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2010 年 台北市人口政策研討會

2010 年 台北市人口政策研討會. 台灣及台北市之 人口變遷與發展. 蔡青龍 台灣人口學會 理事長 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 教授. 大綱. 一、 前言 二、 台灣人口 三、 人口老化 A 、扶養比 B 、 勞動力 四、 移入人口 A 、外籍勞工 B 、 移入配偶 五、 結語與討論. 一、背景. 1. 教學與研究 中央研究院 經濟研究所 (1971-2004) 淡江大學 (2005~) 研究領域: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10 年 台北市人口政策研討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0年台北市人口政策研討會 台灣及台北市之 人口變遷與發展 蔡青龍 台灣人口學會 理事長 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 教授

  2. 大綱 一、 前言 二、 台灣人口 三、 人口老化 A、扶養比 B、勞動力 四、 移入人口 A、外籍勞工 B、移入配偶 五、 結語與討論

  3. 一、背景 1.教學與研究 中央研究院 經濟研究所 (1971-2004) 淡江大學 (2005~) 研究領域: 人口與勞動力、人力資源發展、都市化與都市發展、 人口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國際移民與勞工移動 2. 專業服務:台灣人口學會 理事長 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移民署 行政院經建會、行政院勞委會 3.社會關懷:人口變遷與人口教育

  4. 二、台灣人口---規模與(年齡)結構 • 顯著地區(城鄉)差異 • 北市、縣合占全台1/4強(北市11%;北縣17%) • 密度僅次於孟加拉

  5. 民國57-98年台灣及台北市人口 TAIWAN(內政部戶政司)http://www.ris.gov.tw/version96/stpeqr_01_04.htmlTAIPEI(台北市主計處) http://163.29.37.101/pxweb2007-tp/dialog/statfile9.asp a.80年起成長率↓

  6. 二、台灣人口---規模與(年齡)結構 台灣人口太多、密度過高,可以減(半), 問題:如何減才能維持人口(年齡、性別)結構不變。 • 如果減掉大約半數的男性(或女性),則人口性別結構大有問題,不能運作(繁衍)。 • 相同的,如果不能各年齡組人口同比例減少,則人口年齡結構也會有大問題。(勞動力---經濟活動及照護工作) • P△=(B-D) + (I-E)。移民亦是人口增減之因子(詳後及Tu)

  7. 二、台灣人口---人口規模與(年齡)結構 a.但生育率↓ →只有出生數(0歲人口) ↓ (長壽是每個個人及人口追求的目標) b. 個人與人口:個人行為、政府介入、社會承擔 c.人口教育: 家庭計畫 (節育容易、幫忙省錢)—KAP(提供避孕知識、工具) 鼓勵生育 (行為難改、增加支出)—(不(想)生育)—結婚成家 (Family Formation 可遇不可求)

  8. 二、台灣人口---TFR 1. 生育率持續下降。較少人生(有偶率↓),且生較少(有偶婦女生育率↓) 。 2008年 TFR:1.05為世界最低 2. 更多人存活到老年,且再活得更久。(eo↑;e65↑↑) 1983 Replacement

  9. 二.臺灣與鄰國總生育率之比較 a.1983-84降到替代水準之後,持續快速下降 b.2000-2008年間,下降速度遠高於其他三國 c.2008年水準顯著低於其他三國

  10. 二、台灣人口---Ageing and Immigration 3.人口老化(1與2共同造成;Fertility↓>Mortality↓) a.扶養負擔重(個人、家庭與社會的經濟負擔) b.照護人力缺 (健康生命年數) (Life Expectancy與Healthy Life Expectancy之差) c.勞動力不足 4.移入人口 A.(合法)外籍(契約)勞工—主要是3b,次要是3c B.移入配偶—結婚率↑ 、生育率↑、 (本身)補充 3b 及 3c;子女20年後進入勞動力。 生活調適 、 子女養教等挑戰

  11. 二.台灣人口變遷的寫照---輪椅取代嬰兒車

  12. 二、台灣人口變遷的縮影---金字塔變型(經建會)二、台灣人口變遷的縮影---金字塔變型(經建會)

  13. 三、人口老化 扶養負擔 勞動力不足 (經濟活動、照護工作) 人口減少 人口爆炸 → 人口萎縮 (Population Explosion) (Population Implosion) 生育率↓ 長壽 (高%,活更久) 人過了30-35歲以後,無時無刻都在老化→個人老化 個人老化(體力、健康、視力) →人口老化?!

