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在京发布 北京商报  2011.07.12 日前,二手车交易再度出现逆转。五六月份新车促销力度加大,曾让二手车交易进入新一轮的淡季。但近期京城的低端二手车却因前两批中签者的抢购而一下热了起来。 由于担心手中的摇号指标浪费,首批中签者陈先生在二手车市场购买了一辆3万多元的二手捷达。“摇号指标马上就要到期了,手中钱有限,先买辆二手车过渡一下”。陈先生说。 伴随着京城前两批中签者购车期限将至,更多的中签用户将目光锁定在了5万元以下的低端二手车上,作为“占牌”的过渡车型。而这部分用户,也成为眼下京城二手车商争抢的对象。 “从上半年情况看,京城低端二手车大部分销往外地,但进入7月以来,老旧低端二手车已经成为中签者们争相购买的对象。”颜景辉表示,购买这类二手车的中签者大多是首次购车,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低端二手车成为他们过渡时期用车的首选。 亚市二手车过户数据显示,最近两个月中签消费者购买5万元以下二手车的占成交总数的七成还多,其中3万元以下的二手车占到六成。市场人士预测,本月3万元以下二手车的销售份额还将有所提升。 另据颜景辉透露,新车价格的不断下调,导致眼下京城二手车价格较上个月下滑了14%,其中老旧低端二手车的价格下浮更为明显。业内人士认为,眼下正是购买二手车的最佳时期,急于出手且资金有限的中签消费者此时购买二手车不失为一个好时机。 北京晚报  2011.07.20 21

  24. 资讯与动态 汽车行业经济效益增速呈回落趋势 据全国汽车行业10838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42.74 亿元,同比增长16.91%,增幅比1~3月回落2.5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总额2015.66亿元,同比增长11.46%,增幅比1~3月提高 2.50个百分点。 另据17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显示,1~5月共完成营业收入9488.49亿元,同比增长9.90%,增幅与1~4月相比,回落2.22 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1830.01亿元,同比增长3.25%,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水平(14.00%) 10.75个百分 点,增幅与1~4月比,回落5.15个百分点。与同期相比,重点汽车企业集团和汽车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增速均呈现较大幅度回落。 不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上半年,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排名前5位的企业集团有: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和北汽,他们共销售汽车666.55万辆,占行业销售总量的71.48%,比上一年提高1.01个百分点。前5家中有4家销售量超过百万辆,其中上汽接近200万辆。上半年,前10位家企业集团占行业销售总量的比重达到86.69%,其中长城汽车表现突出,产销增速均超过30%,首次进入前10名。 中国质量报 2011.07.19 记者昨天从公安部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17亿辆。其中,汽车9846万辆、摩托车1.02亿辆。全国私家车保有量达7206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73.2%。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机动车1005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增加760万辆,高于去年上半年688万辆的增量。数据显示,北京、深圳、上海、成都、天津等1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达到464万辆。 小汽车成为主要增长点。小汽车作为目前汽车消费的热点,保有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截至今年6月底 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 2.17亿 京华时报  2011.07.20 在载客汽车保有量和增量两项数据中均占较大比例。截至6月底,全国载客汽车保有量为6785万辆,其中,小汽车6146万辆,占90.6%。从统计情况看,上半年,小汽车增加651万辆,占载客汽车增量的97.8%,是载客汽车的主要增长点。 私家车突破7000万辆。截至6月底,全国私家车保有量达7206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73.2%,比2010年底上升1.21个百分点。 22

