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 方环非 Ph. D fhuanfei@gmai.com. 泛滥成灾的后现代? 后现代风格、后现代电影、后现代音乐、后现代艺术、后现代建筑、后现代文学、后现代城市、后现代舞、后现代摄影、后现代农业、后现代爱情、“后现代”(孙思怡)、“姨妈的后现代生” 。。。。。。 后现代的社会与后现代的世界.

ever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方环非 Ph. D fhuanfei@gmai.com

  2. 泛滥成灾的后现代? 后现代风格、后现代电影、后现代音乐、后现代艺术、后现代建筑、后现代文学、后现代城市、后现代舞、后现代摄影、后现代农业、后现代爱情、“后现代”(孙思怡)、“姨妈的后现代生” 。。。。。。 后现代的社会与后现代的世界

  3. 后现代主义论及自我之死,这其实使自我孤立,每个人被困在互相隔绝的世界里。后现代主义鼓励没有个体性的自私、没有身分的主体性没有自由的放纵。后现代主义谈论文化,但因界定文化的传统、信仰和价值都被它伤残,其实缺乏文化。后现代主义强调宽容、多元主义和多文化主义,但当它摒弃所有信仰时,它把所有文化都变得无关痛痒,且一个文化也没有宽容。(Gene Edward Veith)。在后现代的攻击之下,所有的界限和差异迅速衰减。后现代语境中似乎难以区分伴随于传统坍塌带来的损失。

  4. That postmodernism is indefinable is a truism.(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05,1st edition)

  5. It can be described as a set of critical, strategic and rhetorical practices employing concepts such as difference, repetition, the trace, the simulacrum(类物或模拟物), and hyperreality to destabilize other concepts such as presence, identity, historical progress, epistemic certainty, and the univocity of meaning.

  6. How to Comprehend POSTMODERNISM?

  7. Part I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 • Part II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Part III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 • Part IV 后现代主义之精神 • Part V 后现代主义之特征 • Part VI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与风格

  8. Part I 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 Premodern(ism) VS. Modern(ism) VS. Postmodern (ism)

  9.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

  10. 从后现代开始 • 从时间上说,我们始终处于现代,追求新异;而从特征与风格上说,后现代主义并没有割断与现代主义的联系,后现代主义是从现代主义的母腹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它一方面是对现代主义出现的一些新风格的萌芽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

  11. 如果说前现代、现代具有极强的时间性,那么“后现代”则完全与此不同。严格地说,在时间上永远都只有现代,而没有后现代。之所以用“后”(post)来作为前辍,其出发点就不在于指时间概念。就像“超”这个词一样。二十世纪初,伴随着达达主义的是超现实主义,在当时,“超”的用法是广泛的:超现实主义,超历史,超越时间等等。如果说前现代、现代具有极强的时间性,那么“后现代”则完全与此不同。严格地说,在时间上永远都只有现代,而没有后现代。之所以用“后”(post)来作为前辍,其出发点就不在于指时间概念。就像“超”这个词一样。二十世纪初,伴随着达达主义的是超现实主义,在当时,“超”的用法是广泛的:超现实主义,超历史,超越时间等等。

  12. “后现代主义”渊源 • 奥尼斯(F. Onis): 《西班牙暨美洲诗选》,1934年; • 费兹(D.Fitts): 《当代拉美诗选》,1942年; • 汤因比( A. J. Toynbee ):《历史研究》,1947年,他认为后现代主义标志着大约兴起于1875年的西方文明的历史新循环; • 哈桑( Ihab Hassan ):《后现代主义转折》,1987年,后现代主义真正兴起的时间约本世纪四十年代,最先出现在诗歌、文学中,然后进而影响美学、艺术、电影、电视、建筑等

  13. 利奥塔( Jean-Francois Lyotard ):1984年,作为哲学术语的“后现代主义”在《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中,并认为它产生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 • 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 ):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1987年,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兴起于“二战”后,是一股反现代主义的思潮。(不过,作为反现代主义的思潮,其出现的时间则还可追溯到本世纪一、二十年代的达达主义)

