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227 Views
点亮幸福教育 开启智慧人生 ----2010 年下半年北京挂职总结 柳州市第十六中学 黄健明. 1978 年中国经济面临崩溃,出现历史转折点;时隔 32 年,出现社会伦理 的转折。下一个 30 年,必定是包容与兼容 。. 2010 年 12 月 7 日:文摘周日报头版头条 《 没有包容,就没有未来 》. 1 、全球最幸福国家排名:丹麦第 1 位,中国大陆第 125 位(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
E N D
点亮幸福教育 开启智慧人生 ----2010年下半年北京挂职总结 柳州市第十六中学 黄健明 1978年中国经济面临崩溃,出现历史转折点;时隔32年,出现社会伦理 的转折。下一个30年,必定是包容与兼容 。
2010年12月7日:文摘周日报头版头条《没有包容,就没有未来》2010年12月7日:文摘周日报头版头条《没有包容,就没有未来》 1、全球最幸福国家排名:丹麦第1位,中国大陆第125位(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 中国排名全球第2的GDP并不直接带来幸福;“靠低福利,靠高能耗、高污染透支后世子孙得来的GDP,只会导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温家宝)’” 2、目前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着急、最没有耐心的人: 中国现有2000多万精神病患者,潜在症状候群多达1亿以上;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3、个体无幸福感,国家难称大国:房价消磨年轻人的志气,不再有所谓人生理想。 660个城市,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0,空置房足以供2亿人居住。 中国移动净利1458亿+中国石油净利1033亿>500家最大民营企业净利总和。 官民比例是日本的27倍;行政管理费用是美国的3倍、印度的4倍;教育医疗费用是日本的1/6,印度的2/5,工人1小时收入是德国的1/37、是美国的1/27。 4、两极对峙,难称和谐社会:1993年至2006年,群体性事件从8709起至90000起;中国式解决之道就是把事情搞 大,当下中国是个缺伦理,也缺价值观的社会。 5、胡润百富榜:拥有10亿的有4000多人,其中200多位富家个人资产达到100亿,中国只需2000亿就能基本解决贫困和收入差距过大原问题。
中国首善之区的首善学校的首善教育 中国教育最前沿 最富时代脉博气息 最具历史传承风格 最开放创新富有生命力 最具国际视野的新型教育教学氛围
感 悟 在智慧行进中创造新幸福生活,在幸福体验中孕育新智慧。 在幸福与智慧的相容共生、交替更叠中诠释了教育者的责 任、学习者的主动、管理者的服务。 展现了一幅幅校园精神塑造、师生人文共生、社会认同共 融的美好教育画卷。
一、用智慧传承历史,积淀尊严幸福感。 1、使犹如“家谱”的“校历谱”从冰冷的记录纸演变成师生励志提神的绝好教材。 2、记住历史,就是获得了经验、建立了发展坐标、找准了入位点。 3、从管理制度到实施过程、评估结果,具有强烈的稳重感和渐变感。 其管理的精神基础,是以和稳为前提的。 其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稳中求变为指导的。 其管理的效果评估,是以师生认同、特别是教师认同为首要指标的。 4、慎变、谨变、渐变的作风犹如“站在巨人肩膀上”优雅展翅。 如果把山东江苏的教育比作“先想先做”, 重庆广东的教育就可比作“边想边做”, 上海的教育则可比作“自想自做”, 而北京的教育却是“先看再想后做”。
一、用智慧传承历史,积淀尊严幸福感。 5、历届校友构成了学校庞大且强盛的校外教育资源, 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持续优良的学校教育在这 种强有力的支持下继续源源不断的培养和输出高品质校友 。 两头如“滚雪球”般互相牵扯着互相强大。 6、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传承历史,这是大智慧。 教师以学校成就为荣、学生以学校发展为荣、学校以学 校历史为荣,这就是自信的幸福。
二、用智慧搭建和谐,积淀角色幸福感。 1、先教师之思而思。 良好的后勤保障运作,为教师提供了舒心的幸福享受。 2、先学生之忧而忧。 良好的学习后勤保障,为学生提供的健康的幸福享受。 3、先学校之虑而虑。 规范、持续、有层次的师培体系,为教师提供了可发展的幸福享受。 4、先干部之想而想。 管理干部专业化的尝试,为干部特别是中层干部与教师间提供了合 谐的幸福享受。
二、用智慧搭建和谐,积淀角色幸福感。 学生、教师、干部的三角和谐,最具稳定性, 它应该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哪个角都不能太突出, 教师、干部应做塔座,共同托起学生塔尖;三者 相互依存,缺少其中之一,就会散架;既自主固 守本质,又相互牵扯影响,既讲分工,又讲合作; 这三匹“马”拉着学校这架“车”,和谐才能跑得快。
三、用智慧支撑创新,积淀生活幸福感。 1、自主管理是主角。 成功源于这样的积累,用这种做生活的态度做学习,自然水到渠成。 2、自主创新是主题。 动手、动脑、挑战中发现或创造新“东东”,在自我愉悦中享受生活 。 3、自主担当是主效。 社会勇于担当:让学生在社会中感悟生活。 学校勇于担当:与世界名中学联盟合作,带动国内学校联盟。 学生勇于担当:各自独立安静的、互不干扰的、自干自的修息或学习......
