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likes | 1.62k Views
保良局幼兒服務.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計劃 ( 一 ) 及 ( 二 ) 25-4-2012. 計劃簡介. 中國父母症候群 ~ 假“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為名,心理操控為實 ~ 視子女為個人財產,一心一意主導子女的一生 ~ 認為子女不爭氣是父母的失敗,子女成材是父母 最大光榮 ~ 子女踏入成年階段的表現 - 弱不禁風 - 缺乏承受挫敗能力 - 自我中心 - 缺乏關懷別人動機 - 得過且過 - 缺乏思考自省能力 - 是非不分 - 缺乏道德判斷原則. 香港幼兒常見的行為問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9VL9UJqHs8.
E N D
保良局幼兒服務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計劃 (一)及(二)25-4-2012
中國父母症候群 ~ 假“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為名,心理操控為實~ 視子女為個人財產,一心一意主導子女的一生~ 認為子女不爭氣是父母的失敗,子女成材是父母 最大光榮~ 子女踏入成年階段的表現-弱不禁風-缺乏承受挫敗能力-自我中心-缺乏關懷別人動機-得過且過-缺乏思考自省能力-是非不分-缺乏道德判斷原則
香港幼兒常見的行為問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9VL9UJqHs8
~社交發展的意義 ~幼兒期社交發展的特徵
我能解決問題 (I Can Problem Solve) 是一種於日常生活中處理人際問題時用到的思考模式
I Can Problem Solve 由Spivach , Platt & Shure研究開發 教導由四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學習解決社交問題 課程經過二十五年的研發 證明對不同年齡的兒童都能產生正面作用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一)推行日期: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一)推行日期: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
~ 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 保良局幼兒服務6間園校策劃及推行~ 顧問:資深臨床心理學家 幼兒教育資深大學講師
參與學校: 保良局元朗幼稚園暨幼兒中心 保良局李俊駒伉儷幼稚園暨幼兒園 前名:保良局葵盛幼稚園暨幼兒園 保良局慧妍雅集幼稚園暨幼兒園 保良局黃樹雄幼稚園暨幼兒園 前名:保良局坪石幼稚園暨幼兒園 保良局莊啟程幼稚園暨幼兒園 保良局王少清幼稚園暨幼兒園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一)目標幼兒:-能運用不同的社交解難方法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一)目標幼兒:-能運用不同的社交解難方法 與別人相處- 懂得互相尊重和接納別人
計劃要點 • 幫助幼兒- • 面對人際關係問題時,能思考如何 回應 • 思考不同的解決方法 • 思考自己行為的後果 • 以清晰系統方式分析各種想法的優劣 • 知道自己及別人的感受
計劃要點 • 短期成效 • 當事情不如意時不容易失控 • 不具攻擊性 • 能關心別人 • 慬得與別人分享及輪流 • 容易交到朋友 • 內向的孩子更慬得保障自己的權益, 並且變得比較外向
計劃要點 • 長遠成效 • 減少人際關係問題及自我形象低落的 情緒困擾個案 • 減少家庭暴力個案 • 減少因無法互相妥協而離婚的個案 • 減少無法抗拒同儕壓力的濫用藥物個案 • 減少用暴力及自我毀滅行為來面對挫折的個案 • 減少社會的戾氣及語言暴力問題
計劃要點 • 問題解決技巧方面 • 思考各種可行的解決方法 ; • 預測各種方法的可能結果 ; • 按結果選擇最為利的方法 ;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一)目標教師:- 透過講座、工作坊、學術交流認識 處理及輔導「社交解難」的技巧和 策略- 輔導幼兒應用於日常之生活中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一)目標家長:- 透過講座、認識如何輔導幼兒- 與校方貫徹一致輔導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二)推行日期: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二)推行日期: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二)目標幼兒: - 能持續提升社交解難能力及相處技巧- 減低社交衝突的發生
家長:- 讓家長實踐輔導技巧- 鼓勵家長成為義工
教師/社工: - 透過培訓掌握培訓家長的技巧- 藉此裝備家長為子女的良伴