  25. 资讯与动态 易车网  2011.07.21 二手车市场以国产车为交易主体 1-4月份国产车交易量达到了118.01万辆,占总交易量的96.10%。异地转移登记比例增加,占总交易量的13.36%,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个 1.77百分点。从车龄分布状况看,市场继续延续着以3-10年的车龄为主的特征,共交易91.67万辆,占总交易量的74.64%,所占比重较之去年同 期下降了1.61个百分点。 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二手车市场比较活跃,交易量比较大;而经济发展较慢的西部地区,二手车交易量较小。从4月各区域二手车交易情况来看,重点区域交易量呈现小幅下降态势,下降幅度均在10%左右。 二手车交易价格下滑 全国1-4月二手车平均交易价格为4.37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3%。轿车平均交易价格为4.66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13万元。客 车平均交易价格为3.75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01万元。货车平均交易价格为3.6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35万元。运动型多用途SUV平均 交易价格为13.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5万元。 二手车市场机制孕育变革 经营机构的规模化经营成为趋向、行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专业化分工将更加明晰,收车、批发、零售等主营业务分工更细;二手车批发环节的出现将彻底颠 覆长期存在的“小作坊”式经营方式;跨区域流转将成为未来趋势:首先是区域中心市场逐步形成,然后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置换车源成为二手车市场主要来 源;二手车交易市场功能面临重塑,4S店逐渐成为二手车的业务中心,经营公司将成为二手车业务的基本经济细胞,经销商集团优势将逐步显现。 预计未来十年,中国二手车市场的交易比重进一步上升,年度交易规模将达到3640万辆,新车与二手车交易比例接近1:1。 中国二手车十年后将年销3640万辆 中国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介绍了全国二手车市场的总体情况。今年1到4月,二手车交易量与同期相比小幅增长,市场总体表现稳定。全国共交易二手车122.81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34万辆,同比增长11.17%。 23

  26. 资讯与动态 11.85 亿元 22万 中国财政部周四表示,已经下拨各省市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清算资金人民币11.85亿元。今年6月,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称,政府将为淘汰老旧城市公交车辆、农村客运车辆和重型卡车的车主补贴每车最高达人民币18,000元的以旧换新补贴。 政府部门是在中国汽车销量放缓的背景下推出这一政策的。财政部表示,上述老旧汽车报废补贴政策自2011年1月1日起生效,至2011年底执行到期。 中国6月份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4%,至144万辆;今年1-6月汽车销量总计932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3.4%。 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为促进需求而采取的购车补贴措施使中国2009年和2010年汽车销量分别增长了46.0%和32.4%。 中汽协、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及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亚市)等昨天联合发布了北京市上半年汽车信息,亚市副总经理颜景辉表示颜景辉介绍,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新车销售154200辆,比去年同期少卖了224200辆新车,同比减少5a9.2%;二手车销售122600辆,少卖104600辆,同比减少46%。其中,64.5%的二手车外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北京新车销量31400台,二手车成交量32200台,二者比例为1:1.02,这是旧车销量首次超过新车,新旧车成交量相当时,意味着汽车市场走向成熟。北京市场出现的变化,是在政策之下的快速转型,将由以旧换新发展到以旧促新。 华尔街日报  2011.07.15 中国经济网  2011.07.15 1.18%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据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结果显示,6月份国产汽车价格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1.18%。 