  14. 从字面上看,提出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是不合逻辑的。但是,细究这些词的含义,似乎又隐含着历史的、逻辑的。因为“现代”一词意味着现在,人们在理解“现代”、“现代化”等概念时,往往是从现在与将来出发的,把它理解为正在到来或将要到来的那些特征,“现代化”意味着正在实现或将要实现。所以,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不完全是一个时间上的阶段之区别,而是某种方式、风格上的区别。从字面上看,提出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是不合逻辑的。但是,细究这些词的含义,似乎又隐含着历史的、逻辑的。因为“现代”一词意味着现在,人们在理解“现代”、“现代化”等概念时,往往是从现在与将来出发的,把它理解为正在到来或将要到来的那些特征,“现代化”意味着正在实现或将要实现。所以,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不完全是一个时间上的阶段之区别,而是某种方式、风格上的区别。

  15. 前现代,正如这个语词所表达的,指的是人类知识史之中的一个阶段,这个知识史包括所有自泰勒斯时代哲学诞生开始,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直至启蒙运动的思想史。前现代主义,就像其后的现代主义一样,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无法用某一个世界观来加以刻画。就像维夫(Gene Edward Veith)所说,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充满张力的时代,既包括神话中的异教信仰和传统的理性主义,也包括圣经的启示。尽管前现代表现出多样化的理解,但几乎所有学者都形成了某些共识,比如它是对超自然的坚定信仰,并存在绝对的真理。(D. Martin Fields)

  16. 现代性(Modernity)是一个指代“现代(modern era)”的名称,它不同于现代主义,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中,它指的是1630-1940间的文化和知识。“modern”一词可以指称不同的对象。通俗地说,指的是20世纪的一般情形。

  17. 对历史学家来说,早期的现代阶段(Early Modern Period)指的是大约处于1500~1800年间的那个阶段,现代(modern era)则始自于18世纪的某个时候。按照这样的分法,19世纪的工业化标志着现代(modernity)的第一个阶段,而20世纪则是第二个阶段。有些学派认为,现代(modernity)结束于20世纪后期,被后现代(post-modernity)所取代,而另一些学派则把现代延伸,以至于覆盖了后现代所代表的的发展内容,直至进入当代(the present)。

  18. 哲学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开始于康德的《哥白尼革命》,他假设的是,我们无法知道物自体或自在之物,且知识的对象一定是与我们的表征能力相一致的。上帝、世界、不朽、自由、最开始以及最终结果都只具有知识的规范功能,因为它们无法在经验对象中找到完全满意的实例。哲学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开始于康德的《哥白尼革命》,他假设的是,我们无法知道物自体或自在之物,且知识的对象一定是与我们的表征能力相一致的。上帝、世界、不朽、自由、最开始以及最终结果都只具有知识的规范功能,因为它们无法在经验对象中找到完全满意的实例。

  19. 现代主义者在谈到“现代”一词时,是浪漫主义的。他们力图寻找历史的新纪元,力图反叛古典主义的理想,他们创造“新颖”,尽管这些当时“新颖”的东西最终会遭到废弃,但是现代作品成为古典,正是因为它曾是真正现代的。所以,我们谈论现代与前现代、古典之间的关系,是因为我们在观念上建立了一个以不断完善进化的灵活的参照系。现代主义者在谈到“现代”一词时,是浪漫主义的。他们力图寻找历史的新纪元,力图反叛古典主义的理想,他们创造“新颖”,尽管这些当时“新颖”的东西最终会遭到废弃,但是现代作品成为古典,正是因为它曾是真正现代的。所以,我们谈论现代与前现代、古典之间的关系,是因为我们在观念上建立了一个以不断完善进化的灵活的参照系。

  20.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 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形上物理学/达达主义 • 形式(联结/封闭) 反形式(分裂/开放) • 意图游戏 • 设计偶然 • 等级无序 • 精巧/逻各斯枯竭/无言 • 艺术对象/完成的作品过程/行为/即兴表演 • 审美距离参与

