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78 Views
2008 年南通市高考研讨会交流材料. 新课程、新高考、新对策. 南通市教研室. 汇报提纲. 一、情况分析 07 年课改四省高考情况汇报 08 江苏新高考新方案带来的新情况 我市高考模拟分析的情况汇报 08 高考考试说明制定情况的汇报 二、对策建议. 高考模式的变化. 模式:“ 3+1” 内容:语、数、外和其余六学科中的任何 1 门. 模式:“ 3+ 文 / 理科基础 +X” 内容:语数外 + 文 / 理科基础 + 政史地或物化生中的 1 门. 广东. 模式:“ 3+X” 内容:语、数、外和文综或理综.
E N D
2008年南通市高考研讨会交流材料 新课程、新高考、新对策 南通市教研室
汇报提纲 • 一、情况分析 • 07年课改四省高考情况汇报 • 08江苏新高考新方案带来的新情况 • 我市高考模拟分析的情况汇报 • 08高考考试说明制定情况的汇报 • 二、对策建议
高考模式的变化 模式:“3+1” 内容:语、数、外和其余六学科中的任何1门 模式:“3+文/理科基础+X” 内容:语数外+文/理科基础+政史地或物化生中的1门 广东 模式:“3+X” 内容:语、数、外和文综或理综 模式:“3+X+1” 内容:语、数、外+文综或理综+基本能力测试 山东 模式:“3+X” 内容:语、数、外和文综或理综 模式:“3+3+基础会考” 内容:语、数、外+物化生或政史地+基础会考科目 海南 模式:“3+X” 内容:语、数、外和文综或理综 模式:“3+小综合+综合素质评价” 内容:语、数、外+文综或理综 宁夏 模式:“3+1+1” 内容:语、数、外和其余六学科中的任何2门 模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内容:语数外+选修和必修学业水平测试 江苏
共同点 • 强调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基础地位(其中数学均分文理) • 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全面性和基础性 • 体现新课程的选择性(超量给题,限量做题) • 体现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
命题背景(考试中心副主任梁育民) • 一是受到中央领导、基础教育部门、高中广大师生和其他省区考试机构的关注。有人提出,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究竟如何,要看今年首批省区的高考结果。他们对新课改后的高考期望很高,甚至用新课改的全部期望要求今年的第一次高考。后续省区特别是分省命题的省区,非常关注四省区的开创之旅; • 二是今年是恢复高考30年。30年来,已有一亿多人次参加过高考,其中上大学的考生约三千六百多万人; • 三是在今年年初,出现了关于高考存废的争论。有人明确提出废除高考,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尽管主张废除高考的言论没有成为舆论的主流,经网络调查,95%的网民反对取消高考,但也反映出不少认识上的问题。
继四省区之后,明年江苏进入新课程高考,2009年天津、福建、安徽、辽宁和浙江五个省市进入,2010年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和湖南五个省市进入,2010年新课程高考在全国全面推广,到2013年,全国所有省份(港、澳、台除外)全部进入新课程高考。从这个进程看,今年四省区的新课程高考不是孤立的事件,它对后续进入新课程高考省份的导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继四省区之后,明年江苏进入新课程高考,2009年天津、福建、安徽、辽宁和浙江五个省市进入,2010年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和湖南五个省市进入,2010年新课程高考在全国全面推广,到2013年,全国所有省份(港、澳、台除外)全部进入新课程高考。从这个进程看,今年四省区的新课程高考不是孤立的事件,它对后续进入新课程高考省份的导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指导思想 • 就总的命题思想和原则而言,新课程高考与目前的高考是一致的:指导思想是“两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录取人才,有利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基本原则是“科学、公平、安全、规范”八字方针。 • 因为这是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批毕业生,学校的教学情况发生了变化,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知识和能力要求与以前不同,如何估计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如何衡量新课改的价值观非常关键,这是价值尺度的常模重建。所以在总的命题思想和命题原则的基础上,新课程高考更加关注试题难度的稳定和新课改理念的具体体现,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平稳过渡。高中新课改的实施是一个过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随之而来的新课程高考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它是对新课改进程的反映。新课改后的高考要兼顾改革力度和考生、教师以及社会的承受能力,不要步子过大,应逐步到位。平稳过渡包括试题难度稳定和各科试卷难度稳定。就难度而言,要求各科总分应该不低于往年,各科的难度之和不高于往年。难度稳定或适中是新课改试验区关心的首要问题。一是平稳过渡。高中新课改的实施是一个过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随之而来的新课程高考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它是对新课改进程的反映。新课改后的高考要兼顾改革力度和考生、教师以及社会的承受能力,不要步子过大,应逐步到位。平稳过渡包括试题难度稳定和各科试卷难度稳定。就难度而言,要求各科总分应该不低于往年,各科的难度之和不高于往年。难度稳定或适中是新课改试验区关心的首要问题。
二是确保新课改的理念适度体现。体现在四方面:二是确保新课改的理念适度体现。体现在四方面: • (一)关注选修课程考查方案的落实。既然已经有必修与选修的设置,就必须在高考中体现出来。 • (二)适度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考查; • (三)以考纲为依据,绝不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避免试题有意无意地反映某一本教材的倾向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材的多样化; • (四)注重探究性能力的考查。这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求学生对新的问题进行探究性的研究,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来处理新的问题,这在不同的学科都有适度的体现。
