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18 Views
“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 》.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电教馆) 2012 年 12 月 1 日. 《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 》. 课题批准号: 063611427 课题类别:重点 课题负责人:张嘉志(中学高级教师,硕士,主任(馆长)) 课题承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市电化教育馆).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 一、课题研究概况. 汇报提纲. 二、课题成果简介. 三、今后研究方向. 《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 》. 一、课题研究概况. 课题简介.
E N D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电教馆) 2012年12月1日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063611427 课题类别:重点 课题负责人:张嘉志(中学高级教师,硕士,主任(馆长)) 课题承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市电化教育馆)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
一、课题研究概况 汇报提纲 二、课题成果简介 三、今后研究方向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概况
课题简介 “十五”以来,广州教育信息化以“教育e时代”工程建设为抓手,在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各领域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逐步实现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区域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面对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挑战,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结构性、体制性、有效性、服务性等方面还存在着矛盾与问题。
课题简介 基于以上问题,2006年3月,作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组织实施机构,我们申报了全国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希望通过课题与实践研究,系统地归纳、总结、探索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策略,形成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进一步提高全市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区域教育的优质与均衡发展。
研究概况 • 系统调研、现状分析、顶层设计(启动阶段) • 启动实验、搭建平台、推进应用(第一阶段) • 优化环境、提升应用、形成模式(第二阶段) • 强化交流、深化提炼、结集成果(总结阶段)
工作策略 • 统筹为基,促进教育信息化有序发展 • 均衡为重,促进公平成为发展主旋律 • 改革为先,促进创新成为发展源动力 • 服务为上,优质服务是成功关键因素 • 合作为要,提高教育信息化开放程度
主要做法 一是统筹为基。加强区域教育信息化宏观管理理论的探索,强化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推动、技术支撑、社会参与、城乡同步”的全市“一盘棋”的大教育信息化格局,并初步建立了教育信息化的决策论证、经费投入、项目管理、监督审计等机制,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主要做法 二是均衡为重。把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全面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同时,重点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架起通往城乡基础教育各个角落的“信息桥梁”,全面实施“资源下乡”行动计划,构建城乡“网络协作联盟”,大力开展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网上支教等活动,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主要做法 三是改革为先。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制约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瓶颈,为突破这一瓶颈,我市采用“科研引领、示范带动、活动推广”三大基本策略,以各级各类教育技术实验校为基地,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各领域的融入性应用,并采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两大基本行动来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
主要做法 四是服务为上。服务于教育改革发展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责任和使命,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应用驱动、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学校应用”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运行服务新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各类应用的稳定、可靠、高效,使教育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改革、服务于师生发展、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主要做法 五是合作为要。为使区域教育信息化适应开放性和国际化的要求,我们一方面以开放性的思维推进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区域性的、跨区域的、跨国界的网络教育与合作活动,促进不同地区数字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开放程度。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 二、课题成果简介
优化环境 架起了通往城乡教育各个角落的信息桥梁 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光纤总长度达到25,000公里
优化环境 全面优化了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环境 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主要装备情况
搭起平台 广州“教育云” 构建了人本化的教育应用服务体系 一 网:广州市教育科研网 一平台: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广州“数字教育城” 两 库: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教育教学应用知识库 四中心:教师学习发展中心、学生学习发展中心、教育电子政务中心、社区学习交流中心
形成模式 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应用典型案例
特色应用 知识分享 协同创新
特色应用 虚拟现实 启迪智慧 虚拟比赛全景图 编程界面 建筑施工工序虚拟系统 虚拟商务中心
发表论文与获奖成果 1、主要研究人员2006—2011年已发表的论文29篇和获奖论文43篇。 2、课题组完成了《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分析报告(2004—2010)》22830字。 3、课题组完成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意见》7907字。 4、课题组完成了《广州市实施<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报告》5413字。 5、课题组完成了《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材料总结和案例汇总》240035字。 6、课题组完成了《广州市数字教育城建设方案》57433字。 7、课题组完成了《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规范与制度》28233字。 8、课题主要研究成员王同聚用机器人技术设计的“多功能智能清洁器”于2008年7月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颁发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发表论文与获奖成果 9、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电教馆)设计的《易时代3D仿真虚拟机器人软件》于2010年1月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软件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10、张嘉志、王同聚等负责主持完成的《3D仿真虚拟机器人地方课程》教材在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建设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11、全市开展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技术相关研究课题和“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项目共3263个(见表1) 表1:“十一五”期间广州中小学承担的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研究课题数和“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项目数
发表论文与获奖成果 12、全市教师开展区域教育信息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见表2—表3)。 表2:2009—2010年6月全市教师公开发表(获奖)的教育技术类论文数量 表3:2009—2010年6月全市教师开发的教学软件(课件)获奖数
学生信息化应用获奖成果 13、 2009—2010年6月全市学生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获奖情况见表4-表7 表4 表5 表6 表7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 三、今后研究方向
不足之处 一是在理论研究上尚有缺陷。本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体系。 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尚有缺陷。本研究实证性的文章和案例较多,但规范性研究的成果还显不足。 三是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区域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单靠一个课题研究可以支撑的,必须长期深入研究。
研究方向 • 如何构建平等高效的教育城域网络环境 • 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字教育应用体系 • 如何构建面向服务的教育信息化云平台 • 如何创新区域教育信息化运行服务机制 •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支持服务队伍
谢 谢 ! 请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