  21. 创造/整体化反创造/解构 • 综合对立 • 在场缺席 • 中心无中心 • 作品类型/边界文本/文本词性 • 语义学修辞学 • 范式句法 • 主从关系平行关系 • 隐喻换喻 • 选择混合 • 根/深层枝干/表层

  22. 阐释/理解反阐释/误解 • 所指能指 • 读者的作者的 • 叙事/恢宏的历史反叙事/具细的历史 • 大师法则个人语型 • 类型变化 • 偏执狂精神分裂症 • 本源/原因差异/痕迹 • 天父圣灵 • 超验反讽 • 确定性不确定性 • 超越性内在性

  23. Part II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㈠科技和理性的极端发展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㈡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矛盾加剧,人们的生存状态更加恶化 • ㈢资本主义对自然的破坏越演越烈,威胁着人们生存的自然家园

  24. ㈠科技和理性的极端发展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㈠科技和理性的极端发展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⒈科技和理性的负面效应得以充分展现 • ⒉人沦落为理性和机器的奴隶

  25. ⒈科技和理性的负面效应充分展现 • 西方资产阶级依靠科技建立了庞大的工业生产体系,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将科技作用推向极端。 • 同时,资产阶级还把科技和理性变成了获得私利和殖民掠夺的工具。从而使国内的危机和矛盾不断激化,也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市场中的不平衡状况,最终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两次大战中,被现代科技武器灭绝的生命达到7000多万。 • 不仅如此,科技和战争之间还陷入了一种恶性发展之中,把科技和理性、西方社会和西方人推向了更加片面化、极端化和畸形化的困境。

  26. ⒉人沦落为理性和机器的奴隶 • 科技本是为人造福的,理性本是人高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然而,社会历史和现实却使科技和理性走向了人的对立面。这使得人们不得不用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科技理性。 ①理性变成了纯粹的工具理性或科技理性,变成了部分人掠夺他人的御用工具; ②人道和人权也服从于工具理性,人从理性的主体和人道主义服务的中心对象的位置沦落为工具理性和机器的奴隶。

  27. ㈡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矛盾加剧,人们的生存状态更加恶化㈡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矛盾加剧,人们的生存状态更加恶化 • 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管理和生产的高度机械化、科学化,社会生产和管理变成了更为庞大、严密和无情的机器体系,人成了这个庞大机器的一个部件。 • 人们的生活、消费、思想观念完全商业化了,并且为商业广告、大众传媒所左右,人失去了主体性、选择性,成为“单面人”(马尔库塞语)。 • 由工人和学生举行的游行示威时有发生,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政治矛盾不断激化。 • 西方人在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之后,又不得不感叹“人也死了”!

  28. ㈢资本主义对自然的破坏越演越烈,威胁着人们生存的自然家园㈢资本主义对自然的破坏越演越烈,威胁着人们生存的自然家园 • 随着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受利益驱动大量开采自然,使很多非再生资源几近枯竭;另一方面,大工业又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和气体,排放到自然界,进一步恶化了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 • 自然界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的“无机身体”(马克思语)。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本身。这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和反思。

  29. Part III 后现代主义理论来源 • ㈠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倾向 • ㈡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哲学 • ㈢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和非道德主义观点 • ㈣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的激烈批判及其关于“存在”、“语言”的学说 • ㈤解释学的发展对传统哲学的冲击 • ㈥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以及文本主义的影响

  30. ㈠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倾向 • 宇宙本体论(针对宇宙整体,寻求一个万物不得不由、不得不依、最终又不得不向之而归的本原性实体或质料,并试图对这一实体或质料的特征及其演生万物的过程和原理进行描述)、范畴本体论(“范畴本体论”针对人类理性的纯粹部分,如思维、语言的逻辑本性)和意义本体论(意义本体论肇端于对生命意义的困惑、反思和追问,它所关注的是人的存在本身,着力于对意义之本、价值之源的探究和建构) • 现代西方哲学要么认为形而上学命题是假命题或没有意义的命题,要么绕开形而上学问题大谈其他问题,要么认为形而上学问题是无法解开的问题。

