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2013 年中学历史教研信息撷英

2013 年中学历史教研信息撷英. 广州市中学历史教研会理论组. 全国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 2013 年年会 ( 10 月洛阳会议) 2013 年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 ( 12 月成都会议) 公共史学 慕课 环境史书目 社会生活史书目. 全国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 2013 年年会 ( 10 月洛阳会议). 《 历史问题共同研究与历史认识跨越国境 》 步平先生 一、历史认识跨越国境的努力 中日韩三国历史问题共同研究现状 第一阶段成果 2002-2005 《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13 年中学历史教研信息撷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3年中学历史教研信息撷英 广州市中学历史教研会理论组

  2. 全国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10月洛阳会议)全国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10月洛阳会议) • 2013年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 • (12月成都会议) • 公共史学 • 慕课 • 环境史书目 • 社会生活史书目

  3. 全国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10月洛阳会议)全国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10月洛阳会议) • 《历史问题共同研究与历史认识跨越国境》 • 步平先生 • 一、历史认识跨越国境的努力 • 中日韩三国历史问题共同研究现状 • 第一阶段成果2002-2005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 第二阶段成果2006-2012 《跨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

  4. 二 关于“中日历史问题” 1 历史认识问题   是否承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责任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历史教科书篡改历史史实 2 历史遗留问题   遗弃化学武器处理   中国战争受害者诉讼 3 历史上产生的领土岛屿归属问题 4 历史研究的视角、理论与方法问题

  5. 中日历史问题的三层面

  6. 政治层面――关于战争的 侵略性质的判断 反省 《旧金山和约》第11条, “接受远东国际审判法庭及盟国在日本国内和外国的法庭上对战争犯罪的审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92年日本天皇访华期间表态 1995年村山富市首相谈话 翻案 1956年 “大东亚战争肯定论” 对“自虐”的攻击 80年代中 战后40年政治总清算  “东京审判史观” 90年代中  自由主义史观  新历史教科书编篡会  扶桑社历史教科书  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7. 和平道路为什么被质疑? 一 战后处理的不彻底性--东京审判的缺陷  忽视对亚洲民众伤害的审判--“亚洲不在”  天皇逃避战争责任的追究 二 冷战开始与美国态度的改变--亚洲不沉的航空母舰 三 保守派政治家挑战和平秩序--否认侵略战争责任、修宪 四 国际秩序的演变--日本和平力量的削弱 五 信息的错位--媒体的关注点

  8. 感情层面――两国民众历史 体验的不对称 • 关于战争历史的集体记忆  集体历史记忆的相互沟通 • 日本人集体历史记忆的缺陷  战争被害与战争加害 • 学者--民众

  9. 民众历史体验的不对称

  10. 日本如何看待中日战争? 多元化的日本社会 基本立场――反战  70%:对中国――侵略战争   谴责军国主义 思考民众战争责任与战后责任   批评军国主义 民众无责任   战争逐渐扩大有种种原因,有种种选择  20%:中国的反日、排日引起冲突(否认侵略) 战后日本知识分子关于战争的思考  反省民族主义走向极端化  反省民族差别意识  反省知识分子无作为 历史教科书的“改善”与“改恶”

  11. 学术层面――研究方法 的差异 一 历史发展趋势必然性与历史事件的偶然性 二 实证研究与价值判断的关系 三 历史体验不同导致的视角差异 四 历史教育侧重面不同导致的认识错位 科学性与精确性 方法的运用

  12. 新形势下的中日历史问题 • 1 日本社会整体右倾化导致历史问题突出   保守派政治家妄言--历史问题政治化 • 2 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速度放缓   销毁处理遗弃化学武器 战争受害问题的政治解决  • 3 历史上产生的领土岛屿归属问题激化   与国家关系、民众感情密切联系 • 4 历史研究的视角、理论与方法问题 •  缺乏冷静、安静的国际环境

  13. 三 中日历史问题的个案剖析 1 靖国神社问题的本质在哪里? 2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3 钓鱼岛问题的历史

  14. 把握靖国神社的问题点 1 战前与战后靖国神社地位的变化 国家神社--宗教法人 2 战后围绕靖国神社国有化争论的核心 否定军国主义教育,推动和平教育   否定祭政一致原则,坚持政教分离原则 3 甲级战犯合祀--强化肯定侵略战争 4 政府首脑参拜--迎合靖国参拜法案

  15. 把握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问题点 1 战前与战后历史教科书的差异   战前 “皇国史观” 国定制教科书   战后 否定军国主义 审定制教科书 2 战后围绕历史教科书的“改善”与“改恶”   对日本战争责任的认识   对军国主义和“皇国史观”的否定   对和平道路的追求   家永三郎的教科书诉讼 3 扶桑社历史教科书的问题与影响   “皇国史观”的抬头――与和平道路背道而驰   极低的采用率――教育界的警惕 与不使用扶桑社历史教科书的日本民众共同抵制右翼历史教科书

  16. 结  语 • 1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不仅是论战的口号,也是我们自身的追求 • 2 尊重历史史实,重视实证研究   正确处理政治与历史的关系,加强科学性研究 • 3 扩大视野,面向国际社会   认识中国走向世界的要求 • 4 历史认识需要跨越国境   突破狭隘历史认识 

  17. 《关于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和高中教学改革的报告》 • 刘芃先生 • 第一个问题 • 关于目前历史高考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关系。 • ( “栽树”与“逮兔子”) • 困惑原因: • 一是高中历史教学、历史高考与历史教材的关系。 • 二是文本的呈现形式问题。 • 三是内容的构建不同。 • 四是要求程度不同。