小結 • 兒童想法與成人不同,接納不成熟的表現, 避免將 “正確”的想法強加在兒童身上。 • 相信兒童能學習到為自己及別人作有益的 思考及決定。 • 常見的成長問題,都可以透過訓練兒童的 思考力達致有效的解決方法 • 長遠而言,幫助兒童徹底思考問題,較馬 上制止兒童的行為更有效訓練自律性。 • 身教配合言教,做一位具有思考能力的成 人,可鼓勵兒童有更多的正面思考能力。
計劃的發展重點 • 幼兒方面 • 透過不同社交遊戲,學習聆聽、分享、從多角度思考,與朋輩建立良好關係,從而建立自信心。 • 當面對不同社交情境,可運用不同方法去解決,懂得互相尊重和接納。
教師方面 • 透過各階段教師培訓:講座、工作坊及交流活動,認識處理及輔導幼兒解難技巧及策略。 • 日常設計各類社交遊戲以輔導幼兒建立解難技巧。
家長方面 • 提供講座以認識幼兒學習社交解難的重要。 • 透過工作坊的參與,了解如何處理及提升社交解難的技巧。 • 用一致的方法培育幼兒,以達家校協作目的。
駐校社工 • 設計家長工作坊,培訓家長到校當義工協助輔導幼兒及實踐有關技巧。 • 聯繫家長以互相支持及分享。 • 將計劃推廣到不同學校,令更多人受惠。
教學理論 • 幼兒的社化發展 • 據艾里克森(Eric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的「心理社會期發展論」 • 以幼兒為中心的課程 - 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擴闊生活經驗,從互動學習中幫助幼兒由自我中心期發展至學習與人相處。
計劃推行 • (一)計劃前準備 1.向各家長及教師派發問卷,了解他們 在輔導幼兒發展社交時面對的困難。 2.為幼兒設計一系列社交遊戲,幫助 幼兒掌握社交解難的思考模式及技 巧。
(二)計劃內容 1. 教師及社工講座、工作坊,學習、 互相分享及交流。 2. 教師在校帶領社交遊戲、推行課堂 活動,實踐及掌握輔導幼兒社交解 難技巧及思考模式,定時作檢討。 3. 舉行家長講座、工作坊及親子遊戲日。 4. 評估: -為幼兒進行持續評估,檢討活動成效,適時 對計劃作調整。 -利用家長問卷、教師評估、幼兒評估等,對 計劃作分析。
(三)ICPS的訓練原則 1.利用文字、遊戲及趣味性交談方式 進行訓練。 2.讓孩子透過思考去做決定,容許提出 不成熟的意見。 3.鼓勵孩子思考及獨立解決問題。 4.以引導及發問方式協助孩子衡量自己的 想法是不是好主意。 5.讓孩子明白不同行動的後果。 6.將訓練融入生活中。
(四)課程設計 1.教案 2. 文字遊戲 3. 日常中實踐
文字遊戲 ● 係/唔係 ● 定係/同埋 ● 一樣/唔同 ● 可能會 ● 一部份/所有 ● 先/後 ● 依家/稍後 ● 如果/就會 ● 點解/因為 ● 公平/唔公平 ● 情緒詞彙(快樂/傷心/憤怒/驚奇/害怕)
(五)活動形式 小組學習 角色扮演 故事活動 日常活動中適時作輔導
(六)同輩交往的應用 ● 打人 ● 嘲笑別人 ●粗暴行為 ● 破壞物品 ● 搶東西 ● 沒有耐性 ● 受排斥 ● 分享
(七)親子交往的應用 ● 上床睡覺 ● 買玩具 ●吃飯 ● 說謊 ● 爭取注意 ● 收拾
小結 教師:- 日常需持之以恒,善用時間,融入課堂。 - 與同工、家長溝通,互相支持,了解幼 兒發展。 幼兒:- 幼兒園小學 家長:- 亦需持續使用技巧,作孩子的榜樣。 - 與家人溝通以達一致的育兒態度、 方法。 - 多與孩子溝通,耐心聆聽、予選擇, 尊重其決定。
活動名稱:波兒與豆豆(一) 教案特色:讓幼兒學習從不同角度看事物。 教學目的:讓幼兒明白我們的感覺,會因應 不同的情況而有所改變。 學習詞彙:開心、悲傷
波兒與豆豆 1 2 我是波兒,我不開心,因為不能和小朋友玩。 豆豆說:「你游泳快過好多大 魚,其他的魚都好想同你玩的。」 3 4 波兒:「是的!其實我都好喜歡和你們一起玩。」 波兒和豆豆一起開心地遊戲。
教學重點 • 讓幼兒學習用觀察及聆聽去了解別人的感受。 • 嘗試用語言與人溝通,從而明白別人不開心的理由。 • 明白人的感受會因應不同情況而有所改變,只要用正面的態度處理事情,效果會更理想。
親子對話事例 活動名稱:買玩具 教案內容:孩子不停扭買玩具,父母會否 買給他呢?
教學感想 • 教師的得著 • 幼兒的表現 • 有耐心地引導及給予時間讓幼兒思考。 • 抱有一個開放的態度。 • 腦筋轉得快。 • 要忍耐。
家長工作坊簡介 保良局 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部 家長教育 社工 周希姿姑娘
大家認為家長最常用的解難方法是甚麼? 情境: 孩子哭著對媽媽說: 「今天同學搶了我的玩具車!」 家長的回應: 你搶番佢架車啦! 你有無話俾老師聽? 咁你當時點做?
家長工作坊 • 節數:六節 • 時間:每節1.5小時 • 對象:4-6歲幼兒之家長
家長訓練要點 • 尊重每個家長的獨立性而不作比較,並瞭解各人特性和需要 • 以清晰及開放的溝通模式獲取家長的信任 • 讓家長分享個人的困難及錯誤經驗,亦可邀請過往曾參與此計劃之家長作分享,從而建立支持氣氛 • 每堂安排小測試,從而肯定家長所作的努力 • 鼓勵家長按自己和孩子的情況調控個人的學習進度 • 欣賞家長學習動機是改善自己的親職效能,強調改變習慣並不是容易事,但最終會得到回報
家長工作坊內容 第一節及第二節:認識文字遊戲 第三節及第四節:如何回應孩子的情緒 第五節及第六節: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及 預測執行辦法的後果
認識文字遊戲 強調:如何應用 在管教情境中 一些 / 全部 說:「你可以食一些薯條,但不可食哂全部的薯條。」 相同 /不同 孩子吵著要你注意時,家長可以說: 「我現在不能_____,也許我晚一點可以和你玩/講故事。你現在能想到不同的事情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