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第 69 頁

第 69 頁. 第 70 頁. ◎ 史前時代和歷史時代的區別. 文字發明以前是史前時代,文字發明以後則進入歷史時代. 疑問: 1. 現在是史前時代?還是歷史時代?. 答案:歷史時代. 第 70 頁. ◎ 史前時代和歷史時代的區別. 疑問: 2. 史前時代沒有文字,那我們要如何瞭解史前時代人類的生活呢?. 答案: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依據當時 人們留下的 遺物 與 遺跡. 第 69 頁. 舊石器時代. ( 距今約 5 萬~ 5,000 年前 ) ● 長濱文化. 新石器時代. ( 距今約 7,000 ~ 2,000 年前 )

babu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69 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69頁

  2. 第70頁 ◎ 史前時代和歷史時代的區別 文字發明以前是史前時代,文字發明以後則進入歷史時代 疑問: 1.現在是史前時代?還是歷史時代? 答案:歷史時代

  3. 第70頁 ◎ 史前時代和歷史時代的區別 疑問: 2.史前時代沒有文字,那我們要如何瞭解史前時代人類的生活呢? 答案: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依據當時 人們留下的遺物與遺跡

  4. 第69頁 舊石器時代 (距今約5萬~5,000年前) ● 長濱文化 新石器時代 (距今約7,000~2,000年前) ● 大坌坑文化(早期) ● 圓山文化(中期) ● 卑南文化(晚期) (距今約2,000~400年前) ● 十三行文化 金屬器時代

  5. 第70頁 史前時代,臺灣已有人們居住和活動 2-1-1 臺灣史前文化時空架構圖

  6. 第70頁 遺物 考古學家根據當時人們留下的 與 ,了解史前時代的生活樣貌。 遺跡 2-1-2 文化層形成示意圖。考古學家根據發掘出來的遺物和遺跡,來推測史前人類的生活情形,並研究不同文化層之間的關聯。

  7. 第70頁 史前時代的分期 1.根據 遠古人類使用器具的 方式和 • 2.分期 • (1)器時代 • (2)器時代 • (3)器時代 製作 材質 舊石 新石 金屬

  8. 第71頁 一、舊石器時代 1.年代:距今 年到 年前 • 2.長濱文化 • (1)地點:臺東縣長濱鄉 • (2)重要性:臺灣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文化 • (3)文化特徵 • A.已知用 • B.採取 的方式製作石器 • C.、 、 為主要維生方式 五萬 五千 火 敲打 採集 狩獵 漁撈

  9. 第71頁 長濱 2-1-4 長濱文化出土的遺物及當時生活環境想像圖

  10. 第72頁 二、新石器時代 1.年代:距今 年到 年前 • 2.代表文化 • (1)早期:新北市八里區 • (2)中期:臺北盆地 • (3)晚期:臺東縣 • 3.文化特徵 • (1) • (2) • (3) 七千 二千 大坌坑文化 圓山文化 卑南文化 磨製石器 燒製陶器 從事農業

  11. 第72頁 大坌坑 出土的陶器,顯示製造器物的技術已經提升 粗繩紋痕跡 2-1-5 大坌坑文化遺址出土的粗繩紋陶器及磨製的石器。

  12. 第72頁 圓山文化已出現農業 漁撈和取食貝類維生 2-1-6 圓山文化生活環境示意圖及貝塚遺址。圓山文化遺址貝塚,是臺北湖存在的證據。當時人們食用貝肉後丟棄貝殼,堆積成為貝塚。

  13. 第73頁 2-1-12 卑南文化遺址出土的人獸形玉質耳飾。 卑南文化已發展出社會組織雛型 大型村落遺跡 2-1-9卑南文化生活環境想像圖

  14. 第72頁 卑南文化遺址出土的石板棺與玉器 圓山貝塚 貝塚為圓山文化的特色之一,是當時人類食用貝肉後,丟棄貝殼堆積而成。

  15. 第73頁 三、金屬器時代 1.年代:距今 年到 年前 • 2.代表文化: • (1)地點:新北市八里區 • (2)文化特徵 • A.懂得 • B.與其他地區已有往來 關係 • C.以農業維生 • D.漁獵頗發達 • 3.可能是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的祖先 二千 四百 十三行文化 煉鐵 貿易