监测结果显示,国产乘用车价格经过连续两月下行,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1.41%;商用车价格小幅回落,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0.79%。此外,进口汽 车价格小幅走低。6月份,进口汽车价格由升转降,环比由上月上涨0.33%转为下降0.37%,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0.47%。其中,进口轿车与进口越野 车价格分别比上月下降0.67%和0.08%。 国家发改委价格要素处首席分析师程晓东表示,预计后期汽车价格随下半年产能的逐步释放,稳中略降走势仍将有所延续。他表示,厂家目前的库存压力不是 很大,虽然第二季度的销量有所下滑,但是厂家并没有削减产能的动作,因此市场不会有很大的供需缺口。此外,他还表示,今年三季度汽车销量不会有太大增幅, 而厂家为完成销售目标,会在四季度出现更大幅度的降价,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或将高于去年同期销量。程晓东称,上半年汽车整体销量同比增长在2-3%左右,离10-15%的增长目标较远。随着四季度销量的释放,全年增长幅度预计能达到6-7%,因为二三线市场的刚性需求较大。 新快报  2011.07.15 24

  27. 分析与评论 水到渠未成中国二手车发展需要突破四个方面 国际金融报  2011.07.08 “水到” 上半年车市产销增长低于预期,北京二手车市场也经历了近半年多的真空期,为了增加保有量,经销商们开始转变经营方式,纷纷瞄准二手车的置换市场。 通用、丰田、日产、福特、大众等主流汽车品牌都相继开发了自己的品牌二手车概念。大众首家“二手车批发与分销中心”6月下旬进驻花乡市场;奔驰最大的经销商利星行也将在花乡成立二手车交易中心,地址紧邻大众与中进汽贸的批发与分销中心。 让诸多品牌蜂拥而至二手车市场的动力,客观上是因为北京限牌影响新车销售,力争分食二手车市场这块大蛋糕,另外一方面也是车市自身发展因素——保有量累积效应决定的。 罗磊向记者解释,近年来在中国积累的车辆置换需求是一个十分可观的大蛋糕。专家预估今年将有24万辆通过置换来实现。 另有国内专家预测,2011年到2013年间 最近有消息传出,北京市相关部门正在起草一份鼓励二手车回收的草案,内容大概为分档次的对欧Ⅲ排放标准二手车进行补偿回收,既达到城市环保目的,也加快二手车市场进入更新阶段。 这对于二手车市场来说,无疑是个鼓励政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却持有不同看法,本周二对记者表示,上述属于利好消息阶段,但对于二手车市场发展来说,还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二手车市场,目前只是水到渠未成,政策瓶颈还没突破,如税收问题、准入问题、评估问题、产权登记问题等。” ,二手车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400万辆至480万辆的规模,最终实现超越新车、占据汽车消费市场2/3份额的国际通行标准。 北京因为限牌的问题,二手车置换被提上日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近日在与其他各地经销商、厂家沟通中发现,大家都开始重视二手车置换这块业务。罗磊表示,“这块业务已经为厂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成为在北京市场决胜的关键,这也是市场‘水到’的一个基准。” “渠未成” “虽然有市场需求,大量的旧车交易市场层出不穷,而二手车经营公司却屈指可数,年销售二手车过万辆的经销商凤毛麟角。” 罗磊表示,目前虽然市场需求很大,但在供应的环节上仍属于水到渠未成的状态,“市场上,大量的二手车其实是在车主手上,政策瓶颈还没突破,如税收问题、准入问题、评估问题、产权登记问题等。还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5

  28. 分析与评论 刺激政策推动 中国将成最大电动车市场 南方都市报 2011.06.27 财政部预留的50亿新能源汽车补贴至今用于私人购买的补贴资金不到1亿元、3年来比亚迪电动汽车F3DM总销量仅为365辆、私人保有的新能源乘用车不过800辆左右……尽管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媒体披露的多种数据都对我国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当不利,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及电动汽车看好的也大有人在。 政府或实施刺激措施 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ConsultingGroup)日前就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2020年时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而欧 洲和美国只能屈居第二和第三位。这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未来10年中会有5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行驶,大约相当于同期新车总销售量的7%。 