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一、高温和热辐射 (一)高温作业    ( work in hot environment) 在高温(>34℃)或高气温伴高气湿(空气相对湿度>80%)或高气温与强辐射热并存的条件下从事的工作,称为高温作业 。. 基本类型 1.高温强辐射作业   2.高温高湿作业 3.夏季露天作业. (二)高温作业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1. 体温调节        2. 水盐代谢        3. 循环系统        4.  消化系统        5.  中枢神经系统        6. 免疫系统 .

faunu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2. 一、高温和热辐射 (一)高温作业    (work in hot environment) 在高温(>34℃)或高气温伴高气湿(空气相对湿度>80%)或高气温与强辐射热并存的条件下从事的工作,称为高温作业。

  3. 基本类型 1.高温强辐射作业   2.高温高湿作业 3.夏季露天作业

  4. (二)高温作业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1.体温调节        2.水盐代谢        3.循环系统        4. 消化系统        5. 中枢神经系统        6. 免疫系统

  5. 散热量增加  血液 高温 体表 全身 辐射对流阻碍 热辐射 深部组织 散热量<受热、产热量 热蓄积 中暑

  6. (20-25g) 水、电解 质紊乱 大量出汗 水、盐大量丢失 正常人:10-15g/24h 尿盐量 缺盐者:<5g/24h

  7. 皮肤血管扩张 末梢循环血量增加 高温 血液浓缩 血粘稠度加大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大汗 心跳加快 输出量加大 心骨负荷加重 工作肌群血液 灌注需要增加 劳动 心脏代偿性肥大

  8. 心率达最高值 高温作业 蓄热仍增加 热衰竭

  9. 消化腺分泌功能减弱 消化酶活性降低 胃液酸度降低 胃肠道蠕动功能下降 吸收、排空速度减缓 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 消化道血供不足 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消化道疾 患患病率 升高 高温作业 胃酸稀释 加重消化道负担 大量饮水

  10. 体温调节中枢 兴奋性升高 高温作业 CNS运动区抑制 准确性下降 协调性变差 运动速度降低 注意力不集中 肌肉活动减弱 工伤事故 减少产热

  11. 机体免疫力降低 抗体形成受抑制   高温            抗病能力下降

  12. (三)中暑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 而引起的急性疾病。

  13.  1.发病机制与致病因素 产热量>散热量   体内热蓄积、失盐失水       不良气象条件       劳动强度 致病因素  作息制度       个体健康状况       适应性有关

  14. 2.临床表现             热射病         热痉挛         热衰竭         日射病

  15. (1)热射病(heat stroke) 多发生于高气温、强热辐射和高气湿条件下 临床表现的特点:过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起病急,病前常有四肢疼痛、头晕、恶心、 呕吐,继而发生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 大汗后可出现“闭汗”,皮肤发烧发红,脉搏 快而无力,呼吸浅表,严重时可出现昏迷, 癫痫样抽搐,瞳孔缩小,如不及时抢救, 可因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16. (2)热痉挛(heat cramp)      多发生于热型高温作业 临床特征:肌肉痉挛、疼痛 患者体温正常、神志清醒,发病前大量出汗、口 渴、尿少,尿中氯化钠含量降低,可出现蛋白尿, 肌肉疼痛,四肢无力,以后出现肌肉痉挛。 痉挛从小腿腓肠肌开始,向上肢及腹部扩展,痉 挛多为强直性,对称性。

  17. (3)热衰竭(heat exhaustion) 多发生于高气温、强热辐射气象条件下 临床特征:起病迅速 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恶心、呕吐、面   色苍白、多汗,继之出现皮肤湿冷、脉搏微 弱、血压下降、晕厥、轻度脱水。体温正常 或稍高,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18. (4)日射病(sun stroke,heliosis) 多发生于夏季露天作业及强热辐射作业。 临床表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 恶心、呕吐、兴奋不安,体温正常或略高, 面部潮红,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等。

  19.  3.诊断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 (1)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 出现大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 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 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过37.5℃)。

  20. (2)轻度中暑:除上述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尚 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而被迫停止劳动者:(2)轻度中暑:除上述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尚 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而被迫停止劳动者: ①体温在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 现象。 ②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21. (3)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被迫停止工作,(3)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被迫停止工作, 或在工作中突然晕倒,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 40℃以上,或发生热痉挛者。

  22. 4.急救与治疗 (1)先兆中暑及轻度中暑 患者应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给 予含盐清凉饮料,可选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 气丸或涂清凉油等;民间刮痧疗法亦有较好的效 果。 有循环衰竭倾向的,iv葡萄糖生理盐水

  23. (3)重度中暑 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主要是降温、纠正水、电解 质紊乱及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休克、脑水肿。

  24. ①物理降温 冷水浴或冰浴,在腋下或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覆  盖湿毛巾、放置冰袋或用酒精擦身,同时使用电风 扇吹风。

  25.   ②药物降温 主要是氯丙嗪:氯丙嗪25-50mg溶于500ml生理盐  水中静脉滴注,一般1-2小时滴完。如情况紧急 可用氯丙嗪25mg及非那根25mg溶于5%葡萄糖液或 生理盐水100-200ml中静脉滴注,在10-20分钟 内滴完。