  16. 第73頁 有玻璃、青銅器、銅錢等外來器物 有鐵渣、煉鐵場所發現,已懂得煉鐵 2-1-8十三行文化生活環境想像圖

  17. 第72頁 十三行文化 圓山文化 新北市八里區 臺北盆地 大坌坑文化 新北市八里區 長濱 文化 臺東長濱 卑南文化 臺東卑南 2-1-7 臺灣重要史前文化分布圖

  18. 第74頁 原住民的由來及分類 1.由來: ,數千年前移居臺灣 南島語族 南島語族 • 南島語族是指分布在 與 島嶼上,屬於南島語系的諸族群。 太平洋 印度洋

  19. 第74頁 2-1-13南島語族分布圖

  20. 第74頁 2.分類 (1)清朝統治時期: 以 與否為依據,將原住民分為 、 。 日治時期: (2)分類為住在平地為「 」、住在山區為「 」,高砂族就是後來習稱的 。 繳稅 生番 熟番 平埔族 高山族 高砂族 (3)民國時期: 八十年代以來原住民發起「 」,認定為臺灣「 」,目前有十四族。 正名運動 原住民族

  21. 第74-75頁 一、平埔族 1.分布區域 臺灣 及 的平原、丘陵地帶 • 2.文化特徵 • (1)有些平埔族是 社會 • A.家產由女性繼產 • B.實行 • (2)依年齡分成若干階層, 最高者 • 作為部落領袖。 西部 東北部 母系 贅婚制 年齡級

  22. 第75頁 多分布於臺灣西部及東北部的平原、丘陵地帶 2-1-15 十九世紀時平埔族分布圖

  23. 第74-75頁 二、高山族 1.分布區域 多分布於臺灣 、 及 等地 • 2.社會組織 • (1)親族制度方面 • A.母系社會:如阿美族、卑南族 • B.父系社會:如泰雅族、布農族 • (2)部落組織方面 • A.貴族社會:如魯凱族、排灣族 • B.漁團組織:達悟族,漁團成員一起 • 造船、修船和漁獵 山區 東部 蘭嶼

  24. 第75頁 貴族社會 、 和 都屬於貴族所有,平民必須向貴族服勞役及繳租稅。 農地 獵場 漁區

  25. 第75頁 2-1-14 現今臺灣原住民分布圖。臺灣原住民的分類原為九族,行政院在民國90年至97年間,陸續將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正名,所以目前官方認定的臺灣原住民族有十四族。 配合課後閱讀P.87

  26. 第76頁 一、經濟活動 1.以 、 為主 • 2.住在平原地區的原住民 • (1)多種植 • (2)也從事 的活動 • 3.住在山區的原住民 • (1)以 為主 • (2)也會 漁獵 游耕 小米、旱稻 狩獵、漁撈 狩獵 游耕

  27. 第76頁 游耕  原住民耕種主要以山田燒墾為主;首先找一塊適合耕種的地,砍樹整地後,再利用焚燒林木的灰燼作為肥料,然後播種等待收成。耕種數年後,即放棄原耕地,另覓新耕地,讓原耕地恢復林木生長,培養地力。

  28. 第76頁

  29. 第76頁 2-1-16 番社采風圖中,平埔族狩獵的情形。 2-1-17 番社采風圖中,平埔族採椰子的情形。

  30. 第76頁 二、宗教信仰 1.相信 2.崇拜 的「 」,是對祖靈 「 」的崇拜。 3.各族都有 負責與神靈溝通 萬物有靈 祖靈 西拉雅族 祀壺信仰 阿立祖 巫師 排灣族巫師

  31. 第76頁 ●將壺罐裝上清水,插上草葉,祭祀祖先。 ●準備檳榔、米酒等祭品。 崇拜祖靈阿立祖 2-1-18西拉雅族的祀壺信仰

  32. 第77頁 三、生命禮俗 1.原住民從出生、成年、結婚到死亡都有 不同的習俗 2.象徵人生不同階 段的轉換 3.泰雅族的「紋面」 為識別與榮耀等意義。 4.卑南族的「猴祭」為男子成年禮 2-1-21 紋面的泰雅族婦女

  33. 第77頁 男子成年禮 2-1-20卑南族猴祭的刺猴儀式。

  34. 第77頁 四、歲時祭儀 1.祭儀活動大都和 有關 2.著名的例子 (1)(2) (3) 3.原住民透過祭典活動 (1)(2) 經濟活動 阿美族的豐年祭 賽夏族的矮靈祭 達悟族的飛魚祭 感謝神靈 祈求豐收