这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为在中国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政府可能会在目前购车补贴之外采 (接上页)按照规定,二手车经纪公司若在场外交易,但是要交2%的税,拍卖公司要交4%的税,但如果在汽车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则可以免税。因为这一税费优惠政策,近年来大量旧车交易市场层出不穷,但二手车经营公司却屈指可数,而且大部分二手车经营公司在真正交易的过程中,也利用旧车交易市场进行开票操作。 准入方面,做二手车业务几乎没有门槛,个人也可以买了二手车再卖掉,这进一步加剧了二手车交易的不规范。这也使得二手车市场价格比较混乱。 二手车评估方面,罗磊表示,目前国内二手评估缺乏一套完整、系统的评估方法和手段,大多是评估师凭着个人经验对价格进行估算 ,并不是依据一套客观流程标准进行评估,因此无法保证购车者利益。 目前二手车登记政策周期太长,也是阻碍二手车顺畅流通的因素,从进入二手车展卖期间开始到完成过户,这段时间车辆属性处于休眠状态.北京置换客户虽不需要摇号,但仍要等到二手车转移登记完成后才能获得新的购买权.在此期间二手车经销商也无法获得二手车的拥有权。 对于我国二手车业务的模式方面,罗磊希望是多样化发展,这更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模式可以多样化,如美国有像花乡一样的二手车大卖场;欧洲有某宝马二手车经纪公司展厅、销售、售后服务;日本一些经纪公司有只做收购二手车业务的……” 26

  29. 分析与评论 取其他措施,比如对传统汽车实施驾驶限制但对电动汽车则不予限制。在北京,日产已有消息盛传,即将出台的北京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将明确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可以不采取中签方式即获得车辆行驶牌照,同时,电动汽车还可免征车船税。 波士顿咨询指出,政府可能实施的一系列鼓励电动汽车发展措施,使得中国市场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中国市场可能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因此,现时的电动车生产商和供应商,应为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成 倍增长、电动汽车普及率大幅提高做准备。 制定统一标准构成挑战 日前,世界银行也专门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行动计划:挑战与机遇》报告。该报告认为, 与世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我国在促进电动汽车发展方面也将面临多项挑战。 最大挑战来自如何确保强有力的政策推动。报 告指出,中国现行 电动车政策主要通过购车补贴来推广,这在市场发展的现阶段并不罕见。但未来还需要制定其他相关政策来支持制度和技术创新、部署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生产制造能力。 其次,开发综合性充电解决方案也是中国电动车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和技术开发一直是以公共服务用车为重点,如公共汽车、货车或出租车。但随着私家车需求上升,需要开发电池充电的综合解决方案,以确保汽车充电的安全性。 再次,制定统一的标准也构成挑战。随着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走向成熟,需要为制造商和消费者制定充电、安全性和电池处理的新的统一标准。中国大型电力公 司较少,在中国制定统一的标准应该比美国等其他国家要容易。但这些标准往往与欧美的标准不同,有可能会增加成本和妨碍进入国际市场。 如何建立稳定的新商业模式也是问题。中国有可能在电力公司、汽车生产厂家和城市之间形成新的联合,但新的商业模式必须在商业上具有可行性,并能够承担充电基础设施的成本开支,因为电动汽车产业不能无限期地依靠政府资金扶持。 此外,如何维持和提升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也是关键问题。政府补贴结束后,如消费者认为电动汽车的额外投入不值得,消费者可能就不会坚持选择电动汽车。 27

  30. 分析与评论 中国汽车市场连续8年年均超过20%的增长率,被2010年年底的北京限购令轻易扭转。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汽车业仍然保持了13%~15%的年均增速,但是现在车市增速连10%都不到。”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忧心忡忡。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的市场数据统计,2011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产销量同比和环比指标双双数月下滑,前5月汽车产销累计 实现777.97万辆和791.62万辆,同比微增3.19%和4.06%。照此发展下去,2011年度行业增长率保“10%”的目标,或将成为泡影。