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526 Views
美国 次贷危机 (2008). 欧洲 债务危机 ( 2011 ). 东南亚 金融危机 ( 1997 ). 抗风险能力较强的是实体经济,而职业教育是决定实体经济的效益实现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极其需要大量一线 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以及可持续发展. 2015 年珠三角 高技能人才缺口 46 万 2020 年缺口 123 万. 二、区域优势突出. 省属高职院校规模最大 主校区占地 2012 亩 在校生 2 万余人. “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政府主导、校行企紧密 合作的体制机制. 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建设
E N D
美国 次贷危机(2008) 欧洲 债务危机 (2011) 东南亚 金融危机 (1997) 抗风险能力较强的是实体经济,而职业教育是决定实体经济的效益实现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极其需要大量一线 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及可持续发展 2015年珠三角 高技能人才缺口46万 2020年缺口123万
二、区域优势突出 • 省属高职院校规模最大 • 主校区占地2012亩 • 在校生2万余人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政府主导、校行企紧密 合作的体制机制 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建设 总目标
地方政府政策导向 地方政府政策牵引 政府 资源深度参与 校企紧密合作 行业企业 学校 广东省指导 珠海市主导 政府主导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大平台
珠海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委员会 (珠海市职业教育管理办公室-政府职能部门) 我校为龙头的珠海市职教集团 (由成员院校、珠海各行业协会、企业等构成) 各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委员会 (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代表组成) 集团资源协同运作 集团内专业及规模与珠海现代产业发展全面对接 探索并构建珠海现代职教体系 为企业提供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优秀技能人才 为企业提供技术、商务等全方位的社会服务
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 专任教师 两支培养队伍 两个培养阵地 学校 企业
校企合作专业优化调整领导小组 创新与完善专业调整动态管理机制 共同开展专业需求与社会评价调研 《学院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指导意见》 新增专业与新兴产业紧密对接发展基金 专业开发与退出奖惩制度
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等设置课程。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等设置课程。 将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内容融入课程和教学过程。
适应企业的运作规律,采取异步式、 多学期、业余式等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突 破 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难以参与教学的瓶颈 企业难以安排教学活动的瓶颈
建设一批由校企双方优势资源配置建立的,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经营实体即“教学企业”。建设一批由校企双方优势资源配置建立的,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经营实体即“教学企业”。 人才共同培养、人员互聘共培,资源协同共享,校企互利共赢
成立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管理处(实训中心)成立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管理处(实训中心)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企业”建设指导意见》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企业”建设管理办法》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企业”服务规范》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企业”评级与奖励办法》 《 “教学企业” 教师工作规范》等
“互聘共培” “双岗双薪” 建立校企“互聘共培”专业教学团队的管理制度与长效机制; 建立并实施校企双方确认,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在学校和企业的实体岗位承担实质工作的“双岗双薪”聘用制度。
打造社会培训与继续教育“三基地” 打造技术创新与服务“二中心” ★ 技术应用开发中心 ★ 企业服务中心 ★ 多功能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 省级职教师资继续教育基地 ★ 科技人才岗位能力培训与 继续教育基地 打造资源共享“一平台” ★ 科技资讯服务平台 社会服务 人才培养 良性互动
一、资金分配 资金来源与投入预算表(单位:万元)
一、资金分配 建设总经费子项目资金分配图(单位:万元)
一、资金分配 中央财政资金(按建设内容分配比例图)
二、建设进度 项目实施进度图 社会培训与继续教育能力建设,打造“三个基地” 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打造“二个中心,一个平台” 国际合作与对口支援能力建设,对口支援省内外欠发达地区院校6所 校企合作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 成立“教学企业”管理机制及制定相关制度,建成一批教学企业 校企“互聘共培”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成立珠海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委员会 成立“职教集团”理事会 成立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 2012.12 2013.12 2014.12
二、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成果图 建成国家级继续教育示范基地1个;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15个;面向社会培训45000人次/年;承担科技项目300项,到账经费2700万元,其中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180项;取得科技成果及专利100项,对口支援省内外欠发达地区院校6所。 建设校内外“教学企业”35个;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主干课程60门,校企共同开发网络课程50门;建成兼职教师资源库1200人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50%以上,双师素质比例90%以上;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 促使珠海市政府成立珠海市教育改革发展委员会,组建政府主导、我院为龙头的珠海市职教集团、学院成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委员会,构建适应“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12.12 2013.12 2014.12