  35. 第77頁 阿美族的豐年祭

  36. 第69頁 2-1-22 賽夏族的矮靈祭。

  37. 第77頁 2-1-23 達悟族的新船下水祭典

  38. 第78頁 對各種文化的了解與尊重 1.杰倫、燕姿、美琪在參觀臺東縣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後,對臺灣的史前文化大為讚 賞。 杰倫:我發現這個文化遺址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器,而且是敲打做成的,比較粗糙;也有骨角作成的器具,但是沒有發現種植農作物。 燕姿:我看到的文化遺址特色和你說的不大一樣,使用的工具也是石器,但是磨的比

  39. 第78頁 對各種文化的了解與尊重 較精細。此外,還有陶罐、陶缽,有的顏色是暗紅色、有的是褐色。他們還種植一些農作物,可知已有農業生活。 美琪:我剛剛看的文化遺址內容也很豐富,但石器並不多,陶器數量反而較多,且有金、銀、銅、鐵等金屬器物;在生活方面,除了漁獵外,也有農業,而且可能還與中國大陸及東南亞有貿易往來呢!   答:(1)杰倫: (2)燕姿: (3)美琪: 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 金屬器時代

  40. 第78頁 ⑵請將他們三人所說的文化遺址,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並在空格中填入正確的答案。 答: → → ⑶若博物館展出中國唐、宋時期的錢幣,最有可能陳列在何人參觀的遺址中? 答: 杰倫 燕姿 美琪 美琪

  41. 1.請參看臺灣重要史前文化分布圖,並回答下列問題:

  42. (1)在臺灣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曾有某個文化 遺址,挖堀出大型村落遺跡,並曾出土過「人獸形玉質耳飾」。請問:該遺址位於上 圖何處?  。 (2)臺北地區的文化遺址相當多,其中某個遺 址的出土,證明了「臺北湖」的存在,請 問:該遺址最可能在上圖何處?   。 E A

  43. (3)古早時代的人類「靠山吃山」、「靠海吃 海」,有一群住在海邊的人類,生活在距 今五萬到五千年前,屬於    時代 文化,他們已經知道用火,並利用敲打的 方式製作所需的工具,他們最可能生活在 上圖何處?  。 (4)位於上圖    的十三行遺址是臺灣考 古的重要發現,他們以農業為生,並可能 是原住民 族的祖先。 舊石器 D B 凱達格蘭

  44. 2.臺灣原住民的族群眾多,各有不同的社會、宗教及文化特色。下圖為現今臺灣原住民14族分布圖,請依據此圖回答下列問題:

  45. ( )(1)有些族群的社會階級分明,且「貴族」在部落中享有特權。下列何者的社會組織是以貴族制度主? (A)B (B)E (C)K (D)M ( )(2)圖中的「C」,主要分布在南投的日月潭地區,他們是哪個族群? (A)鄒族(B)邵族 (C)卑南族(D)太魯閣族 B B

  46. ( )(3)族群「F」,他們自認為是百步蛇的後裔,在早期一般平民甚至要向貴族服勞役。他們是哪個族群? (A)賽夏族  (B)達悟族 (C)排灣族  (D)阿美族 C

  47. 3.請參看右列的南島語族分布圖,並回答下列問題:3.請參看右列的南島語族分布圖,並回答下列問題:

  48. ( )(1)南島語族的由來與分布,迄今仍是學界爭論不休的主題。如依上圖所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A)臺灣原住民為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 (B)臺灣原住民是南島語族最早消失的一支 (C)臺灣原住民是南島語族身分最尊貴的一群 (D)臺灣原住民屬於南島語族中的東南島語族。

  49. ( )(2)學者認為血緣和語系是分辨族群擴散過程的方法之一,語系愈接近,表示兩個族群之間關連性愈大。依據上圖所示,臺灣原住民的語系和下列何者最為接近? (A)澳洲(B)菲律賓 (C)夏威夷(D)紐西蘭 B

  50. ( )(3)臺灣原住民族中,有一個族群擅長捕魚,並保存製作拼板舟的技術。請問:這最可能是哪個族群? (A)邵族 (B)鄒族 (C)賽夏族 (D)達悟族 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