近期,国务院召集相关部委,对当前国内汽车业的发展思路进行讨论。由于参会机构囊括13家中央直属部委和中汽协的重要领导,使得本次研讨会成为近期汽车业内热议的焦点。 财经国家周刊  2011.07.11 记者获悉,6月20日左右,国家发改委在经过调研的基础上,将目前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低迷的情况,以书面的形式上报给国务院,申请调整或取消各地限制 汽车消费的政策。随后,国务院召集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商务部等13个中央部委的主要部门领导,以及中汽协秘书长董扬,以座谈的方式会商研讨这一问 题。 7月3日,了解此次国务院非正式会议主要议题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次非正式会议主要议题集中两方面,即国内汽车行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和新能源政策路径选择。 “限购令只是次要议题,不过决策层也有新思考。”上述消息人士称。 根据这位人士的介绍,国内车市连续数月不景气,作为全国曾经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北京市场上的自主品牌已经形成规模性 治堵与限购 退市;在全国范围内的二、三、四线城市,自主品牌的销售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同样难以乐观。 与此同时,大多数高端合资品牌和一些进口车型却依旧保持销售持续“井喷”态势。 对于自主品牌企业提出的限购令存废问题,该知情人士表示,“由于北京交通拥堵形势确实非常严峻。决策层的思路是除北京外,其他城市是鼓励治堵,但不支持限购。因此,北京车市的限购令不会取消,其他城市则不对汽车消费出台政策性限购,包括上海、深圳、广州这样的城市。” “中央虽然不改变北京限购政策,原则上也不支持其他城市出台限购令。但在实际操作中,那些已经被拥堵问题困扰多时的地方政府未来能否对此政策精神奉行不悖,实是未知之数”。中汽协的一位人士点评说。 汽车限购令扭转北京车市 产业政策进入调整期 28

  31. 分析与评论 确实存在“散乱差”的产业局面,但整合并不宜快速推进。 “因为从历次经验看,行政性的强制性兼并重组,只会令本该在市场机制下消解的不健康资源向大企业集团‘带病’转移。因此,今年国务院如果希望以市场 调整为契机,以行政为手段快速推进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这或会给承担兼并重组重任的大企业集团带来隐性风险。”崔东树说。 由于市场增长放缓,汽车产品供过于求,各车企在细分市场里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因此,自主品牌如果不能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压力下尽快实现产品结构调 整,突出自己的优势产品以应对细分竞争,那么任何政策调整就难以实现其初衷。“在这一点上,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相比,不但本来就缺乏技术比较优势,而且市 场因应多年工作缓慢,可谓形势严峻。” 崔东树还表示,“由于国内汽车业的管理主要归口于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三部委。长期以来这种行业管理政出多门,一度造成部门利益条块分割和权力争 夺。这不但已经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延宕两年,仍难以出台,更使相关领导难以真实掌握我们在新能源技术和市场方面 上的真实情况。因此,如何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部委合力,杜绝由政策导向可能形成行业‘大跃进’,并不是这一次国务院非正式会议就能解决的。” 新能源政策等待落地 “以限购为起点,中国车市已经进入了一个市场结构性全新的调整期,当前市场下滑属于结构性市场回落。因此,中央正在考虑如何在2010年1860万 辆的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基础上,尽快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质’的蜕变。今年或以后,国内市场能否实现行业设想的10%~15%的增量预期或不再是相关部门关注 的重点"上述参与会议的人士说,”在此背景下,以后行业的兼并重组、技术升级和细分市场的扶持,可能陆续会有针对性配套政策出台。” 另外,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仍旧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记者获悉,国家针对汽车行业的整体规划原则上不会单独出台针对某一方面的单项政策,而是将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政策整合在一起。 “从2009年至今,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虽几经酝酿调整,仍未出台。主要问题在于相关部委对于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20年)》,在新能源技术路线的明确和选择上,还存在分歧。