为了落实新课改理念,今年解决三个认识问题:为了落实新课改理念,今年解决三个认识问题: • 一是如何看待知识与学生思维活跃的关系。有人说新课改让学生思维更活跃,如果这是现实,那么必须积极研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怎样出题,不能考教学要求范围之外的知识; • 二是如何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考查能力。能否找到一个办法,让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不是叠加关系,新课改作了很多尝试。过去人们的知识完全靠记忆,现在有的知识不必记忆,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在这种情况下,把考查记忆的知识变成已知条件,在侧重探究性考查的同时弱化那些不太重要的知识考查,条件和背景资料尽量提供得充分些; • 三是难度控制与新理念的关系方面,难度的控制或适度调整放在第一位,新的理念如探究能力的考查放在第二位。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三个认识的调整基本到位。
07考纲的变化(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07考纲的变化(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 • 新大纲呈现三大亮点: • 一是体现新课标教学倡导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而新大纲在维护统一考试的前提下,尽可能反映新课标教学中倡导的这种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前考试大纲要求所有题目都是必做题目,现在新大纲在选考的范围内,考生有选择性,可以选做部分题目,只要必考与选考的分值总和达到规定即可。新大纲的选考模块原则上对应新课标教学的选修模块,选考内容基本上在选修的范围内,但选修与选考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有些内容虽是选修,如果很重要的话,也列人必考范围(如物理将3-2内容列为必考内容)。
二是新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新大纲被规定在新课标的范围之内,而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以及考生选考的科目又在新大纲范围之内。打比方说,如果新课标是一个大圆的话,那么新大纲就是一个中圆,各省市的考试说明则是一个小圆,考生答题的范围要比小圆还小,因为他们只选几。(一些学科新增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放在考纲中)二是新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新大纲被规定在新课标的范围之内,而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以及考生选考的科目又在新大纲范围之内。打比方说,如果新课标是一个大圆的话,那么新大纲就是一个中圆,各省市的考试说明则是一个小圆,考生答题的范围要比小圆还小,因为他们只选几。(一些学科新增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放在考纲中) • 三是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大纲吸收了新课标的能力要求。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新大纲在试题设计中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大纲更多地要求通过问题、实验得出结论,这样正体现出新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还需要指出的是,新大纲的能力层次是最低的要求,具体到各省的考试说明的要求.可以在最低要求之上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坚持命题以能力立意,强化对基本素质的考查;学科考试注重综合考查考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夯实基础,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能力的持续发展;有利于高考改革方案(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的成功实施,有利于考试与录取的科学与公平。坚持命题以能力立意,强化对基本素质的考查;学科考试注重综合考查考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夯实基础,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能力的持续发展;有利于高考改革方案(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的成功实施,有利于考试与录取的科学与公平。
新课标高考试卷结构的变化 • ○根据“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的原则,各地试卷均设置了选做题,增加了试卷的长度,体现了新课标课程结构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但是选做题的占比各省不尽相同)。 • ○在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了调整。如语文,先考查“知识与积累”,再考查“阅读与鉴赏”,后考查“表达与交流”(与07年大纲相吻合,将“鉴赏评价”与“表达应用”的位置作了互换,“鉴赏评价”在前,“表达应用”在后,先阅读,后表达,); • ○在题型设计上,先选择题,后非选择题;在能力考查上,先知识性试题,后能力型试题。(符合考生心理,人性化)通过对考查内容和试题难度的调整,使考生做题时从易到难、由快到慢,绝大多数的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卷。
新课标高考试卷结构的变化 • ○删除了与新课标理念不符的题型,如化学纯理论的计算试题,增加了新题型,如英语的语法填空、信息匹配、读写任务等三大新题型(广东) ,阅读表达(山东),改良型短文改错(海南、宁夏),体现了创新性和时代性。 • ○在文/理综试卷中,调整了学科题量和分数,如在理综中生物的题量和分数都增加了,使各学科的考查力度均衡,体现了新课标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新课标高考试卷内容的变化 • 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考查 • 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从学科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突出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 彰显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 • 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凸显时代的气息 • 突出与STSE(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联系,考查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 加强了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考查
