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謙讓是福

謙讓是福. 「你們要喜樂。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 ( 腓四 : 4 至 5 ) 一天在某處排隊買飲料,店裡幾個員工忙得團團轉;我只管 盯著牆上列舉的飲料種類,無暇留意已輪到誰選取飲料,誰 還沒有。當店員問我要甚麼,我便告訴她,然後預備付款。 這時,站在我旁邊的人對店員大發雷霆:「是我先到的,你 為甚麼先問她?」雖然他不是生我的氣,我馬上道歉,表示 自己沒有留意。店員隨便敷衍了幾句,繼續忙她的,這人就 氣沖沖地走了。. 為這樣小事生氣,真沒有意思!如果這人讓我先買飲料,

dermot
Download Presentation

謙讓是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謙讓是福

  2. 「你們要喜樂。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 (腓四:4至5) 一天在某處排隊買飲料,店裡幾個員工忙得團團轉;我只管 盯著牆上列舉的飲料種類,無暇留意已輪到誰選取飲料,誰 還沒有。當店員問我要甚麼,我便告訴她,然後預備付款。 這時,站在我旁邊的人對店員大發雷霆:「是我先到的,你 為甚麼先問她?」雖然他不是生我的氣,我馬上道歉,表示 自己沒有留意。店員隨便敷衍了幾句,繼續忙她的,這人就 氣沖沖地走了。

  3. 為這樣小事生氣,真沒有意思!如果這人讓我先買飲料,為這樣小事生氣,真沒有意思!如果這人讓我先買飲料, 不以為忤,他的心情豈不是快樂得多?聖經的話十分正確:「謙讓」叫人「喜樂」。我繼續想,如果換了是我,我會怎樣反應?我可以肯定說,我不會發脾氣,也不會離開;我會向工作人員解釋,我還未選飲料,所以現在應該輪到我了。但是我心裡是否沒有半點不爽呢?我不敢說完全沒有。如果一點不在意的話,豈非更好?因為事實上愈能謙讓,愈能喜樂!。─張逸萍

  4. 希臘文「謙讓」的意思很廣,沒有一 個詞語可以很準確地翻譯它的原意。 這個字包含的意思有溫和、寬厚、仁 慈,最接近的中文詞語應該是「溫良」、 「和藹」,即是待人善良、諒解。它還 有放棄個人權利的意思,含有關心別人 需要這意思。這人不執著自己的意見, 看事實並且看得合情合理。

  5. 恭誠、謙讓是中國人固有的傳統美德。它代表著對人、對事、對物那份認真、負責的態度,特別是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造物主賦予人類掌管萬物的權柄,乃是叫人類成為眾生的榜樣,建立一個互相尊重、和諧共存的社會。如果,我們對周圍的人、事、物存有一份認真、負責的態度,我們自然會珍惜彼此的關係,學習以謙和、忍讓的態度相處,欣賞對方的長處,接受對方的缺點。對於偶有的誤解或不公平,也會用和平、理性的方式去處理。這樣,個人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便會慢慢建立起來。

  6. 「謙讓」的故事 當仁不讓面臨仁義之事而不謙讓。後用「當仁不讓」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 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典故:孔子說:「當仁不讓於師。」大意是說:遇到有關仁義的事,就要趕快去做,即使面對自己的老師,也不必謙讓。為什麼孔子會如此強調「仁」的重要呢?因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關係」,在家裡面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關係;擴大到社會上,就是君臣有禮、朋友有義的關係。「仁」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繫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所以「當仁」的事情,當然「不必謙讓」,反而要爭先去做。後來「當仁不讓」演變為成語,用來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

  7. 孔融讓梨 孔融 (153-208),東漢文學家。孔融四歲時,與兄弟們一起吃梨。他先拿時,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問他為甚麼,孔融回 答說:「與哥哥比,我年紀小,應該把大的留給哥哥吃;與弟弟比我是哥哥,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上讓哥哥,下讓弟弟, 孔融禮讓的美德受到人們的稱頌。千百年來,這個故事一直流傳下來,成為教育兒童禮貌謙讓的典故。

  8. 好朋友的故事 有一對好朋友,一個叫謙讓,一個叫貪欲。他們約好一起到天堂去,他們帶的乾糧基本都夠他們路上吃的。為了體現無私的友愛精神,他們在路上謙虛地你推我讓,時間也因此耽誤了一半。再這樣讓下去也不是辦法,貪欲開始想,既然你不要,我要。於是他把謙讓的東西吃了。 後來在路上出現了奇怪的事情。貪欲吃了謙讓的東西以後,覺得胃口大開,吃了還想吃;而謙讓為了體現他的度量,即使餓得走不動,對貪欲總是有求必應。一個是餓得走不動,一個是過飽走不動。然而天黑前終於到達了天堂。

  9. 但是他們卻同時被攔在了天堂門外。貪欲說:為什麼不讓我們進去?天使說:因為你太貪,把朋友的東西都吃了。貪欲說:可是那都是他給我的呀。天使說:哪怕人家主動,哪怕人家心甘情願,你也不能無視於對方的飢腸轆轆。你連這點道理都不明白,如何進天堂?

  10. 謙讓說:那麼我呢?為了讓貪欲吃飽,我都快餓死了呀。天使說:如果說貪欲進天堂的可能有萬分之一,那麼你進天堂的可能連十萬分之一都不到。謙讓不解其意。天使說:把自己餓成這個樣子,絕不是美德。你把天堂當成劇場,把上帝當成觀眾了。謙讓說:那麼我呢?為了讓貪欲吃飽,我都快餓死了呀。天使說:如果說貪欲進天堂的可能有萬分之一,那麼你進天堂的可能連十萬分之一都不到。謙讓不解其意。天使說:把自己餓成這個樣子,絕不是美德。你把天堂當成劇場,把上帝當成觀眾了。

  11. 由以上的故事得知 , 謙讓的實行是要在乎 不同的情況 , 不要只顧別人的幸福而漠視 自己的生命 , 而同樣地 , 遇到仁義之事時 , 亦來不及「謙讓」了 , 從不同角度看 , 這 樣的「謙讓」才來得更有深度、更有意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