  31. ㈡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哲学 • 哲学的混乱和争论皆源自对语言的误解,源自哲学家说了不可说的东西。因此,哲学就是澄清问题的活动,它的根本任务就是把能用命题和语言说明的与不可说的东西划分开来。这就是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语言转向”。

  32. ㈢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和非道德主义观点 • 尼采要打倒一切偶像,摧毁西方几千年的哲学传统——即在二元对立中思维的传统,进行价值重估。 • 尼采抬高意志,贬低理性,宣扬非理性主义。 • 尼采把是否有利于“提高权力感”作为衡量真理和区分善恶的惟一标准。

  33. ㈣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的激烈批判及其关于“存在”、“语言”的学说㈣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的激烈批判及其关于“存在”、“语言”的学说 • 海德格尔要否定包括尼采和马克思在内的一切持有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的哲学。 • 他认为对“存在”应该“理解”,理解的实质是人的自我理解。 • 他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 • 这样,海德格尔就瓦解了传统哲学的观念与实在、主体与客体对立的二元论,大大启发了后现代主义者的理论建构。

  34. ㈤解释学的发展对传统哲学的冲击 • 解释学反对传统哲学对本体、本质的追问,否认中心、整体性、认识性、客观性,强调主体对事物、对象的解释、理解,注重从主体出发而发生的主体与对象的意义关系。 • 否认传统哲学对一元论、事物的客观性和意义的确定性的强调。主张多元、主观和不确定。

  35. ㈥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以及文本主义的影响㈥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以及文本主义的影响 • 法兰克福学派(哈贝马斯 、马尔库赛、 阿多诺 、霍克海默、本雅明)对现代科学、启蒙遗产及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批判,存在主义对人的生存的孤独性、虚无性及不确定性的强调,以及文本主义关于“一切事物都是文本”的观点等,也都从不同的方面,如批判现代性、解构主体性、颠覆客观性等,为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来源。

  36. Part IV 后现代主义之精神 •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思潮 •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艺术实践 •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的世界观

  37. 后现代主义精神之文化思潮 • 贝尔( Daniel Bell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倾向、文化情绪或文化运动,其杂乱、多变的性质难以用单一覆盖性术语来概括。这个文化运动、文化倾向仍是“现代主义”的,是一种长期处于“先进意识”前列而在风格和感觉方面进行不懈努力的结果。“现代主义”有两个特征,即感觉层次上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自我认识的变化。

  38. 如何理解这两个特征呢?在日常的感觉世界里,由于通讯革命和运输革命所带来的运动、速度、光和声音的新变化,导致了人们在时空感方面的错乱;自我意识的危机则是源自宗教信仰的泯灭,超生希望的丧失,以及人生有大限、死后万事空的新意识。事实上,这是两种体验世界的方式,艺术家们常常未能完全理解社会环境的紊乱如何使世界发生了震荡,并且把它弄得看起来像是一堆碎片。可是,现代主义者又不得不以新方法重新聚拢这些碎片。如何理解这两个特征呢?在日常的感觉世界里,由于通讯革命和运输革命所带来的运动、速度、光和声音的新变化,导致了人们在时空感方面的错乱;自我意识的危机则是源自宗教信仰的泯灭,超生希望的丧失,以及人生有大限、死后万事空的新意识。事实上,这是两种体验世界的方式,艺术家们常常未能完全理解社会环境的紊乱如何使世界发生了震荡,并且把它弄得看起来像是一堆碎片。可是,现代主义者又不得不以新方法重新聚拢这些碎片。

  39. 现代主义文化的特点:文化只是外在于文化之外的我的精神中的一种再现方式(文化是随着能够直接反映自然的物质世界的形式而出现的,是随着具有反映能力的人的出现而出现的)。这种再现使现代人似乎感到有一种超越自然的曙光存在,使现代人有点飘飘然、狂妄自大。现代主义文化的特点:文化只是外在于文化之外的我的精神中的一种再现方式(文化是随着能够直接反映自然的物质世界的形式而出现的,是随着具有反映能力的人的出现而出现的)。这种再现使现代人似乎感到有一种超越自然的曙光存在,使现代人有点飘飘然、狂妄自大。