  14. 三、人口老化 人口中(被定義為)老人所佔的% (個人的老化特徵難以加總為「人口老化」特 徵,只能粗略以年齡為劃分根據) Health Status= f (Age,…)

  15. 三、人口老化

  16. 三、人口老化—扶養比 工作年齡人口(總)扶養比=(P<15 + P>65)/(P15-64) 勞動力:15歲以上(65歲以下)有工作能力且有工作 意願的人口。 經濟活動人口 = 就業人口+失業人口 勞動力參與率 = 勞動力/P15-64(勞動參與≠就業) 扶幼比(P<15 /P15-64)因生育率下降,而不成為主要的負 擔增加。

  17. 三、人口老化—扶養比(經建會資料) 100 93.6% 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總扶養比 91.2% 80 實際數 預測數 60 37.8% 36.4% 40 23.5% 18.2% 20 對15歲以下人口扶養比 14.4% 0 50 97 65 75 85 105 115 125 135 145年 對65歲以上人口扶養比

  18. 三、人口老化—扶養比 扶老比:老年人口(65+)對工作年齡人口(15-64)之比。 倒數即為扶養一位老人的工作年齡人口數。

  19. 三、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女性化 a.2005年男、女等數 b.台北市老年人口女性化速度更快

  20. 三、人口老化—勞動力之來源 勞動力= 人口 x 勞參率 1.New Entrants (fertility↑→ 15-20 yrs) 2. LFPR ↑(日本、北歐) (1) Matured Males(體力及技術限制) (2) Females (esp. middle ages)* LFPR Fertility(角色;工具) (3)Young Adults(服役;在學)→與就業/失業及SES 之關係 3. Immigration(移入人口、外來勞動力) (1) Foreign Workers(外籍契約勞工) (2) Immigrant Spouses(移入配偶)

  21. 三、人口老化—↑fertility→勞動力 ↑ Fertility, ↑Marriage Incentives (台北市:生一胎二萬元,每月2500元至滿5歲) (100年1月1號起實施) 影響男女婚、育的因素: 1.Educational Achievement(正規教育,女不輸男,甚至超越) 2. 女性意識、知識、積極、(經濟)自主能力→異議傳統 3.男性(弱化) → 傳統受益者、傾向保留→對家事分工、夫妻關係等認知觀念的進步不如女性快速 4.女性“寧缺勿濫”(不婚漸成可以接受的選項)

  22. 三、(結婚)行為的需求層次(Maslow) 尊重需求 愛與隸屬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

  23. 三、人口老化 天下雜誌: 男生比女生更想成家 (男生要調整對婚姻及夫妻關係的關念,以接近女生之 期望。否則即要弱化或接受移入配偶(因其還可能接受 傳統觀念))。 女生比男生更想實現自我 (不一定要結婚才能得到各主要層次的需求滿足)

  24. (Foreign workers)

  25. 四.移入人口(=外籍勞工+移入配偶)2009.11月底

  26. 四.移入人口---組成 台北市:移入人口占全台之10.5%,與人口所占之%相當。外 勞占移民人口之%亦 與全台接 近。但移入配偶之來源分佈甚為特殊,印菲泰越只合佔二成(為 全台之半),但大陸港澳之份額則將近七成,而其他國家亦有一成二。其 型態顯著與全台不同,與其周邊的台北縣,亦相當不同。東南亞配偶中 越南人佔七成(4448人),其他三國人數均不及千人。

  27. 四、移入人口---在台外籍人士 包括:專技人士、學生、受訊人員、傳教士…等等(但不包括外籍契約勞工), 及其眷屬。

  28. 四.移入人口---外勞組成2009.11月底

  29. 四.移入人口 外勞 (千人) = 產業外勞 + 照護外勞 全台 349.4 175.0 174.4 北市 38.0 2.1 (6%) 35.9 (94%) 北縣 49.3 21.6 (44%) 27.7 (56%) 彰縣 23.7 16.0 (68%) 7.7 (32%) 全台外勞35萬人,產業與照護各半。台北市則產業外勞只有 6%,遠低於全台水準,而社會照護外勞高達94%,遠高於 台北縣(56%)。照護外勞中印尼籍占2/3,與全台各地相同。

  30. 四、移入人口---外籍客工 A. 外籍客工:3~9年,非永久性。 • 離鄉背井、工作辛苦,目的在提升所得,應 予理解。 • 補充生產性與建設性工作,有益台灣經濟。 • 照護老人、病患、協助家事服務,工作與休 息時間難分,與家人日夜相處,更需雙方均以家人相待。

  31. 四、外籍客工與台灣老人( 攝於台北植物園)(五位老人三女兩男;看護工全為印尼籍女性---反應實況)

  32. 四、移入人口---移入配偶 B. 移入配偶:家庭成員 • 離鄉背井、以身相許,目的在尋找改善(包括原生家庭在內的)生活,應予理解與接納。 • 不幸失敗的案例不少,但也有許許多多的個案,建立美滿幸福的家庭,甚至順利創立、經營、或參與微型企業,其精神與努力令人欽佩。

  33. 四、移入配偶之子(攝於淡水鎮,右邊為研究人員)(目前她已再懷第二胎,並希望是女兒,可謂事業與生育均成功)四、移入配偶之子(攝於淡水鎮,右邊為研究人員)(目前她已再懷第二胎,並希望是女兒,可謂事業與生育均成功)