  26. 赐他静、氨基比林或阿司匹林等药物均可与氯丙赐他静、氨基比林或阿司匹林等药物均可与氯丙 嗪协同使用。 赐他静:2-4ml肌肉注射或0.5ml双侧曲池穴小 剂量注射,有良好退热作用。 或赐他静1-4ml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静脉 滴注。

  27.  ③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应按病情补给水和盐类,一般给予生理盐水或5% 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2000ml。

  28. 补充适当水溶性维生素B1、C等。 对热痉挛患者,除补充生理盐水外,还应补充钙、 钾,适当使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0.2g肌肉注射, 或10%水合氯醛灌肠。重症热痉挛患者应慎用镇 静剂,以防麻痹呼吸中枢。

  29. 5.预防措施 (1)组织措施 ①做好组织领导工作 ②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③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

  30. (2)技术措施 ①合理设计和改革工艺流程,尽量减少工人接触  高气温、强热辐射的机会,这是防暑降温的一项 根本措施。 ②加强通风

  31.  (3)卫生保健措施 ①供应合理饮料和补充营养 供水3-5L、盐20g左右/d.人。 补充高蛋白质、高维生素膳食、热量较一般作业 工人增加10%。

  32. ②加强个人防护 高温作业工人应穿白帆布工作服,根据需要供应 手套、鞋罩、护腿、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特殊工种可佩戴隔热面罩,穿防热服或隔热冷风  衣等。

  33. ③做好医疗预防工作 有心血管和CNS器质性疾病、肝肾疾病、活动性肺 结核、严重贫血等患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34. 二、生产性振动和噪声 (一)基本概念 1.振动(vibration) 物体沿直线或弧线经过某一中心位置的来回运动。 2.噪声(noise) 凡是使人厌烦、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声

  35. (二)生产性噪声 1.来源和主要接触作业 来源:气流噪声、磨擦噪声、冲击噪声、磁性噪 声和机械振动噪声等五种。 接触作业: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 发动机试验人员、钢板校正工、拖拉机手、飞机驾 驶员和炮兵等。

  36. 连续噪声(continuous noise) 脉冲性噪声(impulsive noise) 按作用特点 低频(300Hz以下) 中频(300~800 Hz) 高频(800 Hz以上) 按频率大小 生产性噪声多属宽频带、中高频噪声

  37.  2.对人体的危害      (1)听觉损害 听觉适应 听觉疲劳(暂时性听阈上移,TTS) 职业性耳聋(永久性听阈上移PTS)         暴振性耳聋(explosive deafness) 指一次强烈噪声引起的听觉器官急性损伤   

  38. (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长期作用在大脑皮层形成牢固的兴奋灶,累及  植物神经系统,导致病理性改变而产生神经衰 弱症候群,病人出现头痛、头晕、耳鸣、易疲 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睡眠不良 等症状。

  39.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噪声可以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心跳 加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血管痉挛、心电图 T波升高、传导阻滞。噪声能引起心室组织缺氧, 往往会引起散在性心肌损伤。

  40. (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在噪声作用下女工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孕妇  流产率增高。

  41.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噪声可导致胃肠道消化功能障碍,消化液分泌异  常,约1/3的人胃酸降低,少数有胃酸增高,胃 蠕动减弱,食欲不振,甚至可发生恶心呕吐,胃 收缩减退。长期作用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病 率增高。

  42. (三)生产性振动     1.来源和主要接触作业 风动工具、电动工具、内燃机车、蒸气机车、 飞机、船舶、汽车等交通工具;拖拉机、收 割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

  43.  2.对人体的危害 局部振动病: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引起的末梢循环障  碍为主的疾病,其典型表现为手部血管痉挛为主的 雷诺氏现象,亦称振动性白指; 全身振动病:面色苍白、冷汗、唾液分泌增加、眩 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呼吸表浅而频数、体 温降价等。妇女还会有子宫下垂、流产及异常分娩 率增加。

  44.    (四)振动和噪声危害的预防   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振动源 控制振动和噪声的传播 加强个人防护 采取相应的医疗预防措施

  45. 四、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46. (一)基本概念 高频电流通过电路时,其周围伴随有频率相同的交 变电磁场。电磁场能量以波的形式在空间向四周发 射的过程称为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在12eV以上 电磁辐射  非电离辐射:量子能量12eV。

  47. 高频电磁场   微波  射频辐射 (无线电波) 微波:波长1m-1mm电磁波。  单位为mW/cm2或μW/cm2。

  48. (二)主要接触作业 1.高频感应加热 2.高频介质加热 3.雷达导航、探测、通讯、电视及核物理科学    研究等

  49. (三)对人体的影响 高频电磁场和微波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致热效应 非致热效应 生物学活性随波长变短而递增, 即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等    

  50.  1.高频电磁场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 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症状:手足多汗、   口干、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 在作用的后期,出现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及偏高   倾向。脑血流图检查有两侧波幅不对称及脑   血管扩张的报导。女工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