  18. 第二个问题 • 高中历史教学与历史高考差距拉大的主要表现。 • 一是教学的模块化和历史本身线性化特点的关系。 • (即历史阶段特征和线索问题,就是通史体例) • 二是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视野与当代历史研究学术发展方向的关系。 • 三是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我们教学的深度问题。 • 四是题目的呈现形式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差别。

  19. 第三个问题:怎么办。 • 一是改变教学观念。 • 变授业为解惑、变解惑为传道 • 二是要整合教材。 • 把模块化的内容变成时序性的内容 • 三是纲举目张。 • 历史特征 • 四是扩大材料视野。

  20. 初中组展示课: •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王纯《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 济南市阳光100中学董艺《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 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陈婉珊《海峡两岸的交往》 • 宁夏银川市第十四中学刘斌《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 高中组展示课: • 海南中学郑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河南济源一中张建波《近代西方代议制》 • 湖北十堰市东风高中张群《辛亥革命》 •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亚莉《卓尔不群的雅典》

  21. 2013年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12月成都会议)2013年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12月成都会议) • 主题“聚焦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 研讨问题: • 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 •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 中学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 中学历史课堂的情境创设 • 中学生认知结构与历史知识构建

  22. 《考古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 霍巍先生 •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前行” • “前所未有的发展” • “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考古学”(世界性、综合性、公众性) • 《〈历史教学〉与历史教学热点》 • 柳文全先生 • 开展草根研究,积极撰文投稿

  23. 初中示范课: • 四川师大附实第一中学高增平《教育和科学技术》 • 成都育才中学叶德元《可爱的四川之浓郁的民俗文化》 • 高中示范课: • 苏州吴中区甪直中学高月新《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 重庆实验中学秦方红《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

  24. 公共史学 •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因其强调史学的实用性,故又称“应用历史学”。 • 创始人之一罗伯特·科雷称其“帮助历史学家就业和将历史方法应用于学院之外的诸多领域(包括政府 、新闻媒体、历史遗址和博物馆)的学问”。 • 王希:公共史学运动代表了史学界内部的一种反思,一种对传统史学教学方式的挑战,一种对专业史学内涵、方法和功能的质疑。

  25. 全国首届公共史学研讨会( 2013年5月重庆,重庆大学主办) • 研讨会内容 • 一、公共史学:历史、概念与理论 • 公共史学的学术与政治、公共史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公民史学的定义与内涵、论仿真史学 • 二、公共史学的实践 • 上海文革口述史的实践及体会 、重庆对文革亲历者回忆的抢救工作、公众史学与城市记忆 、消费历史与大众文化 、公众史学与新媒体 、历史记录的公民参与及媒体实践 、民间记忆计划与公众参与历史记录 、自媒体时代的公众史学 • 三、公共史学的教学与在中国发展的前景 • 回顾与展望——检视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在“比较及公众史学文学硕士课程”的发展历程、公众史学的学科建设:中国模式的探索 、建立以公众史学为主体的历史学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体系 • 四、纪录片展映《孩子的村子》

  26. 中国首届公共史学会议(2013年11月苏州,上海师范大学主办)中国首届公共史学会议(2013年11月苏州,上海师范大学主办)

  27. 慕课 • 慕课,简称“MOOC”: “M”代表Massive(大规模) “O”代表Open(开放) “O”代表Online(在线) “C”代表Course(课程)。 • 2008年由加拿大专家提出,意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 • 慕课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 • 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28. 国际: • Coursera、edX和Udacity是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前两个均进入中国。 • 可汗学院(Khan Academy) • 国内: • 华东师大慕课中心 • C20慕课联盟 • “翻转式课堂” •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历史频道——爱课程网 • (教育部主办)

  29. 环境史书目 • 《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美)唐纳德·沃斯特 • 《环境史研究叙论》梅雪芹 • 《环境史学的起源和发展》包茂红 • 《什么是环境史》(美)唐纳德·休斯 • 《大地与人类演进:地理学视野下的史学引论》(法)吕西安•费弗尔 • 《火之简史》(美)斯蒂芬·派因 • 《阳光下的新事物-20世纪世界环境史》(美)麦克尼尔 • 《环境史: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叙述历史》田丰、李旭明主编

  30. 环境史书目 •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美)帕慕克 • 《这片开裂的土地:印度生态史》(印)马德哈夫·加吉尔、拉马钱德拉·古哈 • 《乡村里的推土机》(美)亚当·罗姆编著 • 《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英)克拉普 • 《哥伦布大交换》(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 • 《莱茵河:一部生态传记》(美)马克·乔克 • 《破坏和破坏者:澳大利亚环境史》(澳)杰弗里·博尔顿 • 《土地的变迁:新英格兰的印第安人、殖民者和生态》(美)威廉·克罗农 • 《毒岛:日本工业病史》(美)布雷特·雷·沃克 • 《瘟疫与人》(美)威廉.H.麦克尼尔 • 《徘徊在人与自然之间--中国生态环境史探索》王利华

  31. 社会生活史书目 • 《文明的口味:人类食物的历史》(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 《帝俄时代生活史:历史人类学研究(1700-1917年)》(俄)米罗诺夫 • 《身体的历史》(法)阿兰·科尔班等主编 • 《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 》(法)罗贝尔·福西耶 • 《私人生活史》(法)杜比、阿利埃斯 • 《香料传奇》(澳)杰克·特纳 • 《权力的餐桌》(法)让-马克·阿尔贝 • 《居所中是水与火》(日)光藤俊夫 、中山繁信 • 《拿破仑时代法国人的生活》(法)让·蒂拉尔 • 《儿童的世纪》(法)菲力浦·阿利埃斯 • 《欧洲饮食文化史》(德)希施费尔德

  32. 且行且思 花开有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