  40. 贝尔:人的自我感在十九世纪占有最突出的地位,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有着非凡的抱负,生命变得更加神圣、更加宝贵。申扬个人的生命也成为一项本身即富有价值的工作……这种精神事业构成了一种普遍观念的基础,即认为人能超越必然,不再为自然所限,而且如同黑格尔所说能够在历史的终止达到完全自由的王国……在现代人的千年盛世说的背后,隐藏着自我无限精神的狂妄自大。因此,现代人的傲慢就表现在拒不承认有限性,坚持不断地扩张;现代世界也就为自己规定了一种永远超越的命运——超越道德、超越悲剧、超越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8年)贝尔:人的自我感在十九世纪占有最突出的地位,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有着非凡的抱负,生命变得更加神圣、更加宝贵。申扬个人的生命也成为一项本身即富有价值的工作……这种精神事业构成了一种普遍观念的基础,即认为人能超越必然,不再为自然所限,而且如同黑格尔所说能够在历史的终止达到完全自由的王国……在现代人的千年盛世说的背后,隐藏着自我无限精神的狂妄自大。因此,现代人的傲慢就表现在拒不承认有限性,坚持不断地扩张;现代世界也就为自己规定了一种永远超越的命运——超越道德、超越悲剧、超越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8年)

  41. 现代主义重视现在、将来而非过去。然而又发现,一旦人们与过去切断联系,就会难以摆脱从将来本身产生空虚感,信仰不再成为可能。艺术、自然或冲动在酒神行为的醉狂中只能暂时地抹杀自我。醉狂终究要过去,而凄冷的清晨必将到来,它随着黎明无情地降临,这种在劫难逃的焦虑必然导致人人都处在一个世界末日的感觉。这种终结感触发了人们的造反精神,于是就出现天下大乱年代的现代革命运动。现代革命运动把无数群众联合起来,最初是出于对社会秩序的愤恨,对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关系的嫉愤,最后是出于对天启的信仰的反动。这种思想精神风貌,使现代主义运动具有永不减退的魅力和持续不衰的激进倾向。现代主义重视现在、将来而非过去。然而又发现,一旦人们与过去切断联系,就会难以摆脱从将来本身产生空虚感,信仰不再成为可能。艺术、自然或冲动在酒神行为的醉狂中只能暂时地抹杀自我。醉狂终究要过去,而凄冷的清晨必将到来,它随着黎明无情地降临,这种在劫难逃的焦虑必然导致人人都处在一个世界末日的感觉。这种终结感触发了人们的造反精神,于是就出现天下大乱年代的现代革命运动。现代革命运动把无数群众联合起来,最初是出于对社会秩序的愤恨,对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关系的嫉愤,最后是出于对天启的信仰的反动。这种思想精神风貌,使现代主义运动具有永不减退的魅力和持续不衰的激进倾向。

  42. 现代主义的逻辑极端化——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化中,人是了不起的自然界最高的动物,是万物之尺度——后现代主义文化则放弃了客体,也放弃了人;同样,现代文化以作者表象现实为主题——后现代主义文化则是“文化本身向自身的返回”,它放弃了反映世界。 • 后现代主义中的世界,地位急剧下降,它之所以在进化的意义上得到证实,只是由于它是材料、炮灰和黄油,是精神物质的原料。世界仿佛从反映的过程中正跌落下来,变得迫切并停止存在。世界在过去依赖于人们的反映而被证实,但反映现在开始面向将来更有意义的东西,面向自身。如果人们对某个对象比如,女人感兴趣,那么这个女人是有意义的,如果大家都不感兴趣,那么这个女人将不存在。

