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214 Views
2012 版本科生培养方案 朝语系. 2012 版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与创新为先导,以前期教学改革成果为基础,将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素质教育的培养融入到应用型韩国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中。 本专业加强培养应用型和高层次的韩国语人才,突出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增设笔译、口译课程加强翻译课程建设,重点培养中韩高级翻译人才。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选修其他专业学科或选听全校公共课程,通过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相互交融,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E N D
2012版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 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与创新为先导,以前期教学改革成果为基础,将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素质教育的培养融入到应用型韩国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中。 • 本专业加强培养应用型和高层次的韩国语人才,突出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增设笔译、口译课程加强翻译课程建设,重点培养中韩高级翻译人才。 •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选修其他专业学科或选听全校公共课程,通过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相互交融,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 增加相应的实践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赛和实习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专业技能。
2012版培养方案的特色 • 1. 培养创新精神及国际视野 新的培养方案倡导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精神,鼓励学生对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建构自己的判断和信念,通过思维训练,在认识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创造力"和创新惯性;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 • 2. 注重教学方法,培养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新方案增加专业技能课程,尤其是翻译技能类课程,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加各种实习,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课堂的案例教学延伸到现场实际操练,巩固和完善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从而提高中韩翻译技能。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韩国语听、说、读、写、译等韩国语语言基本技能,具备韩国语写作、翻译、编辑等能力,能在政府、学校、研究、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翻译、管理、语言编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
韩国语的实际操作 与应用 成功的韩语人才的 培养 培养目标 韩国语技能培养 扎实的韩国语基础
2008版课程设计的不足 1. 基础韩国语 共四个学期的课程,36学分; 第一学期10学分,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基础教学的需要。 2. 韩国语会话 共三个学期的课程,6学分; 第一学期2学分,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说,第一学期的会话课不太合理,只是跟其他课程的重复,起不到会话练习的作用。 3. 韩国语应用写作 一个学期2学分。 08版写作课仅安排到第六学期,不能满足基础班的写作练习。 4. 韩国语口语口译 一个学期2学分。 作为专业技能中的一个中部分,口译课的安排不够充足,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要。 5.韩国语报刊选读和电脑软件应用 一学期1学分。 目前随着网络和电脑的普及,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学习与韩语相关的新闻和电脑知识。
韩国语写作课的安排较少 基础韩国语课时不够充足 2008版课程缺点总结 1 基础韩国语课时不够充足 2 韩国语会话安排不够合理 3 韩国语口译笔译课时不多 4 5 报刊和电脑软件可以由学生自学
2012版课程的新规划 • 首先,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在初学阶段,本专业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和牢固的专业知识。加大低年级的基础韩国语教学,将第一学期的基础韩国语由最初的10学分增加至14学分,并将会话课融入到基础韩国语教学中,结合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做到更合理的练习。同时在基础教学阶段增添了基础写作课,从初级阶段开始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 • 其次,在听说领先的同时,加强口译和笔译的训练。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后,必须提升专业技能。本专业在原有翻译课的基础上加大了教学力度,由4学分增加到8学分,并将口译和笔译分开,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 • 另外,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专业开设了商务韩国语、旅游韩国语,提高学生在科技、经贸和旅游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第六学期商务韩国语课程的开设,主要针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实战式训练,在训练学生的求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2版课程设计 口译笔译 综合素质 基础教学 扎实的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优秀的综合素质 2012版
2008版与2012版课程对比 1学期基础韩国语14学分 1学期韩国语会话 6学期高级韩国语6学分 韩国语报刊选读 韩国语写作4学分 中韩口译4学分 韩语电脑软件应用 商务韩国语3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