综上所述 • 难度上——充分考虑试卷的难度稳定,确保高考第一年的平稳过渡;试题的设置梯度更为明显,保持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 结构上——试卷结构在稳定的基础上将会发生一些变化,语文、英语等学科将会出现一些新的题型;有些科目会减小试卷长度,但会增大思维容量,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内容上——江苏考试说明将会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考试说明基础上结合江苏自身特点作一些调整和变化,科学处理好必修、选修关系,选做题占比恰当(不会太低,也不会太高)。内容上——江苏考试说明将会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考试说明基础上结合江苏自身特点作一些调整和变化,科学处理好必修、选修关系,选做题占比恰当(不会太低,也不会太高)。 • 试题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科内的知识整合,兼顾学科间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 • 凸显地方特色更为明显,使考生关注我省的科技、经济的发展和浓厚的乡土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爱国爱家的热情,让高考在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同时,也为本省的后续发展储备力量。 • 试题编制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淡化版本的区别。探究性试题将会在考卷中加大体现的力度,以考查考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创新能力。
2008年江苏高考带来的新情况 •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方案较以前我省的高考方案有了较大的变化,概括的说就是四句话: • 资格看必修 • 入围看选修 • 录取看三门 • 综评作参考
(1)突出了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基础与核心的地位;(1)突出了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基础与核心的地位; (2) 对学生均衡发展,稳定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试卷中将会出现必做题和选做题; (4)试卷结构将发生改变; (5)争取6A应成为优秀生的目标; (6)综合素质评价作用尚不明确。
我市高考模拟分析的情况汇报 • 语文
分析 • 从语数外三门的成绩来看,我市除数学始终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外,语文、英语并无优势可言,有几年成绩排在苏州、无锡之后。按照折算后三门的总分来看,04年总分我市排在无锡之后曲居第二,05、06年也领先第二无锡2~3分而已,稍有不慎就将会被赶超。因此,从将来要决胜语数外来看,这对我市高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分析 • 从本一、本二的录取情况来看,新高考方案导致各地录取人数及比例略有变化,但总体格局基本没有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省录取人数略有增加的情况下,我市三年新方案较老方案录取人数均有所减少(减少200~300人,录取比例减少0.37%-0.77%,这些幅度都是最大的);而常州、无锡、苏州、泰州、盐城等市录取人数均有所增加(增加200~300人)。南通与无锡、常州的差距进一步减小。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六门学科总体上来看基本处于全省的前列,但是应引起注意的是:理、化、生作为南通的优势学科,B级以上人数占比在全省处于前列,但是三年来得A+(最优秀群体)的占比在逐年减少(物理10.09%→9.32%→7.96%;化学10.25%→9.48%→8.70%;生物9.73%→8.85%→7.75%)。而历史、政治、地理在与常州、苏州、无锡相比并没有优势可言,有多个年份各等级占比均低于兄弟市。六门学科总体上来看基本处于全省的前列,但是应引起注意的是:理、化、生作为南通的优势学科,B级以上人数占比在全省处于前列,但是三年来得A+(最优秀群体)的占比在逐年减少(物理10.09%→9.32%→7.96%;化学10.25%→9.48%→8.70%;生物9.73%→8.85%→7.75%)。而历史、政治、地理在与常州、苏州、无锡相比并没有优势可言,有多个年份各等级占比均低于兄弟市。 • 根据三年考试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全市各学科等级得A+大约占我市考生的8~10%左右;得A以上占30%左右;得B+以上占40%左右,得B以上占60%左右;C级以上占95%左右。各县由于学生的选科情况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
分析 • 根据三年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我市达到双B等级人数基本稳定在70%,仅领先第二常州3个百分点。但是最终能够达到本科线上的人数占比仅为35%左右,说明这一群体中有50%的学生虽然有报考本科资格,但由于语数外三门成绩不尽如人意,不能上线。这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说明这些学生还有潜力可挖。
08年高考考试说明的情况 • (1)选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 (2)创新性与稳定性相结合 • (3)公平性与选拔性相结合 • (4)标志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 • (5)符合课标要求和本省制定的教学要求,并与必修部分的考试说明相匹配
对策与建议 • 正位置 • 摆正思想位置; • 摆正新课程和新高考的位置关系 ; • 摆正三门与两门的位置关系 ; • 摆正必修与选修的位置关系
分层次 • 学校要分层次确定目标; • 对学生要分层次进行指导; • 是教学要分层次落实因材施教。 • 抓均衡 • 抓学科的均衡发展; • 抓学科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均衡发展; • 抓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均衡发展; • 抓解题规范与答题效率的均衡,提高考试的技能。
求实效 • 研究自己,做到“知己” • 研究学生,做到“知彼” • 研究教材,做到“知书” • 研究教学,做到“知法” • 研究高考,做到“知考” • 研究考题,做到“知练”
几点措施 • 1.进一步加强高三教师的培训工作。 • 2.建立高考信息内部通报制度。把从各个渠道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与筛选,并及时以电子邮件通讯的形式通报全市各所完中及县(市)教研室,使学校能够及时了解最新信息,采取相应对策。 • 3.定期召开教研室和部分学校的教学研讨会,交流在复习过程中出出现的情况,研讨教学对策。
4.及早确定明年高考模拟考试时间,便于学校安排好教学进度。依托学科基地,集中全市优秀教师,认真研究高考变化趋势,力争与命题人员同步思维,拿出高质量模拟试卷,并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反馈情况。4.及早确定明年高考模拟考试时间,便于学校安排好教学进度。依托学科基地,集中全市优秀教师,认真研究高考变化趋势,力争与命题人员同步思维,拿出高质量模拟试卷,并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反馈情况。 • 5.提供高质量二轮复习卷和考前模拟训练卷。拟在一、二次模拟考试后再提供每学科多套模拟试卷,供学校加强针对性的模拟训练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