  4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运动或思潮,其精神状态表现在它反对美学对生活的证明,却完全依赖于本能。对后现代主义来说,只有冲动和乐趣才是真实的和肯定的生活,而其余莫不过是精神病与死亡。后现代主义最令人惊奇的一点是,它把原先秘而不宣的东西公开宣布为自己的意识形态,它以解放、色情、冲动为本质冲击着日常的价值观。所以,俄国的批评家们把它看作是一种“新的原始文化”。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运动或思潮,其精神状态表现在它反对美学对生活的证明,却完全依赖于本能。对后现代主义来说,只有冲动和乐趣才是真实的和肯定的生活,而其余莫不过是精神病与死亡。后现代主义最令人惊奇的一点是,它把原先秘而不宣的东西公开宣布为自己的意识形态,它以解放、色情、冲动为本质冲击着日常的价值观。所以,俄国的批评家们把它看作是一种“新的原始文化”。 • 后现代主义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质变,文化从反映现实向反映自身的回转。在后现代主义者们看来,世界即是文本,世界是按照文本的规律而存在的,文本高于现实。这种文本与现实地位的转换,是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原则。

  44. 后现代主义之艺术实践 • 在作为文化运动的后现代主义中,最为具体的则是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出现。它抛弃了现实、抹杀了自我,抹杀了事物的界限,坚持认为行动本身是获得知识的途径,获得知识是一种行为表现,是一种表演式的游戏。 • 艺术实践的表现 • 第一、后现代主义是一种艺术创作的风格。(后现代主义诞生于文化完全“覆盖”现实的时候,即艺术的第二现实,不仅使第一现实从属于自己,而且将它从文学范围中排挤出去的时候。)

  45. 第二、追求列举事物的新特点及其事物之间的反常联系,产生新的联想、鲜明的比喻,更加尖锐地暴露出现存的社会实在性中的荒诞、贫乏、空虚、鲜明对比,这是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后现代主义常把词、音、乐音、绘画深层、色彩、线条、绘画表面组织、建筑学的技术结构要素作为独立的成分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产生出人类至今还没有创造出来的东西。在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实践中,艺术成了支离破碎的东西,时间在这样的艺术中消失了它的线性规律,它不分过去、现在、将来;消融了过去、现在、将来的界限,它打破了一切隔阂,一切框框,倡导“无界限”。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无界限表现为不分主次,一味扩大艺术态势,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只要人们愿意,什么都可以叫做艺术。第二、追求列举事物的新特点及其事物之间的反常联系,产生新的联想、鲜明的比喻,更加尖锐地暴露出现存的社会实在性中的荒诞、贫乏、空虚、鲜明对比,这是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后现代主义常把词、音、乐音、绘画深层、色彩、线条、绘画表面组织、建筑学的技术结构要素作为独立的成分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产生出人类至今还没有创造出来的东西。在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实践中,艺术成了支离破碎的东西,时间在这样的艺术中消失了它的线性规律,它不分过去、现在、将来;消融了过去、现在、将来的界限,它打破了一切隔阂,一切框框,倡导“无界限”。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无界限表现为不分主次,一味扩大艺术态势,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只要人们愿意,什么都可以叫做艺术。

  46. 第三、后现代主义艺术实践中的公众参与。后现代主义艺术实践着直观的方法,作品当着观众的面直接公开创作,画布全部空着,建筑物的承重结构袒露在外;在电影中,除发展一条主线外,还有另一条主线来表现摄影室的工作,以激发观众的反应,戏剧、电影采用震荡神经的方法,使观众摆脱自己习惯的社会面貌。由于观众被银幕情节或戏剧情节所吸引,观众参与影片的场面也出现了,观众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按照自己的想像力与逻辑进行思考,展开了与剧作者的对话,构思剧情的发展,填补情节的空白,甚至校正剧中的某些情节。第三、后现代主义艺术实践中的公众参与。后现代主义艺术实践着直观的方法,作品当着观众的面直接公开创作,画布全部空着,建筑物的承重结构袒露在外;在电影中,除发展一条主线外,还有另一条主线来表现摄影室的工作,以激发观众的反应,戏剧、电影采用震荡神经的方法,使观众摆脱自己习惯的社会面貌。由于观众被银幕情节或戏剧情节所吸引,观众参与影片的场面也出现了,观众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按照自己的想像力与逻辑进行思考,展开了与剧作者的对话,构思剧情的发展,填补情节的空白,甚至校正剧中的某些情节。