因此,这次会议的目的之一是会商和尽快确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径及思路。”与 会人士透露说,“中央领导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拿出有实施细节、可以落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并在今年颁布出台。” 痼疾难除 “国务院这次虽然召集了十几家中央部委一起开会,但是不可能会有出乎行业预期的新政策出台。”7月2日,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针对当前国内汽车市场下行,国务院再次明确汽车产业要以此为契机实现质变,然策取代不了市场机制,国内汽车产业在部分领域而 29

  32. 汽车限购令与产业政策打架,一方面由于产业政策缺乏长远眼光,另一方面,与限购令本身缺乏政策、法律依据有关。汽车限购令与产业政策打架,一方面由于产业政策缺乏长远眼光,另一方面,与限购令本身缺乏政策、法律依据有关。 产业观察:汽车限购令为何与产业政策相悖? 新京报  2011.07.21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19日向媒体透露,正在研究贵阳市上周颁布的“汽车限购令”政策,“此举不符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规划管到2012年,现在还没过期呢,我们从来不主张实施限购”。这是国家有关部门对贵阳限购的首次明确表态。 2009年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清理取消现行限制汽车购置的不合理规定,其中列明,包括“牌照注册数 量”。然而,北京汽车限购令在一片争议声中出台之后,贵阳又出人意料地突然推出限购令,说不定第三个、第四个城市很快就会跟风效仿。 汽车限购令与产业政策打架,不仅让产业政策很尴尬,而且也让相关部门很尴尬。比如,工信部官员承认对地方限购令很难直接发文“拍板叫停”。也就是说,相关部门对违反产业政策的地方限购令只能表明自己态度而已,难以有实质性作为。 同时,这种背道而驰的局面也让地方限购令饱受争议和质疑———出台汽车限购令既没有政策依据,也没有法律依据,再加上缺乏民意基础,出台限购令就完全变成了地方政府意志。 汽车限购令之所以与产业政策背道而驰,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汽车产业政策过于僵化,缺乏长远眼光。众所周知,2009年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汽车产业等支柱性产业的影响,如今,这场金融危机早已远去,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早已变化,继续实施这样的产业政策已显落伍。 事实上,产业规划政策应是跨越几年的中长远政策,制定的产业规划不仅要有前瞻性还应该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产业政策僵化、缺乏前瞻性带来的后果,轻则 让政策和政策执行者陷入尴尬境地,重则很可能会误导产业发展。现在,汽车行业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依据不满汽车限购令,尽管可能有行业利益在作怪,但却暴露出产业政策的制定水平。 另一方面,个别地方政府既缺少法治意识、民主意识,也缺乏治理交通拥堵的智慧。尽管地方政府推出限购令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出于好意,但比汽车限购令更优秀更可行的方案有很多,完全可以有效应对交通压力,比如说,大量限制公车比限购私车更有效,却不见地方政府来采用;甚至,国外好的管理手段完 全可以照搬来用,却不愿意去借鉴;不管是改变城市功能定位,还是改进道路设计、道路施工、交通管制等,可以说都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而我们的一些城市管理 者却偏偏喜欢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来限购。 30

  33. 分析与评论 “政策车市”是去是留? “裸退”才是上策 南方日报  2011.07.08 2011年车市留下了“拉锯战”,或者还将留下一场关于“政策市”去留的争论。 近日来,关于国家还将出台汽车鼓励政策的传闻满天飞,撩动了政策再度救市的期盼,“利好”被疯狂炒作,更推动汽车股一路走高。在购置税优惠等政策刚终结半年之后,国家现在再出台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可能性极低“利好”只是被炒作了。 但为什么市场一退潮,炒作“救市”利好的声音就那么响亮?这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么?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业内人士希望政策不要再折腾车市,对市场、对企业、对消费者来说,政策裸退才是上策。而“政策市”博弈去留的过程,将为兔年车市留下另一道深刻的足迹。享受到补贴。而大部分媒体从业人士、汽车行业研究者认为不能用政策来保持繁荣。