三、用智慧支撑创新,积淀生活幸福感。 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才是“人”的生活,一切淡 淡的,生活需要享受,不需要应“负”,北京的学生,可以 做自己想做之事,确实也做到了。 有些人认为京城学不了,我们的硬件(校园建设) 跟不上,软件(师资建设)也跟不上,社会认同感也不 太理想,从某种程度上,着实是这样的,但就因为这样, 就可以成为不前进的理由了吗?
四、用智慧阅读,提升学习幸福感。 用阅读充实智慧,每天实行“三规”阅读,即定时定地定内容阅读。 1、资信类的,主要以教育类为主,可以采用“快餐式”阅读。 2、专业技术类,主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一般以期刊专业杂志为主。 3、学生管理类,此类书一般以班主任工作为主,但不管你是不是班主任, 都需要读点这方面的书或杂志。 4、学校管理类,此类书以杂志或专项书为主,一般教师很少涉及,容易 造成对学校管理的盲区认识 。 5、生活指导类、娱乐类等书也应适当调和。
四、用智慧阅读,提升学习幸福感。 阅读、触及心灵的阅读,恰恰可以内化提升内涵 。 1、抓好教师阅读质量。 教研组活动:“阅读推荐”和“阅读摘录” 教师个体:《中国人必读文丛100册》每周一册、三年读完 学校:教师订指导 扩大学校征订范围和数量 对教师阅读实施资金支持 阅读成果的周期性评比及奖励 2、抓好学生的阅读质量。 班级活动:德育“五个一工程”之一:“阅读一本好书” 学生个体: 《中国人必读文丛100册》每周一册、三年读完 学科课堂:学生课程课堂阅读常态化 年级(学校):对学生阅读相关成果进行评估评比表彰,
五、用智慧教研,提升职业幸福感。 1、区域分学科集中、定时定地定主题开展的模型 。 避免两头均不见人、人到心不到、有主题没议题、有点没面 无系统的虚、假、空、劣的无效教研活动的出现。 2、区域网络教研 。 例: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网络同步课堂教学研究,不同学校 的教师可通过此系统异地同时听课、评课,学生也可通过此系统 重现上课实况,进行再次反复学习,家长及各级部门也可通过此 系统及时参与学校活动,同步了解小孩或学校的实时情况,个别 学校已尝试使用办公系统视频化,在每间教室安装视频头,每节 课都可实现同步全校播放。 3、 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或手段或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其核心本质 应是有效提升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而这种提升的最终一定 是落实在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上。
五、用智慧教研,提升职业幸福感。 就十六中教师队伍现状而言,还应定位于:用三到五年时间, 立足自身,积极“造血”,培养“每学科1-2名,全校覆盖面30%的骨 干”教师,并以点带面,逐步辐射,力争形成结构合理、级层清晰、 衔接顺畅的教师资源。 1、抓好“春芽教师”的选拔。 只要我们的教师能摆正位置,正视距离,找准切入点,潜心修 炼,苦心思索,尽心尝试,假以时日,必能如“春芽”一般,从无到 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其中,与教师年龄无关,与基础水平 无关,与教学班级无关,只与“真心”相关。要竭尽全力为那些有“自 我发展”“真心”的教师提供“真”平台。 2、加强学科研究管理,保“芽”促“面”。 以“春芽教师”的备课、授课、课后跟进、再备、再授、再跟进等 教学环节为呈现方式,扎实开展研究。 其最关注的是:过程即学习、过程即成果、过程即成长。想足抓 实做细,各项成果自然会“水到渠成”。
六、用智慧课程,提升活动幸福感。 1、“活动养德”、“德品促教”的 “教育战略迂回”。 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强调学生 自主动脑动手协调尝试,“学生的事学生做” 。也包括学生自己的学 科学习,在学生形成基本的自我自主管理能力后,只要我们教师轻 轻引导,把这种能力自然的迁移到学科学习方面,其学习成绩的提 升便成为必然。 2、“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与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 3、开展惠及全体学生的、全体学生乐于接受的、适合本校师生实际 的课程体系,需要从新审视我们的理念、目标、教学观、学生观等影 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元素。
六、用智慧课程,提升活动幸福感。 就十六中而言,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家庭重教程度较轻,教 师结构不完善,教学技艺相对靠后。 就管理而言,我们需要找到适合教师实际的、教师乐于认同的模型; 就课堂教学而言,我们需要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学生乐于认同的 实施模型; 1、要坚持“适合才好”的原则。 2、要坚持“融合才行”的原则。 3、要坚持“理解才能”的原则。 4、要坚持“全师投入”的原则。 5、要坚持“全生参与”的原则。 6、坚持“常态化”的原则。
学习行程结束了,而思索行程才开始....... 北京的学校,让我们认识了“遇事从容则有余味,为人从容则有余年”。 北京的学校,让我们理解了“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北京的学校,让我们参悟了“圣者安于道,智者安于事,愚者安于利”。 相信才能收获,包容才能赢得,用赏悦的目光注视, 用真心的赞许鼓励,一道享受教育生活,努力用力尽力 巧力,做回生活中的“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