  47. 第四、后现代主义艺术实践中运用科学技术。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创作形式多样,如造型艺术品常用工业焊接的,甚至直接在工业生产中进行制造,使之带有工业的色彩。对人的感官感知能力进行实验,在偶合音乐中,音乐成分常常是根据数学规则来选择配置,用电子计算机加以操作。画家、电影创作者、造型艺术家们还醉心于逻辑学、物理学、数学、信息论等,用现代物理学方式抽象出艺术品的外形,描写如何从球外或星空中俯瞰地球的物体外形,用现代光学理论的方式产生光效应,使之作用于艺术品的环境和人的感官,形成感觉效果。后现代主义艺术实践运用科学技术打破了艺术各个领域、艺术和科学,艺术和生活之间的隔阂,形成前所未有的新音乐、新旋律、新色调、新的模仿与比喻,新的联想等,在现实中,形成了新风格的建筑、新电影电视剧,新的服饰等。成为现实的“新变体”。第四、后现代主义艺术实践中运用科学技术。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创作形式多样,如造型艺术品常用工业焊接的,甚至直接在工业生产中进行制造,使之带有工业的色彩。对人的感官感知能力进行实验,在偶合音乐中,音乐成分常常是根据数学规则来选择配置,用电子计算机加以操作。画家、电影创作者、造型艺术家们还醉心于逻辑学、物理学、数学、信息论等,用现代物理学方式抽象出艺术品的外形,描写如何从球外或星空中俯瞰地球的物体外形,用现代光学理论的方式产生光效应,使之作用于艺术品的环境和人的感官,形成感觉效果。后现代主义艺术实践运用科学技术打破了艺术各个领域、艺术和科学,艺术和生活之间的隔阂,形成前所未有的新音乐、新旋律、新色调、新的模仿与比喻,新的联想等,在现实中,形成了新风格的建筑、新电影电视剧,新的服饰等。成为现实的“新变体”。

  48. 第五、后现代主义艺术实践中的“虚无”。后现代主义艺术作为反省自身的艺术,它否弃了第一现实,否弃了主人公,造成了一种特别的轻松气氛,产生了特殊的激情。其艺术实践往往充满着对待艺术与文化传统的虚无主义,体现了空想主义、无政府主义,甚至悲观失望、无节制的享乐主义等。其“文明的噪声”、“抽象的拼贴”成了无害的污秽品。尽管用现代主义眼光看带有暗喻,但它所构思的毕竟是“虚无”,乃至在音乐中出现了“无声音乐”,在戏剧中出现“哑剧”,绘画中出现“白色画布”,或出现毫无疑义的有差异的重复等等。它实际上又在形成一种“黑色幽默”和新的神秘主义。第五、后现代主义艺术实践中的“虚无”。后现代主义艺术作为反省自身的艺术,它否弃了第一现实,否弃了主人公,造成了一种特别的轻松气氛,产生了特殊的激情。其艺术实践往往充满着对待艺术与文化传统的虚无主义,体现了空想主义、无政府主义,甚至悲观失望、无节制的享乐主义等。其“文明的噪声”、“抽象的拼贴”成了无害的污秽品。尽管用现代主义眼光看带有暗喻,但它所构思的毕竟是“虚无”,乃至在音乐中出现了“无声音乐”,在戏剧中出现“哑剧”,绘画中出现“白色画布”,或出现毫无疑义的有差异的重复等等。它实际上又在形成一种“黑色幽默”和新的神秘主义。

  49. 后现代主义之新的世界观 • 詹明信:作为一种世界观或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是(1)新的平面模式,它来自于深层模式的消失;(2)与之相关的历史维度的消失;(3)新兴的高强度的感情方式;(4)全新的依赖技术的现象。 • 利奥塔:就后现代主义的世界观的产生来说,它主要是表现在后现代知识的发展特征中,运用计算机等工具,对知识进行技术性处理,使知识不断改变形态。探究知识的转换,获取知识转换的方式,已经成为人类事务中至关重要的方面。知识只有通过某种渠道转变成为可接受与可操作的信息时,才能大幅度增加其用途和价值。后现代的来临,使知识领域发生了一场革命。它标志着一场人们在如何对待世界、对待人、对待知识的世界观的转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