就像股市一直是“政策市”,并因此不能真正发挥资本平台的作用,只是成 了企业的“提款机”。 “政策不要再插手了” “才过两天紧日子就要救市?”在看到调查“当前应不应该出台鼓励政策挽救车市‘跳水’?”后,一位广州车主评论说。他的话代表了大部分投票者的想法。调查中,高达58%的投票者选择了“让市场自己调整吧,政策不要再插手了”选项;仅有6%的投票者选择了“影响经济稳定,应该适当出台鼓励政策”选 项;另有11%的投票者选择了“取消限购措施,不能一边鼓励一边限制”选项;24%的投票者选择了“改善购车用车环境,建停车场和道路”选项。 在话题调查中,反对国家推出新政策的投票者也占了超过了六成。他们认为,目前市场是回归理性,不应该出台政策;市场应该自我发展,政策出台必然打乱市场步骤;政策的出台退出都会让市场形成政策依赖;政策的出台会让企业失去内部改革的动力。 而赞同出台新政策的投票者认为,目前市场颓势造成企业经营困境;失去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政策的市场弹性较大,是最好的刺激市场的措施之一。 找市长,还是找市场? 据分析师张志勇介绍,汽车政策一般分为限制性政策、鼓励性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三种类型。业内对新能源汽车普遍认为应该通过补贴等 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化。而北京现在实行的摇号限购就是限制性政策,地方政府为交通拥堵强力推行,但车主和媒体一般反对,因为这只是延迟“汽车社会病”的发作,不能根除。 目前争议最大的是鼓励性政策。今年车市增速下滑,给车企和经销商带来压力,他们希望政策能再为车市点一把火。消费者也容易倾向于出台鼓励政策,这样可以享受到补贴。而大部分媒体从业人士、汽车行业研 31

  34. 分析与评论 “国家将出台新政策”或为炒作 今日脑的沸沸扬扬的“国家将针对车市下滑出台新政策”可能只是一场炒作.中汽协已经明确表示北京现在不可能取消汽车限购政策.而南方日报记者从多位权威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汽车主管部门目前还是偏向于让车市自行调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认为,购置税优惠等政策今年初刚取消,国家现在不可能对汽车消费出台新的政策。“据我了解,没有这么邪乎的事情。”乘 联会分析师崔东树也表示,国家现在不会出台新政策,也不应该再轻易出台刺激政策。“现在消费 者和股民需要信心和理由,消息面有成为鼓动市场人气的炒作工具嫌疑。” 崔东树还认为,政策的利好是大家认为的最大利好。但政策面需要与行业基本面配合,单一的政策面难以强力扭转市场压力,反而将加重车市淡季的观望情绪,干扰市场的正常调整。 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认为,不应该将目前的车市定义为低迷,而是一种正常的回调。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也表示,即使考虑到不给优惠政策,部分大城市甚至 限制汽车的购买和使用,当前汽车的发展速度也不会太慢,更不会停止增长。“十二五”期间汽车业的增速将在10%-15%之间。汽车业未来应在应对能源、资 源、环境、交通问题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现在各地对汽车确有投资过热的苗头。 可以确定的利好消息是,国家将继续实施节能汽车补贴政策,不会在近期取消,但今年下半年开始的第二轮补贴将会提高入围标准。另外,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十年发展规划,已完稿呈交国务院审批,但公布时间尚没有确定。 究者认为不能随便用政策来保持繁荣。就像股市一直是“政策市”,并因此不能真正发挥资本平台的作用,只是成 了企业的“提款机”。 “遇到一点困难就去找市长,而不是去找市场,表明中国汽车行业还是计划经济思维在统治着。”汽车分析师向寒松提及“找市长,还是找市场”这个发展市场经济初期经常被提起的话题。 “政策市”应该裸退 “车市的问题不在于一时的救与不救,而在于能不能不把汽车当成一个特殊的产业,时而亢奋,时而打击,不给其按照市场规律原则发展。”一位投票者留下的评论,揭示了汽车“政策市”的症结。 张志勇认为,前两年的政策刺激实际上只造成了车市的虚假繁荣,但打乱了企业的生产计划,也使车企在技术研发、人员培养、品质提升等体系建设上形成了 惰性,这实际上影响了汽车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汽车业不应该有‘政策市’。应该让所有人对政策不再抱希望,回到正常的市场轨道。” “对于车企特别是本土厂家来说,政策不介入实际上最有利。”张志勇说事实证明,越得到政策的照顾,自主车企越发展不起来,照顾得越少,反而进步得越快。因此“应该让消费者用脚投票,让市场而不是政策来照顾企业”。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不宜简单采取刺激汽车生产政策。当前如果采取所谓的刺激政策,也应该结合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目标,继续加大推广 新能源汽车的力度,尽快实现市场突破;节能补贴应该改变现在的“普惠制”,实行更严格的能耗标准;大力淘汰黄标车,减少城市污染。 3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