  34. 四、移入配偶(與丈夫)之微型企業(越南小吃道地,但也賣香酥雞塊,甜不辣、薯條等中、小學生喜好的食物)四、移入配偶(與丈夫)之微型企業(越南小吃道地,但也賣香酥雞塊,甜不辣、薯條等中、小學生喜好的食物)

  35. 五、結語與討論---全台灣 (1)決定國家規模(人口大小、總產出)、生活水平、社會關係(個人、家庭、政府)。 (2)人口規模順利轉為想要的規模,而不產生結構不當的問題。 • 上策:年輕人結婚、生育子女,提高生育率。(可能不很樂觀) • 年長者力求健康(Healthy Life Expectancy ↑),減低長期照護需要(有其限度,且壽命越延長,其困難度越高)。 • 外籍(看護)客工與移入配偶,應該會繼續是重要的移入人口。應及早做長期因應的準備。就補充勞動力而言,這是最快速的管道,但也是爭議最大的方式。(Replace Migration ,Ed.Tu) • 政府與民間都應該多與外勞及移入配偶等各類移入人口往來、互動,增進彼此瞭解,進而善待彼此。將有助我們解決人口變遷所帶來的各項難題與挑戰。

  36. 五、結語與討論---台北市(地方政府) 1.在國家(人口)政策之指導原則(Guidelines)下,擬訂地方性特殊需要的策略措施/方案(Strategic Plans)。 例如:「助你好孕」方案所包含的六項配套方案,不僅在創造「友善育兒環境」,促使生育率止跌(回升)。如果其他地方政府沒有立即跟進,也可能引發年輕人口淨移入。舒緩北市人口減少之壓力。 2.台北市未來人口推計(Projections) 全台灣---經建會。不必考慮人口境內移動(Internal Migration)。 台北市---相關局處(民政局、主計處‧‧‧) 在經建會的推計架構下執行台北市的人口推計,以為各項相關 施政之參考依據。(小區域人口推計---陳政勳、余清祥) 挑戰-----台北市與其他縣、市間人口移、出入資料難以確實掌握(不論是 移動數量或遷移者之特性)。J.P.Lin

  37. 民國57-98年台北市人口 TAIWAN(內政部戶政司)http://www.ris.gov.tw/version96/stpeqr_01_04.htmlTAIPEI(台北市主計處) http://163.29.37.101/pxweb2007-tp/dialog/statfile9.asp a.80年以前上升 b.90年起持平

  38. 五、結語與討論---台北市(地方政府) 3.人口規模大小的意義不甚重要,其作為性有限(國民有境內遷移、居 住的自由)。宜由都會區的角度來看,都會區內的人口重要分布,注重 都會區內核心都市,與周邊都會內、外圈之間的功能性關係(章英華) ,以期彼此間相互分工合作,創造整體都會區之最大利益。(如高SES 人口 遷出台北市居住,但仍在台北市工作,創造生產價值)。跳脫戶 籍人口範圍,重視實際活動人口。 4.台北市是台灣的首善之區,具有各項的有利條件。一半以上(54%)的外籍人士(契約勞工除外),居住台北市。移入配偶中來自東南亞(印、菲、泰、越四國)及中國(包括港澳)以外之其他國家者,亦有超過1/4居住台北市。可在這些優良基礎上,就國家吸引國際專業技術人力的政策上,積極配合爭取,以補本國戶籍人口之減少。

  39. 民國89至98年台北市65歲以上人口

  40. 五、結語與討論---台北市(地方政府) 5.新世紀以來,台北市人口總數緩慢減少,但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卻由2000年的25.59萬上升為2009年的32.84萬,九年間增加28%,且女性增幅(46%) 遠高於男性(13%)。因此,除了打造「友善育兒環境」之外,也要注重老年勞動力的妥善運用(如生產性、志工性活動),以及老人生活的方便性與安全性(如捷運設施、低底盤公車),創造「人性城市」的特色。

  41. 五、結語與討論---台北市(地方政府) 6.移入配偶之資料與研究 (1)總體靜態統計 (2)個體特性資料 2003年十一月 內政部 「大陸配偶與外籍配偶生活狀況訪查」(普查) 2009年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大陸配偶與外籍配偶生活狀況訪查」(抽查)

  42. 五、結語與討論---台北市(地方政府) (3)動態資料(Process of migration and settlement) (政策擬定之依據) Longitudinal Surveys of Immigrants– Australia(1993~),Canada(2001~),New Zealand(2003) (4)行方不明「移入配偶」(Immigrant Spouses)。 (2003,30萬個中有9萬人) (5)同化與多元文化(尊重、並存)—移入配偶子女之〝母〞語能力。 (東南亞語文之寶貴資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